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時評

看來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朱永新先生對孔子了解得也不多!

大于 · 2011-02-1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看來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朱永新先生對孔子了解得也不多!

在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朱永新先生對人民網“鑿窟人”網友的的“關于孔子及孔子思想學說的說明與天安門‘孔像’的意見”的提案的“回復”中,朱先生說:“過去講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很多人民群眾可能并不了解孔子的故事、儒家的文化------”。聽起來,朱先生好像與孔丘先生共過事,對孔丘很了解一樣。但就從朱先生說的這個“過去講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來看,朱永新先生對孔子了解得也不多。

關于“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大于認為這個事情本來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不就是有人對趙普做宰相不服氣,對太宗說趙普沒有什么學問,僅僅只讀了《論語》而已。于是太宗問趙普是不是這個情況。趙普賭氣地回答:“是的,我過去是靠前半部論語幫太祖打下天下,現在靠后半部論語來幫助你來治理天下。”

后來這么個簡單的事搞得非常復雜,無外乎都是對這段文字的個人理解。關于這個事,鄒紀孟先生在《書屋》2008年第7期上有篇《半部論語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廣告》(附后)的文章作了比較詳細的考證,得出的意見是:趙普生前,以及整個北宋,沒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此說真正流傳開來是在元朝。但恰恰是在元朝,對儒術表示了極大的輕蔑,所謂“九儒十丐”,那些滿腹經綸的儒生,其地位與乞丐不相上下,連自己的生計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何談治天下。這句臺詞既是向往也是自我廣告。

朱永新先生把歷史上的一句廣告詞當了真,乃至拿來做作為孔丘像配得起放在天安門廣場的待遇之依據來回復一個嚴肅的提案,不僅說明他對孔子了解得也不多,而且反映出他平常對治學與工作的態度也是不夠嚴肅的。



附:半部論語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廣告  (作者:鄒紀孟)



“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近年來甚囂塵上,《論語》作為治國平天下的經典地位,再一次被大肆宣揚,有人甚至說,《論語》將是二十一世紀的福音書。《論語》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巨大的功效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正本清源,看一看這句話出自何處,看一看趙普為什么要學《論語》?標榜“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是如何治天下的,再看一看他所參與建立和治理的大宋王朝,又是一個怎么樣的局面。

關于此事的相關記載,主要有:

(一)南宋羅大經(1196—1242)《鶴林玉露》卷七記載:

杜少陵詩云:“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賈。”蓋以《論語》為兒童之書也。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蓋亦少陵之說也。太宗嘗以此論問普,普略不應,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普之相業,固未能無愧于《論語》,而其言則天下之至言也。朱文公曰:“某少時讀《論語》知愛,自后求一書似此者,卒無有。”

《鶴林玉露》是一部筆記體的文集,全書共十六卷。半數以上評述前代及宋代詩文,記述宋代文人軼事,有文學史料價值,其中對宋朝政治人物的記述,可與正史相參照。1.趙普的回答,涉及“半部《論語》”的問題,這大概就是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的初始版本;2.羅大經認為趙普的“相業”有愧于《論語》,但對趙普的這句話以及《論語》的價值則十分肯定。

(二)元·脫脫《宋史·趙普傳》: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這里也有幾點應當注意:1.脫脫首次從正面肯定了《論語》對趙普政治事業的積極作用。正是元朝,才將《論語》》等所謂四書作為法定教科書和科舉取士的標準,這也許就是脫脫加上這幾句話的歷史背景。但,“晚年”以下一段話,不知何所取材。2.當時人們并不知道他讀的是什么,是在他死后人們才發現讀的是《論語》,因此,在他生前,自然不會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三)元·高文秀《遇上皇》:

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段情節,揉合了《鶴林玉露》與《宋史·趙普傳》,但有所改造;雜劇曲文,本來不足以作為討論歷史問題的依據,但“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大約到此時方才定型,雜劇是一種大眾化的文藝形式,也許正是借助它,這句話才廣泛流傳開來。

我不厭其煩地羅列出這么多資料,從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

第一,趙普生前,以及整個北宋,沒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

第二,此說真正流傳開來是在元朝。但恰恰是在元朝,對儒術表示了極大的輕蔑,所謂“九儒十丐”,那些滿腹經綸的儒生,其地位與乞丐不相上下,連自己的生計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何談治天下。為此,元雜居中的那句臺詞,既是地位低下的儒生們對前朝文人地位的向往,對自己學問的一種自負,也是向當朝執政者的一種自我推薦。

第三,由于這句話極大地夸張了《論語》的功能,得到了那些能將《論語》倒背如流的儒生們的普遍歡迎,所以才廣泛地流傳開來。




那么,《論語》對趙普治天下的功業,究竟有什么影響呢?

