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資派需要執政黨
先請看看毛主席對教育問題的認識,就能理解走資派是如何強大起來的,也能理解為什么“院士不如狗”了。
毛主席 1966年4月14日 對(文革前)《在京藝術院校試行半工(農)半讀》一文的批語(前一部分):
一切學校和學科(小學、中學、大學、軍事學校、醫學院校、文藝院校以及其他學校例如黨校、新聞學校、外語學校、外交學校等等,學科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二者的常識)都應當這樣辦。分步驟地有準備地一律下樓出院,到工廠去,到農村去,同工人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學工學農,讀書。工讀比例最好一半對一半,最多是四比六。因此讀書的部分要大減。書是要讀的,但讀多了是害死人的。師生一律平等,放下架子,教學相長。隨時總結經驗,糾正錯誤。許多無用的書,只應束之高閣。就像過去廢止讀五經四書,讀二十四史,讀諸子百家,讀無窮的文集和選集一樣,革命反而勝利了。譬如共產黨人和我們的軍事干部,一字不識和稍識幾字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幾,而多識一些字的,例如讀過三幾年中學,進過黃埔軍校、云南講武堂、蘇聯軍事院校的,只有極少數,大學畢業生幾乎一個也沒有。所以有人說,共產黨“無學有術”,而他則是“有學無術”。這話從形式上看來是有些對的。但從實質上看,則是完(全)錯誤。共產黨人曾經進過二十幾年的軍事大學和革命大學,而那些大學教授和大學生們只會啃書本(比較最容易的),他們一不會打仗,二不會革命,三不會做工,四不會耕田。他們的知識貧乏得很,講起這些來,一竅不通。他們中的很多人確有一項學問,就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至今還是如此。他們也有“術”,就是反革命的方法。所以我常說,知識分子和工農分子比較起來是最沒有學問的人。他們不自慚形穢,整天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如此下去,除了干反革命,搞資產階級復辟,培養修正主義分子以外,其他一樣也不會。……
看到這里,你是否能理解“知識化、年輕化”,“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什么東東?所以,俺說,恢復高考就是“改開”的標致,而不是什么狗屁的“小崗”。“包產到戶”一推廣,農民就知道“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了,而號稱“工人階級先鋒隊”、“三個代表”的人居然不明白,您還“先進”個屁呢?
當年毛主席說黨內有“走資派”,大家不明白、不相信;現在有人說黨內有共產黨人,您又不相信、不明白了,為什么捏?毛主席不是還說“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嗎?您為什么眼睛總是看“上頭”那些“高貴者”呢?是的,政策是他們制定的,可是“政策出不了中南海”,您不是也知道嗎?改開初期,您沒有聽到過農民“經是好經,就是讓小和尚念壞了(這是對改開前政策的懷念)”的說法嗎?走資派的核心力量在“處級以上”,您越看越黑暗。相反,您看看處級以下,想想那8000個鄉村的集體經濟,那一個不是共產黨員在那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難道您忘了毛主席說的“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了嗎?高貴者爭權最多是“宮廷政變”或國家吞并,而只有“人民群眾”發動的才是革命。
什么“把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這一說法再一次證明“高貴者”的“愚癡”。把“領導核心”變成“執政黨”只能是走資派。不理解?就讓我們看看霉國為什么叫“執政黨”吧!
我們都知道,霉國的共和黨代表金融、軍火、石油等大資本家,民主黨代表其他小資本家,所以,他們都是代表資本家來執政的,其實質就是一黨(資本黨)兩派。為了區分誰在臺上誰在臺下,就出來了“執政黨”和“在野黨”的稱謂,對吧?那么,“執政黨”是個什么玩兒義兒,不就很清楚了嗎?
而共產黨是“先鋒隊”,是“領導核心”,是要解放全人類最后解放自己的先進分子所組成,她怎么會變成一個國家的“執政黨”了呢?一般來講政府是負責一個國家執政的,而她的統治階級及其政黨是負責制政和專政的,也包括對“執政者”進行專政。比如霉國,對本國領導人制造“XX門”、彈劾、暗殺等,對外國領導人“揭秘”、“定點清除”、“失蹤”等。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階級的實力和階級斗爭的決心。
那么,社會主義國家的黨怎么會變成“執政黨”了呢?俺的理解是,黨委的職能部門變成了政府的職能部門。由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就是“執政黨”、執政黨也是政府,所以,在社會主義國家,只有走資派才要“執政黨”,而共產黨人要的是人民執政、自己服務(特殊情況下“代政”),必然要讓“執政黨”(三個字)滾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