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呼吁:種子產業“狼”真的來了!
2010年03月08日 《科技日報》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3/07/content_162787.htm
http://seed.aweb.com.cn/2010/0308/081822290.shtml
國外大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科技、雄厚的資金、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經驗迅速控制了我國種子市場。人大代表呼吁——種子產業:“狼”真的來了!
“我小時候經常唱‘遼寧好地方……滿山遍野大豆高粱……’可現在呢?已經很難看到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了!”全國人大代表、沈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在今天的小組討論上這樣開場。
在中國水稻育種界,素有“南有袁隆平、北有陳溫福”之稱。“現在我國的大豆、食用油市場都已經被國外公司占據了。目前我國年進口大豆已達3000萬噸,國家對大豆及食用油市場的調控能力也已下降到不足40%!”陳溫福的一席話,令在座的人不由得坐直身子。
“這只是一方面,”他話鋒一轉,“另一方面,糧食作物種子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威脅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
2009年,美國先鋒種子公司培育的玉米雜交種“先玉335”成功搶灘中國市場,來勢兇猛。陳溫福介紹,據統計,當年我國玉米主產區吉林省的玉米種植總面積中,約30%是“先玉335”,預計今年將擴大到50%,黑龍江也有超過1/3的玉米種植的是“先玉335”。
而蔬菜種子市場的命運,和糧食作物種子市場幾乎如出一轍。陳溫福說,我國許多蔬菜品種也來自國外,以色列的、美國的、歐洲的,不一而足,價格也高得驚人。有的品種以粒為單位零售,少則幾毛錢一粒,多則幾元、甚至幾十元一粒!我國的某些菜子產業也基本上被外國公司所壟斷。
據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杜邦、孟山都、先正達等跨國公司就開始悄無聲息地布局和搶占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聘請技術人員、建立研發中心,布置品種試驗,參股本土市場的優勢種子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等等。目前,在我國注冊的外資種子企業已超過了70家。國外大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科技、雄厚的資金、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經驗迅速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中國種子市場究竟還有多少‘狼’要進來瓜分?我們不得而知。”陳溫福說,“但我們知道包括日本本田汽車公司的水稻研究所在內的一批國外種子公司,都在向我國市場滲透。”
陳溫福說,跨國集團獲取商業利益的核心是以高技術新品種控制目標區域的種業市場,通過對品種權、高端技術專利的控制,掌握國際種業競爭的主動權、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我國有13億人口,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稀缺,要想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必須確保糧食安全,這是基礎。要確保糧食安全,就必須振興民族種業,保障種子安全。
“我們的汽車產業可以被‘殖民化’,因為沒有汽車我們可以騎自行車,外國人卡不住我們的脖子;蔬菜種子產業‘殖民化’,問題也不大,因為我們沒有“洋菜”吃,吃點“土菜”也能將就;但糧食作物種子產業‘殖民化’就很危險!因為我們對糧食的需求是剛性的,如果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種子都受控于外國種子公司,就等于我們失去了控制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陳溫福說,遺憾的是目前國家對種子問題、尤其是常規育種的研發并不是很重視。“‘十二五’期間,國家對轉基因品種的研發支持是300個億,而常規育種只有1.8個億。”
陳溫福建議,國家應對“振興民族種業”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支持,進一步加大對農作物種子創新工程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強對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支撐我國糧食安全的常規育種技術、雜交育種技術的支持力度,同時,要著力培植若干個可與國外大型種子公司抗衡的種子龍頭企業,打造民族種業品牌,確保國家種業安全。
相關文章
孟山都加快滲透中國的步伐 [記者][2010年2月9日][3024]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2/130823.html
內容:
農業部關于中種迪卡種子有限公司申請變更合資協議部分條款的審查意見 發布單位: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 發布日期:2009-11-20 16:01 關鍵詞: http://www.agri.gov.cn/xxgkqtl/t20091120_1386800.htm北京市農業局: 你局《關于申請批準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與孟山都中種迪卡種子有限公司申請變更合資協……
相關專題
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jiyin/Index.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lsweiji/Index.html
