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還是歌頌?
特別是年代特別是的人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審視前三十年。他們整天手持顯微鏡,瞪大眼睛尋找他們所想要的前三十年的斑點污跡。一只蒼蠅經考古偶然發現三十年前馬路邊一攤屎,特別是的一大群蒼蠅轟然一聲群飛而至。有的說,都說三十年前的人們不拉屎,原來他和我們一樣也吃五谷雜糧,一樣也會拉屎!
特別是年代造出了許多的豆腐渣工程。樓房有的還未交工就發生嚴重傾斜,有的剛造起不久,陽臺就和正在裝修的工人一塊掉落下去。有的用竹筋取代鋼筋。用的用煤渣墊基,挖開后地下盡是水坑。最可惡的是在抗洪搶險的關鍵工程上都偷工減料弄虛作假。九十年代長江發洪水,朱镕基到抗洪一線視察。堤壩被洪水沖開缺口,堤壩下的草袋子呈現在人們眼前。看到此情此景,朱镕基憤斥道:“豆腐渣工程!”。
特別是年代特別是人們不甘于只有特別是年代有豆腐渣工程。他們萬分渴望能夠找到三十年前的豆腐渣工程。于是某地水庫發生病險,就有專家說,這是三十年前建造的水庫。而不問三十年前建造的水庫,三十年后有沒有進行過監測維護。也不說三十年后建造了多少水庫。他們意思大概是要求三十年前建造的工程能夠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能夠永遠的造福人類。
這不,特別是人們最近又有一個重大的發現,發現陜西商洛南秦大橋橋基被雨水沖刷后露出大量支撐橋基的木頭。于是特別是的人們像喝了雞血一樣,興奮異常。這下可得了,這回可扯平了!不是說特別是年代造豆腐渣工程嗎?原來六十年代也造豆腐渣工程。原來六十年代才是造豆腐渣工程的開山祖。哈!好像找到祖師爺了,還不趕快跪下,行個三跪九拜的拜師大禮?!
別介!先別忙這行這拜師之禮,小心認錯了師門!先聽聽專家怎么解釋。記者采訪到商洛市交通設計院工程師王斌。王斌告訴記者,南秦大橋建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和該橋采用同樣建造方法,一起建成投入使用,現在還在使用的還有丹江大橋。當時都是木面橋,木頭橋面,中部是石砌墩臺,基礎使用木樁支撐。
王斌講,木頭只要埋在沙石里是不會腐爛的。這種方法主要考慮到大橋的承載能力不夠,所以用木頭打樁加大密度,減緩大橋的沉降速度,置于木頭埋在沙石里的深度則是依據重量以及過往車輛重量測算的。絕對不存在偷工減料方面的問題,那時候全國建橋都是用這種辦法。王浩斌建議說,要想保留大橋,可以在橋下有建造攔河壩,以攔截被沖擊的砂石,而是用水泥澆筑橋柱周圍加固。
瞧瞧!祖師爺找錯了不是!明明自己姓賈,卻要找一個姓甄的來做祖宗,不是自取欺辱嗎?
也許你可以說專家之言不可信,那么,把病險水庫的責任推到六十年前的專家的話怎么就可信了呢?做人總不能這樣吧!
我們再來聽聽當地老百姓的評價:這橋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那時候缺鋼材,少水泥,你看人家用木頭弄得這橋,都幾十年了,還好好地呢!
人心是公道的。這就是老百姓的評價。
我不是橋梁工程師,對橋梁建筑方面的知識一竅不通。可是我卻有自己的頭腦,會做獨立的判斷。用木頭支撐基礎建成的橋梁用了五十多年,現在略經加固還能用。而用鋼筋混凝土建成的橋梁使用不到一兩年就會垮。到底哪個是豆腐渣工程?
