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一國慶長假期,筆者自我閉關逾周(不過可不是像臺灣宋楚瑜的副手搭檔候選人林瑞雄消失多日,宋大內總管稱林“閉關”研究政策),閃游兩岸四地,走馬深圳、香港、澳門、臺北,眼觀筆綴。有關感聞,或陸續向各位朋友報告。對于那些期盼《檢點叛徒2》拙作的網友,還請諒解,畢竟有些叛徒是否可以曝光或直接點名,有待斟量。筆者既不是金一南將軍一類,亦不是理論家,可以對梁穩根一事闡發,筆者只是時政文史評論者,拋磚引玉是過去兩年在本論壇撰文之宗旨。
明天是辛亥革命紀念日100周年。海峽兩岸將有不一樣的慶祝活動。今天上午,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個代表提出者參加,徹底擊破境內外不實傳言。國家主席的講話與國慶社論的邏輯基本一致,突顯有關活動只講辛亥革命,免提民國,而且把宣傳鎖定在中國共產黨是辛亥革命的繼承者的歷史意義和推動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現實意義上。
毛澤東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在“紀念 孫中山 先生”報告時說:“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 都是孫 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我們完 成了孫 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 孫 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臺灣過去一周的籌備建國百年“國慶”,已被兩件事沖淡,一是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知法犯法,以權謀私的“農舍風波”延燒不止,充斥媒體版面,電視、報紙沸沸揚揚,日復一日跟進;二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拒絕參加明天在臺北“總統府”前的慶祝活動,臺灣社會的嚴重分裂愈加尖銳。不過,臺灣當局決定雙十慶典舉行陸海空三軍閱兵,此舉對海峽對岸的敵對意味不可輕忽,盡管馬英九取消若干進攻型武器的展示,以減少對大陸軍方的刺激。明天的慶典有一位17歲的女中學生主持人,只是媒體把她成為“幼齒”,讓我們大陸人聽了不太爽。循往年慣例馬英九的雙十演說稿已提前發給AIT臺北處過目,什么叫美國爸爸?此也。
與臺灣有“邦交”的二十幾個“小貓小狗”,只有危地馬拉總統等四國領導人到臺致賀,慘不忍睹。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是參加雙十慶典最知名的。一般地說,臺“外交部”要耗資巨大,因為對方是免費,還有眾多隨員。日本方面則由前首相麻生太郎領軍。前個月在日本舉行亞洲女排錦標賽,因看好日本隊奪冠,特預先安排前首相麻生頒獎。豈知日本女排大失水準,淪為亞軍,麻生只好給中國女排頒獎。麻生頒獎時,日本記者記錄了中國女排隊員的孤陋寡聞,因為某隊員對另外一隊員說,頒獎這個人很面熟,另一個說管他的,日本人都長那樣!
大陸方面,當局希望以“辛亥共識”拉近兩岸關系。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稱:“兩岸通過共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國家、民族認同上尋求共識,這樣兩岸關系會發展得更好。”不過,臺灣方面針對性表示,辛亥革命是孫中山為首國民黨人義舉,是名正言順的正統。民族認同上,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可以有共識,但國家認同上,臺灣的“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名義下,當前存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雙方宜互不否認對方存在。今天國家主席呼喚和平統一,看來不容易。因為大部分臺灣人都主張維持現狀,加上北京斗不過美國的軍售政策,臺灣人自然有恃無恐。
筆者在境外與一位海外華僑交談,他認為“中華民國”自1949年起在中國大陸已經消亡,目前在臺灣的政權只是失敗而流亡到一個島嶼及周邊小島的延續政權而已,根本就無法再代表有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陸,此君在大陸出生,香港上中學,臺灣當阿兵哥及念大學,然后在美國教書,經商至今。他也認為和平統一是畫餅充饑。