附文1、外資壟斷中國種業 農民被迫接受1克種子1克金
《經濟參考報》
秋收剛結束,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鎮農民于海和就和鄉親一起,跟當地的經銷商訂購明年春耕種子。于海和告訴記者,這次他們要買國外公司“先玉335”玉米種子,這不僅要提前半年預訂,每袋還得交80元訂金,并且必須給經銷商身份證復印件。盡管如此,“先玉335”仍然供不應求,高峰時甚至有上百戶農民排隊購買。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甘肅、吉林等地調查發現,在“試水”中國種子市場并取得初步成功后,外資種子開始由蔬菜、花卉向我國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進軍,擴張速度明顯加快。調查中,業界人士普遍對此感到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從當前看,外資給中國市場帶來了優質的種子資源,卻并未帶來國內種業急需科研成果、管理經驗等核心競爭力。此外,外資壟斷蔬菜種子后產生的高價格、高風險“苦果”已逐步顯現,業界普遍擔心,一旦外資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可能會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國外玉米種子已在我主產區完成布局
吉林省農科院副院長羅振鋒認為,“先玉335”的熱銷,只是國外種子公司進軍我國大田作物種業的一個縮影。由于對政策、法律和中國市場不熟悉,自2000年國外種子企業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外資曾經歷較長時間的“蟄伏期”。在經營蔬菜、花卉等小作物成功后,外資目前正積極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進軍。尤其在玉米種子方面,“先玉335”2006年推廣面積僅26萬畝,2009年迅猛增加到1900多萬畝,幾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10%。國外品種影響大、推廣速度快,現已在我國東北等玉米主產區基本完成了布局。
據業內人士介紹,繼“先玉335”后,先鋒公司還計劃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品種,預計將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據業內人士介紹,除已進入我國種業的70多家外資企業外,孟山都、拜耳等跨國集團正加緊與國內企業商談合作事宜。在水稻制種方面,一些國外公司在水稻主產區與有實力的科研單位合作,開展水稻育種研究,意圖采取迂回戰術,涉足我國水稻種子市場。
農民被迫接受“一克種子一克金”
在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西稻田村農民董漢元家的蔬菜大棚里,董漢元指著地里一隴隴的茄子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以前種國內品種,冬天不愛坐果,產量低,現在鄉親們都種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產量每畝地比國產品種高1000斤左右。
優質種子給農民帶來實惠本是好事,然而,隨著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外資對我國種業的沖擊也開始不斷顯現。在控制我國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后,外資大幅提高種子價格,甚至出現了“1克種子1克金”的天價種子,使農民飽嘗國外高價種子苦果。
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常務副主任國家進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以甜椒為例,國外種子公司生產1粒種子的成本只有1分錢左右,但在中國市場要賣1元錢,比黃金還要貴。此外,以色列海澤拉公司的“189”番茄、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每克的價格都在100元以上,但由于市場已被國外公司壟斷,農民只能被迫接受。
種子是農業之母,種業主權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專家認為,外資在我國種業市場的不斷滲透,擠壓了我民族種子企業的經營空間,使我民族企業生存艱難,一些民族企業甚至淪為外資操控的“棋子”。
“饑不擇食”可能導致一些科研成果被外資利用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對外資與國內科研機構合作方面的監管仍屬空白。外資正抓住當前的監管“空子”,采取與國內科研機構合作、參股等方式,獲取我科研機構成果,加快其種業擴張步伐。
除了與中國企業組建生產公司外,先鋒公司還與北京未名凱拓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暨國家作物分子設計中心共同組建國內第一個農業生物技術研發機構。據了解,未名凱拓公司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北京農林科學院組建,在水稻功能基因、作物抗旱和抗鹽能力、植物遺傳轉化、生物能源等研究領域擁有豐碩成果。業內人士分析,先鋒公司與未名凱拓公司合作,看中的就是未名凱特雄厚的科研實力。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剛認為,當前我國科研單位參與國際合作的監管處于“灰色地帶”,相應的政策界限比較模糊。一些國內科研機構為了經費,在于外資合作時“饑不擇食”,可能導致我國一些科研成果被外資利用。此外,我國很多科研機構與外資簽訂合作協議時都有“合作雙方有科研成果優先使用權”等類似條款,這項條款的實質,就是中外雙方誰先使用,誰就優先擁有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外資企業擁有生產條件和豐富市場資源,因此大多能搶在國內科研機構前使用科研成果。
外資加速并購我“排頭兵”企業
