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東:走出干旱的陰影,走出增長方式的誤區
黃樹東
<理論與當代>雜志2009年第12期
按語:干旱的南中國,干旱的南中國同胞。在拯救大自然的造成的災難的同時,我們應當深刻反思,為什么前三十年的農田水利建設被中斷,為什么近幾十年來,以國際市場為中心的高速增長,卻伴隨做內地和農村的相對凋敝,有些地方甚至出現絕對凋敝?我們的經濟學和某種增長戰略有沒有誤區?這是一篇發表在<理論與當代>的文章。原文題目: 《逐步去出口導向,振興西部大開發》。本文旨在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揭秘中國為什么越增長,發展越受到抑制,越難擺脫低水平循環的陷阱,內地和農村越相對落后,農田水利建設越落后,中下層人民越貧窮。不轉換戰略,越增長,這種困境越嚴重。什么是藏富于民?藏富于民就是要擺脫“藏富于洋”的影響(有人這樣說),開發內地,開發內源產業,增加就業,增加工資,建立社會安全網,興修農田水利等等是真正的藏富于民。簡言之,轉換發展戰略是藏富于民的諸多關鍵因素之一。后危機的世界,是一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國際經濟的挑戰一波接一波的壓來;國內隨著經濟增長比危機前放慢,貧富懸殊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中國必須果斷的以戰略轉移和新思路來應對內外挑戰。
《逐步去出口導向,振興西部大開發》
在《選擇和崛起》中我花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出口導向戰略對發展中國家內部發展的抑制作用。這是一種世界性現象。出口導向戰略越成功的國家,內向發展的抑制越嚴重。在這個基礎上,我認為,出口導向戰略在中國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中國未來發展要去出口導向,走自主發展的道路。幾年以前,中國提出開發大西部的戰略,是一項有遠見的發展戰略。中國不僅要開發大西部,而且要下大力氣,開發中國所有的內陸地區和內向發展的產業。
這是中國崛起的必然選擇?! ?/p>
貧困的繁榮
去出口導向,許多人不能接受。
出口導向是70年以來,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選擇的經濟起飛之路?! ?/p>
出口導向在發展中國家,甚至在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里催生了二元經濟。出口導向的繁榮建立在內需的萎縮上;出口產業的繁榮建立在內向發展的萎縮上。沿海地區那些摩天大樓同中國內陸農村30多年失修農田設施之間,有一條無形的線。富裕和貧困,繁榮和凋敝是出口導向創造的一對雙生子?! ?/p>
許多人不能接受出口導向戰略抑制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他們首先會指出中國沿海地區和經濟特區出現的那些高速增長的奇跡。這些朋友會質問,那些成功例子難道不是出口導向推動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
本人對這個問題也曾經非常疑惑。后來走遍世界,了解了世界上許多不同類型的特區,才發現,我的疑惑來源于我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性,來自于我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來自于我忘了毛澤東的“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的告誡。
讓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解構出口導向戰略這個問題?! ?/p>
假定我們在一個什么地方,圈一塊地,實施特殊政策。通過出售土地,或出售存量資產,或私有化等方式來吸引外資,發展經濟。由于有利可圖,大量外資涌入,注入了許多美元?! ?/p>
這些美元在變成投資或消費以前必須換成人民幣。問題就在這里。
假如,外資投入了100億元美元。我用這100億元美元,按目前的匯率,換回了600多億元人民幣。這是什么含義?假定中國貨幣發行總量不變,央行將要發行價值相等(600多億元)的人民幣債券來回收多發行的這600多億。當然,購買600多億人民幣債券的不會是我。這相當于我從全國其他地方吸走了600多億人民幣。我的貨幣增加了600多億,別的地方就要減少了600多億;我增加了600多億元的投資,別的地方就減少了600多億元的投資。結果,我的經濟發展導致了其他地區的投資不足和相對萎縮?! ?/p>
出口導向創匯對資源配置的作用與此相似。我出口創匯100億元美元,存入銀行,換回600多億元人民幣,央行要發行600億元人民幣債券。這同樣相當于從其他地方吸走600多億元人民幣!
所以,我的經濟高增長,是以其他地區的低增長為代價的!
