講《四書·大學》的要點
《大學》乃四書首篇,程子所謂“初學入德之門”。內容就是給儒家學者指出一個學習的目的和方法步驟。學習的目的見于三綱領,方法步驟見于八條目。
按《大學》之三綱領,儒家學者學習的總目的在于發掘自身善良的天性并不斷自新其德,最終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所謂“止于至善”。
八條目講的是學者學習修行的具體方法步驟。具體可分為兩大階段:從格物致知到正心修身是修己,從齊家到治國平天下是治人。其中修己是基礎,治人則是修己的自然延伸與應用。
在修己階段又可分為兩節:格物致知屬于“知”的工夫,誠意到身修屬于“行”的工夫。知的工夫是要知道一個做人的大道理大方向,行的工夫則是要把知的成果落實于實踐,消除個人身上的“人欲之私”,使完美的天理人性真正自然的不帶勉強的落實到個人的一切行為中去。按朱子的說法,知行兩者,以先后論,則知為先行為后,以輕重論,則行為重知為輕。程子論修養工夫則說:“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其中“涵養須用敬”就是指行的工夫,“進學則在致知”則是指知的工夫。
我認為道德素質說到底是個心理素質的問題。道德修養修到后來必然要強調修心。所以古代儒家講道德,到宋明理學就特別強調“涵養心性”,注重心理調節。孔子認為中庸是最高層次的美德,所謂“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中庸之道主張對事物保持理智態度,不要走極端。而要做到這一點,最終就在于保持一個良好平和的心態,真正做到朱子所謂“人欲盡去,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缺”,凡事能從容自得,如《中庸》所謂“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說到底都是一個心理狀態的問題。
講《大學》,只要抓住我上面所說的幾個要點就可以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