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貪官的“護城河”
——再讀北大法學院教授張千帆的兩篇熱議文章
端陽生
近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先在《南方都市報》發表題為《廢除死刑從經濟犯罪開始》一文,受到眾多網民的有力批駁后,又在《法制日報》發表題為《死刑不足于震懾貪官》一文,又遭讀者批駁。批其對貪官的生命大發慈悲,對草民遭受貪官的戕害輕描淡寫。說他的文章是“狗屁邏輯”。
盡管如此,我還是認可 張 教授想把貪官“選下來”的善意,尤其欣賞他那一段貪官不懼怕死刑的精彩論述。如他所寫:“試問今日中國逃亡海外的貪官知多少?那些不慎被抓的無非是因為或者能量還不夠大,或者個性過于張揚、以至成為明顯目標,或者過于戀棧、不肯‘見好就收’。一旦制度為貪腐打開大門,真正的巨貪是很難抓獲的;既然被抓獲的概率極小,各級官員又對自己的能力和運氣自信滿滿,任何貪官在出手之前都不會考慮死刑的實際威脅。這樣,重典只是擺在那里嚇唬老百姓,根本不足于遏制貪官犯罪。”
上述描寫可謂真真切切,無可挑剔。但不能因此而引出廢除死刑的荒謬邏輯,我也不認可他想把貪官“選下來”的主張。
正確的邏輯應當是:
治理貪腐應該從政治改革入手,震懾貪官首先從廢除查辦貪官的“黨內程序”開始。
30多年的反貪經驗證明:“黨內程序”是貪官的“護城河”、“保護傘”。要想遏制貪腐的狂漲,必須跨過“護城河”,沒收其“保護傘”。方法是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重申《憲法》權威,廢除執政黨高級干部成為經濟犯罪嫌疑人后,先由經濟犯罪嫌疑人所在黨委(紀委),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詢問—勸說—期待—認可—移送等一整套漫長的黨內程序。許多貪官在這套行政的、類似家族的、溫良恭謙的、拖泥帶水的、走風漏氣的、跨越年度的“黨內程序”中獲得喘息,滅證,轉移贓款贓物,甚至逃亡國外的機會。使憲法和法律賦予國家檢察機關制服經濟犯罪分子的法律手段—立案—偵察—監視—查封—凍結帳戶—搜查—拘留—逮捕,成為“馬后炮”。
因此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徹底廢除這套既違憲又違法的“黨內程序”。并建議:在廢除這套“黨內程序”的同時,出臺豁免法,給予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三巨頭在職期間的豁免權,以防止政治野心家混水摸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