二
民國初年 ,辛亥革命(Revolution)一詞使用并不廣泛,稱呼辛亥年的武昌起義至清帝退位這段史事的詞匯,名目繁多。1930年7月10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00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革命紀念日簡明表》和《革命紀念日史略及宣傳要點》,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對辛亥革命的紀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詞匯,以迄于今。根據《革命紀念日簡明表》的年表,辛亥革命的時間應為1910年 11月4日起(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集黃興、趙聲、胡漢民等會議,布置廣州起義)~1912年 1月2日( 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這段時間。今年正值百年辛亥之紀念,活動頻頻,專家學者多為夸夸其談,年份都沒搞懂就拿民初的事東南西北地講。
根據年表提示,與廣州有關的大事如下:
1911年 1月 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籌劃和組織廣州起義。
1911年 4月8 日 溫生才擊死廣州將軍孚琦,溫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 日 趙聲、黃興、胡漢民等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 8月13 日 林冠慈、陳敬岳在廣州炸傷清廷李準。
1911年 10月25 日 李沛基炸死新任清廷廣州將軍鳳山。
1911年 11月9 日 廣東獨立,推胡漢民為都督。
至于廣東獨立,廣東軍政府的建立,臨時省議會的產生;從黨、政、軍三方面來分析辛亥革命于廣州(廣東)的意義,此類文章相對甚少。讓我們先看看武昌首義后廣州(廣東)的情況:
1911年10月,聽聞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即離美赴歐進行外交活動,令諸同志于各地配合運動,廣東由朱執信派使同盟會會員陳炯明,鄧鏗和彭瑞海等人在廣東化州、南海、順德、三水等地組織民軍起義,對廣州成合圍之勢。 11月8日 在胡漢民的勸說下,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和新軍第二十五鎮統制龍濟光同意反正,民軍聲勢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廣東咨議局討論廣東獨立問題,決定次日宣布廣東獨立。 11月9日 ,陳炯明率部光復惠州,同日,廣東宣布獨立,成立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張鳴岐逃走,各界代表在咨議局召開大會,舉胡漢民為都督。10日晨,胡漢民由香港抵達廣州就任,組織廣東軍政府,以朱執信為總參議。胡漢民甫任都督之際,未掌握可靠的武裝力量,“乃電陳炯明派得力部先來省協助”,并“解餉十萬以濟陳軍,邀陳到省”。陳炯明對部隊進行整編,即由鄧鏗率精銳赴廣州。 11月17日 ,臨時行使議會職權的各界代表大會根據胡漢民的提議,推舉陳炯明為副都督。
辛亥革命的社會基礎并非只取決于“驅逐韃虜”的革命黨人。滿清是被三股力量集結推翻的,孫中山革命黨人推動的革命,只是導致滿清命運結束的其中一股力量。另一個很重要的力量來自立憲派,因清政府沒有應其要求設立國會,結合全國力量應付危機,引致他們造反。袁世凱是第三個力量,他接任直隸總督,培訓北洋六顉的新軍,后來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希望起用袁世凱來對付革命黨,但袁兩面討好,討價還價,最后利用軍事的權利逼使皇朝退位,頒布“遜位詔書”,辛亥革命在大妥協下促成共和。
至于武昌革命爆發之后,孫中山在武昌這個地方有沒有發生作用?是非常大的作用。第一個,武昌革命爆發的時候,他們(革命軍)就說,我們是受了 孫文 先生的命令,來起兵的。在武昌革命爆發之后, 湖廣總督瑞澄跑掉了,跑到軍艦上去,去給漢口的領事團來交涉,他說你們趕緊發炮來把他們消滅。領事團有一個人是法國領事,法國領事說,我知道孫中山不是義和團,他是一個改革中國的,你們絕對不要干涉,所以經過法國領事的據理力爭,所以領事團才決定維持中立,就是外國不干涉,不來打擊革命軍,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1895年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后,在列強壓力下,先后被驅離香港、日本等地,也不允許進入越南等接近中國的亞洲國家,使得1911年黃花崗戰役和武昌起義,對革命軍的指揮只能從海外以電報或信件傳遞,并由黃興代孫中山在中國境內傳令。