縱觀趙普一生的功業,與治國平天下有關的,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參與策劃了陳橋兵變,二是提出了抑制武臣的建議。

趙普在宋朝被視為“開國元勛”,而宋朝的所謂“開國”,說起來簡直就像一場兒戲。“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在中國,早已是婦孺皆知的了。趙匡胤的得勢,大宋王朝的建立,就是這樣開始的。

其時,趙普以掌書記身份隨軍出征。所謂掌書記,無非是個幕僚,負責軍中一些文書起草事宜,地位既不高,實權更是談不上。可發動政變的將領和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卻一同來向趙普請教,趙普當仁不讓,與將領談條件,他時而唱白臉,時而唱紅臉,最后拍板:

普察其勢不可遏,與匡義同聲叱之曰:“策立,大事也,固宜審圖,爾等何得便肆狂悖!”乃各就坐聽命。普復謂曰:“外寇壓境,將莫誰何,盍先攘卻,歸始議此。”諸將不可,曰:“方今政出多門,若塤寇退師還,則事變未可知也。但當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賊不難。太尉茍不受策,六軍決亦難使向前矣。”普顧匡義曰:“事既無可奈何,正需早為約束。”因語諸將曰:“興王易姓,雖云天命,實系人心。前軍昨已過河,節度使各據方面,京城若亂,不唯外寇愈深,四方必轉生變。若能嚴敕軍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搖,則四方自然寧謐,諸將亦可長保富貴矣。”皆許諾,乃共部分。(《續資治通鑒長編》)

一件謀取皇權的大事,就這樣由趙普幾句話就決定下來。于是,出兵御敵的事拋到一邊,數十萬大軍又原路折回。當趙匡胤從小皇帝柴宗訓手中接過“禪讓”的帝位后,契丹的大軍也不南下了,北漢的士兵也不應合了,邊境也不告警了,“鎮州言契丹與北漢兵皆遁去”,由著趙匡胤從從容容地去打理他的這個新王朝的事宜。

看來,所謂契丹南侵,所謂軍中鼓噪,一切都是精心預謀,沒準加在趙匡胤身上的那件黃袍,也是事前準備好了的。趙普所謂“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指的主要也就是這件事情。趙普也因此被視為大宋王朝的“開國元勛”,“功參締造,業茂經綸”,“建邦元輔,命世偉才”。太祖、太宗兩代皇帝任命趙普為宰相時的這些褒贊之詞,都表明了這場軍事政變的幕后策劃者及指揮者就是趙普。

但這一切,不但與《論語》沒什么關系,簡直就是對《論語》的反叛和反諷。犯上作亂,是孔子最為深惡痛絕的。《論語》開宗明義便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趙普是否孝悌,我們不得而知,趙匡胤卻是可以稱得上孝悌的,但趙普卻將他拉上了犯上作亂的賊船,趙普就是這樣活學活用《論語》的嗎?

創業難,守業更難。宋朝創業倒是不算太難但是,如何守住這份家業,對大宋開國君臣來說是個考驗。自從朱溫篡唐(907)以來,九州大地政權林立,五十余年,竟有五代十國之多,那些稱王稱帝的主兒,哪個不是從刀叢箭棘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混世魔王?他們無知無畏,桀驁不馴,野心極大,權欲極強,什么父死子繼、立嫡立長的那一套傳位制度,他們一概不管,只是想乘著亂世渾水摸魚,為自己闖出一片江山。“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乎?”后晉叛臣安重榮的這句話,道出了這幫草頭王的普遍心態。近五十年來,像這種黃袍加身的事情,如果算上趙匡胤的這一次,已經是第五次了,誰知道還會不會出現第六次呢?這是趙匡胤最為憂心的問題。

就在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與趙普有過這樣一次談話:

一日,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語未畢,上曰:“卿無復言,吾已喻矣。”