所以,這些外資和出口產業實際上成了推動中國內部貨幣配置和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成了同內地、內需產業爭奪資源的方式,是導致經濟二元化和不平衡的一種方式。
以上我們假定,為了防止通脹,中國貨幣供應總量不變。
假如我用100億元美元換回600多億元人民幣的同時,央行不發行人民幣債券來回收這600多億元。結果央行增發了600多億元人民幣。這600多億元的新增人民幣會帶來通貨膨脹。我的貨幣供給比其他地方增加了600億元;其他地區的貨幣供給量表面上不變,由于購買力下降了,從資源的角度看還是減少了。資源還是從別的地方流向我這里??傊@個特區或沿海地區吸引的外資越多,出口創匯越多,從內地或內需產業吸走的貨幣或投資越多,內地發展就越慢、越貧困?! ?/p>
鼓勵出口的戰略,實際上就是鼓勵這種犧牲內向發展的戰略?! ?/p>
所以,畫一個專門區域,吸引外資,出口創匯,從內地吸走大量的貨幣和資源。這個特區的經濟增長一定高于其他地區,其他地區一定相對萎縮。道理就是如此簡單。過去我沒有弄明白這種貨幣供應的變化,把特區的發展歸結于這個特區的出口導向戰略和體制。這是一種誤判。在這種誤判的基礎上,有人把特區的那一套東西,把小政府、市場經濟、全球化、引入外資、出口導向戰略以及其他特區體制概括為普遍真理,而推廣到全國,必然南轅北轍,當然無效。
近三十年來,中國沿海地區的出口導向戰略,通過這種方式從內地吸走了多少資金!那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不過可以簡單估計一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算一算,我就不做這種估計了。
被出口導向吸走這些天文數字一般的資源,就是內地發展相對落后的真正原因。內地發展落后不是不搞出口導向的結果,而是出口導向的受害者。內地投資和內需不足,農村的投資不足,內地的相對落后,不斷擴大的貧富懸殊,內地許多弱勢群體的貧困,就是這種圈走資源的出口導向的后果。假如中國不糾正這種發展戰略誤區,中國內地和內需的發展會進一步萎縮。
低水平數量擴張
這種全球化或出口導向,還是導致中國出現低技術的數量擴張的重要原因。出口導向是建立在比較利益基礎上的。所以,我在《選擇和崛起》中指出,所謂發揮比較優勢,就是要發展中國家,堅持發揮落后的優勢。中國出口導向產業從總體上講,不屬于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即使許多高技術含量的出口產品,其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如計算機等等?! ?/p>
出口導向戰略將資源從中國廣大的內陸地區,從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內需產業里大規模地擠出以后,被大量集中在那些發揮落后優勢(比較利益)的產業上,集中在利用別人技術的產業上。出口導向戰略舉中國之力,變成別人產業鏈底部的加工廠。在這種發展道路上,中國如何脫離低技術陷阱?這些資源本來是可以用來建立門類齊全的產業,用來推動新興產業,用來辦教育,辦科技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長期出現低水平數量擴張的原因。
出口導向戰略把中國內地或內需的資源卷到沿海,再從沿海卷到美國,換回美元,再把美元卷回美國,換回美國國債。美元和美國國債現在進入了長時期的大幅度貶值的歷史時期。出口導向卷走了中國的真實財富,卻留給中國一個相對落后的內陸,受到抑制的內需產業,和一個巨大的貧困階層。不僅如此,內地和內向發展不足,導致內陸地區就業不足,內需不足,工資低下,導致貧富懸殊擴大。這不是僅僅中國面臨的問題,是幾乎所有出口導向的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也是日本長達幾乎20年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 ?/p>
這種犧牲內向發展和內需發展的出口導向戰略,不能帶來全中國的繁榮,帶來中國的崛起?! ?/p>
讓我們在擁抱樹木的時候,放眼整個森林吧。
出口導向已經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應當淡出。
逐步去出口導向,振興內地開發
這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向我們表明出口導向戰略的脆弱性。而已經開始的保護主義給中國經濟的復蘇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國可以把這種歷史性挑戰,變成歷史性機會,果斷實施去出口導向戰略,實施內向發展為主的經濟發展戰略?! ?/p>
許多人會質疑,去出口導向,中國內需不足如何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其實,中國長期的內需不足是出口導向戰略和分配不公帶來的。所以中國必須用去出口導向和較為公平的分配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有13億人口,廣大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水平還相當低。只有能夠果斷解決收入不公的問題,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將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為中國下一步的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
大規模內向發展本身還會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 ?/p>
所以,去出口導向必然會帶來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增長。那種增長是一種自主、自立的增長?! ?/p>
而開發大西部是內向發展的必然內容之一。中國要把大量的經濟資源投資到內向發展的產業上,投到內地振興上,投到提高中國整體經濟技術水平的領域。中國的經濟不能圍繞國外市場運轉,中國的經濟增長不能建立在別人的市場上,中國不能安于發揮自己的落后優勢。當然,去出口導向,回歸內向發展,有一個妥善處理轉型期的問題?! ?/p>
(本文發表于<理論與當代>雜志2009年第12期)
(作者:《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作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