所有孫中山在海外的一些構想,都隨時以電報告訴黃興,或者寫信,孫中山在海外籌到的錢,籌到的支援革命的款項,通通寄到香港,由黃興來統籌使用,而且國內的革命發展,孫中山了若指掌,隨時都會看到報告,而且隨時有訓示。在黃花崗之義失敗之后,革命黨人想再繼續發動(革命),那時黃興想到云南去發動,剛好湖北一帶的革命同志說,因為湖北新軍很多都調到四川去鎮壓保路運動去了,說湖北可以發動,說趕緊讓 孫中山 先生在海外多籌一點款,因為革命需要錢的。可以說孫中山是一直對國內的革命是在指導當中,在掌控當中。
武昌革命爆發后,當時在香港的黃興緊急趕到武漢協助革命戰爭,到了武漢之后,便是以中華民國政府大總統孫文的名義,發了2個布告,號召所有漢人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國。
可以說孫中山雖然不在武昌的現場,但是他的聲望,他的精神,實際上無所不在,當然也在武昌這個地方。所以最后使各個省響應,華南各地都響應,然后跟袁世凱來議和,然后逼著滿清政府退位。
新時代來臨,中國從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和文化產生大變動。政治方面,中 國結束 君主專制,出現民主共和,社會方面,中國出現三個新的社會群體,第一是軍人,由晚清到民國,不少知識分子、傳統士紳紛紛當兵,軍人成為專業階層。第二是商人,他們因不滿清政府太多不平等條約限制而支持革命,使商人階級開始抬頭;婦女地位方面,辛亥革命提倡自由平等觀念,同時西方傳教士提倡解纏足、興女學,女子自覺不能像傳統般三從四德、男尊女卑,因而爭取入學讀書,秋瑾是典型的例子;教育文化方面,中國的儒家已不足抵御西方的船堅炮利,必須辦新式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和文化;宗教方面,除了傳統的佛教和道教,基督新教在辛亥革命時期正式在社會民間成立,華人自立教會;社會文化方面,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出現,主要負責編教科書,辦雜志,大量出版書籍,是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的堡壘。
在辛亥革命前一百年和后一百年看中國歷史形態的變化,廣義上的辛亥革命開始于1894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狹義上的辛亥革命是1911年10月10日起的80天。1896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孫中山那年在倫敦蒙難,被領使館囚禁的九個月中,他提出三民主義,使革命正式提上日程。從這年向前推一百年,便是康熙和嘉慶交接的年代,康、雍、乾三代本是中國盛世,嘉道年間是清朝的中衰,太平天國之亂、鴉片戰爭使中國由盛轉衰。辛亥革命后,日本侵華、國共內戰,中國由衰入亂。直至一九四九年,中國才真正站起來,發展至今。
三
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日將至,革命爆發地湖北省武漢市的慶典籌備工作如火如荼。有民眾批評當局不僅勞民傷財,晝夜排練造成的高分貝噪音,嚴重擾民。
武漢作為中國這次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的主場地,大搞形式,不顧民生,粉刷市面,耗資巨款修建首義會場;為慶典彩排,從早上9時開始連續到次日凌晨2時,高分貝的噪音嚴重騷擾首義路小區居民的夜間休息。加上慶典前后,當局將在場地附近實施封路,給附近市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去年初,中國包括南京、廣州、中山等多個城市爭做辛亥百年慶典主辦城市,最終武漢脫穎而出,而市長阮成發聲稱,當局為迎慶典,豪擲2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人工打造紀念景區、博物館、紀念碑等工程預算過百億;相關城市基礎設施再加百億,還有修繕歷史遺跡、舉辦學術研討、展覽、匯演等,一度引起輿論批評。有網絡評論指:“在民生維艱,還有(全國)2,000萬人等待脫貧的情況下,搞這種勞民傷財的工程,真是匪夷所思!”
