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寶鈞: 解放后前卅年和后卅年經濟建設探索的比較(一)
在如何評價解放后前卅年和后卅年的建設實踐方面,一直爭論很大。這個爭論關系今后中國向何處去的大問題,也是關系到中國人民及其子孫后代如何生存的大問題,因此每個中國人,從普通老百姓到最高層領導,都應該重視這埸爭論。筆者認為,爭論應本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即實事求是的原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來進行,探索真理,服從真理。
如何客觀、科學地比較解放后前卅年和后卅年的經濟建設,目前尚旡一個公認的標準,筆者不揣淺陋,在本文借鑒國外有關比較經濟學的理論和知識,作一個嘗試,拋磚引玉,或可對決策者有所幫助,茍有利于國家和人民,則幸甚。
美國保羅•R•格雷戈里教授和羅伯特•C•斯圖爾特教授在他們合著的《比較經濟制度學》一書中指出:“成就的比較要求其他條件都不變這個假定保持有效,即被比較的這些經濟除了他們的經濟制度外,在所有其他方面均相同,”國內外許多學者認為,除了經濟制度外,能夠影響經濟發展的還有諸如外部環境,原有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勞動和資本的投入等等其他方面。本文試從經濟建設的條件、經濟發展的結果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最后在結論部分談談筆者的拙見。
一 經濟建設各方面條件的比較
(一)經濟建設的基礎或原有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
前卅年經濟建設的基礎是國民黨反動政府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1949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為46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占30%,農業總產值326億元,占70%;全年糧食總產量2264億斤,人均占有糧食209公斤(含種子糧和飼料糧)。年產鋼15.8萬噸,煤3200萬噸,發電量43億度;企業職工129萬余人,全部工業資金91億元;鉄路21989公里,公路80768公里,輪駁船37萬噸位。全年財政收入303億斤糧(約合30億元),支出567億斤糧,赤字264億斤糧(約26億元);物資不足,尤以糧食和花紗布短缺情況嚴重;物價猛烈上漲。
后卅年建沒是在前卅年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1979年工農業總產值為617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4591億元,占74.35%,農業總產值為1584億元,占25.65%。1979年糧食總產量6642億斤,是1949年的2.93倍;人均占有糧食340.5斤(含種子糧和飼料糧),比1949年增加63%。油料總產量643.5萬噸,豬牛羊肉產量1062萬噸,水產品430.5萬噸;豬牛羊存欄數為59743.8萬頭。財政收入1102.4億元。我國既無外債,又旡內債,歷年財政結余數十億元,糧庫有三年存糧。市埸物價穩定.。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基本有保障。農村建設了厐大的水利設施,國家己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值算共有3200億元,經濟總量居世界笫十位。
分析:前卅年建設的基礎是一窮二白、缺吃少穿的以落后的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國,首先要搞好農業,解決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問題,并且通過發展農業生產積累建設資金。但非機械化的農業勞動生產率低,效益低,而農業經濟占整個國民經濟比重又高,這自然要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相對要慢些。另外臼手起家建設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耗費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相對也要多些,這對經濟發展的速度也有影響。
(二)外部環境的比較
且不說建國初期,全國有200萬土匪特務到處搞破壞,臺灣蔣介石經常派飛機轟炸沿海城市;就前卅年我國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六十年代開始又增加社會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軍事包圍甚至戰爭威脅,并發生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西沙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樣的外部環境對經濟發展產生很多不利影響:
(1) 首先是我國政府不得不拿出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加強國防建設。1950---1979年我國國防開支累計一千多億美元,幾乎是同期基建投資的一半。1950一1978年,中國援越抗美物資總值超過200億美元,占中國援外總量的41%;
(2) 其次是國外敵對勢力的封鎖、威脅,導致我國長期以來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強國防的方針,以便建立自已的工業體系和增強國防力量,從“二五”時期到“四五”時期,在我國工業基建投資中,重工業的投資比重一直高達89.46%一92.16%,投資方向對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相對于輕工業來說,重工業建設投資大、周期長、效益低而且消耗能源大;
(3) 再次是從備戰出發搞了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按照“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原則進行,因此工程建設難度大、周期長、造價高、交付使 用率低,建成的項目經濟效益也較差。而經濟基礎好、技術水平高、投資效益好的沿海地區卻得不到必要的投資;這樣的投資布局,發揮不了經濟優勢,從而延緩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
