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伍什家村氧化塘已于2008年被自治區環保廳列入存在突出環境風險隱患的“黑名單”而被要求限期整改,但托克托縣工業園區內最大的污水排放戶石藥集團中潤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至今仍在隨意排放嚴重超標的有毒有害制藥廢水,對周圍百姓生產、生活和健康,乃至對黃河中下游水質和生態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近日,記者接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伍什家村部分村民舉報,反映托克托縣工業園區石藥集團中潤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潤制藥)違法偷排制藥廢水,威脅百姓飲水安全和生產、生活與健康;伍什家村氧化塘容量將滿,一旦發生溢堤、潰壩事故,將直接威脅黃河水質,存在極大環境安全隱患。
2月26日,本報記者驅車趕赴托克托縣進行采訪調查。
嚴重超標制藥廢水沖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系統致其癱瘓,外排廢水直接進入農田
據記者了解,目前向托克托縣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水的企業共10家。其中,中潤制藥污水排放比例最大,占到總量的一半以上。
在工業園區周邊,記者沒有看到大的排污口,只在一些企業的外墻處看到幾處囤著又黑又臭的水。離工業園區不遠處有幾條黃河灌渠則是干的。
記者向路過的村民詢問工業園區的污水都排到哪里去了。村民告訴記者,臭水都排到60里外的伍什家村去了,我們這里也聞不得,臭得很,有時候臭水多了還漾出來。
記者不解,這黃河灌渠是干的怎么會有污水排放?另一村民告訴記者:“我們這里的污水冬儲時間一般從當年11月份到次年5月份,現在你們來的不是時候,再過1個多月,你們再來看看,這灌溉渠里全是污水,臭得厲害,刮風的時候五六十里外的地方都能聞到。”
提起中潤制藥,周圍百姓怨聲載道。據了解,中潤制藥成立于2002年,2003年開始試生產。2005年,中潤制藥將未經處理的制藥廢水強行排放到周邊農田,導致嚴重污染,引發群體性事件。
2006年10月24日,新華社以《托克托縣奇矣:警車護駕,污水灌農田》為題對中潤制藥廢水污染事件進行了報道。報道指出:“以生產青霉素的石藥集團中潤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為主的幾家制藥企業,從2005年初開始,日排放量約6000噸、超標百余倍的污水,通過引黃灌渠進入農田,導致數千畝莊稼減產、近百只牲畜死亡。據托克托縣環保局今年(2006年)六、七月間的抽樣監測顯示,污水的COD(化學需氧量)指標平均在1萬毫克/升以上,最高時達到3.6萬毫克/升,高出國家排放標準100多倍。”
報道還對“今春(2006年)發生的托克托縣政府動用執法力量‘護送’污水進農田事件”進行了揭露,曝光了當地政府罔顧國家法律法規、一味袒護污染企業、強行將企業外排污水摻入黃河水用于農田灌溉的不法行徑,當地公安機關甚至以“阻攔澆地”為名,抓了10多名上前說理的村民。
由于事件影響惡劣,報道發表后,全國各大媒體、網站紛紛予以轉載。一時間輿情沸騰。
事后,中潤制藥曾被責令停產整頓。此后,中潤制藥雖然在各方壓力下,對環保治理有所重視,但沒有根本變化,遠遠達不到環保部門的要求,其污染依然嚴重。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09年9月,中潤制藥因排放的廢水嚴重超標,致使托克托縣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系統受到沖擊而癱瘓,也因此被自治區環保廳叫停整改。然而,路過的村民告訴記者,中潤制藥從2009年到現在就沒有停止過生產。在采訪現場,記者看到中潤確實在生產。
據村民反映,中潤制藥不僅存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其排出的有毒氣體散發出惡臭味、酸臭味、焦煳味,空氣污染嚴重,對周邊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許多群眾出現咳嗽和過敏現象。記者一走入工業園區,就能聞到這種惡臭。
盡管群眾怨聲載道,屢次向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反映情況,但污染問題就是得不到解決。
150萬噸高濃度污水猶如黃河岸邊一顆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對黃河中下游水質及其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存在極大的環境隱患
從地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托克托縣位于黃河幾字形大拐彎處,距黃河近在咫尺,而黃河流經縣境達37.5公里。