不過在湖北省高官可不是這樣認為,由省長升為省委書記的某人又有高論:“在京做官最穩當,在上海做官最風光,在廣東做官最開放也最危險,在湖北做官最安心,不出大錯,無人會管你。”難怪美國奧巴馬宣布對臺軍售,湖北省長仍熱情歡迎手中拿著中國外交部張副部長抗議信的美國大使駱家輝,并互換禮物,視外界觀瞻為無物。
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服務于商貿用途。從辛亥革命歷史來看,廣州、武漢、南京等都是有重要關聯的城市,廣東中山市則是 孫中山 先生的故鄉。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這些城市無一缺席,充分利用擁有的相關資源,精心籌備一系列活動,為經濟服務。南京耗資53億大規模整修中山陵及周邊環境;中山市相關旅游項目總投資達300多億元;廣州僅興建辛亥革命紀念館就投資逾3.2億,還準備花巨資全面恢復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等辛亥革命遺址的原貌。
中部城市武漢一直以“(辛亥)首義之城”來宣傳城市品牌,近年不斷開發“首義文化”,曾舉辦以辛亥革命為主題的經貿洽談會,據悉成功引進內外資20多億元。近日,武漢當局在緊鑼密鼓籌備大型紀念活動的同時,再次強調要把紀念活動與招商引資結合在一起。
各城市以辛亥革命為主題的旅游線路、旅游景點,也是遍地開花。僅廣州市,就以“走進歷史畫卷,回眸辛亥百年”為主題,推出“辛亥百年,廣州崢嶸歲月尋跡游”、“大愛百年,廣州中山偉人尋根游”等13條辛亥專題旅游線路,在國慶黃金周共吸引數百萬游客。
廣東中山建設“翠亨新區”,“要充分利用這次辛亥百年的契機,促進一批項目上馬建設,實現中山經濟社會提速發展。”中山市長陳茂輝明確地說。該市正在孫中山的故鄉翠亨村建設“翠亨新區”項目,目標是五年后成為“全球華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此君所言不妥,“精神家園”?太扯了。陳茂輝是共青團出身,后來到汶川擔任援助總管,被汪洋看中得以升官。而建立民國的真正開國元勛黃興的家鄉湖南卻不能搞相關紀念活動,黃興在美國的后人一怒之下,偕孫中山一女兒孫穗芳(原配所生,非藍妮所生),近日結對到臺北認祖歸宗,還表示要在臺北置屋度完人生最后一程。
利用辛亥革命百年大發財的自然少不了影視圈。《辛亥革命》、《 英雄碟血 》、《護國大將軍》、《秋瑾》……, 觀眾近日發現,與辛亥革命相關的影視劇開始上場,銀幕、熒屏爭相刮起強勁的“辛亥”旋風,僅《辛亥革命》就有電影、電視劇、文獻片三種體裁。從上月以來,辛亥題材的影視作品占據內地大部分市場。從上月十六日開始,《 英雄碟血 》、《辛亥革命》和《第一大總統》三部電影相繼在半個月內走上銀幕;電視劇《護國大將軍》、《護國軍魂傳奇》,出品九十分鐘的動畫電影《民的一九一一》。
秋瑾后人不滿影片低俗,辛亥百年后,先烈變“三俗”? 香港導演邱禮濤執導、黃奕主演的辛亥題材影片《競雄女俠•秋瑾》,未及公映先引起秋瑾后人不滿,指影片“就是現在說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并將影片一狀告到總理及外交部長。《競雄女俠•秋瑾》原定八月二十五日上映,卻因故一拖再拖。據中新網報道,住在浙江沼興的秋瑾親侄孫秋經武稱,影片影片情節不尊重事實,且拍攝并沒有得到他的授權。據七十五歲的秋經武透露,劇組曾向他要過授權書,但由于他對劇本中的許多情節不認可,要求先修改再簽署授權書,之后就不了了之。
辛亥女杰秋瑾,被孫中山譽為“巾幗英雄”。一九零六年秋瑾從日本回國加入光復會,被清兵逮捕慷慨赴死,時年僅三十二歲,影片中飾演秋瑾的黃奕以中性裝、男裝亮相,不乏舞刀弄槍的鏡頭,引起了留美的秋瑾外孫女王焱華的強烈質疑。據秋經武介紹,王焱華已從美國寫信向北京中央反映情況。
四
針對大陸所謂“利用紀念辛亥搞統戰”,臺灣方面也配合美國對大陸反擊。《聯合晚報》稱,10月1日當天,“民運”王丹在臺北“臺大校友公館”成立“華人民主書院”,希望通過網絡方式,邀請反共名人教授普世民主觀念推動大陸自由化。此書院在香港注冊,由王丹擔任董事會主席,資金來路不明。當天開學典禮現場,也出現幾位大陸去臺得交換生去捧場。目前大陸有多間大學與臺灣有交換生計劃,臺灣軍情局指大陸國安有拉攏臺灣學生,但大陸“國臺辦”似乎對赴臺學生的政治不太搭理,盡管已有傳言說有大陸交換生在臺期間被臺灣情報機關“拉下水”。