時石守信、王審琦等皆上故人,各典禁衛。普數言于上,請授以他職,上不許。普乘間即言之,上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憂?”普曰:“臣亦不憂其叛也。然熟觀數人者,皆非統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茍不能制伏其下,則軍伍間萬一有作孽者,彼臨時亦不得自由耳。”上悟,于是召守信等飲……(《續資治通鑒長編》)

于是便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趙普的“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請授以他職”等建議,可以有文武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文的,便是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武的呢?可就難說了,完全可能是另一次的“兔死狗烹”。朱熹將此事完全記到趙普的功勞簿上:“趙韓王(即趙普)佐太祖區處天下,收許多藩鎮之權,立國家二百年之安,豈不是仁者之功”,卻是看走了眼。從歷史的記載,以及趙普此后在處理秦王廷美事件中的表現上看,我們可以斷定,“杯酒釋兵權”這種方式,并不就是趙普的主意,完全是趙匡胤的獨斷。而從趙普的話中,我們似乎感到了隱隱的殺意。

對于這件事,王夫之有另一種認識:“以幕客之雄,膺元勛之寵,睥睨將士,奄處其上,而固無以服其心也……普固有不與并立之勢,而日思虧替之以自安。所深結主知以使倚為社稷臣者,豈計安天下以安趙氏哉?唯折抑武臣,使不得立不世之功以分主眷而已”,“反普之進謀于太祖者,皆以鉗網太祖之故舊元勛而斂權于己也”。原來,這不過是官場奪權爭寵的老把戲而已。王夫之的結論是:“不仁者,不可與托國”,王夫之對趙普的認識,比朱熹深刻多了。





哲學家黑格爾說:“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按即《論語》)里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雖然黑格爾的話中透露出一種令人十分不快的西方人的傲慢,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論語》就是一部道德教科書,其基本內容就是一些道德教訓,其基本作用,也無非就是一種道德培訓。

那么,被認為是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其道德又是如何呢?

細讀趙普傳記,我們發現,趙普這個人頗貪財。開寶四年的一天晚上,趙匡胤突然來到趙普家,發現廊下排列著十個大瓶,便問里面裝的是什么物件,趙普說,是吳越王錢俶送來的海產品。趙匡胤說:“味道一定不錯。”打開一看,哪里是什么海產品,竟是滿滿當當的瓜子金。趙普尷尬之極,忙申辯說:“他們來的信還沒打開,如果知道是這個,一定會奏明圣上,退還給他們。”趙匡胤笑了笑說:“收下罷,沒關系,他們還以為國家大事都是由你們這些書生決定的呢!”

趙匡胤好微服出行,曾多次來趙普家,有時還約了其弟趙匡義同來,以致趙普有時下班后都不敢換下朝服。每次趙匡胤來,趙普的夫人都要以她的拿手好菜烤羊肉招待,趙匡胤兄弟總是稱她為嫂子,君臣之間不拘形跡。但趙匡胤這時的不期而至有點蹊蹺。此前發生過幾件事情,一定使趙匡胤對趙普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例如有個叫趙玭的人,在同趙普吵架時,當眾揭發他違反官方規定,派人私自從秦、隴地區收購高大木材,在京師販賣,趙匡胤得知后十分憤怒,當即就要治他的罪,由于太子太師王溥的求情,才免于懲處。

從此,趙匡胤對趙普的反感日漸加深,用史書上的話說,就是“帝不喜”,“始有疑普意矣”。不久,翰林學士盧多遜告發,趙普曾以一塊空地與皇家菜園的菜地交換,以擴大自家的房屋用地,營建旅店,與民奪利。這大概是壓倒趙普的最后一根稻草,“普恩益替”,趙匡胤對趙普的信任從此完全喪失,開寶六年(973),終于罷黜了趙普的相位,出任河陽三城節度使。

孔子講:“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誰能想到,貴為開國元勛、當朝宰相的趙普,居然還會貪圖這種種不義之財,甚至是蠅頭小利呢!