在熱心人的指引下,記者驅車來到離托克托縣工業園區近60里地的伍什家鎮。
走到一村口,見幾位老大爺正叼著煙聊天。記者下車問伍什家村氧化塘在哪兒,離這還有多遠,一位老大爺反倒問起記者來意。當記者亮明身份后,大家紛紛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
“以前我放了很多羊,草多,水好,空氣好,羊個個都長得肥肥的,每年賣羊賺不少錢,可現在羊不但瘦小,而且下崽也少了……”
在村民的指引下,幾經周折,記者終于找到了村民反映的又臭又危險的氧化塘。經托克托縣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排入伍什家村氧化塘的污水每天約為1.4萬噸。記者在現場看到,3個氧化塘雖然都用護欄圍了起來,其中一個氧化塘已用水泥磚塊加固,護坡采取了防滲措施,但是3個氧化塘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患。
記者沿著氧化塘走了一圈,發現這3個氧化塘污水容量快達到飽和階段。透過冰層,記者看到3個氧化塘里的水基本是黑色的,夾雜著淡黃色、乳白色,臭味刺鼻。
記者注意到,每個氧化塘后面都留有一個排污口,每個排污口正在向外排著不同顏色的污水。而排污口的正上方卻赫然寫著“防治污染”幾個字。
2009年1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向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發出《關于建議對托克托縣工業園區排水企業采取限產限排措施的函》中指出,伍什家村氧化塘共有3個氧化池,設計容積分別為80萬噸、24萬噸、70萬噸,目前扣除既有儲水量、剩余有效容積分別為40萬噸、15萬噸、70萬噸。換言之,這3個氧化池的總有效容積僅為125萬噸。
據記者了解,伍什家村氧化塘設計用途為冬儲夏灌,按照托克托縣的氣候條件,冬儲時間一般為當年11月份到次年5月份。由于現存污水水質不能滿足排放標準要求,伍什家村氧化塘冬季儲水不能外排。按照目前排放強度計算,儲水期排入伍什家村氧化塘的污水約290多萬噸,上游企業滿負荷生產時將達到340萬噸。這就意味著如果扣除目前容積和損耗部分,接納水量已超出伍什家村氧化塘有效容積150萬噸左右。
這150萬噸的高濃度污水,不啻于在黃河岸邊安放了一顆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如果政府相關部門不根據伍什家村氧化塘保險容積合理限定工業園區各企業排水量,并對向托克托縣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水企業及時采取限產、限排等措施,伍什家村氧化塘一旦發生溢堤、潰壩事故,傾瀉而出的150萬噸高濃度污水對黃河中下游水質及其生態安全所造成的破壞,其后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伍什家村氧化塘所造成的環境安全隱患已開始顯現:因氧化塘沒有做防滲措施,嚴重超標的廢水已經滲透到地下,嚴重污染了地下水。附近老百姓反映莊稼減產,羊兒不下崽,喝的水變味,都與地下水被污染有密切關系。
村民告訴記者,伍什家村氧化塘設計用途是為冬儲夏灌。但據記者了解,經呼和浩特市環境監測站對伍什家村氧化塘進行監測,COD濃度為330mg/L,達不到環評批復中對伍什家村氧化塘的污水排放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一級標準,COD小于100mg/L)要求。此外,2009年8月,由環保部組織的現場專家論證會上要求,氧化塘里的水COD應小于50mg/L。
顯然,伍什家村氧化塘雖名為“冬儲夏灌”,但實際上卻成了排污企業降低處理成本的“污水儲存罐”。
對于這一存在極大環境風險、直接威脅黃河中下游水質和生態安全的嚴重污染隱患,以及屢屢發生的制藥企業廢水污染事件,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是何態度?將做何處理?相關涉事企業將采取何種行動?本報記者將繼續追蹤報道事件的進展。
小鏈接:
氧化塘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筑物的總稱。其凈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自凈過程相似。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氧化塘污水處理系統具有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低、維護和維修簡單、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無需污泥處理等優點。在我國,特別是在缺水干旱的地區,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