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的吳孔明。
盲蝽已經添充由于殺滅棉鈴蟲而留下的生態位。
網易探索5月14日報道 據英國《自然》雜志5月13日報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在《科學》發表報告稱,中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棉花造成盲蝽大爆發。
在中國北方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中發現,種植轉基因棉花來殺死它的主要害蟲棉鈴蟲,但卻可能導致其它昆蟲的大量爆發。上世紀90年代初期,棉鈴蟲爆發嚴重打擊了棉花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使用殺蟲劑控制棉鈴蟲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造成每年數千例的中毒死亡事件,1997年,中國政府大力推廣種植轉基因棉花,它能產生一種來自綠芽孢桿菌(Bt)的毒素,可以有效殺死棉鈴蟲。
現在有超過400萬公頃的Bt轉基因棉花在中國種植。自從這種轉基因作物推廣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昆蟲學家吳孔明就帶領一個團隊對中國北方38個地方的害蟲種群進行監控,監控面積覆蓋了300萬公頃棉花和2600萬公頃其它各種農作物。
盲蝽是盲蝽科(Miridae)一些昆蟲的統稱,以前在中國北方只是一種數量較少、危害并不嚴重的害蟲。但是,研究人員發現自從1997年以來它們的數量增加了12倍。“現在盲蝽成了北方地區的主要害蟲。”吳孔明說, “它們的數量大量增加與大規模種植Bt轉基因棉花有很大的關系。”吳孔明和他的同事推測盲蝽種群數量的激增與引進Bt轉基因棉花之后農田里使用廣譜殺蟲劑減少有關。“盲蝽對Bt毒素并不敏感,因此當農民不再使用殺蟲劑后它們就開始興盛蔓延。”吳孔明說。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這周的《科學》雜志上。
“盲蝽和棉鈴蟲一樣,如果不加控制可以使棉花減產高達50%。”吳孔明補充說。這些昆蟲同樣也會對其他農作物形成威脅,例如青豆、谷物、蔬菜和各種水果。
盲蝽爆發
盲蝽的爆發迫使農民重新使用殺蟲劑,目前他們使用殺蟲劑的數量已經達到引進Bt轉基因棉花前的2/3。吳孔明估計一旦盲蝽產生抗藥性,農民很快就會像以前一樣噴灑農藥了。
兩年以前,紐約科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家大衛・賈斯特(David Just)領導的一項研究認為中國種植物Bt轉基因棉花的經濟效益已經被損壞了。他們把原因歸結于為了對付次要害蟲而大量使用殺蟲劑。這個結論還存在爭議,批評者的觀點主要集中在該研究采用了相對較小的樣本空間和經濟模型的應用。美國圣・保羅明尼蘇達大學的經濟學家大衛・安多(David Andow)指出,現在吳孔明的發現支持了這個早期的研究結果。
“這項調查結果再次提醒我們,轉基因農作物并不是控制農業害蟲百發百中的神奇子彈。”安多表示,“他們只能作為一個整體害蟲管理系統的一部分,才能保證長期的經濟效益。”
硝煙背后
每當把主要害蟲作為目標加以控制的時候,在同一地點其它物種就有可能迅速增加。例如,棉鈴象甲曾經是世界范圍內棉花的主要威脅。當農民針對棉鈴象甲噴灑殺蟲劑時,棉鈴蟲卻產生了抗藥性,迅速增加成為了新主要害蟲。同樣的道理,自從Bt轉基因棉花引進之后,在美國南部臭椿象代替棉鈴蟲成為了主要害蟲。
隨著轉基因作物的大量推廣,安多表示,農民需要反應害蟲種群數量變化的有效系統。這需要基于對殺蟲劑使用的時機、劑量和頻率的研究,來應付新發生的害蟲。“當讓農民來決定如何控制害蟲的時候,他們更傾向于過度使用殺蟲劑。”安多說。
吳孔明和他的同事正在尋找利用殺蟲劑的最有效的方式,并且他們在棉田附近種植害蟲喜歡吃的普通作物來減少盲蝽對棉花的損害。同時中國研究人員也在試圖開發能夠同時殺死棉鈴蟲和盲蝽的轉基因棉花品種。然而,吳孔明強調害蟲防控必須保持整個生態系統的視野。 “轉基因作物的影響必須在環境水平上進行評估,考慮到不同生物物種的生態環境上的投入。”他說,“這是確保它們的可持續性應用的唯一方法。”
吳孔明簡介:
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兼任國家第二屆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植物保護》主編和《昆蟲知識》副主編等職。長期從事棉花害蟲生物學和控制技術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多項課題。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7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60余篇,論文被他人引用1000余次。 2006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8年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封面文章。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
研究發現種植轉基因Bt棉會間接導致盲椿象泛濫
2010年05月14日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 中國研究人員14日報告說,他們歷經十余年的一項大規模農田監測研究顯示,廣泛種植轉基因Bt棉花,雖然可以有效控制棉鈴蟲的危害,但由于農藥噴灑次數和用量都明顯減少,間接導致另外一種害蟲——盲椿象泛濫成災。
這一研究成果14日刊登在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上。負責此項研究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吳孔明研究員介紹說,這是全球范圍內首次針對轉基因Bt棉花進行的大規模、長期性的田間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今后研發新的轉基因棉花需要考慮盲椿象害蟲問題,其他的轉基因Bt作物生態系統也需要建立新的害蟲治理體系。
此外,這一研究也表明,轉基因作物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是長期的和區域性的,必須長期跟蹤監測,解決隨之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更好地推廣種植轉基因作物。
Bt是一種名為蘇云金桿菌的細菌簡稱。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特定基因引入作物,使其能夠編碼合成Bt毒蛋白,從而殺死侵襲的害蟲。上世紀90年代中期,轉基因Bt抗蟲棉花、玉米及馬鈴薯等相繼研制成功,為害蟲治理提供了新策略。
吳孔明的研究團隊在早期的田間監測研究中發現,種植轉基因Bt棉花后,棉田中的棉鈴蟲的確能得到有效控制,棉田施用農藥的次數也大大減少,而且產量也比普通棉花明顯增加。
棉鈴蟲是主要針對棉花的害蟲,即“靶標害蟲”。他們在這次新的研究中,把監測目標轉向了棉花的“非靶標害蟲”——盲椿象。他們在1997年至2009年的實地研究中發現,在中國華北地區,盲椿象一般于6月上中旬從其他寄主遷入棉田,而由于這段時間正是二代棉鈴蟲的防治期,普通棉花防治棉鈴蟲噴灑的農藥,間接殺死了剛侵入棉田的盲椿象。
但轉基因Bt棉花大面積種植后,由于棉花本身抗棉鈴蟲,農藥噴灑次數和用量都明顯減少,間接導致盲椿象種群獲得生存空間,在棉田暴發成災。而且,隨著盲椿象從棉田繼續向其他寄主遷移,盲椿象也威脅到了葡萄、蘋果樹、桃樹和梨樹的生長,成為多種作物的新蟲害。
害蟲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全球農作物因蟲害造成的產量損失約為20%,用于害蟲防治的農藥達250萬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