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的演化與兌變
張志坤
年終歲末,各種各樣的座談會奇多,反對形式主義,有關“座談會”方面的形式主義,就不能不挑出來說道說道。
座談會大家都熟悉得很,筆者因為工作的關系,與之更如一日三餐般,經年累月,不知要開多少座談會。俗話說,熟能生巧,對于座談會,筆者也說不上有什么巧可言,但感受總還相對豐富一些。竊以為,經過多年的演化與兌變,現如今的座談會已遠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個樣子了。
本來,座談會就是大家坐下來圍繞一個議題進行討論交談,各抒己見,人人有份,這應該是座談會的第一要義。但是,現在的座談會可不是這個開法。
先說說“座”。 “座”者,座位之意也。但現如今并非隨意可座,位次大有講究,誰坐在哪里,怎樣排序,其中學問甚大,容不得半點疏忽,非在其中侵潤有年者不得其要領與縝密。
然后說說“談”。這是座談會的核心。但是誰能談,誰不能談,談什么,談多少,誰先談,誰后談,這里面幾乎沒有自由裁量的余地,越是高層座談會,越要事先周密安排、妙到毫巔。甚至每個人的發言稿都要反復審核,須過關才行。沒有安排談的人,只管帶著耳朵與巴掌就是了,耳朵管聽,其實也可聽可不聽,但巴掌極其重要,因為需要鼓掌,關鍵的時候要鼓掌,這是態度問題,有的場合還要上升到政治態度的高度。
最后說說“會”。上述一系列安排的結果,座談會就變成了一個嚴格按照既定遺傳密碼進行的程序了,從頭至尾,一切按照既定的安排,不但發言者照既定的文本進行朗讀,甚至連主持人也照樣一字不差地朗讀事先寫好的主持詞。
座談會本來是各種會議形式中比較自由隨便一點的會議,現如今居然演變發展到如此高層次、搞規格,簡直非人之所料所能及。一個本來比較輕松的會議尚且如此,其它會議的“嚴肅”程度可想而知。
只是筆者有兩點疑惑,始終不得其解:
其一,與其這般相關人物各自朗讀一通,眾人洗耳恭聽,何不把稿子發出,讓大家各自研讀,這樣既能免去參會者的奔走之勞,又能紓解城市交通之堵,還能節省許多汽油費,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耶?
其二,如果確需朗讀,何不找年輕貌美、聲音甜脆者代之,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一般,參會者一定將因此聚精會神、聽得十分仔細受用,免得有參會者心不在焉,往往玩一通手機了事。
所以,筆者以為,上述兩點,是當下流行之各種座談會所通行的瑕疵,很有據此加以改進提高的必要,果能如此改進,必將使其歸于徹底地形式化、規范化,更可中規中矩、咸淡可口矣。是以提出上述建議,以就教于大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