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院《科學》刊文:中國轉基因棉花致盲蝽爆發
2010-05-14 14:21:38 來源: 網易探索 跟貼 48 條 手機看新聞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在《科學》發表報告稱,中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棉花造成盲蝽大爆發。
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的吳孔明。
盲蝽已經添充由于殺滅棉鈴蟲而留下的生態位。
網易探索 5月14日 報道 據英國《自然》雜志 5月13日 報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在《科學》發表報告稱,中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棉花造成盲蝽大爆發。
在中國北方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中發現,種植轉基因棉花來殺死它的主要害蟲棉鈴蟲,但卻可能導致其它昆蟲的大量爆發。上世紀90年代初期,棉鈴蟲爆發嚴重打擊了棉花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使用殺蟲劑控制棉鈴蟲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造成每年數千例的中毒死亡事件,1997年,中國政府大力推廣種植轉基因棉花,它能產生一種來自綠芽孢桿菌(Bt)的毒素,可以有效殺死棉鈴蟲。
現在有超過400萬公頃的Bt轉基因棉花在中國種植。自從這種轉基因作物推廣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昆蟲學家吳孔明就帶領一個團隊對中國北方38個地方的害蟲種群進行監控,監控面積覆蓋了300萬公頃棉花和2600萬公頃其它各種農作物。
盲蝽是盲蝽科(Miridae)一些昆蟲的統稱,以前在中國北方只是一種數量較少、危害并不嚴重的害蟲。但是,研究人員發現自從1997年以來它們的數量增加了12倍。“現在盲蝽成了北方地區的主要害蟲。”吳孔明說, “它們的數量大量增加與大規模種植Bt轉基因棉花有很大的關系。”吳孔明和他的同事推測盲蝽種群數量的激增與引進Bt轉基因棉花之后農田里使用廣譜殺蟲劑減少有關。“盲蝽對Bt毒素并不敏感,因此當農民不再使用殺蟲劑后它們就開始興盛蔓延。”吳孔明說。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這周的《科學》雜志上。
“盲蝽和棉鈴蟲一樣,如果不加控制可以使棉花減產高達50%。”吳孔明補充說。這些昆蟲同樣也會對其他農作物形成威脅,例如青豆、谷物、蔬菜和各種水果。
盲蝽爆發
盲蝽的爆發迫使農民重新使用殺蟲劑,目前他們使用殺蟲劑的數量已經達到引進Bt轉基因棉花前的2/3。吳孔明估計一旦盲蝽產生抗藥性,農民很快就會像以前一樣噴灑農藥了。
兩年以前,紐約科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家大衛·賈斯特(David Just)領導的一項研究認為中國種植物Bt轉基因棉花的經濟效益已經被損壞了。他們把原因歸結于為了對付次要害蟲而大量使用殺蟲劑。這個結論還存在爭議,批評者的觀點主要集中在該研究采用了相對較小的樣本空間和經濟模型的應用。美國圣·保羅明尼蘇達大學的經濟學家大衛·安多(David Andow)指出,現在吳孔明的發現支持了這個早期的研究結果。
“這項調查結果再次提醒我們,轉基因農作物并不是控制農業害蟲百發百中的神奇子彈。”安多表示,“他們只能作為一個整體害蟲管理系統的一部分,才能保證長期的經濟效益。”
硝煙背后
每當把主要害蟲作為目標加以控制的時候,在同一地點其它物種就有可能迅速增加。例如,棉鈴象甲曾經是世界范圍內棉花的主要威脅。當農民針對棉鈴象甲噴灑殺蟲劑時,棉鈴蟲卻產生了抗藥性,迅速增加成為了新主要害蟲。同樣的道理,自從Bt轉基因棉花引進之后,在美國南部臭椿象代替棉鈴蟲成為了主要害蟲。
隨著轉基因作物的大量推廣,安多表示,農民需要反應害蟲種群數量變化的有效系統。這需要基于對殺蟲劑使用的時機、劑量和頻率的研究,來應付新發生的害蟲。“當讓農民來決定如何控制害蟲的時候,他們更傾向于過度使用殺蟲劑。”安多說。
吳孔明和他的同事正在尋找利用殺蟲劑的最有效的方式,并且他們在棉田附近種植害蟲喜歡吃的普通作物來減少盲蝽對棉花的損害。同時中國研究人員也在試圖開發能夠同時殺死棉鈴蟲和盲蝽的轉基因棉花品種。然而,吳孔明強調害蟲防控必須保持整個生態系統的視野。 “轉基因作物的影響必須在環境水平上進行評估,考慮到不同生物物種的生態環境上的投入。”他說,“這是確保它們的可持續性應用的唯一方法。”
吳孔明簡介:
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兼任國家第二屆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植物保護》主編和《昆蟲知識》副主編等職。長期從事棉花害蟲生物學和控制技術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多項課題。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7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60余篇,論文被他人引用1000余次。 2006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8年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封面文章。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514/14/66LBVNET000125LI.html
------------------------------------------------------------------------------------------------
問題:
1 生態問題已經爆發,接下來還有什么?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質疑農業部及其下屬專家的所做的測試到底還有有哪些紕漏?會不會還有其他問題沒有測試到?比如健康問題。一旦出了問題,誰來負責?怎么負責?
