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兒就卡在沒找出竅門
邋遢道人
關于怎么對待印度軍人賴在中國領土上不走的事情,貧道提出為這事兒與印度再一次大打出手不是明智之舉。解決問題的上策是能不動武就讓印度撤回去;中策是雖然用了武力手段驅逐,卻沒發展成戰爭而且武裝沖突很快停止;下策是用了武力手段,結果印度不依不饒持續持續用兵,但最后形成持續的邊界摩擦沒發展成類似62年那樣的戰爭。所有選項中,唯一沒有的就是“再教訓一下印度讓它老實30年”的內容。
貧道在上篇文章分析了中國地緣政治總體形勢,提出了準備并盡快解放臺灣才是突破目前戰略困境的要點,并不存在與印度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必要性——這個看法不少人覺得還有點道理。不過有的網友對貧道一個簡單的——“用炮”就想把麻煩搞定的辦法很不以為然。評論說“考慮的也太簡單了”,“寫到最后臨時編的吧”。貧道就解釋解釋:
師父經常教導貧道:道家做事一個原則,就是找到有操作性的解決手段。分析來分析去,說一千道一萬,最后都要落實到——咋辦——上。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前面說的都白搭。經常是明擺著有條光明大道、最佳選擇,但發現沒有操作性不得不放棄。比如前面說的“上策”,由于對面是又傻又橫的阿三,實際上是沒有操作性的。大多數情況下決策并不取決于“怎么最有利”,而是“這樣做能不能找到辦法或者竅門”。
貧道為什么建議把步兵包括裝備(坦克裝甲車等)都撤遠點呢?因為要“打大仗”肯定要用重裝步兵集群,沒這個集群就打不起來。那么如果印度上它的山地軍咋辦?沒用,光禿禿的高山又沒有突擊和展開的條件,重裝集團在密集炮火下就是一堆廢銅爛鐵,連躲都沒地兒躲。阿三再笨,也知道這一點。因此,最壞也就是前面說的下策——雙方時不時地打幾炮,就像現在印巴邊境。這不叫戰爭,甚至連“邊境沖突”的名稱都免了——這叫“邊境摩擦”。
而這種靠打炮維持的沖突,印度人最難受。一是它的山地軍撤了難堪,不撤花費太大還沒用。二是中國的炮彈是自己造的,印度的炮彈是花外匯買的。長期沖突不合算。
如果阿三不傻,說不定中策就實現了!
貧道辦法不好,誰能提個更簡單有效的辦法?
2010年延坪島打炮,第二年春天幾條航母到黃海,有人說奧巴馬重回亞太目標就是半島。貧道說那是奧巴馬傻,半島不是重返亞太的“棋筋”,棋筋是南海。要貧道是美國總統就攛掇菲律賓與中國爭島礁,中國必應——一是主權,二是咽喉。2012年菲律賓就闖了黃巖島,有網友說貧道給敵人出主意。
當時局面對中國很不利:解放軍雖然控制了西沙,但南沙基本沒啥力量,這里島礁都很狹小。菲律賓、越南甚至臺灣的軍力都比解放軍多。南沙距海南島上千公里,空軍也很難控制這一地區。
這時候其實就是能不能找到個辦法,甚至敲門來扭轉局面問題。貧道就在強國論壇用“以目”的馬甲(恰逢強壇封殺貧道)寫了篇“給三沙市一個擴大自己陸地面積的建議”。建議政府組織一批巨型挖沙船迅速把幾個適合造島的暗礁沙盤擴大成十幾甚至幾十平方公里的大島(太平島0.5平方公里)。只要幾個加起來幾十平方公里的島擺在那里,就是另一個局面了。關鍵是貧道把這些大型挖沙船的吹沙能力甚至哪里產這種船都給“三沙市”說了。
當然,貧道不敢說兩年后三沙市吹沙造島是聽了貧道的主意,但貧道文章說的目標、器材、方法步驟與后來他們干得幾乎一樣,只是沒有貧道狠(貧道建議造幾百上千平方公里,文章附后)。
其實很多事兒換個角度就能解決,用不著硬抗。
比如,美國不斷把監聽飛機沿中國沿海飛,中國不得不用飛機驅離。經常搞得很緊張很危險,還擋不住間諜飛機再來。
