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的民辦幼兒園
一個縣城只有兩家公辦幼兒園,規模多年不變,能擠進來的孩子非富即貴,要么就是傍邊的社會關系挺硬。既為公辦,就是財政供養。拿出民辦幼兒園這面鏡子一照,就知道同樣生活在縣城里,同樣是納稅人,待遇可真是天壤之別。如果做出拍桌子罵娘之事,也算正常。
用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幼兒園,看上去很美,可在實際上“凄慘”之極。在河南省伊川縣,就有個叫“工慧”的民辦幼兒園,招收三百多名孩子,在一塊租用的土地上自力更生,自生自滅。最近,因為對方毀約要收回土地建澡堂,這所幼兒園生死未卜。(據1月14日《中國青年報》)
“工慧”的遭遇極具代表性:一是此類民辦幼兒園承接絕大多數適齡幼兒的教育任務,但是從未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二是辦園環境十分脆弱,生存艱難,房東想趕就趕,關門歇業隨時都會成為可能;三是積累的教育資源相當薄弱,無論師資還是場所硬件都看上去很可憐,最后落得個“不過幫忙照看孩子”的評價。
很多年前,在每個小學里都有“學前班”,自然是就近入學,小孩子在學前班一“預熱”,就在第二年讀一年級了。那時候應該是小孩子的幸福時光。如今,全變了,不光小學被大面積撤點并校,孩子上學路途遙遠,讓校車應運而生,而且大大加重了家長的教育負擔。有的地方,甚至住校生也非常普遍,孩子們每周回家一次,早早別離了親情的天天守護,讓心中的親情教育早早成為一種殘缺。這最終只會成為一種陰影,一種傷害。
尤其對于四五六歲的幼兒而言,就近入園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和關懷。可惜的是,這幅圖景正在遠離我們。一些民辦幼兒園的脆弱,只能使它們的布局極不合理,而且很不固定,就是那種“不過幫忙照看孩子”的作用也在脆弱之中越來越式微,令人為教育的希望擔憂不止。
想想廣州市財政為十來所機關幼兒園上億元的補貼,這種“特供”年復一年在增長,人大代表年復一年舉手通過,這又跟納稅人的期望多么背道而馳。不知道,今年這種“特供”會被取消不能?更不知道,除廣州之外的地方,向這種“特供”開刀者會有多少呢?
民辦幼兒園的遭遇早該引起重視了。說這是當今教育的一大塊短板,應當很準確。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公平。可是,當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看到幼兒園也分三六九也有貴賤時,他們的未來會為“公平”迸發出怎樣的表現呢?這是個叫人不寒而栗的問題。
作者:朱永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