趙普的“惴惴畏人之有功,而折抑解散之,以偷安富貴”(王夫之《宋論》),不止表現在對武臣,對文臣同樣如此。趙普雖然提出了“重文輕武”的國策,可由于他自己“寡學術”,在那些滿腹經綸的儒臣面前,總難免有點底氣不足。由于趙匡胤有“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對儒臣十分重視,這使小肚雞腸的趙普很不自在,對那些由于學問比自己大而備受重用與寵信的大臣,便不免懷有嫉恨之心。

竇儀,在五代那個亂世,是個難得的飽學之士,史書稱其“學問優博,風度峻整”,歷仕晉、漢、周、宋,主持或參與制定了宋朝開國后的一些重大制度,如刑制、科舉考試制、禮制等,先后出任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深得趙匡胤的信任與器重。公元963年,趙匡胤決定改用一個新的年號,并明確指示宰相,這個新的年號一定要是以前歷朝歷代都沒人用過的。宰相進上了“乾德”二字,其時的宰相正是趙普。幾年以后,當發現西蜀的王衍曾經用過這個年號時,趙匡胤由此得出結論:“宰相須用讀書人”,這無疑就是說,趙普不稱職。

趙匡胤其實早已有了要以竇儀取代趙普的想法:

帝……每嘉其有執守,屢對大臣言,欲用為相。及趙普專政,帝患之,欲聞其過,召儀,語及普多不法,且譽儀早負才望。儀盛言普開國元勛,公忠亮直,帝不悅。儀歸,語諸弟曰:“我必不能做宰相,然亦不詣朱崖(按,朱崖,當時流放罪犯之地),吾門可保矣。”普素忌儀剛直,引薛居正、呂余慶參知政事,陶谷、趙逢、高錫等又相黨附,共排儀,帝意中輟。(《續資治通鑒》)

竇儀被皇帝任命為宰相居然拒絕,對由此而引起的皇帝佬的不快居然感到慶幸,可見趙普勢焰之逼人,以及陷害他人手段之兇狠!這年十一月,竇儀病逝,對此,趙匡胤感到十分痛惜,說:“何奪我竇儀之速也!”而對竇儀來說,則未嘗不是件幸事,否則,是否可以避免滅門之禍,或者流放之苦(即“詣朱崖”),還很難說呢!

《論語·陽貨》記載了孔子與子張關于“仁”的一次談話:“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號稱以《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又是如何呢?除了“敏”以外,其他四項,他一項也沒做到。“趙普之為政也,廷臣多疾之”(《續資治通鑒》),“多疾之”,表明不滿趙普、反對趙普的人不在少數,而這些人最后幾乎都敗在趙普手下。王夫之稱趙普為“不仁者”,似乎并沒有冤枉他。





趙普的“不仁”尤其表現在秦王廷美一案上。

趙匡胤當上皇帝的第二年,他的母親杜太后去世,臨終前,將趙普召過來記錄遺命。《宋史紀事本末》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太后)生五子,曰匡濟、匡胤、光義、光美、匡贊。匡濟、匡贊早卒……二年,太后疾,帝侍藥餌,不離左右。疾革,召趙普入受遺命,且問帝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帝曰:“皆祖考、太后之余慶也。”后曰:“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兒主天下耳。若周有長君,汝安得至此!汝百歲后,當傳位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傳德昭。夫四海至廣,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帝泣曰:“敢不如教!”后顧謂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普即榻前為誓書,于紙尾署曰:“臣普記”,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這便是宋朝歷史上有名的“金匱之盟”,其中的光美,就是廷美,因避宋太宗的諱而改“光”為“廷”,德昭是趙匡胤的長子。

杜太后對趙普十分信任,即使在趙匡胤當了皇帝以后,她還是稱呼趙普為“書記”,常對他說:“趙書記多盡心,我的孩子還不太懂事。”杜太后臨終時對趙普說:“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無疑是將遺囑執行的監督重任交給了趙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趙普是如何執行這個囑托的呢?他在被罷黜宰相后,曾給趙匡胤寫了封信,申訴自己的委屈:“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矧昭憲皇太后大漸之際,臣實與聞顧命,知臣者君,愿賜昭鑒!”這里所說的皇弟,就是趙光義。

極有可能,趙普真的“輕議”過,只是不是在“外人”面前,而是向趙匡胤,“夫所謂‘輕議’者,議于太祖之前也”(王夫之《宋論》)。“輕議”什么呢?只會是這位皇弟是否可以繼承大位。

對于這種“輕議”,趙匡胤自然贊同,他是位精明的政治家,傳位于弟,與傳位于子這其間的利害關系及后果,他比誰都清楚。“傳弟者,非太祖之本志,受太后之命而不敢違爾”(王夫之《宋論》),他是個孝子,母命難違。他處在兩難之中。如果不是三年以后的那場“斧聲燭影”使他暴斃,趙普的謀略也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呢!