貧道就建議空軍用運八改成個叫“電子騷擾機”——專門按一個發大功率多頻率電磁信號發射機。他們飛機一來,保持安全距離,對著間諜機開足干擾信號伴飛。這玩意兒最好對人體有害(我們駕駛員防護好就行)——美國還真沒辦法。貧道估計這玩意兒造出來不難,但一次就再聽不到間諜機嗡嗡了。
這就是道家的長處:找個竅門。
附文:
給三沙市一個擴大自己陸地面積的建議
強國論壇2012-06-2315:43:26
海南成立三沙市,管轄南沙、西沙、中沙的國土和海域,對中國有效管轄自己疆土有重要作用。這里給三沙市提一個建議。
中國南海諸島很多,但面積都很小。整個南海最大島嶼是西沙的永興島,面積2.1平方公里,最高點17米。其他島嶼面積都不足1平方公里,有些“島嶼”潮水上來只剩一小點。臺灣駐守的太平島在南海第二大,不過0.49平方公里。有淡水的海島只有永興、太平兩島,其余島礁都無淡水,因此不可能有居民居住。
大家看過黃巖島的照片,真正的露出海面的部分很小,但有一道周長55公里、水深0.5米到3米之間的環形礁盤,里面是面積為130平方公里的瀉湖。從介紹說進出瀉湖的水道水深9-11米,那么瀉湖很多地方水深不會超過5米。否則都是水道了。
黃巖島是在深海上的一塊珊瑚島,南沙、西沙大部分地方海水沒有黃巖島深,從圖片上看,很多地方形勢同黃巖島接近,但周邊海水很淺,主要是珊瑚砂組成。而且淺水面積比黃巖島要大。
如果看過前些年迪拜人工島工程資料的,就知道實際上在海上沙石海地的海里建一定面積的小島是很容易的事兒。基本方法是用原來吸挖海沙礦石的巨型挖沙船把海水和沙一起吸出來然后噴到某個水域(可以在周邊做堤壩也可不做),沙沉下去就成了島。中國山東一些廠造的海洋挖沙船能夠在15-20米深的海水里用絞吸方式每小時吸挖出1000-5000立方沙石,傳輸運送至3-5公里遠。如果專門要求,應該有更高效率。
中國別的還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就這些東西的制造能力方面一定是世界第一。
如果三沙市與廠方聯系,要他們根據南海情況專門設計研制。規格要求每小時吸挖2000立方沙土,運送5-8公里的大型挖沙船。訂購200條,估計半年內這樣的船就造好了。
同時,三沙市在南海我方已經控制和比較有條件控制的海島進行規劃(包括黃巖島)。基本方法是,如果淺水面積為100平方公里,就把其中70-80平方公里作為挖沙料場,剩余20-30平方公里規劃為島嶼建設陸地。而且不見得是這么大的一個島,而是總計有7、8個連環島,其中大點的有10平方公里左右。
建設方法是先按規劃做堤壩,高出海平面一點就可以。在沙土添到海面以上1米(漲潮)時,對沙土表面進行簡單防滲處理,其實加點水泥就行。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形成淡水儲存。這里的降水都非常大,只要有防滲就會有淡水。各個島大約平均高出海平面5-8米(以后可以抬高)。
200艘挖沙船每天工作20小時,每天可以挖-輸800萬立方米的珊瑚砂,形成面積100萬平米(一平方公里),高8米的沙石堆積。換句話說,2天搞出1平方公里的島嶼是完全可能的。一個月就能搞出15平方公里。像黃巖島,一次開去200艘挖沙船,兩個月里面形成一個面積30平方公里,有漁港、有漁村、有商場、有賓館、有制冰修船的加工廠,還有機場,甚至有5000農民在那里種1萬畝(無非用7平方公里)菜地。總計3萬人左右,這就真像個三沙市的地盤了。
如果三沙市資金充裕(其實一條船不過幾百萬),一次訂購1000條,每個月造5個這樣的島,1年時間就擁有1800平方公里的面積,人口100多萬。這就真像個市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