為了迅速占領中國種子市場,外資還把目光瞄準了具有種質資源、生產設備、營銷網絡的優質民族種子企業,不斷加大并購我國種子企業力度。目前,我國一些種子產業的“排頭兵”企業已紛紛被外資并購,中小民族種子企業面臨嚴重生存危機。
據了解,2002年末,美國先鋒公司公司與我國最大玉米制種企業———山東登海種業(002041)成立了合資公司,拉開了外資并購我民族種業的序幕。2006年,先鋒公司與甘肅敦煌種業(600354)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種業———先鋒海外有限公司。甘肅省敦煌種業具有20多年的種業經營歷史,是我國大型的種子生產企業之一,產品幾乎遍及中國市場,與敦煌種業合作,為先鋒在中國生產雜交玉米種子打開了大門。據業內人士介紹,先鋒公司下一步可能與遼寧東亞種業、川農高科種業合作,消除其在東北、西南地區的競爭對手,完成了在我國玉米種業科研、生產和市場營銷布局。
作為我國水稻種子市場排名第一的湖南隆平高科(000998),也已進入外資的并購視野。目前,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國利馬格蘭種子公司通過旗下V H K公司,與湖南隆平高科第一大股東長沙新大新集團合作,成立長沙新大新威邁農業有限公司。專家認為,利馬格蘭公司的真實意圖就是通過新大新旗下的湖南隆平高科,涉足中國水稻種子市場。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了解到,我民族企業與國外企業合資后,名義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術、高層管理人員等都掌握在外資手中,合資企業實際由外資操控。專家表示,外資在完成并購“排頭兵”企業后,我種子產業中小企業在外資擠壓下面臨嚴重生存危機,難以與外資抗衡。
附文2:
“洋”種子大舉入侵 農業安全堪憂
來源:云南日報網
山東壽光是中國的“大菜園”,壽光蔬菜北上,南下,東進,西走,風光無限。盛景的后面卻帶著一絲苦澀,壽光60%到80%的蔬菜種的是洋種子。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孟山都、先正達、巴斯夫等跨國種業巨頭;以色列、瑞士、美國等30多個國家的種子公司爭相進入壽光。攜種子的品質特色、經營優勢、市場開拓能力,洋種子在壽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洋種子”強大的攻勢面前,壽光本土的茄子、辣椒、西紅柿等品種潰不成軍,逐漸被趕出市場。
“洋種子”是雙刃劍,以其優質、特色、低價進入市場,被菜農接受后,它就掌握了市場話語權,菜農們只能接受“一克種子一克金”的高價。以色列海澤拉公司的番茄種子“189”、瑞克斯旺公司的茄子種子“布利塔”、先正達公司的甜椒種子“方舟”,每克售價100元。市場人氣旺的甜椒品種“蔓迪”每克種子價格高達180元,快趕上金子的價格了。壽光地區農民每年向國外種子公司支付6億元人民幣購買洋種子。
壽光是中國種子行業的縮影。由于中國的種子企業處于“小、散、弱”狀態,無力和跨國種業巨頭抗衡。國內種子企業、科研院所種子生產在品質、品種、特色等方面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國外高價的“洋品種”在中國縱橫馳騁。
10年不到,“洋種子”已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種。除蔬菜外,“洋種子”已全面進入中國的大豆、玉米、小麥、花卉等領域,并逐漸形成壟斷之勢,國內種子面臨全線失守、全軍覆沒的險境。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中國種子業的現實讓人憂慮,種子是農業的基礎,事關農業生產安全和國家安全。中國種子市場被外國企業控制,中國農業因種子失聲,沒有話語權,中國農業的“脖子”就會被人掐住,中國農業會受制于人。
附文3、跨國公司來勢不善
陳劍
近年來,跨國種業公司紛紛投資我國大宗農作物種業,它們在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幫助我國提高育種水平和種子質量的同時,也在搶占我國種子市場。
第一,跨國公司已在我國進行糧食戰略布局。
目前,跨國公司已在我國設立多家種子合資企業,并與種子科研機構開展合作,以合資合作的名義取得我國優質種子資源。世界第一大種子公司孟山都公司先后在上海、廣州和北京設立了銷售業務代表處及分公司,并分別與河北、安徽地方合作成立轉基因棉種公司,與中國種子集團公司合資成立“中種迪卡雜交玉米(1514,-23.00,-1.50%,吧)種子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玉米種業公司美國杜邦先鋒公司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在我國開展業務,主要進行合作育種科研。目前在我國已建有一家種子研發公司、兩家玉米種子合資公司。
在世界種子公司排名居第三位的先正達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昆山、南通、壽光等地開設4家獨資企業、1家合資企業和多家辦事處,在華相關總投資達1.8億美元,商業網絡遍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成為目前我國農業領域最大的外商投資者。
截至目前,在我國登記注冊的外商投資農作物種業公司已有76家,其中包括26家獨資公司、42家合資公司、8家中外合作經營公司。
此外,一些跨國糧商已開始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并購糧食加工企業,甚至有跨國糧商在江蘇等省準備建立糧食收儲企業。
跨國公司的布局一旦完成,將從源頭上控制我國糧種,并進而全面控制糧食生產、收儲、加工等環節。
第二,占據我國大宗農作物市場份額不大,但增幅迅猛。
在玉米市場,杜邦先鋒公司的“先玉335”及孟山都公司的“迪卡007”等品種,占市場份額的3%~5%。在水稻和小麥市場,跨國公司所占市場份額很少。
從中長期看,跨國公司發展勢頭迅猛。以玉米為例,我國玉米供需矛盾將日益突出?,F在,山東、河北、河南及東北三省等玉米主產區已成為先鋒公司推廣玉米種子的主市場。按照先鋒公司中國發展規劃,2009年有望在年產玉米種子6000噸的基礎上翻一番。而其他種業巨頭如先正達、孟山都、利馬格蘭等公司也正迅速搶占我國的玉米種子市場。種業未來競爭將體現在規模和技術上,而中國種業在國際競爭中,除在棉花、玉米、水稻育種的某些方面具有局部優勢外,在整體上已不具競爭優勢。
