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臺播放記者調查《蝸居之痛》帶給我的思考!武漢市竟然還有一家三口人住11平米,其主人竟然是在此居住了53年;而且還有繼續居住下去的可能,因為在記者幫助下也沒有解決辦法!
今天看電視,突然湖北臺的一則《蝸居之痛》打動了我;說漢口有位殘疾退休工人一家三口人居住在11平米的住房,而且這位退休工人從上初中就在此居?。贿@一住竟然是住了53年沒有離開過?,F在因為其姑娘大了,請求記者幫忙解決住房問題。現在的記者也的確有同情心,馬上就幫忙到處跑了起來。誰知這不跑不知道,跑起來才知道還是沒有辦法。
首先是街道的主任告訴記者:這退休工人因為有退休金,所以不屬于政府安排廉租房的對象;因為武漢市的廉租房必須是低保戶,而有退休金的人就不是低保戶;所以廉租房根本沒有這家人的份。其后是政府的公租房還沒有動工,因此何時有公租房還不知道;再加上即使有公租房,到時是什么樣的條件能分配還不知道。因而想通過政府的租房解決問題,看來這是基本不可能的。再后來聯系到經濟適用房,發現這家人連經濟適用房都買不起。原來這退休工人的退休金不到2000元/月,而其妻子的退休金竟然還只有900元/月;兩人的退休金加起來還不到3000元/月。這錢維持全家人的生活沒有問題,可根本買不起經濟適用房;因為最便宜的經濟適用房價格都在2700元/平米,而且還有相當苛刻的分配條件;別說買不起,就是買得起還要排隊等待。最后聯系商品房,則全部是10000元/平米以上;這家人連想都沒有往那里想,所以商品房的夢他們都沒有做過。就這樣還是記者出面,最后還是沒有任何辦法;因此住了53年的這位退休工人還得繼續住下去。
以前我總是耿耿于懷,因為我的住房是二十年不變;而我身邊的領導們卻經常性變換住房,最快的竟然是三年就一更新。現在我才知道,竟然還有住房53年不變的人;是不是還有住房六十年不變的人呢?是不是還有住房六十二年都沒有變的人呢。在這里我不好妄下結論,但事實上居住在六十多年住房的人比比皆是;如上次我遇到一位臺灣回糧道街探親的老先生,他臨走時哭了;他說他的親人還住在他當年離開家的舊房子里,為什么舊貌換新顏的武漢市沒有改善這些人的住房;卻還是住在解放前的舊房子里。正因為這情景,使他原先的好感蕩然無存;一方面是政府辦公大樓越來越漂亮,另一方面卻是老百姓還是住房六十年不變;這難道能叫他產生好感嗎?
本來國慶節在外面見到人們都是興高采烈,因為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然而這新聞卻使我思考,日新月異下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一成不變;這究竟是誰的錯,難道是老百姓自己的錯嗎?后來與朋友們交談,才知道這樣的人群在中國還真的不少;這也是房地產老板不愿意開發老城區的原因,因為這歷史舊賬太重;任何房地產老板都負擔不起。所以我們社會的商品房全部是新地開發,而老城區卻還在那里等待;因為老百姓除了等待還能咋辦,根本沒有任何辦法;他們只盼望老城區拆遷,這才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他們不是希望拆遷發財,因為這老房子卻多數還是公房。他們只希望拆遷還房,使他們的住房得到改善。
開始我認為這是武漢市的特色,誰知在網絡上搜索;竟然發現一對上海普通夫婦帶著2個女兒居住在9平米的房間,一住就是25年;因為這是當年結婚時組織上分配的住房,所以住房改革后就沒有動過;因為根本沒有能力動。與我們武漢市的那位退休工人一樣,廉租房沒有份;商品房買不起,所以不知道有什么住房在等待他。
后來又有一位朋友說,家住江岸區球場街的羅女士全家老小11口人蝸居在50平方米的租住公房內;2005年開始申請廉租房,至今仍無著落。說記者在羅女士家中看到,11口人擠住的這間二居室房間光線昏暗,每個小房間都搭著閣樓;只要有空間的地方全都鋪著一張簡易床褥。羅女士說,這間房子是30多年前婆婆的房子拆遷后,由房管所提供的公房。房屋約有30多個平方米,再加上廚房、過道,大概50多個平方米,全都住著人。由于兄弟及妯娌全都下崗在外打零工,家中根本無力購置新房或外出租房。
祖國應該是大家共同的祖國,為何有這么多的人并沒有隨祖國的日新月異而變化;而這些人難道不是祖國的兒女嗎?為什么日新月異的祖國卻永遠有蝸居之痛,這究竟是為什么?難道是祖國忘記了他們嗎?從而使他們遠離日新月異的新氣象。我實在是不明白,因為這還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這才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