特別是人們總是頭腦簡單,看問題總是用靜止的觀點,孤立的看待。用木樁支撐橋基而沒有用鋼筋混凝土,是特別是人們抓住的最大把柄。可是特別是人們卻忘記了一點,六十年代中國最缺的就是鋼筋水泥。即使是缺乏鋼筋水泥,可是勤勞的人民總是有聰明的智慧。他們用木頭制成建造的橋梁使用了50多年,加固后人能使用,這就是他們創造的奇跡。我不知道特別是人們找出的這個事例不知是在抹黑60年代,還是在歌頌60年代?我看效果正和他們所要的相反,沒有起到抹黑的作用,反而是對60年代的歌頌。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橋梁建筑經驗,沒有鋼筋水泥的橋多得是了,依特別是人們的思維難道都可以拉出來說是豆腐渣?趙州橋是著名的石拱橋,沒有用任何的鋼筋水泥,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保存完善。浙江西南山區的泰順縣,至今人們仍使用四五百年建造的全木結構的廊橋,建筑結構如明清上河圖中的虹橋,被稱為中國古代橋梁建筑的活化石。當地老百姓在上面過汽車、手扶拖拉機、摩托車,一點都沒有問題。
建筑質量反應了道德良心和人品。道德敗壞了,建筑者的人品低劣了,建筑的質量就會出問題。三十年前后相比,無疑三十年前人們的道德水平在天上,三十年后人們的道德水平在地下。根本沒法相比。
想抹黑三十年前的特別是的人們,你們的企圖是徒勞的。正如這次你們抓住的陜西商州南秦橋,他非但沒有起到抹黑的作用,反而是對那個時代人們的歌頌,讓人們看到那個年代人們的道德和智慧。
特別是年代特別是的人們,你們就省省吧!
2011年9月16日
附文:
豆腐渣無極限二:六十年代的橋都是用木頭打樁的?
持續降雨致商洛南秦河大橋橋基被洪水沖刷后,露出大量支撐橋基的木頭,有網友質疑工程偷工減料。昨日,當地有關專家稱“上世紀修建該橋時用木頭支撐是為了減緩沉降,符合設計標準。”
網友發帖
大橋橋基用木頭支撐
近日,有網友在省內某網站論壇上發表帖子,稱南秦河大橋因暴雨被沖出的橋基,居然是用木頭支撐的。對此,網友質疑該工程建設時存在偷工減料等問題。據了解,商洛南秦河大橋建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是203省道前往柞水、山陽等地的主要交通樞紐,2009年滬陜高速公路通車改線后停止使用。
昨日上午,記者在位于商州區侯塬村附近的南秦河大橋附近看到,大橋兩頭已被有關部門用沙土封閉。由于前段時間洪水沖垮了北岸的河堤,大橋緊挨北岸的橋柱基礎下的確露出一些木頭,而河中央的幾個橋柱下也隱約有木頭。經過記者現場查看,南秦河大橋一共有7個石頭砌成的橋柱,每個之間的距離約為15米,支撐在每個橋基下的木頭有30多根。
“這橋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那時候缺少鋼材、水泥,你看人家用木頭弄的這橋,都幾十年了,還好好的呢。”附近一名村民說。
專家說法
當時的橋都是這么建的
隨后,記者按照立在橋頭的養護標志牌找到了商州區公路段欲了解相關情況,但工作人員告知此橋早在2009年高速公路通車改線后已移交到地方公路管理站,而商洛市地方公路管理站人員卻表示并沒有移交。
經過多方聯系,商洛市原公路勘查設計所、市農村公路管理局工程師,現返聘至商洛市交通設計院任工程師的王浩彬接受了本報的獨家采訪。據王浩彬講,南秦河大橋建設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和該橋一起使用同樣方法建設的還有至今仍在使用的丹江大橋。“當時都是木面橋,木頭橋面,中部是石砌墩臺,基礎是用木樁支撐。”
王浩彬工程師告訴記者,木頭只要埋在沙石里是不會腐爛的,這種施工方式主要考慮到大橋的承載力不夠,所以用木頭打樁加大密度,減緩大橋沉降速度,至于木頭埋在沙里的深度則是依據大橋重量以及過往車輛重量等測算的。“絕對不存在偷工減料方面的質量問題,那個時候全國建橋都是用這種辦法。”王浩彬建議說,如果想要保留大橋,可以在橋的下游建設攔河壩以攔截被沖擊的沙石,二是用水泥澆筑橋柱周圍加固。
六十年代的橋都是這樣建的?包括南京長江大橋不?既然木頭橋樁比鋼筋混凝土橋樁耐用,干嗎不直接用木材建橋?很明顯,如果這類橋是當年如此建造的,不過是又一大推欺上瞞下的老衛星工程被洪水刷出來了——給大伙看的假鋼筋混凝土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