外資的六大招數
轉基因重大專項的通過,在一些跨國種業公司看來也是個好消息,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在這塊蛋糕上切取最大的份額。他們的招數可能會有以下幾種:
第一招,搞專利“跑馬圈地”運動。我國一些行業和企業常常掉進“專利陷阱”中,結果吃了大虧。這種情況在“轉基因”中是否會出現呢?我看是可能的。
有專家就對中國是否真正擁有“新基因”的自主知識產權提出了疑問。以抗白葉枯病轉基因水稻為例,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賈士榮是該基因的發明者。但也有調查認為,該基因的專利權并不專屬于中國人。有媒體曾報道,賈士榮是通過在美國的合作伙伴,征得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同意來使用這種基因。他在美國的研究合作伙伴是位于加州的國際熱帶農業與生物技術實驗室,美國的孟山都公司正是該實驗室重要的合作伙伴。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最有可能獲得商業化種植資格的三個轉基因水稻品種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國外專利,有人搜索了專利數據庫,發現這三種轉基因品種均使用了標準技術,涉及了國外公司持有的多項專利,而專利的持有人包括孟山都和杜邦先鋒公司。
第二招,購買前期成果。中國的科技項目完成后,大都會在實驗室停留較長的時間,等著開發,等著產業化,這其中有資金的問題,有風險的問題,也有國家政策配套銜接問題。如果在這個時候有國外跨國公司提出要高價購買其專利,許多企業都會動心的。某跨國公司在與我某高校“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合作項目中,以很低的價格購買了該項目的前期研究成果,承諾分階段進行研發。而這些前期研究成果是在國家投入上億元資金建立的研究平臺上取得的。
第三招,廣攬人才。中國科技項目完成驗收時,有一個怪現象,就是“只見項目,不見其人”,什么意思呢?就是項目在那里擺著,而主要研究人員卻不見了,不是出國就是到國外公司。
跨國種業公司十分注重人力資源的本土化,人才怎么找,順著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找,找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是一條捷徑。因為國家已經對他們做了資質認定,這些人在承擔項目中已得到了鍛煉,研究成果已證明他們在這方面的實力。因此,跨國公司憑借雄厚的研發資金、優厚的薪酬就不難連人帶技術一起拿走。2008年4月,先正達公司宣布在北京成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已在農科院公開貼出招聘啟事,欲招聘研發人員50~60名。據知情人透露,其項目領頭人的薪酬,將比照中科院“百人計劃”的崗位待遇。
第四招,外資并購。外資并購是跨國公司消除本土競爭對手,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做法。因此,他們的并購對象聚焦在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或排頭兵企業,直指這些企業的核心研發部門。2007年5月,先正達收購我國玉米行業的龍頭企業——河北三北公司49%的股份。通過并購,跨國公司能夠隱性地突破我國產業政策的限制。
我國2007年修訂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規定,農作物新品種育種和種子開發生產屬“限制外商投資的產業”,中方必須控股50%以上。跨國公司為了達到控股的目的,一般采取三步走的“蠶食策略”:先是合資,以低于50%的股份進入;而后做虧,讓合資企業一步步陷入虧損,拖垮中方企業;三是獨資,在中方企業不堪重負的時候,趁機收購,實現獨資或控股。
轉基因重大專項勢必會落戶于一些大型種業企業,這些企業在相當程度上具有國家級轉基因研發平臺的意義。這些企業今后一旦被并購,那么這些平臺,以及企業擁有的種子銷售渠道,將統統歸外國公司。這種情況并不是危言聳聽,類似的情況在其他行業中多次出現。
第五招,培育未來市場。跨國種業公司的做法一是建立“加盟連鎖店”,直接對農戶銷售種子。如先鋒公司采用類似“麥當勞”加盟連鎖店的方式,建立對農戶的直銷網絡;二是注重售后技術服務,培養農戶對其品種的依賴。比如冀岱公司在早期推廣美國抗蟲棉時,特別強調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專門派出技術人員下鄉指導種棉,同時通過電臺、電視臺舉辦培訓班、印發資料等多種宣傳形式,讓棉農掌握栽培技術??鐕镜倪@些做法,就是要先占領市場,讓市場對其產品形成依賴。
第六招,政府公關。跨國公司的公關能力是十分強大的,為了爭取一項對他們有利的政策放行,他們會對專家學者公關,對媒體公關,也會對政府公關。如果涉及他們重大利益的事,他們甚至會動用本國政府、行業組織和壟斷集團聯合公關。
附文4:
一場新的鴉片戰爭 :轉基因作物和世界糧食控制
轉自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158
按:這是我的博客第一次轉貼別人的文章,本文是美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在第五屆中國軟科學國際研討會的發言速記稿,其主題是:轉基因隱含的真正目的是控制糧食,為實施新的全球優生學計劃奠定基礎。這是英美企圖從地球上消滅數十億有色人種的計劃,憑借這種手段對于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以及從非洲、巴西到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整個發展中世界,實施地源政治控制。
在很多科學研究領域,我們迫切地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這和研究本身一樣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國,尤其在人文社科領域,學者的獨立性是令人懷疑的,很多情況下是結論的解釋者,什么時候中國的人文社科期刊能同時發表結論完全相左的學術論文,什么時候才是中國的人文社科強大之時。威廉.恩道爾是坐著輪椅參加會議的,讓我們向這位偉大的學者致敬!
