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作孽,計劃經濟救災——看溫家寶新年看望牧區干部群眾報道有感
今天,在中國政府網上看了一則《溫家寶:把穩物價擺在更重要位置》的報道——
元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牧區看望各族干部群眾,向他們致以新年的問候和祝福。他冒著攝氏零下25度左右的嚴寒,深入被白雪覆蓋的錫林郭勒大草原腹地,走訪牧民家庭,到超市了解商品供應和物價情況,到社區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其中說到溫家寶十分關心草原牧民的生產生活情況。1日,在匆匆吃完午飯后,溫家寶乘汽車一個多小時來到阿爾善寶力格鎮白音寶力格嘎查(嘎查相當于村)牧民瑪希格日勒家。溫總理掀開門簾彎腰走進蒙古包,盤腿坐在炕上與瑪希格日勒一家親切交談。
為解決草原退化嚴重問題,2010年內蒙古在一些生態脆弱牧區實施為期五年的階段性禁牧。白音寶力格嘎查是錫林浩特市6個進行階段性禁牧的試點嘎查之一。“禁牧后,收入受到影響沒有?”溫家寶關切地問道。瑪希格日勒說:“我們家承包6700多畝草場,搞草牧平衡時養了300多只牲口。禁牧后,家里留下40頭羊,收入受到一些影響。不過,每個人可以領到5000元補貼。”------
關于草原退化的原因,有資料說主要有三個:
一、過度放牧造成的草場退化,是導致草原沙化的罪魁禍首。在科爾沁沙地,人們見到的是草場退化的嚴重后果。那起伏的沙丘、干燥的氣候、方圓幾十里不見人煙的沙漠景象,讓人很難想象,十五年前這里會是疏林草場,在散布的沙榆樹周圍,生長著茂密的牧草。
二、毀林毀草開荒是造成近年來土地沙化加劇的又一重要因素。內蒙古自治區曾是我國最主要的天然牧場之一。 60年代全區草場面積達8800萬公頃,80年代還有7867萬公頃,而到了90年代末,官方統計可利用的草場面積只剩下3800萬公頃。專家預測可能實際數字還沒有這么多。那幾千公頃“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都已成為遙遠的回憶了。
三是過度開發水資源,加快土地沙化。如民勤縣曾是我國治沙工作的先進典范,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30年間,基本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沙丘轉移現象。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唯一的地表水源石羊河水的過量使用,導致上下游水資源分配失調。為彌補上游來水不足,民勤縣從七十年代開始打井,目前全縣累計打井11000眼,其中250-300米深井264眼,目前全縣為維持正常的生活和生產,須年取水5.5億立方米,而正常年可開采量只有1.7億立方米,年超采量達3.8億立方米。造成綠洲地下水位年下降0.8-1米,水質礦化度不斷升高惡化。因提取日益濃縮的高礦化度地下水灌溉,使土壤含鹽量迅速增加。越澆水植被死得越快,最后被迫棄耕,撂荒沙化。(大于:對這個民勤縣,早兩年溫家寶有一個“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指示,可見問題嚴重的程度。)
其實,上面這個分析還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發菜”的摟采。發菜,是一種主要生長于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帶的藍藻類低等植物,因其色黑且細長,如人的頭發而得名。在中國,它是一種傳統的名貴食材,在漢語里發菜跟“發財”諧音,因而在中國南方很受歡迎,每千克售價可高達320元人民幣。溫家寶到的這個阿爾善,就是“發菜”的一個主產地。
今年10月新華社報道說——
阿拉善盟位于內蒙古西部,境內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有大面積荒漠化土地,是中國強沙塵暴主要起源地之一。今年入秋以來內蒙古阿拉善草原普遍降雨,沿山草場發菜生長旺盛。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許多淘金者紛紛到阿拉善左旗草原偷采發菜。為了躲避執法部門的檢查,這些人每天清晨三四點鐘出發,上午八九點就收工。
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這一幕就在生態脆弱的阿拉善草原頻繁上演。當地牧民說:“以前他們是用手撿發菜,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人用鐵耙摟取,現在用的人越來越多,這對草原的破壞非常嚴重。”
用鐵耙摟采發菜,一耙摟下去,地表的土全部散開,所有植物一摟而盡,甚至那些扎根較深的植物也被連根拔起,直接危害著干旱區的牧業生產和生態環境。
阿拉善盟草原站一項不完全統計顯示,從1990年至2004年,累計涌入阿拉善盟的摟發菜者達100萬人次,4000萬畝草場遭到嚴重破壞。
可以說,上面分析的草原退化的四個主要原因,無論哪一個都與我們現在這樣的“市場經濟”有關。市場經濟”后面那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盲目地去“過度放牧”、“毀林毀草開荒”、“過度開發水資源”乃至瘋狂地違法摟采發菜,結果造成了草原退化草場遭到嚴重破壞。為了不讓它們變成新的“羅布泊”,采用計劃經濟手段,實施階段性禁牧。為了避免階段性禁牧對牧民造成的影響,國家給每個人發5000元的補貼------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市場經濟作孽,計劃經濟救災”。但是,這樣的發展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這樣的發展符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