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代表向海軍博物館贈送紀念物。
劉潔清向記者展示鄭國昌作品被海軍博物館授予的收藏證書。
鄭國昌作品《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被海軍博物館正式收藏。
原401艇副艇長傅照貴在首日封上留詞。
大眾網青島12月26日訊(記者 石尚峰 王明明)今天是毛澤東誕辰124周年紀念日,也是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舷號401)下水47周年紀念日,原駐艇官兵從全國各地齊聚海軍博物館,共訴緬懷之情。活動當天,老兵集體進行簽名留言,合影留念,并由老兵代表向海軍博物館贈送書法作品等諸多藏品。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冬至后的青島,寒冷的海風砭人肌骨。47年前的今天,伴隨著中國自主設計、自行制造的第一艘核潛艇正式下水,結束泱泱大國無核潛艇的歷史。原401艇副艇長傅照貴致辭道:“1970年12月26日,我們站在造船廠船塢的兩旁,見證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艇的下水,47年后的今天我們又相聚于此,紀念它下水47周年、紀念毛主席誕辰124周年”。海軍博物館館長康海東表示,服役期間,獻身使命,創造歷史;退役之后,不忘初心,傳承文化。向老兵們熱愛的401,熱愛核潛艇事業的精神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毛澤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緬懷偉人,重溫毛主席的教導“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仿佛穿越時空,那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今依舊響徹心扉。毛主席的一聲號召,中國才有了第一代核動力潛艇,在老兵們的心里,對401艇的感情哪怕遠隔萬里依舊牢不可破,對毛主席的崇敬和懷念任時光流去40多載亦如初。
活動過程中,老兵代表將一副精致牌匾贈予博物館,其背后的故事令現場動容,原401艇老兵劉潔清向記者講述道:“這幅牌匾長3.25米,寬0.75米,鄭老歷時3個多月親手創作而成。牌匾上字字清晰毫無差錯,因為只要寫錯一個字,整幅牌匾就要重新起稿,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幅作品 ,經過鄭老二十多次重新起稿……”說到這里,劉潔清眼睛里已經閃爍起淚光,在重新平復情緒后,繼續說道:“我都不敢想,他就這么堅持下來了。”
鄭國昌原先擔任401艇上的航海長,幾年前身患癌癥,在創作這幅作品時,身體極度虛弱。一個月前劉潔清到鄭老家時,鄭老說:“這幅牌匾先替我拿過去,我要養好身體,12月26號那天我要到現場去,親手贈給海軍博物館。”鄭國昌強忍病痛與老戰友聊了兩個多小時,他說:“跟鄭老告別走到樓外,聽見敲玻璃的聲音,只見鄭老拉開玻璃窗,默默朝我敬了一個軍禮。那一刻我心里難受啊,說不出話來,只能回敬一個軍禮。鄭老朝我擺了擺手,那一刻,眼眶已無法抑制淚水……”
回首往事,重溫深藍歲月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從設計、建造、下水到成功交付海軍,歷經的困難與挑戰,造就大國海軍的不朽基礎。“那時的我們都是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小伙子,在毛主席的號召下聚在一起,縱使條件艱苦,也沒有絲毫怨言。你想啊,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政委在通知我到401艇的時候,心里那股高興勁,我可一輩子都忘不掉。”曾擔任主機班長的龔徐洲,如今邁入古稀之年,談起這些的時候,那股喜悅之情任誰見過,也終難忘懷。
老兵們頻頻駐足凝望艙室、崗位,不時撫摸儀器設備。“你說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建造技術的怎么樣?我說那一定是一流的。”王繼坤來到長征一號魚雷部之前,一直負責常規動力潛艇的魚雷部。他鏗鏘有力的說道:“因為我就在這艇上,同時發射過6枚魚雷,也是我這一生,單次發射魚雷最多的時候。結果呢,發射之后的各項設備參數全部正常。”從他們的眼中、話中、舉止中,體會到海軍的不朽精神,祖國以401艇為榮,401艇因他們而自豪。
國之利器,“蛟龍”靜臥軍港灣
“鎮館之寶”——401核潛艇自2016年10月份入駐海軍博物館以來,海博黨委專門組織力量搜集研究該艇的文史材料,對其進行精細化布展,并著力引導喚醒國民的愛國情懷、國防海防和海洋國土觀念為主要宗旨。在401艇保養方面,針對艦艇長期在海水浸泡、海風吹蝕的情況,海博黨委多次組織員工針對其特點進行維護保養,力爭在游客面前長期保持往日的威武姿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