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為盧麒元的金融學家說,新中國前28年,人均工資為35元,現在人均工資為6000元。然后他問,這兩個不同年代的人均工資,到底哪一個購買力更高。他自己回答說,那35元工資的購買力要比現在6000元工資的購買力要高不少。他的根據是,那時掙35元可以養一家人。現在的6000元養不了一家人。
對于這位看上去應該算作專家的人,沒想到說話卻如此地不符合實際。當年,在我還是單身時,我在工廠工作的基本工資是39.80元,比盧專家所說的35元的人均工資還要略高那么一點點。我所在的企業屬于北京市機械局,算重工業。所以工資比輕工業以及商業企業還算是比較高的。如果與央企職工的工資相比,我們的工資就要差一點。如果加上夜班費,再加上每月3.50元的營養補助(我們廠里很多車間都有有毒氣體,如苯酚、甲醛、甲苯、二甲苯、甲醇等,還有一些別的我叫不上名字的,所以國家會給一點營養補助),那么我每個月的收入會超過40元。當然,作為一個單身漢,當時這些錢養活自己肯定沒有問題。后來結婚了,老伴基本工資36元,她所在的企業屬于北京市二輕局。那時輕工業企業工資比重工業企業工資就要低一些。這是國家規定。雖然重工業企業的勞動強度未必就比輕工業企業的勞動強度更高。老伴如果加上夜班費,也就將將40元,或者還要少一點。但是她每月要給她的母親,即給我的岳母至少10元錢,有時還會多給一點。所以我們倆如果在沒有孩子的情況下,生活還是算不錯的。但是孩子一旦出生,我們的生活就會有點緊張,但也還沒有達到非常局促的程度。
盧專家說35元工資可以養活一家人。這樣的情況我沒聽說過。在當時,一家如果是五口人,家里有兩個大人,三個孩子。那么在這樣的家里,女主人往往是沒有工作的。因為有孩子要照顧,有家務要操持。那時很多工人的家庭都是這種狀態,男人去工廠上班,女人在家照顧家庭和孩子。35元養五口人,平均每人只有7元。這在那個年代絕對是不夠的。當時聽說國家有一個規定。城鎮居民,如果人均生活費用每月達不到8元錢,國家將會給這個家庭提供一定數額的困難補助,至少要達到人均生活費每個月8元的標準。這就是說,這個只有35元收入的家庭,國家每月至少要給他們補助5元錢。
這樣的生活水平,依然會相當緊張。他們每天的飯食只能是窩頭咸菜。早晚還以半流食即稀粥為主。我看到過一個郵遞員的一家。只有小兩口,沒有孩子。郵遞員當時工資不高,也就三十多元錢。媳婦是農村的,沒有工作。我看到他們吃晚飯的時候,那位一米八大個子郵遞員端著一個大海碗,天天都在喝粥。平時喝粥只能就著咸菜。如果他們有了小孩,我不知道他們的生活要怎么解決。
如果家里孩子多,而且還有老人。而那時城鎮中生活的老人很少有退休金,因為大多數老人從來沒有在國營企業或者事業單位中工作過。這樣的家庭,靠所謂35元的收入是絕對無法支撐的。不過,一般這樣的家庭,家里的男主人,即那個頂梁柱,收入不可能少得只有35元。成家立業的男人們一般會有五六十元左右的收入,即達到四級工或者五級工這樣的收入水平。這樣的收入,固然在生活中也比較拮據,但如果女主人很會過日子,會操持,會精打細算,也會攬點外活,補貼家用,那么他們的生活應該就算還可以過得去。她們所能做的外活一般是為印刷廠折疊紙頁子,還有就是糊紙盒。也有個別家庭婦女會外出做臨時工。臨時工的工作都非常辛苦,大多數是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勞動強度也比較大。臨時工不享受企業的任何福利,但是工資水平比企業正式員工要略高一些。只是臨時工的工作不穩定,隨時都可能沒有活干。后來,不少國有企業建立了五七家屬連,那些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們,就會到這樣的集體所有制性質的企業工作。他們的收入有可能達到每月35至40元左右。這樣的家庭就相當于成為了雙職工家庭。婦女們參加五七家屬連的工作,他們的家庭生活狀況就會得到較大的改善。
假設這種雙職工家庭月均總收入共有80元,或者更高一些,那么在基本生活方面,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他們的食物中肉類的數量是有限的。不過那時因為是票證經濟,再有錢也買不到更多的肉類。所以從食物的營養方面來說,那時人們這種蛋白質的攝入量遠無法與今天相比。今天人均6000元的收入水平,天天吃肉都沒有問題。所以怎么能說,那時35元的購買力比今天6000元還要高?這種說法真讓人匪夷所思。
