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臺灣文化界很重視眷村文化研究,臺灣電視教父王偉忠的《寶島一村》在大陸好幾個大城市演出過。我也順帶著了解了一些,覺得挺有意思,而且通過對眷村歷史的觀察,回想起大陸在8,9年代時對港臺地區的認識,實在是不堪回首可又不得不認真反思。我這個寫得很雜亂,就算拋磚引玉吧,希望有更多嚴肅的研究出來。
臺灣人口約2000萬,眷村家庭起碼有100多萬戶,數量是相當大的。可這部分家庭大多生活貧苦,這里還要說明一點,眷村家庭又比絕大多數臺灣原住民的生活要稍好一點,因為眷村家庭多是軍工教家庭,至少還有相對穩定的收入。記得80年代的時候,我同學的臺灣親戚回來。當時很流行臺胞親戚,偏偏重慶這個地方臺胞親戚又特別多。改革后,文化漢奸們對港澳臺日美打了雞血般的吹捧,比如把那些地方的人們被黃賭毒侵害都說成是:“人性解放”“個性自由”,反而把經過了新中國30年建設,而不嫖不賭不吸毒的中國人說成是沒有“人性”,人性這個多好的詞啊,從此就被這幫無恥漢奸給丑化得沒了人味,所以我一向認為,漢奸是一群缺乏基本人性的家伙。80年代的大陸人,剛剛經過文革,普遍心地善良純真,容易相信人,相信媒體的宣傳,所以當時臺胞在大陸很受尊敬,我同學那個臺胞親戚也受到老家人的高度禮遇。當時我同學家就兩間房,為了接待臺胞,全家三口人擠到一間房里,專門騰一間房出來給臺胞住。臺胞也帶了禮物,本來信中說是一部彩電,后來不知為何沒有帶來,改成一大堆小玩意了。其中就有他的相冊,我印象最深的相片就是他在臺灣的家的照片。他的房子是什么樣子呢?絕對讓人想不到。
他的家是一間蘑菇形狀的房子,對,就像兒童樂園里那些建在樹上,建在草地上給小動物住的那種房子。紅色屋頂,白色大圓點點,而且從相片上看,這個房子還很新,是新建的,應該是他沒住進去多久。原來這位臺胞親戚是個老兵,當年就住在眷村,眷村的居住條件是非常差的,臺灣有個藝人叫徐乃麟,就是眷村家庭的,他回憶當年自己那個家,5口人,住在一間15平方米的破房子里,一碰到臺灣刮臺風,全家都要到屋子外面去避雨(跟郭德綱說的一樣了)。這位臺胞親戚當時都60多了,就住在這么一座蘑菇房子里,沒結婚,這次回老家找親戚,看到大陸親友這么熱情,還希望能找個老婆,這個愿望一說出來,做媒的多了,8,90年代流行找臺胞嘛,重慶有個很著名的川劇演員,國內很吃香,追求者多得很,可挑過來選過去,卻跟一個臺灣不知幾流的歌手陳彼得攪合上了。80年代以前,臺灣有沒有有錢人呢?肯定有,但有錢人和窮人哪一種更多呢?豬都能想到吧,可被精神原子彈轟炸了的大陸人就是想不到,他們以為臺灣滿街是臺商,遍地是黃金呢,殊不知今天市面上的大部分臺灣有錢人,都是80年代進入大陸市場后發家致富的。而在80年代以前的臺灣普通勞動者不但數量占人口大多數,而且比大陸的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環境差得多,他們絕大多數沒有任何養老保障,更沒有免費和廉價的醫療保障(到今天臺灣也是靠佛教的慈濟基金在搞廉價醫療),更沒有免費和廉價的住房保障。在80年代以前,鄧麗君瓊瑤等,代表的只是幻夢,而事實上的臺灣普通百姓,實實在在過的則是酒干倘賣無的生活。
90年代,一個香港貨車司機月薪好幾萬,普通文員月薪也是幾萬。大陸內地普遍工資不過千。可內地這些不過千工資的人,很多都能有自己的住房,而香港這些月薪3萬2萬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在香港買到房子,只有住天臺住公屋還有就是《重慶森林》里那種鴿子籠。可當時大陸的經濟學家和主流媒體卻宣傳說,人家月薪3萬都買不起房子,說明人家的房價有多高,房價高說明人家那地方值錢,說明人家香港都富到啥程度了,要向香港學習,堅決把房價炒起來,直到讓大多數人住不起房子。你說這種思維方式是不是被崇洋媚外的精神原子彈給炸出來的。
實際上香港普通人的生活改善,更是得益于大陸的改革開放。香港什么資源都沒有,工業只有低端的來料加工,你真的以為房地產旅游業娛樂業能讓人民生活富足,吃的穿的用的東西才是硬道理,沒有糧食衣服鋼鐵這些硬邦邦的工農業產品充足供應,靠旅游娛樂房地產你只有喝風。新中國成立后,因為西方國家敵視新中國民族政權,搞了一個巴黎統籌委員會,由美國主導,糾集當時西方得發達工業國,專門成立了一個針對中國的中國委員會,對中國進行貿易禁運和物資封鎖,新中國為了打破封鎖,保留了香港這個口岸進行轉口貿易,從此后,就長期為香港供應淡水、農副產品,并且因為大陸的進出口貿易,扶持了香港的貿易運輸業等,明白人都知道,香港的繁榮完全得益于新中國巨大的經濟活力而帶來的旺盛的國際進出口需求,跟主流吹噓的廉政公署房地產大亨等沒有多大個男女關系。在80年代以前,港幣和人民幣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港幣不值錢,這跟它的實際生產力水平相關,它就是個轉口口岸,自己生產不出東西,它發行的貨幣幣值完全是依附在美國英國身上的,美國英國說它值錢才值錢,說不值錢就屁都不是,美國英國的意思很明白,香港只要還當美英的殖民地,美英就給港幣掛保證,讓你的錢可以買西方國家的工業品,否則就讓你的錢進不了西方市場,所以它這個港幣完全是靠西方國家背書的。毛時代的大陸當然不尿它這個貨幣了,所以在80年代以前,港幣兌換人民幣最多也就是3-4比1,而且不準港幣在大陸流通。可進入80年代以后,搞開放,港幣開始進入特區自由流通,再加上沿海走私開始猖獗,然后政府又大搞瘋狂的洋引進政策,到處在國外買洋破爛,想想當年那滿街的三洋電器喇叭褲吧。就在90年代初,具體哪個時間我不知道,應該是南巡前后,港幣突然間暴漲,居然漲到比人民幣還值錢了,100港幣要換105塊人民幣。這下來大陸消費的香港人就幸福瘋了。普通香港人可以憑港幣到大陸買物業,買工廠,雇勞力,包二奶。香港中環擦皮鞋的收入都是2萬港幣,可前面說了,2萬港幣在香港是買不到什么東西的,盒飯都要25塊,可這么一搞,香港貨車司機幾乎人人都能在大陸包上二奶三奶。這種搶劫方法威力巨大,我們知道香港電影市場最好的時候就是90年代,黃金遍地,到處都能找到投資拍電影的,隨便什么爛電影也都能賣座。房地產也超級瘋狂,炒樓炒得一秒鐘幾十萬上下(少林足球語),為什么,就因為這個貨幣。
一個文化,一個貨幣,制造了港臺富裕假相。有錢是什么意思,就是他的錢能夠買到他需要的物資和勞務,可如果讓他的錢買不到需要物資和勞務,錢就是廢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