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換位思考”警醒誰?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近日在重慶調研時,不僅充分肯定了重慶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也對重慶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和加強社會治安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希望重慶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形成構建平安重慶的長效機制;同時,還要求有關方面繼續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他強調指出,做群眾工作要注意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只有將心比心,才能換取真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良策。
顧名思義,“換位思考”就是為人處事要站在對方的利益立場上,處在對方的角度上來思考、處理問題,通俗地說,叫“將心比心”。在當前形勢下,“換位思考”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大法寶,尤其是領導干部在搞調研、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過程中,“換位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從歷史經驗看,“換位思考”是黨的宗旨的直接體現。眾所周知,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科學發展的主體和主力,推動發展必須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因此,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就要像習近平所要求的那樣,堅持以民為本、執政為民,始終牢記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現實教訓看,“換位思考”是工作作風的有效映照。有什么樣的工作作風,就會有什么樣的工作成效;而要取得好的工作成效,就必須充分注意“換位思考”。就拿住房來說,如果公務員乃至領導干部也象普通群眾一樣買不起高價房,只能蝸居在棚戶區,他們會怎么想?怎么盼?如果公務員乃至各級領導干部真正堅持了“換位思考”,還會出現那么多的暴力強拆嗎?還會把上訪的百姓當成敵人來對待、來懲罰、來打擊嗎?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毛主席曾經的一段往事。解放戰爭期間,在西柏坡,毛主席每天要工作到早晨5、6點鐘,然后吃上幾片安眠藥睡到10點左右,每天只睡3、4個小時。有一次,毛主席剛剛吃藥睡下,幾個村婦要來磨麥子,警衛員怕吵醒毛主席,讓村婦們過會再來,結果把毛主席吵醒。毛主席生氣地對警衛員說:我們借用人家的房子,是客人;人家是主人,磨麥子天經地義,你憑什么攆人家?如果換成是我們,會怎么想呢?結果,主席親自幫老鄉磨麥子。
在這里,毛主席為我們樹立了“換位思考”的光輝榜樣。“換位思考”使毛主席了解百姓的疾苦,理解百姓的艱辛,體恤百姓的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百姓的需求。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換位思考”,能團結、凝聚、帶領中國人民勝利地推翻“三座大山”,從而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嗎?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使新中國奇跡般地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今天的重慶,也因為很好地踐行了“換位思考”,才把老百姓的油鹽柴米醬醋茶作為基層的重慶大事,才推出了主要租給低收入居民、進城農民工和剛畢業的大學生的“民心佳園”這一公租房項目,才取得了打黑除惡、懲腐興廉的重大成果,才贏得了重慶百姓乃至全國百姓的廣泛贊許。
習近平要求“做群眾工作要注意換位思考”,不單純只是教給一種工作方法,折射的是一種執政清醒,一種施政智慧,一種善政導向。只要我們的公務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在各項工作中始終堅持“換位思考”,始終堅持從群眾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就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來考慮,就能把群眾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來解決,就能把群眾的意愿放在第一位來實現,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從而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支持和擁護。
令人憂慮的是,當前確有一部分公務員包括領導干部,頭腦里缺乏群眾觀念,心目中沒有群眾地位,對群眾缺乏感情,既與群眾沒有共同語言,又聽不進群眾意見,更難體會群眾的難處。他們想事情、做事情,很少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對群眾要求太多,考慮太少,并常常抱怨群眾對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說百姓是“刁民”,動不動就采取行政措施乃至強制手段來逼群眾“就范”,以至于造成當前的干群關系、黨群關系、官民關系十分緊張,某些地方甚至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如果還不給力地改變這一局面,后果十分危險。
也正因為此,習近平特別要求“做群眾工作要注意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 雖話語不多,但擲地有聲,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從表面上看,他是在警醒重慶的公務員及各級領導干部;而實際上,也同樣是警醒全國的公務員和各級領導干部。
也許您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嚴查轉基因大米在省內銷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