以下是威廉·恩道爾發言的全文:
尊敬的成思危教授,尊敬的馬俊如教授,尊敬的孔德涌教授,尊敬的張登義教授,能夠出現今天的會議,深感容幸,希望我的發言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由于時間珍貴,請允許我以一系列大膽,也許令人震驚的陳述作為開場白,然后簡要總結我的論點。我的主題是轉基因隱含的真正目的是控制糧食,為實施新的全球優生學計劃奠定基礎。這是英美企圖從地球上消滅數十億有色人種的計劃,憑借這種手段對于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以及從非洲、巴西到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整個發展中世界,實施地源政治控制。
今天我談五個主題:
1、對植物、動物甚至人的轉基因不是一種科技進步,而是一項政治計劃。它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并且在基本方法上存在缺陷,我們成了做人體實驗的小白鼠。
2、轉基因生物是英美優生學的新名詞。這一種族凈化項目起始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對所謂“劣等人種”實施的大規模絕育試驗,這個試驗得到了美國洛克菲基金會的資助。
3、轉基因生物是英美精英們的幾十年來企圖控制全球食物鏈計劃的一部分,尤其是針對像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
4、轉基因生物依據的科學原理是危險的,站不住腳的,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它會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
5、轉基因生物的擴散,尤其在亞洲的擴散,其最終目的就是發動一場惡毒的新式生物戰爭。禽流感、“非典”、EPICYTE、破傷風以及針對種族的轉基因生物都是例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有關企業合謀,支持“終結者”種子;以及所謂的“末日種子庫”。
“遺傳學——優生學的新名字”
主題一/主題二:從1938年起,Waren Weaver博士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同事們就開始推廣一個在科學上完全站不住腳的概念——“分子生物學”。實際上,它只不過是十多年來對人類優生學研究支持的延伸而已。這種研究在納粹德國被稱為“凈化雅利安人種”沒錯,英國和美國的富裕精英家族骨子里都是種族主義者。任何非白種人,不管是中國人、印度人、非洲人,還是其他人種,都比他們的基因低劣。他們推行一種殘忍的社會理念——“社會達爾文主義”,其荒謬可笑的程度就和他們推行的分子生物學一樣。洛克菲勒家族及其所屬的家族有錢有勢,正如約翰洛克菲勒三世所說的:“因為上帝賜予我們金錢”。這些精英們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著支持這些研究,并在美國緬因州的冷泉港成立了美國優生學會。洛克斐勒基金會是德國優生學研究的最大出資人,他們毫不掩飾地公開資助納粹醫生的研究,直到1939年迫于政治壓力才停止了資助。約瑟夫門格勒博士參與了這項計劃。希特勒的優生學實際上是通過洛克斐勒基金會提供的資金在“美國制造”的,這點卻鮮為人知。
二戰后,優生學引起了巨大的爭論。由于奧斯威辛和其他納粹集中營的毒氣爐一一曝光,洛克菲勒家族決定將“優生學的名字改為遺傳學”。1948年,德國優生學家弗朗茨 卡爾曼博士在洛克斐勒基金會的資助下,成立了美國人類遺傳學會,此人直到1936年還參與納粹的優生學試驗。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了人口理事會。在“控制人口”的名義下推廣優生學。人口理事會的首任主席叫弗德里克 奧斯本,他在1937年將納粹的優生學贊譽為“有史以來人類最重要的試驗”。
洛克菲勒基金會開始向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提供資金,研究改變基因結構的各種手段,他們瘋狂的夢想就是改變人類的特性,開發出一種針對特定人種或者種族的基因,以便消滅數十億人,這點后來變得越來越清楚。
洛克斐勒基金會資助的第一項研究是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進行的。他們聲稱這是為了開發一種富含維他命A的水稻新品種,所謂的“金水稻”。據說食用這種水稻可以減少兒童失明的可能。這完全是一個騙局,洛克菲勒基金會再花費了一億美元之后不得不放棄了這個研究項目。但其真實的目的似乎是對亞洲基本的口糧——水稻進行基因改造,并獲取專利。由洛克斐勒基金會資助的研究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在美國迅速展開,以開發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專利。由于大豆和玉米是美國和工業化國家動物飼料的基本原料,因此這種行為尤其危險。
