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的真實核心:不惜一切手段掠奪錢財
曾飛
當今西化的中國社會,滿街流行“價值觀”。并且已經達到了言必“價值觀”的至高境界。
網友閃亮峰的帖子說:“李博士的書中提到了成功同心圓,而在這個同心圓的核心部分就是價值觀。價值觀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所以價值觀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價值觀定了人生的成敗,而誠信是最為重要、人人都應具備的價值觀。”
何止是飽受美國式教育的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同心圓,其核心部分是價值觀。如今整個中國社會早已卷入出人頭地的成功追求的漩渦中而不能自拔,如同驢子圍著磨盤轉似地圍著所謂的“價值觀”轉,拼搏至死而不知悔。如此情景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慘烈。
陳晴的一篇短文《成功的悲哀》深深地哀嘆道:在菲律賓西部海岸,每年的秋天都能看到這樣一個壯觀的場面:海面上黑壓壓地飛來一片云。近看才知是南遷的燕子。它們歡快地鳴叫著,慢慢靠近海岸,但是人們驚奇地看到,一旦到了海岸和沙灘,許多燕子都飛不起來了,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遙遠的路途飛完了,沒有死于皚皚雪峰,沒有死于茫茫大海,沒有死于暴風驟雨,卻死于目的地那細軟的沙灘上。人類也有類似的現象。古希臘人在馬拉松鎮擊敗了入侵的波斯軍隊,希臘士兵斐迪辟興奮地從馬拉松鎮跑到雅典。全程42.195千米,他沒有在中途倒下,卻在報捷后立即昏倒在地,再也沒有醒來。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如果沙灘再遠兩三千米,許多燕子難道就飛不到嗎?如果雅典再遠三五十米,難道斐迪辟就堅持不住嗎?他們一定能堅持下去,一定會到達目的地。悲劇發生的原因恰恰是因為目的地到達了,支持他們的信念突然消失了,意志瞬間松懈,身體也隨之極度衰弱,于是生命之燈熄滅了。周國平對此曾有一段精辟的論斷——最凄涼的不是失敗者的哀鳴,而是成功者的悲嘆。在失敗者心目中,人間尚有值得追求的東西:成功。但獲得成功仍然悲嘆的人,他的一切幻想都破滅了,他已經無可追求。失敗者僅僅悲嘆自己的身世;成功者若悲嘆,必是悲嘆整個人生。
出人頭地的“失敗者”悲嘆自己的落魄;出人頭地的“成功者”悲嘆自己整個人生的終結,終結于一切希望與信念之幻滅,鑄造了人生的終極悲哀。若要整個人類都出人頭地,都成為“成功者”,那就只能是人類和地球的毀滅,何止是個人希望與信念的幻滅,而是現實版的人類與地球的毀滅。而引導人們走向徹底毀滅的核心觀念竟然就是所謂的“價值觀”。
“贏在起跑線上”的“成功價值觀”引導老師、家長催命鬼似地逼迫可憐的人類幼苗瘋狂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以至于可憐的學生被逼得相約逃樓,寧可以死亡求解脫,逃避可怕的“成功價值觀”的魔咒。
無獨有偶:“前些日子看到一則新聞,是關于在復旦大學讀博士的李開學累死在課桌前的新聞,看完之后除了震驚之外更多的是對這件事情的思考,我覺得李開學的死不僅是中國教育制度的悲哀更是當代人追求高學歷的悲哀,現代社會是一個人才激烈競爭的社會,大家對高學歷都有強烈的渴望,高學歷就證明著高素質高修養高文化,有了高學歷就等于有了很高的社會地位,這種對高學歷病態追求的心理,造成了現代人對高學歷的狂熱追求,而李開學本來是一個窮苦的農村孩子,能在艱苦的環境中自學成為研究生,博士生,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讓人欽佩的,但是李開學的悲哀也正是過于癡迷高學歷造成的,李開學的死是對中國教育制度敲響的警鐘……”(《復旦學子猝死,是追求學歷還是教育制度的悲哀? 》)博士生李開學在追求成功的路途上死而后已,何其慘烈!可見所謂“價值觀”的魔咒有多么可怕。
然而,他們還只是“失敗者”的悲劇。
“成功者”的悲劇就更為慘烈。