2 當農民針對棉鈴象甲噴灑殺蟲劑時,棉鈴蟲卻產生了抗藥性,迅速增加成為了新主要害蟲。同樣的道理,自從Bt轉基因棉花引進之后,在美國南部臭椿象代替棉鈴蟲成為了主要害蟲。
這段話還可以倒過來說:次位害蟲升級為主要害蟲這點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將農藥換成了轉基因種子。那么,轉基因種子比農藥好在哪里?好處如下:通過廣告宣傳、專利法和轉基因污染,轉基因公司可以借由種子收取更高利潤,又可以賣出更多農藥(孟山都就是又賣種子又賣農藥);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還輔以種子壟斷、農產品定價權、農業貸款等方法,完成對農民的完全控制,借以獲取更高利潤。其實,就和你買電腦要不斷升級一樣,不同的是:沒有電腦,你還能活;可沒有了糧食,嘿嘿嘿。。。
3 吳孔明和他的同事正在尋找利用殺蟲劑的最有效的方式,并且他們在棉田附近種植害蟲喜歡吃的普通作物來減少盲蝽對棉花的損害。
中國大多數農業地區實施的是精耕作業,不是美國式的大機械化作業。這樣一種國情下,還企圖去增加中國農民的工作量和成本,農業部真的已經把能想到的東西都想到了么?還有,轉基因作物會污染其他普通作物,一旦非轉基因作物被污染完了,農民怎么辦?找外國人去買普通種子?!
4 吳孔明和他的同事正在尋找利用殺蟲劑的最有效的方式,并且他們在棉田附近種植害蟲喜歡吃的普通作物來減少盲蝽對棉花的損害。同時中國研究人員也在試圖開發能夠同時殺死棉鈴蟲和盲蝽的轉基因棉花品種。然而,吳孔明強調害蟲防控必須保持整個生態系統的視野。 “轉基因作物的影響必須在環境水平上進行評估,考慮到不同生物物種的生態環境上的投入。”他說,“這是確保它們的可持續性應用的唯一方法。”
“害蟲防控必須保持整個生態系統的視野”這說明害蟲防治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中國的農民,尤其是南方農民,他們就是那么幾畝田,和他們討論系統問題?這種系統性成本是他們擔負得起的么?而且,假如這個事情交給國家來做,中國這么多的偏遠地區,國家又要負擔多少成本?
5 盲蝽的爆發迫使農民重新使用殺蟲劑,目前他們使用殺蟲劑的數量已經達到引進Bt轉基因棉花前的2/3。吳孔明估計一旦盲蝽產生抗藥性,農民很快就會像以前一樣噴灑農藥了。隨著轉基因作物的大量推廣,安多表示,農民需要反應害蟲種群數量變化的有效系統。這需要基于對殺蟲劑使用的時機、劑量和頻率的研究,來應付新發生的害蟲。“當讓農民來決定如何控制害蟲的時候,他們更傾向于過度使用殺蟲劑。”安多說。
“他們更傾向于過度使用殺蟲劑”美國的農民尚且這樣,中國的農民又能高明到哪里去?轉基因作物的第一優點“節省農藥用量”顯然已經完全破滅了。更慘的是,美國農民是有補貼的,而依據偉大的世貿協議,中國不得補貼農民。
宣傳可以少用農藥-->售賣種轉基因作物-->次級害蟲爆發-->賣出更多的殺蟲劑-->再宣傳推廣另一種可以殺滅這種次級害蟲的轉基因作物-->另一種次級害蟲再爆發-->再賣出更多殺蟲劑。多好的一個循環啊!多好的產業鏈啊!多好的國家戰略啊!
6 兩年以前,紐約科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家大衛·賈斯特(David Just)領導的一項研究認為中國種植物Bt轉基因棉花的經濟效益已經被損壞了。他們把原因歸結于為了對付次要害蟲而大量使用殺蟲劑。這個結論還存在爭議,批評者的觀點主要集中在該研究采用了相對較小的樣本空間和經濟模型的應用。美國圣·保羅明尼蘇達大學的經濟學家大衛·安多(David Andow)指出,現在吳孔明的發現支持了這個早期的研究結果。
轉基因作物可以通過抗蟲從而減少農藥用量這么一個謊言,這么一個外國專家早就證明了的事情,居然那還需要在農業部及其下屬專家的嚴格實驗和審批之后,再在中國農民的手里和中國的土地上再證明一次?!農業部的所謂嚴格實驗和審批,還會有人相信么?
----------------------------------------------
疑問:
農業部,還有張啟發,他們真的懂科學么?,他們真的做了實驗么?他們會做實驗么?他們會去做實驗么?
我要的不是專家,更不是權威部門的所謂嚴格審批,我要的只是事實
經不起實踐檢驗的所謂科學,只是偽科學而已
而拿偽科學來誆騙國人的,又是些什么東西呢?
居心叵測的偽科學的二道販子!
算了,在利潤目前,科學、民族和良知,這都是什么鳥玩意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