(這張圖片是德國一位農民提供的,他得到了許可第一個在德國種植這種轉基因種子,據說這種種子能夠抗蟲害。最初莊稼長勢非常好,他也期望能夠得到好的收成。他逐漸增加了種子的面積,而且把玉米作為牛的飼料。牛在食用了這個飼料以后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牛食用了轉基因玉米以后得這種病,三年以后死亡,有一些是出生下來就死亡了。所以在數年內這個德國農民的75頭牛因為食用了這種轉基因的玉米紛紛死亡。這個德國農民把他的玉米和死亡牛的樣本拿去進行了一些獨立科學的測試,證實轉基因玉米在牛的胃里面產生了很大的毒性,而且這種毒性在玉米田里面迅速的蔓延,7年內土地都會受到毒化。經過獨立的科學測試,這種轉基因玉米的毒性比一般玉米要高出1000—3000倍。這并不是像化學公司廣告里面所贊美的轉基因植物能解決世界糧食危機,實際上事實是恰恰相反。)
1986年,洛克菲勒政治精英們的親密伙伴、當時的副總統老布什會見了孟山都公司的領導,這是一家與洛克菲勒關系密切的化學公司,早已被納入了轉基因“革命”的陣營。1992年,時任總統老布什制定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規定,這個規定被稱為“實質性相同學說”。這個行政命令毫無科學依據可言,總統行政命令明確規定,美國政府必須將獲得專利的轉基因作物視為與一般作物“實質上相同”,因此美國政府不需要對轉基因植物進行特別的衛生和安全檢測。這一規定孟山都和其他美國化學巨頭,比如說杜邦和陶氏化學公司打開了方便之門,他們可以隨意獲取專利,推廣經過特殊轉基因改造的農作物的種子,這些種子的特性經過改造后只會對一種特定的除草劑或殺蟲劑具有抵抗力,這種除草劑或殺蟲劑恰恰由這些轉基因化學公司獨家銷售。比如說,孟山都的轉基因產品“抗農達大豆”對孟山都的農達除草劑具有抵抗力,這種全世界銷量最大的除草劑含有毒性物質草甘膦。
糧食控制與人口控制
主題三: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基辛格《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
對發展中國家實行人口控制成為福特總統任內美國國家安全的重點,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將基辛格主持制訂的《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文件上升為國家政策。在這個文件中,13個國家被作為高出生率國家挑選出來,這13個國家都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美國政府有史以來破天荒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將減少這些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人口增長作為自己的國家安全重點。他們的論點是,高出生率的國家由于人口的壓力,將把他們的原材料,如石油等,留在國內市場以促進經濟增長。
1975年后,美國援助的先決條件是這些國家執行人口控制計劃。截至20世紀90年代這一直是高度機密,而且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支持,而基辛格本人則是洛克菲勒基金會一手栽培的門徒。迫于華盛頓的壓力,1975年后,人口控制計劃也成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政策。
與此同時,在1975年,基辛格監督實施了在世界糧食市場的一系列行動,從而導致在幾個月內糧食價格上漲了300%。同時還爆發了一系列大事件,基辛格在1974年、1975年間通過操縱第四次中東戰爭,成功策劃了石油危機。
這只不過是他們控制糧食的初步嘗試而已。正如基辛格所定義的,運用“糧食作為武器”成為美國的外交政策。我的新書《糧食危機》真實地記錄了這一過程的所有細節。
幾乎與此同時,20世紀70年代后期,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美國實驗室研究出了轉基因職務技術。1972年,博格發明了“重組”DNA技術,可以將不同物種的兩個DNA切片組合進一個混合分子中。這就是向假設的“物種障礙”提出了挑戰,“物種障礙”理論認為,從不同的物種中不可能進行修改,這種新技術唯一的問題是依據了錯誤的科學基礎。
1983年,包括孟山都在內的三家實驗室宣布,他們成功地將一個轉基因構件植入了牽?;ê蜔煵莸募毎?,基因構件在這里是指能夠抵御抗生素的基因。這是邁向創造轉基因生物的第二個重要步驟。然后孟山都著手植入能夠抗御其化學除草劑“農達”的基因,這樣一來就使得它既能夠銷售除草劑“農達”,又能夠銷售其獲得專利的轉基因“抗農達”種子,如轉基因大豆種子。孟山都還進一步開發了“基因加農炮”。1993年,經過十年的研究,在老布什政府“實質上相同”行政令的支持下,孟山都公司首次為“抗農達轉基因大豆”提出了專利申請。然后孟山都實施了“旋轉門戰略”,利用其在政府機構的關系網加快了授權的過程,以使他們的發明盡快進入市場。
由于政府支持孟山都專利的開發利用行為,轉基因大豆種子、轉基因玉米種子和其他種子被賣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各個地區,農民受到欺騙,認為這些種子能夠增加收成。一旦他們買了這些轉基因種子,后悔都來不及。1994年,轉基因作物遍布整個北美洲,今天大約67%的美國農田都受到了轉基因種子的污染,阿根廷92%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在巴西也占有很大的份額。