那時的孩子們,沒有額外的教育費用。除了正常上學讀書,沒有什么業余這個班,那個班。在教育方面,家長只承擔一點學費、雜費以及書本費。孩子要想學點業余愛好,可以去上業余興趣班,那時市里有少年宮,各區縣有少年之家。這些興趣班是不是都要繳費,我沒有印象了。可能會有一點收費,也可能一點都沒有。反正這類興趣班不會給家長帶來更多的負擔。那時多數家庭在居住上,也沒有太多的費用,單位的的住房只用來出租,從來不出售。而房租每月一般只有一元多錢。有的單位還會收一點家具的租費,每件家具每月也只有一角錢。水電費也都非常便宜。而在今天,這些方面的用度都沒有便宜的,很多收費就像獅子大開口。特別是住房,其房租能達到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九十年代初,我在國外做訪問學者時,認識一位東南大學的老師。他也在同一所大學里做訪問學者。他對我說,他們那個系的外國老師問他收入多少,他如實相告,那位外國老師很吃驚,說你們就這么點錢能怎么生活。東南大學的老師說,我雖然工資不高,但很多費用都很便宜,就拿住房來說,每月房租便宜得很,這點房租與英國的房租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錢了。另外在食物方面,東西也比國外要便宜,所以雖然收入不高,但一年下來還能有一點儲蓄。那位外國老師聽說以后,有點張口結舌。當然,這位東南大學的老師也有點故意和外國老師拜扯的意思,表示我們也不是像你們想象的那么貧窮不堪。
新中國前二十八年,或者說前三十年,我們的生活狀態就是這個樣子。除了經濟困難時期之外,一般能吃飽,但生活質量都不高。我們沒有自己的住房,沒有汽車,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機。這與同時期的發達國家普通百姓的生活是無法相比的。
今天大多城鎮居民的生活確實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生活品質提高了,人均收入增長了。不過,這位盧專家的意思似乎是在說,現在人均收入的購買力比不了新中國的前28年,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他后面的話就是我們的年青人得要想著賺錢。比如炒房之類。資本的房地產賺了很多錢,我們也得順應這個潮流,我們的年輕人也得想著要多弄點錢。我理解他大約就是這個意思。不知道盧專家是不是為了慫恿年輕人要炒房,所以故意編造出所謂今天的人均收入6000元的購買力,都比不上四十多年前的人均收入35元的購買力。這樣的忽悠未免有點太小兒科了。
現在城鎮中生活著的家庭,不太可能只靠一個男主人工作掙錢了。就算夫妻兩人工資一共6000元,這種收入水平在今天也算是中等偏低的了。這樣的生活可能是會有那么一點緊,但并不會在貧困錢以下。不過,這不是人均收入6000元,而是家庭總收入的6000元。如果算起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而有了孩子,那么人均生活費用就還要更低一些。對于那些給孩子提供的校外興趣班,這樣的家庭支付其費用來會有點吃力。這主要還在于貧富差距依然處在比較大的時候,社會中所存在著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其實,還是那句老話說得有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在家庭中,夫妻每人都有6000元的收入,那么生活狀態肯定會有比較大的不同。
現在很多問題的存在就是我們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共同富裕。這是問題的根本。貧富不均,就會帶來很多的社會問題,也會帶來很多的心理問題。所以,解決這些問題,并不是如盧專家所說,要讓年輕人去炒房掙錢。大量的事實證明,炒房未必會賺錢,更有可能賠錢。市場嘛,誰保證你一定就能賺錢?盧專家這樣來忽悠年輕人,是有問題的,因為得利的一定不是大多數去炒房的人,而是那些忽悠年輕人去炒房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