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志愿者的話語權陷阱
劉仰
·
2011-04-13
·
來源:烏有之鄉
從西歷2008年北京奧運會起,“志愿者”這個詞匯開始被人們熟悉,并日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周圍。北京奧運會時,一位特地從外地趕來看比賽的朋友對我說:培養了好幾千與國際接軌的志愿者,對于提高中國人的素質有很大的好處。我當時聽了這個話,只是有點不以為然,但也不愿與朋友多爭論。但是,這幾天聽到一位官員的話,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有點嚴重。
在一個會議上,一位官員說:要把中國志愿者的數量提高到占人口比例8%。這位官員還說,這個數字有難度,但一定要達到。因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8%也太少。他說,西方發達國家,志愿者占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美國到達50%,因此,中國在培養志愿者、培養人們奉獻社會、表現愛心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距離。我突然意識到,這種觀點不就是某些人經常說的“中國人素質很差”的翻版嗎?當一些人經常拿中國人去海外旅游時不講衛生、在公共場合不講禮貌等現象來描述中國人很差的時候,這種官方意見不正好是一致的嗎?日本地震后有些人拿日本人多么“淡定”來描述日本人素質高,反襯中國人素質低的時候;當中國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時,一些人必定把原因歸到中國人素質太差的時候,官方和輿論的這兩種觀點,不是非常吻合嗎?
說日本人在災后素質好,其根本目的,同說最近埃及等國大型抗議示威之后民眾素質高的輿論一樣,都是拐彎抹角地想說明一件事情:“民主”國家民眾的素質高,就算以前是“獨裁”國家,一旦“民主”了,民眾的素質也立即就高了。于是,我發現,所謂與國際接軌的“志愿者”,本質上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想說西方“民主”國家,人的素質更高、更文明。我不認為說上述那番話的官員也是這個意思,但我認為,我們的政策受了西方的影響,在志愿者問題上與西方接軌之后,我們便沒了自己的話語權,只能沿用西方的話語權,立即便發現:我們太落后了,我們的文明素質太差了。說上述那番話的官員,不過是在西方話語背景下,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結論。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可悲的結果,是我們在崇洋媚外的意識下,上了西方的套。
志愿者是什么?就是不計報酬、不計回報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說的簡單點,志愿者就是學雷鋒,就是發揚雷鋒精神。我們不覺得奇怪嗎?為什么中國志愿者少?因為當今中國主流輿論長期不遺余力地批判雷鋒。例如,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就用經濟學原理分析過,雷鋒的“利他”精神實際上是鼓勵接受幫助的人“利己”,所以雷鋒精神不能提倡,因為,按照茅于軾的經濟分析,一旦提倡雷鋒精神,就等于在全社會提倡“利己”。而這些人的矛盾在于,他們批到雷鋒好像是為了反對“利己”,但事實上,他們在各種場合提倡利己的個人主義,甚至把一切雷鋒精神稱之為“偽君子”、“虛偽”,大力提倡“真小人”比“偽君子”更可愛。于是,中國人在這些精英學者的輿論攻勢下,誰還會去學雷鋒呢?連我們的政府、官員,對于提倡雷鋒精神也羞羞答答。因此,當引入西方的志愿者之后,中國人沒素質、不文明,立即成為了事實!
這個事實的本質是:雷鋒精神、張思德、白求恩,毛澤東的《老三篇》本來是中國人自己的話語權,在我們的話語權中,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為人民服務,本來是順理成章的,提倡學雷鋒的一切成就,也都歸中國人自己。但是,在崇洋媚外的心態下,在西方一切都比中國好的心態下,我們自己的話語權沒有了,雷鋒被批判、被嘲笑。我們換了別人的話語權,叫做“志愿者”。其實,志愿者與雷鋒精神本來就是一回事,但是,話語權一換,我們立即就顯得落后了,志愿者的功勞都歸了西方文明了!這還要算上為了剝奪我們的話語權、接受別人的話語權而由精英們大肆鼓噪、對雷鋒的丑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批雷鋒,如果我們始終延續以雷鋒為榜樣,始終提倡“向雷鋒同志學習”,我們在與“志愿者”接軌的時候,還會這么被動嗎?
志愿者的優點,雷鋒精神都不缺,而志愿者所蘊含的某些負面影響,在雷鋒精神那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志愿者有什么負面影響?首先,西方社會志愿者數量較多,一個重要原因是,與教會的倡導有關。因此,當我們接受了志愿者這套話語系統,就不得不面對西方宗教的挑戰。有人經常說,中國人素質太差,是因為我們不像西方一樣有宗教。因此,當西方宗教以義工、社工、愛心、扶貧幫困的面目在中國出現的時候,我們將難以拒絕。已經有某報公開說,中國基督教徒的人數已經超過黨員了。某些基督教徒也經被描繪成是富有愛心的好人。但是,本來,上述所有一切,我們的雷鋒精神都能包含,不用借助西方宗教。我們為何要批到雷鋒精神,再用另一種話語系統,引入與雷鋒精神本質上一樣的價值系統呢?這就要說到西方志愿者這套話語系統的另一個目的。
西方志愿者不僅僅在其本國內部活躍,還被很多國際組織推廣到世界各地。西方國家很多不愁吃穿的人,經常遠離本國,到相對落后的國家做志愿者。這種行為,一方面的確給欠發達國家帶去一些實際的幫助,這一點,同雷鋒精神是一樣的。但是,另一方面,西方國家輸出志愿者,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輸出西方價值觀。當我們說中國人要建立文化自信時,放棄自己的價值觀,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就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和結果。如果我們堅持雷鋒精神,我們不用放棄自己的價值觀,我們不會覺得低人一等,我們完全可以充滿自信地以號召、提倡學雷鋒,來面對西方文化下的志愿者:我們的雷鋒比哪個志愿者差?
事到如今,在崇洋媚外的主導下,雷鋒精神已經退出中國社會主流了,中國人已經“被”素質差了,“被”不文明了。于是,同西方接軌的志愿者出現了,西方的先進和文明也在中國“被”體現了。這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現實。對此,我并不想批判、拒絕志愿者,而是想提一個建議:今后,中國社會每一個志愿者都佩戴雷鋒像章,對于中國志愿者的最高獎勵,也以“雷鋒”命名。在助人為樂、甘于奉獻這個方面,雷鋒精神告訴我們:中國人從來不必任何人差。換了別人的話語權,我們立即就成了矮子,就不得不自慚形穢,這太荒唐了。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