到1999年,孟山都在克林頓政府的支持下宣布,它準備收購一家公司,該公司已經獲得一項新的轉基因技術專利,即“終結者”技術。這項技術使得孟山都能夠向農民銷售一種新的轉基因種子,這種種子在收獲一季之后自動自殺,使得農民來年不得不再次向孟山都等供應商購買新種子,從而被迫淪為美國種子供應商的新農奴。而美國政府正是終結者技術的聯合開發者和專利聯合擁有者。
由于全世界的抗議加上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和轉基因的支持者戈登康威的勸說,孟山都于1999年公開宣布,不會將終結者技術商業化。這純粹是圈套,2007年,孟山都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道共同獲得了“終結者”技術專利。今天孟山都擁有“終結者”種子的全球獨家專利,可以隨心所欲的將其許可給它選擇的任何一個人。設想一下,中國的農民被說服種植孟山都的轉基因種子,如大豆、棉花、水稻、小麥等,期望有好的收成。比如說過了3、4年,由于風的傳播和購買轉基因種子,轉基因作物遍布中國各地。這時候美國政府翻臉了,它“不滿意”中國的外交政策,決定通過孟山度切斷對中國至關重要的種子供應。僅就這一點來說,轉基因生物賦予了美國精英們前所未有的對糧食控制的能力。這也許過于理論化,但是為什么美國政府拒絕在1999年放棄終結者技術?正如基辛格所說:“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
糧食是帝國的武器
第四個主題:轉基因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和危險性。老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三屆政府都將轉基因生物視為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轉基因生物得到了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全力支持。在美國的入侵摧毀了伊拉克位于阿布格萊布價值連城的小麥種子庫之后,美國國際開發署強迫伊拉克接受了得到專利保護的轉基因種子。美國政府和孟山都在20世紀90年代向當時的阿根廷總統、洛克菲勒的朋友卡洛斯美內姆行賄,使阿根廷成為巨大的轉基因作物生產工廠。它摧毀了阿根廷傳統的家庭式農業,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工業化出口型大豆種植農場。其結果是,今天除了和巴西接壤的一小片地區拒絕種植轉基因大豆外,幾乎百分之百的阿根廷大豆都是轉基因大豆。
我們不禁要問,既然轉基因種子如此優于普通種子,那么為什么美國政府還要將轉基因作物作為美國國際開發署援助的先決條件,不遺余力的向貧窮無助的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小國推銷呢?
其次,即使孟山都、杜邦和現正達公司宣稱的轉基因安全性屬實:即使轉基因種子比普通種子更高產,即使轉基因種子需要更少的化肥,我也要反對當今這個充斥著轉基因生物的世界,更何況這三點都不屬實。1999—2007年的研究顯示,轉基因大豆的產量比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低4%—12%,轉基因玉米與非轉基因玉米的產量相比大抵相同或低12%。根據印度的記錄,轉基因棉花歉收高達100%。
那么為什么華盛頓將轉基因生物作為國家戰略進行推廣?這是因為在美國國務院和農業部的推動下,美國已經把全球食物鏈控制在3、4家農業綜合全球巨頭手中,這是前所未有的。這四家公司中的三家是孟山都、杜邦、陶氏化學,他們幾十年來秘密的為五角大樓的生化戰計劃效力,注入越戰中使用的橘劑和二惡英,而且它們對其危險性不斷的說謊話。這四家公司手中掌握著基本的種子專利和除草劑專利,也許只需要十年時間,他們就將完全控制全球基本糧食作物的供應。如此大的權力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掌握在美國政府所控制的人的手中,這種風險絕對不是全世界所能承受的。
通過外來基因轟炸改變物質的基本技術從本質上存在不穩定性,隨之而來的變異需要幾十年來才能顯現出來,其結果是完全未知的。從來沒有進行過符合要求,為期數年的、獨立的長效科學研究,也許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才能確定食用轉基因生物的長效作用。食用轉基因馬鈴薯的老鼠在幾個月后就明顯的顯示出器官萎縮,甚至大腦萎縮。
根據世界頂尖的轉基因科學家之一,蘇格蘭的,阿帕德·普茲泰博士的研究轉基因玉米的毒性是非轉基因玉米毒性的3000倍。原因在于,能夠保證將基因轉移進玉米的花椰菜基因總是處于打開狀態。將活性的基因物質從一個轉向物種轉移到另一個物種的過程是不可逆的。美國政府從1992年起就把美國人當做人體試驗白鼠,現在想將全世界人民都當成人體試驗白鼠。這不是什么商業貪婪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權力和控制的問題,一場生物戰爭,我們可以將其稱為一場新的鴉片戰爭。
我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到,美國政府通過其農業部所屬的研究機構與孟山都共同擁有產生爭議的終結者技術的專利。美國政府辯稱它是在支持美國農業。事實上它是在支持轉基因生物公司控制全球的種子供應。今天的孟山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公司,先正達排第二,杜邦、陶氏化學和德國的拜耳公司都是轉基因生物的玩家。