署名“農村老師”的網友感嘆說:“張尚武,世界體操冠軍為何也悲哀?當我看了《前世界體操冠軍街頭乞討續:曾因偷竊服刑近4年》的文章后,內容提及“張尚武曾獲北京大運會體操男團金牌,退役后曾因盜竊入獄,為了給自己爺爺治病,已在王府井乞討半月……”的新聞,我覺得一點都不驚訝。中國有句老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其實這四個字如今也可以概括今天的舉國體制體育,說穿了,所謂的舉國體制并不是提高全民素質,強健中國人身體為目的的體制,只是一些功利游戲,一些金牌游戲罷了。這個游戲應該說是殘酷的,在犧牲了全國納稅人的錢的背后,那些被選拔后的人,如張尚武這樣的,即使他曾經是重點苗子,即使體操冠軍邢傲偉在微博中證實,張尚武實力和天賦當時在他之上,其實都不重要,因為結果是張尚武最后受傷,隨著的訓練中左腳跟腱斷裂,退出國家隊,2002年回到河北省隊……走向被拋棄的路。” 這就是在為國爭光,全民健身高尚無比的旗幟下,中國體育追求成功價值觀的殘酷與非人性。“成功者”張尚武的悲劇,僅僅是無數為體育事業而犧牲的一個“全民健身”光環之下的殘廢者。
聽一聽一位自稱為周瘋子的成功者發自內心的哀訴:“別人眼中,我是個有錢人,從‘奧迪’下來,總是穿得西裝筆挺,經常出入各種高檔商務會所、休閑場所,也出手大方,最能體現現狀的是,我的小日子過得不錯,可他們不會想到,我的內心是那么地憎恨這種價值的符號,錢對我來講,是我所有痛苦的根源,是我不能解脫的最大障礙,因為錢讓我得到太多卻失去更多。……工作空閑的時候,我會一遍遍洗車、擦車,然后夜半在高速公路上飛車狂飆,車子里總是重復地放陳升的老歌——《把所有悲傷留給自己》,聽著聽著,會莫名其妙地張口狂笑,而更多的時候,我總有種放聲大哭的沖動,不是因為我沒有女人,不同的女人對我來講就像一杯12年和15年的紅酒,我喝不出來它們的差別,我不知道怎么去看透女人們的脾氣,分辨她們的品行。我現在有房有車,還是謹慎又拼命地賺錢,以公司存亡為己任,以家人生活幸福為目標。我按時回家的時候會給父親作全身按摩,不按時回家就瘋狂到誰都不認識,我定期給在英國的弟弟和妹妹匯錢,我從來不管他們是不是努力學習,戀沒戀愛……我有固定收入,我莊重,我更實際,我不想再一次被美眉們以愛情為名,玩弄我的青春。而重要的是,我還有青春的樂趣嗎?……走到這一天,我忘記了浪漫、忘記了習慣、忘記了自我,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發現一個面無表情的中年男人,那就是我;如果有一天你在公關場合發現一個老練成熟的人,那就是我;如果你說我不快樂,我舉雙手雙腳同意;如果你說我成功了,我會說你別逗了;如果你說我真是沒心沒肺,那你實在是有見識;如果你說,老同學,我們多久沒雨里狂奔、酒醉天亮了,別指望我會和你一起回到瘋狂的年代,因為我真的很想做一個正確的成年男人,而做這樣一個男人,你告訴我,我該怎樣和生活繼續妥協?”
在歷史上,成功者朱元璋自開創大明王朝后,就飽受兩種焦慮的煎熬:一是成就焦慮,一是皇位焦慮。作為前者,朱元璋自視甚高,立志建立一個空前公平和諧的社會,以求功蓋始皇,業比堯舜;作為后者,朱元璋雖貴為帝王,卻總是憂心忡忡,生怕臣子生異心,奪取他的江山。朱元璋登位以來,一直致力于吏制和道德重建。至洪武十年,朱元璋一直試圖以“仁政”來達此目的。但在吏制上,特別是清除貪官污吏上,朱元璋屢受挫折。由此他不再相信儒家的仁政學說,處理政事越來越隨心所欲,不講道理。此外,朱元璋的夢想是建立家天下的格局,將20多個孩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并具兵權。但他十分擔心開國功臣們會篡奪自己的江山,對他們欲盡除之而后快。由于這兩種焦慮,朱元璋不斷產生無名煩惱與恐懼,身心健康備受困擾。史書記載,朱元璋時常夜不成眠,披衣觀天象,憂心天下四方的局勢變化。久而久之,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朱元璋在兩手空空,沿街化緣時尚有幾分自信,卻在掃平天下,一朝為皇時日感自卑……朱元璋在開創天下時甚善搜羅人才,化敵為友,卻在建立江山后猜疑成性,殺人成癮……他陷入了自卑與孤獨得痛苦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在今日,有的文章指出:“從劉青山、張子善到胡長青、成克杰,再到鄭筱萸、陳良宇,觀察這些腐敗分子的人生軌跡,多有相似之處:他們出身貧寒,勤奮上進,曾有過艱難的童年史,奮斗的青年史,輝煌的成年史,而最終卻走向了墮落。”(東北新聞網,《落馬高官多有艱難奮斗史 身處權場須“防磁”》)被稱為“腐敗分子”的落馬高官顯然是失敗者,他們在價值觀引領下已經走向斷頭臺;而尚未落馬的富貴高官至今還是成功者,他們在價值觀引領下也正在走向斷頭臺或者歷史的恥辱柱。
