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連日來,高溫天氣讓濟南各大醫院急診室的中暑病人激增,多名戶外工人中暑身亡,建設部門高溫停工規定成為一紙空文。
濟南市立三院僅31日一天接診的40例中暑病人中就有11人經搶救無效身亡,山大二院、山東省立醫院也出現多起中暑引發的死亡病例。據醫院介紹,死者多數為建筑工人。山大二院一名41歲的患者,在一家工地從事混凝土攪拌工作。當晚值班護士說,他被送進來時,全身火燙,她們拿體溫表為其測量體溫,沒過多久,體溫表竟爆了。“體溫表的極限值是42℃,大部分重度中暑患者的體溫都超過了這個溫度。”在山大二院的“死亡病人登記”本上因中暑死亡人的部分信息顯示,他們當中,有年僅35歲的工人、還有農民工,大部分人的工作單位記錄的是“無”,有一位甚至在他死后仍然不知道他的名字……
今年七月初,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就曾發出緊急通知,明確規定凡氣溫達到37攝氏度(含)以上的,各工地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停工。為什么還不斷有人在停工時段中暑呢?原來發生事故的多是一些小工地。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關學軍表示,對于不落實的高溫停工規定的企業,他們目前只能采取通報批評,在評優評先、資質升級等方面扣減相應分數等處罰手段,而無法對其進行實質性處罰,這也使高溫停工的規定在很多工地成了一紙空文。“沒有監管部門,我們只是這么要求,它沒有法律法規啊,他要是不執行,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們可以想象工人在高溫下工作的情形,烈日炎炎似火燒,汗流浹背受煎熬,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不言而喻,輕則會引起頭暈、虛脫,重則會引起中暑,甚至死亡。為了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員發出高溫停工規定,顯然是政府的人性化關懷,“制度性涼爽”。只是這個美好的規定在現實中卻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畫餅”,究竟誰之過?
要說企業是為了金錢而置工人的健康于不顧,“追求利潤”是其本質,還沒有做到道德上自覺的話,那我們政府的“高溫停工”命令成為一紙空文,面對高溫下工作的工人,難道就不感到羞愧嗎?如果說是企業鉆了政府政策的空子,那我們政府為什么不把規定搞得細一點、嚴一點,可操作性強一點呢?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上熱島效應,不少城市深受高溫酷暑困擾。但在以人為本的今天,社會越發展,對人的生命健康就應越關注。保護高溫天氣下工人的健康,應是政府肩負職責的重要內容。為此,政府有責任出臺強制措施,確保工人安然度夏,而不是只發個通知了事。“他不聽我們也沒有辦法。”不僅要建立高溫預警機制,更應通過完善立法以及完善監管,確保高溫天氣下公民的休息權、健康權,讓預警機制、立法措施、監管機制為公民“防暑降溫”。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企業所有者的自覺性上,否則就會使善意的規定變成一種虛偽的關懷。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給那些違反規定的企業點顏色看看。如果對高溫開工者課以巨額罰金,他們還會如此放肆嗎?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