(4) 當代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科學技術。而我國在六十年代開始,在受到西方帝國主義封鎖的同時,又增加了社會帝國主義的封鎖,因而更難獲得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我國總共引進的技術和專利僅十幾件,而且都是二、三流水平的,我國是依靠 自力更生來建立自已的工業體系和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的。幾乎樣樣都要獨立開拓,從頭做起,與直接引進相比自然耗費更大,花時更多,從而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和經濟的迅速發展。
(5) 解放初至七十年代中期,由于遭受帝國主義的長期封鎖禁運,我國對外貿易數額少、發展慢、獲利微,1950-1975年我國對外貿易額僅增加6倍,外貿部門每年平均上交國家的利潤僅3億美元左右,而同期我國能夠利用的外資很少,除五十年代蘇聯向我國提供19億美元的貸款外,在1960-1978年我國在引進外資方面簡直是微不足道
由于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我國的國力曰益增強,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越耒越多,我國的國際威望曰益提高。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發表中美聯合公報;隨之中曰建交,雙方簽訂經貿條約,至此,帝國主義對我國長期實行的外交孤立、經濟封鎖政策終于失敗。我國政府立即抓住這一有利的開放環境,于1973年進口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和單機;于1978年又花130億美元成套引進22個項目。1991年前蘇眹和東歐解體,兩大陣營的冷戰結束,世界和平成為主要趨勢。
后卅年就是在這種和平、開放的有利的外部環境下進行建設的,因而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加快經濟發展的做法:
(1)1985年鄧小平宣布裁軍100萬,將節減的軍費用于經濟建設;同時很多國防工業轉為民用工業; 長期以來國防費用在國家財政支出中平均僅占9—10%.,占GDP比重在2%以下。(前卅年軍費占財政支出平均在20%左右,占GDP5%左右)
(2) 把投資建設的重點放在經濟基礎好、技木水平高、經濟效益好的沿海地區;
(3) 大量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和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
(4) 大量引進外國資金。外商直接投資不箅,僅世界銀行和外國政府的貸款就達一千億美元左右。國際貨幣基金會研究成果說,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10.1%的平均經濟增長率中,直接由外資產生的貢獻約3%。
(5)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由于遭受帝國主義的長期封鎖禁運,1950——1975年我國的對外貿易僅增加6倍。197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54.6億元,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36%。198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80.4億美元,2010年全年進出口總額29728億美元,占GDP的49,5%。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進出口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對我國經濟增長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從建設資金的來源看
眾所周知,投入建設資金的多少,將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
前卅年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稅收和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國家先后六次發行總額為38.4億元的建設公債,而爭取到的外國貸款只有19億美元。政府長期實行“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和高積累的方針,可以說是勒緊褲腰帶去創業,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搞建設。
后卅年建設的資金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稅收入; 二是外國資金,商務部政研室副主任王子先發文披露,截至2003年底,我國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46萬多家,實際利用外資6800億美元以上;截至2005年5月世界銀行對中國貸款385億美元;截至2007年底外國政府對中國貸款累計達557億美元; 三是拍賣土地的收入。 今年初,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公開承認,最近5年來,中國政府出售土地3300多萬畝,獲得土地暴利7萬多億元。2010年拍賣土地收入30108.93億元,占當年財政收入83101.51億元的36.23%。 四是在住房改革和國企改革中,出賣國有房屋、工廠、銀行、礦山等獲得的估計高達數萬億以上的巨額資金;五是發行國家公債、金融債、企業債券等,據<<中國歷年國債發行情況統計表>>資料,僅1990一2009年我國共發行國債110281.35億元,金融債74056.51億元,企業債39172.17億元,合計高達22。35萬億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