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昌明:莫把“恥辱”當“榮耀”
——有感于我國“農村貧困人口10年減6734萬!”
國家主席胡錦濤曾提出過“八恥八榮”之說,可惜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早已不大有人知道了!難怪如今連國務院的一些人也不大分得清“恥”與“榮”的含義,直鬧到把缺點當成績,把恥辱當榮耀來張揚矣!
今日閱報,見2011年11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第3版載: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11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新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表示,10年內,農村扶貧標準從865元提高到1274元,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9422萬人減少為688萬人,10年減少6734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76元增加到3273元,年均增長11%(未扣除物價因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末了,居然還引用一網友的評論,謂:“成績不小,還需努力。”
化了10年時間,把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由原先的9422萬,減到今年的688萬,10年減少6734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76元增加到3273元。白皮書認為,“年均增長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言下之意,很不錯了!是一大成績。
可是筆者看了這條消息,卻是鼻子一陣發酸,不由悲從中來。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改革開放”已搞了30多年,官方的說法是:“改革開放讓我們富起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債權國”,可是如今竟然有688萬人連“脫貧問題”(每天生活費不到3.42元人民幣)仍沒有解決,這只能是國家的一大恥辱,民族的一大悲哀!
不妨先看看這條“扶貧標準”線。
《新華每日電訊》的報道中,沒有講明:這農村扶貧標準“從865元提高到1274元”,是月標準,還是年標準?這是故意模糊呢,而是粗枝大葉?筆者判斷應為年標準。
如果是年標準,就算按1274元計,這就意味著:
年標準1274元÷12=每月106元;月標準106元÷31=每日標準3.42元。
這“3.42元”人民幣是一個什么價值概念?當今市場上的最低的米價,每斤也在2.5元左右,高的3元幾。就算農村的米價要低一些,再低也不會低到2元以下吧!這也就是說,扶貧的標準等于每天補助不到1斤半大米!這大概就是“中國特色”的扶貧。
對照臺灣的“老農津貼”(臺灣對弱勢群體中的“離農”老農民的一種補助)每月標準是新臺幣6000元(現在國民黨、民進黨因政治需要正在爭相許諾往上抬升),折合人民幣約為1400元。再折成每日算,約為人民幣45元。這與大陸農村扶貧標準真有天壤之別矣!
作以上這樣比較也許有點不公平,因為大陸與臺灣的發展水平與人均產值不一樣。那么,可以依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2010年人均GDP列表”中的數據,再按比例折算比較:
大陸:2010年人均GDP為4283美元;臺灣:則為18303美元。兩者相比,相差4.27倍。這也意味正常的比例應該是:臺灣老農津貼45元;大陸農村“扶貧”至少是它的1/4左右,再少也得有10.53元!可是現在卻是:3.42元人民幣,連這樣的比較還是相差3倍!
其實,世界銀行早就劃有兩條貧困線:日收入2美元是貧困線,用于一般國家;日收入1.25美元的那條,叫絕對貧困線或極端貧困線,用于非洲等20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盡管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可以有自己制定的“貧困線”,一般國際公認的貧困線的算法則是: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線,這就是后來被廣泛運用的國際貧困標準。
第一條貧困線,適用于一般國家,每日標準:2美元(合13元人民幣),我們不采用,也許因為我們不屬于這“一般國家”行列;
第二條極端貧困線,適用于世界上最貧困的20幾個國家,每日標準:1.25美元(合8.1元人民幣),我們也不采用,當然,因為我們不是“最貧窮的國家”;
第三條是我國自行確定的貧困線,遵照一般國際公認的貧困線的算法:本國社會“中位或平均收入的50%”,我國也許有自己的特殊計算方法,那么,應該是多少呢?國務院白皮書給出的答案是:1274元人民幣,即每日3.42元=0.52美元!
相比世界上“最貧窮國家”實行的“極端貧困線”,我們確定的“扶貧”標準可謂是:超“極端貧困線”的貧困線。人家的貧困標準是1.25美元,而我們的貧困標準是0.52美元!
我佩服掌權的精英們,竟然制訂出如此“中國特色”的“超極端貧困的貧困線”,如今居然還把它拿出來張揚,這究竟是榮耀,還是恥辱?
我們畢竟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不管給它冠上什么“特色”,它總還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吧?應該說社會主義國家是不應該出現“貧困人口”的。
右派們攻擊毛澤東時代是“貧窮的社會主義”,說這不好,那不好。然而,毛澤東時代,卻衣食無憂,生活安定。全國人民,不管城鄉,生老病死有保障,根本不存在什么貧困人口。對此史實,所有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只要還活著的中國人都能作證,舉世公認。
“改革開放”30多年,確實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中國的億萬級富豪正在趕超世界!),然而,再怎么講也不應該“折騰”出那么多貧困人口來吧!連鄧小平不是也堅決反對社會兩極分化的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又說:“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139頁)
依照年人均1274元收入的標準,目前我國仍有農村貧困人口688萬人。如果按國際通行的標準來衡量,我國的實際貧困人口就遠不止這個數了!據法國的埃菲社報道:
“有統計顯示,中國13億人口中近一半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美元,即處于貧困線以下。”另據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總裁尤努斯教授估計,中國實際的貧困人口超過2億!(均轉引自(《參考消息》2011年9月9日)
不管是埃菲社的“13億人口中近一半”之說,還是尤努斯教授估計的“超過2億”之數,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國目前實際存在的貧困人口,遠遠要大于白皮書公布的688萬這個數!
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了30多年的,反而“折騰”出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來,現在居然還把10年“扶貧”的“成果”拿出來“顯擺”,這究竟是榮耀,還是恥辱?
末了,倒還是可以讀一讀鄧小平的兩段話,如果他不是兩面派,人們更不能因人廢言:
“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頁。)
“中國情況是非常特殊的,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來了,還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億多人仍處于貧困之中,也不會有穩定。中國搞資本主義行不通,只有搞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社會才能穩定,才能發展。社會主義的一個含義就是共同富裕。”(《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2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