強國論壇網友“中華是我親愛的家”感慨道:“這些年,有多少農民失去土地!有多少工人淪為庸價勞動力!有多少礦工死于非命!有多少真正善良之輩遭到排擠!讓我們發自內心,向他們表示最深的敬意!” 這可能是成功者良心的責問,也可能是失敗者對殘酷現實的憤慨。成功者厲以寧就說了一句令人振聾發聵的大實話:“為了達到改革的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評論者說:“把原屬于相對一大部分人的錢,拿來給了另一相對小部分人,相對小部分人富起來享樂了,相對大部分人窮下去陷入困境了,富人誕生了,窮人產生了,兩極分化了,這叫什么事?這也叫才智?這也叫對國家的貢獻?罪過呀罪過!”如此,成功者實際上也就成了浸泡在罪惡中的罪人。罪人或者陷于良心的煎熬,說出了贖罪的話語:應當給中國的企退老人立一座“被犧牲的英雄紀念碑”。或者變本加厲,像勵以寧那樣,憋紅了眼宣稱魔鬼吃人天經地義而變得十分癲狂!這都是成功者的巨大悲哀。
“讀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之誠信價值觀的感想”的文章說是:李博士的書中提到了成功同心圓,而在這個同心圓的核心部分就是價值觀。……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價值觀定了人生的成敗,而誠信是最為重要、人人都應具備的價值觀。誠信本身是一種不分時代、不分地域的普遍價值。
似乎誠信就是導致成功的價值觀之核心,價值觀本身甚至具有普適性。然而,這是地道的歪理。
在唯利是圖的人吃人的社會里,“誠信”已經不具有原本的“誠實可信”的涵義。所謂的“誠信”不過就是“誠心讓你相信”的意思。一旦你相信他了,坑你就沒商量。“誠信”的價值觀從屬于“贏利是企業的唯一的目的”的價值觀,“誠信”只不過是“贏利”的工具而已,成不了價值觀的核心。價值觀的真正核心是“贏利”,也就是賺錢,賺錢才是價值觀的核心。價值觀更不可能具有普適性。對于成功者賴昌興來說,某著名女歌星的價值就是可以利用她的肉體來打倒若干書記、市長、關長之流,從而奪得億萬財富——于是某著名女歌星的身價億萬,而街頭賣淫女的身價就很低微;對于一個失敗者、性饑渴的漢子來說,某著名女歌星肉體的價值和街頭賣淫女的肉體的價值實在沒有太大的差異。而對于人格健康的人們來說,情愛本身無價,在這里談論價值本身就是對人格的褻瀆。如此,“價值觀”對于成功者賴昌興、失敗者的性饑渴的漢子以及人格正常的人們來說會有普適性可言嗎?所謂“普遍價值”無非就是“謊言說一萬遍就是真理”的老套而已。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則說出了價值觀的真正核心:窮爸爸(失敗者)“只知道為了錢而拼命工作”,富爸爸(成功者)“讓錢為他們工作”。“讓錢為他們工作”就是利用資本盤剝他人而富有;“為了錢而拼命工作”就是接受資本的盤剝而窮困。于是,價值的終極追求和目標就是“錢生錢,聚斂財富”。也就是說時下流行的所謂價值就是值錢,所謂價值觀就是不惜一切手段掠奪錢財。這才是價值觀的真實核心。
有人會反駁說“價值就是值錢”的斷語不科學。因為正規的理論說是“價值的哲學定義:價值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人腦把世界萬物分成有用和有害兩大類后,從這兩大類具體事物中思維抽象出來的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是世界萬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性質和能力,是每個具體事物都具有的普遍性規定和本質。價值是具體事物具有的一般規定、本質和性能。人和具體事物、主體和客體、事情和事情、運動和運動、物體和物體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統一是價值的存在和表現形式。在哲學上,價值首先是一個關系范疇,其所表達的是一種人與物之間的需要與滿足的對應關系,即事物(客體)能夠滿足人(主體)的一定需要。其次,價值又是一個屬性范疇。…… ”你聽懂了沒有?不但沒有,而且越聽越懵了。那就對了。權威專家所創造的哲理,本意就是讓你懵了,迷迷糊糊地跟著他們所指出的價值觀一路走到底。一些人錢生錢,鑄就了1%的富豪階層;另一些人被錢生錢,鑄就了99%的窮鬼階層。這就是所謂“價值觀定了人生的成敗”的真諦。
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原本屬于經濟學范疇。如今偉大的學者將其泛化成為旨在替代道德人格的理論,而用于調整社會。也就是用“錢生錢,斂集財富”的規則重整人類社會的秩序,鑄就一個金錢統治下的野蠻社會。于是,原本由道德人格所穩定的社會,就被所謂的價值觀調整成兩極分化的人吃人的社會。這就是如今中國的精英們全力推行價值觀的真實用意:創建并維護官僚資本一手遮天的兩極分化的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