后來看到了“金匱之盟”的趙光義卻面臨著一個難題:要不要遵奉這分盟誓,他征求趙普的意見,趙普的回答十分明確:“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簡單的一句話,是趙普向新主子的效忠詞。

“金匱之盟”榜上有名的另一位人物、趙匡胤的兒子德昭,早在兩年前便被趙光義迫害自殺身亡,連他的弟弟德芳也于前不久不明不白地死去,要徹底推翻“金匱之盟”,唯一的障礙,便是秦王廷美。廷美的噩運開始了。

趙普是在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出任宰相的。到了第二年三月,又有人告發,廷美將要謀害皇帝。如何謀害?當時并沒有公開,直到廷美死后,還是趙光義自己親自出面說出案情,說廷美本來就不是自己的親弟弟,他的母親是自己的乳母,他還有一個弟弟叫廷俊,自己由于廷美的緣故,將廷俊留在自己身邊,可廷俊卻將宮中的機密通報給廷美。前不久,我打算到新修的西池游玩,廷美同他身邊的人密謀殺害我,未能成功;又謊稱有病,想等我前去探病時,再下毒手。

《續資治通鑒·考異》評論此事時說:“廷美之陰謀,事無佐證,特以地處危疑,為眾人所矚目,太宗已懷猜忌,普復從而媒孽之,故禍不旋踵耳。”這就明確告訴讀者,趙普就是這場天大冤案的主謀。

廷美被罷黜了開封尹,從開封趕到洛陽。趙普的權勢再一次牢固地確立,他暗示盧多遜應當識相,趕快辭職走人。偏偏盧多遜貪戀權位,猶豫不決。敬酒不吃吃罰酒,趙普便立即痛下毒手,罪名很現成:勾結廷美,謀害皇上。據說盧多遜曾對廷美說:“盼著皇上早點死,我好服侍大王!”有了這種滔天大的罪名,還有盧多遜的好果子吃嗎?于是,以“包藏奸宄,窺伺君親,指斥乘輿,交結藩邸,大逆不道”的罪名,剝奪全部官職,全家無論男女老幼,全部流放崖州(即今海南島),永不赦免,盧多遜最后終于死在貶地。

趙普真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一出手便能置人于死地。當年,盧多遜攻擊趙普時,他的父親,一個在官場摸爬滾打一生的老人,曾憂心忡忡地說:“趙普,元勛也,而小子毀之,禍必及我,我得早死,不見其敗,幸矣。”他真是不幸而言中!

對于廷美,趙普還不放過,以廷美住洛陽,對朝廷是一種威脅為由,唆使一個叫李符的人上書,說廷美不思悔改,心懷怨恨,請求將其流放至邊遠地方,以防生變。于是,廷美的爵位由秦王被貶為涪陵縣公,遷往房州(今湖北房縣一帶)安置。

趙普將李符當槍使,過后,又擔心李符會泄露出他這個幕后指使人,找了個茬,將李符貶到偏遠的寧國軍去了。這真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兩年以后,廷美“憂悸成疾”,以三十八歲的盛壯之年死去。

孔子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杜太后的精明實在是過了頭,正是她的“金匱之盟”導致了一場“蕭墻之禍”,使兒子趙匡胤、趙廷美,孫子趙德昭、德芳不得其死,使趙光義背上了不孝不悌的罪名。而導演這場“蕭墻之禍”的正是趙普。老太太看人走了眼,九泉有知,她悔也不悔呢?

王夫之評論此事時說:“導人以戕殺其天倫者為何等事,而敢于人主之前無憚于心,無疑于口,非至不仁者,誰敢為之,而誰忍為之乎?”(《宋論》)

難道這就是《論語》教導給他的“致太平”的本領嗎?還是那句話,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論語》不學也罷!

摘自:《書屋》2008年第7期 作者:鄒紀孟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作者:鄒紀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9. 美國又燒起來了!為什么一場山火難倒整個美國?
  10. “搞建設究竟要多少年才上軌道?應該縮短。”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