臺灣“中央社”另行報道,王丹將在臺灣興辦雜志《公共知識份子》,辦刊宗旨“替大陸百姓啟蒙民主”,驕橫之極,以為大陸百姓愚昧無比,都在等他這個“天師”臨世!王丹還稱,他的目標將銷售點擴大到香港,未來盼雜志可寄往大陸。都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可憐的王丹。
王丹人品極差,到美國后一直靠美國和臺灣情報機構資金輸血,維持生計及反共反華活動。臺灣媒體透露,陳水扁當政時曾特別劃出“國務機要費”給王丹等人。維基解密中也有提到臺灣當局資助海外大陸學生學者。美國外交電報還譏笑魏京生、王丹等人,數度在訪臺時到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處報稱旅行證件(美國移民局給政治庇護者特別的旅行證件)和錢包丟失,因還要去澳大利亞,所以請AIT臺北處看在其長久幫美國的面子上,慷慨解囊相助。AIT雖然補發辦理新旅行證件,但一點都不慷慨。只給每人200美元了事。
王丹此類人得了便宜不賣乖,大陸某些主管單位總以為釋放善意,就可以讓他閉嘴止行,所以日前又批準王丹父母從山東到臺灣探親。赴臺證一拿到手,王丹又翻臉不認大陸“賬”了。大陸相關部門何苦自取其辱?
美國則唆使那些私下拿了美國納稅人錢的“民運分子”也去淌辛亥百年紀念的渾水。流亡美國的民運人士楊建利10月6日晨由美國抵港,準備出席在城市大學舉行的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但被入境處拒絕入境。楊建利曾在 08年北京奧運前夕及09年六四前夕等敏感時刻被香港拒絕入境。有份邀請楊建利到港的公民黨主席陳家洛不滿港府阻止辛亥革命研討會的講者入境,干預學術自由。楊建利原定6號晨乘飛機由美國經臺灣抵港,出席由公民黨及城大當代中國研究計劃合辦,在城大舉行的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研討會有來自各地的學者出席。到機場接機的公民黨主席陳家洛表示,楊建利乘搭的班晨約 9時抵港,之后一直被入境處扣查,他們聯絡律師要求見楊,和入境處先后交涉了 6至 7次都沒有結果,直至6號午約 2時許,入境處才通知他們已在 1時 25分將楊送上飛機返臺灣。他其后用電話聯絡上楊建利,楊說他呆等了幾小時,無水飲亦無食物提供,入境處無解釋理由,對此感到不解及遺憾。入境事務處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桉,所有入境申請,入境事務處均依據法律、既定政策和因應每宗個桉的情況個別考慮并作出決定。楊建利曾參與八九民運,其后移居美國,從事學術研究及積極參與海外民運活動。 08年 8月北京奧運開幕前夕,他聯同其他民運人士到港,促請中國改善人權,但被拒入境。 09年 6月,他及王丹等民運人士到港出席六四學術論壇,亦全部被拒入境。去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無法出席,楊建利受劉妻劉霞委託,代為邀請各地嘉賓出席在奧斯陸舉行的頒獎典禮。
不同于《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等主旋律影片,電影《辛亥革命》并非由大陸電影國企“中影集團”籌拍,而是由香港影星成龍總導演并領銜主演。導演張黎則是2003年熱播并引起爭議的電視劇《走向共和》的導演,該劇當年一度遭停止重播。《辛亥革命》一片描寫的內容截止到1921年中共建黨前。有分析認為,官方允許張黎再次執導重大歷史題材影片,而且允許內容非政治化,反映出目前對于文藝創作的寬松態度。二,包容學界更開放地討論。中華書局與中國社科院在辛亥百年前夕推出《中華民國史》,以比較客觀的角度重新評述包括蔣介石在內的民國人物和歷史事件。編者自稱不是“官修史學”,而是獨立學術研究,而且“上級機關從來沒有指示我們應該怎?研究民國史,怎樣寫民國史”。《中華民國史》的編者還認為,以前對辛亥革命的評價有低估,而當下中國內地對辛亥革命的闡述已極少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代之為“民族民主革命”,有利于形成廣泛共識。
