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國新聞周刊刊發了記者劉向南的長篇報道《山西代縣礦工死亡瞞報事件調查》。當晚,山西忻州隨即宣布成立聯合調查組核查代縣瞞報問題。
“現在前往山西代縣精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采礦區(以下簡稱精誠鐵礦)非常不易”——報道開頭的這句話,委婉地道出了這篇報道的來之不易。
在接到“舉報”之后,《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輾轉山西、陜西、重慶等地,先后尋訪共20個村莊,對舉報所涉瞞報事件進行調查核實。調查發現精誠鐵礦2007年至2022年瞞報多起礦難事件,至少涉及17名礦工。而這17名礦工僅是已被記者查找到并通過走訪核實過身份的,舉報者給出的數字是30多人。
2022年9月1日,精誠鐵礦發生一起致三人死亡的滑塌事故,而礦難發生時,代縣全縣范圍的鐵礦本來應該因為代縣大紅才礦業透水事故處于停工整頓狀態。
僅在 “9·1”滑塌事故發生前兩個月,精誠鐵礦已經有至少三名礦工死亡被瞞報。“9·1”滑塌事故差一點又被瞞報成功,因為其中一名遇難礦工家屬不同意賠償數字,打了市長熱線,才使 “9·1”滑塌事故被曝光。
在滑塌事故曝光后,精誠礦業與遇難者家屬最終還是達成協議,三名遇難者家屬得到各項賠償款共計850萬元。
這一賠償數字看起來是驚人的。然而現實卻是這樣,無論是站在地方官員的立場還是站在企業的立場,“瞞報”都有著足夠充分的動機。因為死亡數字的出現及遞增導致的安全事故等級的升級,輕則使企業面臨停產整頓,重則導致有人丟烏紗帽、有人被判刑。
但是站在勞動人民立場,不對企業停產整頓、不將瀆職官員撤職查辦、不讓無良資本家蹲監獄,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勞動者面臨喪命的風險。
三人850萬,很多嗎?這只能說明,對于一家劣跡斑斑、安全措施不達標且屢教不改的企業而言,它之所以出得起這個錢,無非是相比規范的安全生產,這種不規范的生產所帶來的利潤太嚇人,人命反而并不值錢。
正因為這樣,“瞞報”算不得什么新聞了。比較著名的,如2001年造成81人死亡的廣西南丹特大礦難瞞報事件,是原南丹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共同密謀完成的。因為瞞報導致事故錯失了最佳救援時間,最終被埋礦井的81人全部死亡。
然而,精誠鐵礦能在15年時間里瞞報這么多起死亡事故,依舊令人震驚。如果不是《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的這份來之不易的調查,當地的聯合調查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成立……
今年2月發生的內蒙古新井煤業煤礦坍塌造成50多人死亡的特別重大事故,當時在熱搜榜上還沒待夠兩天,迄今為止,我們連一篇像樣的記者深度調查報道都沒有看到,僅僅在6月下旬才看到一則簡短報道,“新井煤礦事故失聯者全部遇難”。
新井煤業礦難這么重大的事故,其嚴重程度與所獲得的輿論關注度完全不匹配。很多人內心都有一連串疑問,一個露天煤礦為什么會發生這么重大的事故?一個因為安全問題屢屢被處罰、問題多多的媒體如何能夠帶病運行到出這么重大的事故?
疑問的解答、問題的根治,離不開高一級部門甚至是異地部門的參與調查,更離不開媒體和群眾的監督。然而,媒體和記者似乎是缺位了。筆者想問,原因是什么?
前不久,張雪峰僅僅因為在直播中不建議成績還不錯的理科生報新聞專業,就被一幫媒體“圍剿”。
很多網友借張雪峰的“打暈”言論來嘲諷這些媒體和媒體人。很多媒體人可能覺得“委屈”。
但是,試想一下,如果你們都能像中國新聞周刊的這位記者一樣,勇敢地深入虎穴、揭露真實問題,大家還會嘲諷你們嗎?
有些媒體和媒體人抨擊張雪峰販賣“焦慮”,就應該深入到就業市場,用詳實的調查,來說明各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和青年就業的真實情況,統計一下有多少人是“一周工作超1小時”不算失業,有多少人是因為“主動辭職”不算失業,有多少人是因為“不積極找工作”不算失業,又有多少人是因為“未登記”不算失業……網友們自然也不會拿張雪峰來嘲諷你們了;而這個真實統計,比起張雪峰的“推薦”有價值多了,張雪峰自然也就賺不到窮人的錢了。
這才是記者該有的樣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