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土地招牌掛為何“走過場”?
記者在鄭州市發現,齊禮閆城中村改造工程項目竟然未批先建,商品房開發熱鬧非凡,而應該優先或同時開工建設的安置房卻沒什么動靜。然后,記者又發現,鄭州市國土資源局的土地出讓招拍掛就是走過場。(據10月18日《經濟參考報》)
土地出讓招拍掛走過場?這可是“大罪”,誰都擔待不起。記者舉例說明,未批先建的還有,2007年小崗劉城中村改造商業項目“中原新城”,直到2010年1月才拿到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由姚砦城中村改造的鄭州金成時代廣場去年11月獲得土地出讓,今年2月取得用地規劃許可證,開發商早在2008年就已開工建設。記者得出的結論是,在招拍掛之前開發商已先行開工建設,招標時經常出現無人與已參與建設的開發商競標的現象,致使開發商以掛牌價摘得土地,鄭州多個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出讓招拍掛形同走過場。如,2010年5月鄭州市國土資源局發布尚莊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讓公告,1個月之后,鄭州鼎盛置業有限公司在無人競爭的情況下以掛牌起始價摘牌。2008年9月,鄭州市土地交易中心掛牌出讓小崗劉城中村改造一期項目土地,也是因無人競爭,上海升龍投資集團旗下鄭州元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起始價拍走出讓土地。
實際情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筆者從2009年底開始參與齊禮閻城中村改造工作,近兩年來,所遇所思所感,覺得跟記者的報道有較大出入,特描述如下:
齊禮閆村有15個村民組,全村近萬口人,號稱鄭州第一村。該村在三環以里,緊鄰三環。原來的村落用“臟亂差”來形容并不為過。跟它相鄰的小李莊村已經改造成功,高樓大廈,街區亮麗。有身邊榜樣,該村的拆遷比較順利,兩個月內,村民已有90%搬離。到如今,只剩不足2%村民因為所提要求太高沒有簽訂協議。至此,我才知道,拆遷難,就難在一把尺子面前,有人不是要多吃“二兩豆腐”,而是要吃“二斤豆腐”。有意思的是,他們自己并不認為自己多吃,而是虧得很。
拆遷難,是改造步伐緩慢、改造效率低下的瓶頸之一。再一個瓶頸因素就是“改造政策”。集體土地變為國有土地,必經招牌掛。然而,面對城中村改造這道難題,鄭州一直在“一村一案”中摸索前行。村民要安置,村集體財產要保住,村民的生活不但要繼續還要變得美好。這個大前提使得參與改造的開發公司必須走出一條新路來。齊禮閆村改造之前,已有若干城中村改造成功,成為城市一景。
村民安置費用和改造期間村集體的收入不減,這需要開發公司先期承擔;這個先期協議規定是三年,其實不止,有可能是四年、五年、六年。超過三年,費用要漲。公司先期介入的費用不是個小數目,這都在土地招牌掛之前。其實,等進入招牌掛程序后,已經沒有公司愿意過來“攬活”了。可以肯定地說,只要有資金有實力肯出錢,城中村改造項目,誰都可以拿過來!
那么,為何招牌掛時“無人競爭”而變成記者眼里的“走過場”呢?
最關鍵的是,城中村改造本身就很燙手,直接跟村民打交道,如果只想著占便宜,大賺一筆,讓村里“吃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齊禮閻來說,全村萬把口人,有村兩委,還有村民代表大會,匯集的民意不經中間途徑,可以直接跟開發公司“要價還價”,到最后,村民利益實現了最大化,公司則在讓步中“又哭又笑”“賺足了錢”。這幅圖景、這種真實,人所共知,所以,迎難而上者,寥寥無幾。每每城中村土地招牌掛的“走過場”也就在所難免。
至于記者看到的“未批先建”和安置房沒動靜,這一是因為“等批復急死人等死人等不起”,只好先行一步;二是因為安置房涉及村民的住房需求,從戶型到外立面到規劃審批,非常復雜,所有的一切只有“在十字路口等齊了”,才會開建。要知道有三年期限所限,公司何嘗不想最先建好安置房盡快不掏過渡費啊!
城中村改造是政府主導運營城市的一種方式。大勢所趨,城中村最終都要在改造之后徹底城市化。這個過程,需要關注,更需要記者“走轉改”,把握關鍵,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過場”。
作者:朱永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