問題是,臺灣處于己身考慮,以莫須有的理由拒絕讓《辛亥革命》在臺上演,昨天《參考消息》也有報道,在此不贅述。只補充一點,筆者在臺北街頭看到許多《辛亥革命》片子的宣傳廣告。臺灣媒體稱,成龍已投入2000萬臺幣打廣告,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臺灣在另一個敏感議題向大陸讓步。
兩岸關系緩和,曾在大陸擔任國家名譽主席的孫中山遺孀宋慶齡亦不再是臺灣禁忌,宋慶齡的生平事跡今年終于得以在臺灣展出。不過國民黨仍然認為此展覽僅是以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生平為主線,并不涉及對宋的評價,展覽中對她1949年后在大陸一切活動都只字不提。 據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表示,臺灣早期對宋慶齡比較忌諱,因為她在1949年留在北京,與國民黨政府在政治上對立,國府把她當成共產黨。而事實上,宋慶齡在1981年臨終前,大陸授予她國家名譽主席榮銜,并且讓她加入了共產黨。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臺灣基本不談論她,更不會宣揚其生平事。 “現在臺灣民主化,大陸也開放了,過去老死不相往來的時代已經過去。”邵銘煌說,經過半年策劃,宋慶齡展今年較早前終于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展出。其間也經歷了不少的困難,邵銘煌承認,大陸方面希望可展出宋的生平事跡,但在臺灣,仍有不少人認為宋慶齡是共產黨黨員,因此,展覽首先考慮的是不能令人有政治上的聯想。結果,“精誠篤愛─孫中山與宋慶齡文物特展”僅以孫中山與宋慶齡生平為主線,介紹2人共同生活的風雨歷程和深厚感情,對于宋慶齡在1949年之后的生平事跡,不置一詞,“這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下互相讓步的結果。” 展覽開幕首日有不少中老年民眾參觀,歷時37天的展覽共有近12萬觀眾參觀,馬英九亦到場參觀。邵銘煌表示,孫宋2人真正相處只有10年時間,這10年也是中山思想擘畫最關鍵的10年,一樁相差27歲的婚姻,從家人反對到終成眷屬,可謂“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此生”。
五
上周的 10.1,《人民日報》發表國慶社論,提到「 孫中山 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文末提到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到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但全文沒有提到毛澤東和毛思想。
社論引起兩極的反應。代表左翼的網民十分憤怒,烏有之鄉刊出數篇文章,包括“蠢貨寫了篇蠢文章”此一題目。在旗幟網上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毛澤東到底有沒有關係?》文章稱,他們「絕口不提毛澤東和毛思想。成立 6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像是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古老的東方,這一切與躺在紀念堂的那個孤獨寂寞的偉大靈魂毫無任何關聯」。另一極的反應是:在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湖北,有六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準備向國務院及全國人大建議,希望當局能將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頭像撤下,取而代之掛上孫中山的像,但老人們擔心此舉遭到打壓,一直不敢將計劃公諸于眾。大陸老右派學者、原《成都日報》編輯鐵流收到老人們的信后十分贊成其建議,于是將其想法公佈。
