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溫州企業家跳樓、逃跑,企業倒閉這些敏感詞匯頻頻刺激眼球的時候,人們發現,素有“經濟風向標”之稱的溫州,在此次“民間借貸風波”中倒下的企業不僅有產能落后的中小企業,也有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排頭兵”企業,其中一些企業直至“出事”前仍在正常生產。(2011年10月02日 新華網)
已有10余年歷史的溫州正德利鞋業,包括正德利、青春秀、柏芝公主、美人魚四個品牌,共有四個廠區,占地面積上萬平方米,約有950名工人,而董事長沈奎正卻于9月27日在家中跳樓身亡。
截至目前,溫州市至少已有80多家企業老板逃跑、企業倒閉。其中9月份就發生26起。9月22日以來,溫州市發生3起因債務危機后老板被逼上絕路而跳樓自殺事件,造成2死1傷的惡果。在這些老板出逃或者跳樓的企業中,一部分企業在老板出事前生產正常、運營有序,其中不少還是行業的“排頭兵”,甚至是“明星企業”。比如因老板出逃而被迫停產的溫州綜藝鞋業辦公大廳墻上,就掛滿了“明星企業”“中國鞋都重點企業”“全國質量信得過企業”“先進企業”等多種榮譽獎牌。
一提起老板沈奎正的死亡,正德利鞋業營銷部常務副總經理孫玉華禁不住淚眼婆娑:“老板為人好,對員工也好,要不是高利貸步步緊逼,他不會走上這條路的。”
今年以來,溫州民間借貸空前活躍,上半年累計發生485.5億元,引起糾紛就高達7000多起。正如綜藝鞋業皮革供應商、君遠貿易公司老板金亨擘所說:“現在高利貸利滾利,年利息高達60%,但是企業利潤也就是3%到5%,別說把制造業逼進了死胡同,即使是高利潤的房地產行業也扛不住啊。”
既知高利貸如此劇毒,為何還選擇“飲鴆止渴”?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給出答案說:超過半數的中小企業得不到金融機構的足夠支持,只能被迫向民間借貸,使其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銀行寧可把錢借給一直在虧損的央企也不借給我們,企業老板又不是傻子,如果銀行能貸到款,誰愿意去找高利貸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皮革廠老板如是說。
事實上,民間借貸的風險不只發生在溫州,據報道,遼寧省銀行存款增速連續三個月下降,銀行信貸緊張,有2/3的企業貸款需求無法滿足,迫使中小企業向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目前沈陽市及遼寧省民間借貸之風愈演愈烈,年利率達20%以上,而小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5%—8%,民間高利貸醞釀著大風險。此外,江蘇泗洪縣、廈門市、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也同樣存在。
雖然無法對當前民間借貸市場總量做出具體估算,但央行研究局日前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在去年我國民間借貸市場開始抬頭之時,這一市場的資金存量就已超過2.4萬億元,占當時借貸市場比重已達到5%以上。近兩年來,我國民間借貸資金量逐年增長,存量資金增長超過28%。
而民間借貸所具有的特征決定它很容易陷入借新還舊、越滾越大的惡性循環,這種循環只有在利率不斷上升的預期下才能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資金鏈斷裂,就會面臨巨額資金無法收回的局面。
現在,這種最怕見光的局面終于在溫州出現了。并且,接二連三的民企老板逃跑跳樓,也揭開了“官銀”進入民間借貸的秘密。許多公務員憑借職位之便,以“辦事通融”和“放高利貸”進行交換。也正因他們的示范,給民眾釋放出一種民間借貸無風險、且大有可為的假信號,使得更多的資本如滾雪球卷入其中。但結果往往相反,官員參與高利貸放債,是憑借職位之便謀取暴利,而一旦借貸企業資金鏈存在問題,官員又可以憑借權力全身而退,最終受害的只能是普通民眾和借貸企業。
尤其讓人憂慮的是,近年來面對民間高利率的誘惑,很多資金都不愿意投向實體經濟。其中,最可怕的是銀行工作人員與借貸公司聯手做民間借貸,銀行資金變成民間借貸的后臺和支持者。
在股市低迷、樓市不振、信貸緊縮下,民間借貸不論是規模還是利率都幾近“瘋狂”。旺盛的資金需求也催生了民間高息借貸亂象,而在借貸盛宴的“接下來”,“生產線昨天還在轉,轉眼間人去樓已空”的殘酷現實也就成必然了。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