轉基因生物的一個科學謬誤就是簡化主義。無論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科學家們如何絞勁腦汁,我們都不能將生命簡化為基因。轉基因生物存在固有的非自然屬性和不穩定性。侯美婉博士是倫敦“社會中的科學研究所”所長、知名的轉基因生物批評者。她強調說:“對動植物的轉基因改造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們認為,基因組是恒定不變的、靜態的,生物的特征只是固定地鑲嵌在它們的基因組中,這種思想被寫進了分子生物學的核心法則當中,一個基因決定一種特性。因此你可以轉移一種基因并得到你想要的特性,不管是除草劑耐受還是抗蟲害。
侯美婉博士接著說:“但是遺傳學家很快發現,基因組具有明顯的動態性與流動性,基因組不斷的與環境對話,并決定哪些基因需要打開,什么時候打開,在哪里打開,打開多大程度,打開多長時間。而且基因物質本身也可以根據經驗進行標記和改造,這種影響將被傳給下一代。人類基因組最大的好處在,它最終必將打破基因決定論的神話。”總之,轉基因生物和植物專利依據的是騙人的偽科學。侯美婉博士得出了最后結論,強烈警告我們應該注意:“轉基因的不穩定是一個大問題,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大問題。最新的證據顯示,經過多年商業種子的轉基因作物已經發生了重排。
第五個主題:轉基因生物擴散最終目標,尤其在亞洲是一場殘忍的新式生物戰爭。
現在讓我們看看最近在亞洲爆發的H5N1禽流感病毒。首先一些事實表明,不存在H5N1禽流感爆發。其次,有證據顯示這種禽流感起源于規模龐大,衛生條件惡劣的工業化養雞場。這些養雞場由亞洲和美國的農業企業開辦,并不是起源于農戶放養的雞群。目前在禽類中仍然存在問題,因為在約12個國家中,H5N1還是一種地方病,還有新的疫情發生。但仍然沒有持續不斷的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情況發生。
對1997年以來記錄在案的雞群H5N1感染病例源頭的研究確認了一個清楚的事實。H5N1的源頭是遍布亞洲的高度集中圈養的工業化養雞場。這些養雞場大多數由泰國實業家謝國民所擁有。他是CP集團的頭頭(中文是正大集團),CP集團是亞洲最大的工業化雞肉生產商。謝國民曾在美國的愛撥業農場接受培訓,是小布什的兄弟尼爾布什的朋友和生意伙伴。謝國民在他生意起步的時候也曾得到納爾遜洛克菲勒的資助。他的副總裁吳漢泉當過泰國外交部的副部長,受聘擔任戴維洛克菲勒的精英三邊委員會中的成員。正大集團是亞洲最大的綜合養雞企業,據報道,其大規模工廠化養雞場是全球H5N1病毒傳播的真正來源。
CP集團和類似的大規模養雞場,如美國的泰森食品公司,為病毒的變異提供了理想的溫床。在工業化養雞企業中,雞都經過了改造,品種單一,生長得很快,它們被關在密封的籠子里,踩在雞屎上,吃的是混合了雞屎、病菌和氨類物質的飼料,不見天日,只需6周就能長大。
如果這些雞在死亡之前被屠宰了,這些病毒就通過被感染的雞肉,通過卡車運輸從亞洲傳到了西歐。H5N1能夠保持活性或生存達6周之久。
根據專門研究病原體的學者說,1997年香港爆發的禽流感,最大的可能是進口的雞肉所帶來的,可能來自泰國或者廣州的工業化養雞場,這種惡劣衛生條件的聚集被稱為“病毒超載”或“寄主密度”。然而,在華盛頓的壓力下,世界衛生組織顛倒黑白,不但沒有將散養雞譽為健康的,反而虛假的稱他們是病毒可能的攜帶者。包括PC集團和泰森食品集團在內的商業集團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權力。我的建議是,支持當地的家庭式農民,補償他付出的勞動,這是更健康的方式。
為了將H5N1這一鬧劇補充完整,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轉基因科學家一起工作,研究出了能夠抗H5N1的基因工程雞。轉基因雞能夠將基因物質的片段插入雞蛋中,從而使得雞蛋能夠抗H5N1病毒。羅斯林研究所還和美國佛羅里達的Viragen公司一起研究出了科隆羊多利。一旦獲得了這項專利,公司預計他們在4—5年孵化出的轉基因雞“足以取代世界上所有的雞”。
雞肉是亞洲大部分地區蛋白質的來源。稻米是一種主食。大豆是重要的食物和飼料,這些作物都被3、4家美國或英國公司獲取了專利。他們和他們的政府能夠獲得對地球上一切生命前所未有的控制權。
最后一個例子將強調轉基因計劃的危險性和地緣政治意義。2001年美國加州圣迭戈的一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Epicyte自豪宣布,他的一間溫室里種滿了“轉基因殺精玉米”。這家公司將這種轉基因避孕玉米專利視為解決世界人口過剩的方法。這家Epicyte公司后來被另一家生物技術公司收購,簽訂了共同研發和戰略許可協議,以進一步推進這項研究。美國農業部投資支持了Epicyte的田野實驗。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美國五角大樓一直在從事極端秘密的研究,以完善納米—生物——認知武器。這些武器采用了基因和納米技術,以針對特定的種族人群,一旦這種武器完善,并且與在亞洲擴散的轉基因種子相結合。洛克菲勒基金會將數十億有色人種從地球上抹去的優生學夢想將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轉基因生物將會成為一場新的、廣泛的、更加恐怖的、生化版的鴉片戰爭。人類文明可能無法再這次解難中幸存。讓我們不要袖手旁觀,謝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