每年 10.1,天安門廣場都會擺放孫中山畫像。據報道,今年掛出孫畫像格外引人注目,在畫像前,擠滿了爭相拍照的游人。這當然與今年是辛亥 100年大有關係。電影《辛亥革命》正在全國各地的國慶黃金檔上映。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接見電影攝製組人員時說,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是中共對辛亥歷史的詮釋,電影是照此詮釋去拍的。
據了解,一般來說,《人民日報》的節日社論,一般由中央辦公廳加中宣部主持,再由書記處內負責宣傳的官員修改定稿。在起草過程中,吸取若干其它部門的意見,再把稿子發下去征求意見,最后送政治局常委會核定。
以1979年慶祝國慶講話稿為例,當時是由鄧力群主持,阮銘此人當時也加入起草班子,由胡喬木修改定稿。從1979年6月至9月,整整花了三個月時間。北京對黨報社論一向用心,細膩,使之成為集體作品。像毛澤東那樣可以揮筆撰寫社論的人,很難找到了。
2011年國慶社論,仍然基本循以上方式。
至于為什么沒有提到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至少有以下客觀因素值得大家參考和 探討:
一、今年8.27,胡德平發起的紀念“決議”30周年座談會,籠置一片批毛氣氛,張木生的加入增加了外界的聯想。
二、今年9.13,林彪身邊工作人員和黃吳李邱“四大金剛”子女發起9.13事件40周年座談會,知道哪些非軍人或非軍人子女參加了嗎?右翼老人姚監復(今年最新一期港刊10月號發表胡績偉第64篇文章《趙XX的思想照亮新時代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就是胡績偉口述,姚監復整理)、08憲章分子高瑜、徐友漁、陳子明、丁東等。這些本來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不同階層怎么罕見地坐在一起同聲同氣。軍人后代欲替林副主席翻案,亦替自己父母翻案,可以理解;右翼那些人去湊什么熱鬧?不外乎就是也來“鐘馗打鬼”,借9.13事件來打毛澤東。
三、今年10月6日,葉劍英、李先念、胡耀邦等人子女發起粉碎“四人幫”35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國貿大廈三期群賢廳舉行。華國鋒之子、李先念女兒、張愛萍兒子、紀登奎兒子、蘇振華(10月6日后出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女兒、汪東興兒子、李鑫(中辦副主任)之子,馬文瑞女兒、彭沖、倪志福等的親戚,以及當時上海副市長趙行志之子。周恩來兩個秘書高振普、季東也到場。趙行志是前隱蔽戰線中調部干部,曾出任駐外大使。
與會多數人針對當前國內左派,包括新左派、毛派的主張,認為“文革”不是解決社會民生不公現象的辦法。盡管會上確實有人提出通過“文革”解決當前的問題。
葉劍英女兒葉向真與馬文瑞女兒馬曉力都認為,葉劍英在向毛澤東最后一次見面時,毛好像示意要他回來,就是托孤。托孤給誰?現在對外說是托給華國鋒(葉本人有此說),其實就是要葉保護江青跟毛遠新。
值得注意的是,也還是有一幫中央黨校的右翼教授摻乎到會上,如蔡霞、王貴秀、盛寶祥等。王貴秀對華國鋒有極高評價,認為在他帶領下粉碎“四人幫”,為以后發展奠定基礎。
所以各位想想,廟堂主事者難道沒有巨大壓力嗎?畢竟三個座談會的主要人物代表了黨內為數不小的幾個階層或幾個派別,他們與當前站臺者有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現在要區分誰是左、中、右,很難。你說重慶大吏是什么派?他通過“重慶日報”搬出鄧墾、胡錦星二人,意欲何為?誰去搬毛新宇呀?
因此,對2011年國慶社論沒有提毛和毛思想,到今天紀念辛亥百年大會講話與社論毫無二致,大家心里是否就可以稍平和一些呢?黨內有些事情太復雜,非吾輩外人三言兩語可以想見,可以說清。孫中山有句名言是值得長久銘記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