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危機表明西方政治制度設計的初衷就是方便對外戰爭
朝鮮半島現在有走向戰爭的危險,這是貧道開始沒想到的。貧道一直認為,朝鮮與韓國發生大規模沖突的話,最倒霉的是韓國,其次是朝鮮。因為朝鮮這六十年一直處于受侵略的危險,先軍政治,所有安排都是按“如果打起打仗時怎么辦”進行的。而韓國則不是,由于有美國保護,朝鮮不敢輕易對韓國開戰。于是,韓國政治、經濟體制都是按和平發展方式安排的,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離邊境不過數 十公里 ,在朝鮮數千門遠程炮火的威脅范圍內。如果全面沖突,韓國經濟倒退30年是可以預期的。因此,韓國不會選擇全面戰爭。
但是我們看到,李明博和韓國軍方確實在往戰爭方向走,做的架勢就是不惜一戰。延坪島事件本來的意義在于:朝鮮已經受夠了西方對他們的經濟圍困和軍事威脅,神經繃得緊緊的。只要做的過分了,他們完全可能做出超過自己行動的報復。甚至不惜全面戰爭。
道理很簡單,因為美韓軍事力量過于強大,只要美國先發制人,成百上千的精確制導武器一下子打來,朝鮮很難具備再反擊并嚴重傷害到美國、日本甚至韓國的軍事力量。伊拉克、南斯拉夫就是例子。到時候連后悔的機會都喪失了。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朝進行軍事挑釁,必須考慮到朝鮮誤判自己的意圖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朝鮮沒有預警飛機,沒有衛星偵察能力,而且知道對方有這種能力。這樣,朝鮮完全可能在美韓飛機出動時就以為全面戰爭就要開始了,一下子把導彈一下子打出去,前沿炮火在十幾分鐘內發出數十萬發炮彈把首爾打成一片廢墟。同時用中遠程導彈襲擊駐韓美軍基地、日本駐日美軍基地。由于美國曾經在南斯拉夫內戰和伊拉克表演過摧毀對方經濟設施的戰例,朝鮮完全可能對著韓國、日本的經濟目標進行導彈飽和攻擊。這種情況下,就算美國把三條航母和路基導彈都打到朝鮮,把朝鮮打個稀巴爛也沒什么意義了。
因為對朝鮮來說:反正是個稀巴爛,與其最后自己稀巴爛,后悔沒讓對方也稀巴爛,還不如雙方都稀巴爛。
因此,這次戰爭很可能不是“逐步升級”而是“一次到位”。很可能是韓國炮彈一響,朝鮮就往延坪島射擊。韓國飛機一出動,三八線上大炮就響起來了,中遠程導彈就射出去了。有時候,與一個缺少觀察手段的對手打仗比一個具備觀察自己意圖的對手打仗還恐怖。你那么一摸口袋要掏香煙,他的槍就響了!
韓國、日本和美國有過這樣的判斷嗎?恐怕沒有。看到最近幾天專家們評論說,是不是打起來,關鍵看政治家的政治智慧了。意思是金正日如果智慧點,受到打擊先忍著就智慧了。李明博如果智慧,就不要再試一試上次試了發現會引起戰爭的事情。
對金正日來說,最大的政治智慧是一旦判斷美國軍事力量已經準備到位,有對自己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跡象時,馬上將全部遠程火力對準韓國、日本的軍事、經濟目標進行飽和投放,并將居民撤離,準備在山里與美韓軍隊做長期游擊戰。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聽信其他人的,比如聽信俄羅斯和中國的,告訴自己“從衛星上看美韓沒有發動全面戰爭跡象”。因為俄羅斯和中國畢竟不是自己人,到時候美國突然把自己火力摧毀了,再找他們也找不到了。這樣做就是“缺乏政治智慧”。
對李明博來講,最高政治智慧就是告訴韓國主戰派:下面完全可能大打起來,原因一二三四。如果國會決定打,那么首先要遷都釜山,并將工業設施和居民轉移過去。準備好了我們就干他一家伙,我也不是孬種,但我必須對做出這個決定負責。缺少政治智慧的是這樣:將還擊權下放給基層,出了事不是自己的。同時與主戰派比一比誰主戰戰爭的聲音大。同時以為有美國撐腰,沒什么大不了的。
朝鮮不是伊拉克,不是南斯拉夫。朝鮮一是戰爭體制,二是有足以摧毀韓國經濟重心的軍事力量,甚至有報復日本(因美國導彈和飛機是從日本發出的)的能力。這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斯拉夫和伊拉克已經為金正日提供了印象深刻的例子——如果誤判以為對方不會先發制人,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
很多評論說,李明博是受國內輿論壓力,現在國內一片喊打的聲音。而且評論者往往認為李明博決定冒險是“正當”的,“正常的”。這里就看出“西方民主政治”的漏洞了。美國打阿富汗,民調顯示95%的美國人支持。小布什要打伊拉克,90%的美國人比小布什還上勁兒。民調顯示,目前90%的美國人對軍事打擊伊朗持支持態度。雖然伊拉克戰爭打了幾年后就有一半以上人要求撤兵,現在美國人對打阿富汗也興趣全無。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說,戰爭是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要認真“察”的。我們理解孫子兵法,必須知道孫子時期的戰爭原則。孫子是春秋戰國人,春秋無義戰,吞并其他國家和防止被其他國家吞并是當時各國對戰爭問題的基本出發點,這一點與現在的國際關系完全不同。因此,孫子“察”的第一是“道”,而“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也就是打不打,能不能打,首先要看老百姓是否有打的意愿。這是建立在兼并是國家關系地緣政治的基本形態決定的。在現代世界,不能是老百姓說要打就能打了。希特勒的德國就是老百姓都想打,希特勒尊崇民意,結果就打起來了。因此,今天打不打,老百姓說了不算,媒體說了也不算,甚至議會決定了都不算,只能是少數主政的人權衡利弊做決定。
在“西方民主體制”下,政黨和總統的執政位置取決于國會尤其是選民。選民說要打,這仗就算不能打,也很有可能打起來,尤其是朝韓這樣的狀態。李明博為了自己和政黨的利益,完全可能糊里糊涂就引起一次民族災難。因為李明博沒有別的手段來告訴國會和民眾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不像共產黨那樣有“內部文件”可層層傳達、解釋。于是,李明博只能“順從民意”。這說明,西方政治制度是一種最容易發動對外戰爭的體制。當然,這與這種體制設計本來就是一個不妨礙甚至促進對外侵略掠奪的,甚至是體制設計的初衷。這從古希臘、古羅馬和殖民時期的英國議會體制就可以領悟出來。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多政治學者沒有看出這一點。
半島戰爭是不是會打起來,貧道說不準。但是從雙方的“政治智慧”來看,打起來的可能很大。
據說網上的右派都主張打起來(青年二蛋提供的信息),大概認為這一打就推翻了所謂“金二”政權。韓國統一朝鮮,美軍開到鴨綠江邊。貧道覺得他們太樂觀了。韓美肯定能打過朝鮮,但是全面占領朝鮮是不可能的。因為朝鮮不是伊拉克,韓國武力吞并朝鮮這會違反二戰和朝鮮戰爭停戰定下來的那些協議。推翻這些協議,恐怕事情就大了。到時候臺灣應該是日本的,南千島群島也是日本的。因此,即使打到最后,大國還要坐下來商量怎么辦。至于韓國,還是個被大國擺弄的棋子而已,而日本也插不上嘴的。而中國和俄羅斯一定會比任何人都關注這件事——因為關系他們的利益,而他們有決定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