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轉基因食品,即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新聞緣起 2009年年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負責研制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通過國家審核批準。幾乎與此同時,由華中農業大學負責研制的轉基因水稻也獲得安全許可。這意味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轉基因玉米和水稻即將面世。 從“要不要轉基因”到“該不該商業化”,全世界范圍內的爭議浪潮一直如影隨形。就在爭議聲中,我國轉基因的商業化步履已經邁出,監管問題也成為關注焦點。 將新聞進行到底 花生油、大豆油、調和油、玉米油、茶籽油……琳瑯滿目的食用油讓新婚不久的夏林看花了眼,不知從何下手。但通過仔細比較后,她發現了“門道”:在包裝上明顯標出“非轉基因原料”的食用油價格高,而使用了轉基因大豆、菜籽等為加工原料的食用油要么不在包裝上明顯標出,要么根本不提,價格卻要便宜一大截。“一分錢一分貨。”最終夏林選擇了價格相對高的非轉基因食用油。對于轉基因食品,普通百姓感覺比較陌生。然而細心的消費者已能在超市中發現“轉基因”的身影,現在市場上許多大豆油,都已使用了轉基因大豆作為原料。“轉基因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和夏林一樣,普通老百姓對轉基因食品仍存疑慮。 但也許要不了多久,轉基因大米就將進入我們的餐桌。2009年年底,由華中農業大學負責研制的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獲得安全許可,這也是我國頒發的首張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步入商業化時代的轉基因作物監管成為關注焦點。 研發單位“過關斬將”拿到首張安全證書 截至2004年,全世界已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轉基因作物種植實驗,有16個國家的近600萬農民以種植轉基因作物為主。 問及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評價問題,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以郵件的方式回答了記者提問。該實驗室依托華中農業大學,連續3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17年來,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郵件明確提出,對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評價是一個極其嚴格的過程,是根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的要求,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轉基因植物風險評估指南》等國際通用準則,經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等5個階段,并經過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審定通過而最終發放的。 “安全證書的獲得,只是任何一個種子品種進入商業化種植的重要‘門檻’,而轉基因水稻品種要進入商業化種植,還需要取得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種子經營許可證。”郵件特別提醒,對研發單位而言,現在考慮水稻的商業化還為時尚早,因為兩證的審核發放是由國家法定機構按照法定程序來獨立進行的,作為研發單位,無法對這一周期長短做出預測。爭論焦點 雖然研發單位華中農業大學態度謹慎,但記者所接觸的采訪對象均表示,拿下最難“啃”的安全許可證書,商業化道路就不遠了,但爭論不會就此止步。在接受媒體采訪過程中,“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是國家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薛達元說得最多的詞匯。在轉基因商業化的問題上,薛達元一直被媒體稱為是反對派的代表。與薛達元一樣,反對者雖然沒有阻擋住轉基因食品商業化的趨勢,但關注的問題已經變為“商業化后的安全管理”。 健康監控:食用安全Vs危險潛在 “轉基因食品到底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1998年,就在轉基因作物發展呈現燎原之勢時,英國一位教授的研究便迎頭潑了一盆冷水。他在研究中最早提出,發現幼鼠食用轉基因的土豆后,內臟和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這也引起英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大討論。 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稱,目前發現,對于專一高效殺蟲Bt蛋白融合基因cry1Ab/Ac,只在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的腸壁上有這種蛋白質的結合位點,因而該蛋白能選擇性地有效殺死該類害蟲。而人類腸道上沒有該蛋白質的結合位點,故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為進一步讓消費者放心,研究者已找出抗蟲Bt只在水稻的莖稈和葉片等受害蟲侵害的部位積累,而食用部位(大米)卻幾乎不表現的方法。 此外,食用安全性分析表明,在主要成分、微量元素等營養學、毒理學、致敏性評價等方面,該校品種與非轉基因對照品種比較,未見生物學意義的差異及不良影響,二者同樣安全。“我們可以明確承諾:轉基因水稻一旦批準商業化種植,我們研究者的米缸里肯定都是轉基因大米,這點歡迎媒體和公眾對我們進行監督。”郵件稱,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 “轉基因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40年才能觀察出結果,危險也許是潛在的。”中科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局原局長錢迎倩表示。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