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奧巴馬來華之前:中國不需要“美國式承諾”
美國總統奧巴馬快要踏上他的任內首次中國之行,無論是中國的媒體還是政治人物都對此注入了極大的熱情,相比之下美國方面則平靜得多,美媒并沒有將奧氏此行拔高幾度的意思,也許是中國人過份看重美國的份量,也許是這幾十年來形成的不太好的約定俗成的規矩,每當美國總統來華,不管是民主黨總統還是共和黨總統,中國方面總是弄得象封建的皇帝駕臨九州一樣,總渴望美國總統一踏上中國,就給中美關系吃個定心丸,給中國未來定個大方向,這種“討好外交”不實用也不體面,現在該到了反思的時候了。
奧巴馬來華,其善也好,其惡也罷,都不過是一次外交之行,都不過是大國外交中的一個過程而已,演的都是臺面上的戲,后臺的對決根本就不在外交活動之中,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普通百姓,千萬別老想著奧巴馬會帶來什么“特別禮物”,會帶來什么“特別承諾”,有不少中國外交人士還一廂情愿地認為經濟危機美國需要中國,奧巴馬說不定會給中國意外驚喜,可見中國外交戰線上某些人的目光之短淺,按美國外交的歷史慣例,美國總統來華所帶來的禮物遠不如中國領導人去美國捎的禮物豐厚,美國總統來華多半帶的是“口頭泡沫”,中國帶給美國的往往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所以,在奧巴馬來華之前,我想提前給某些人潑潑冷水,請他們把奧巴馬當皇帝臨幸的思想早點拋掉,他是來擠壓中國的,不是來送支票的。
大多數“奧迷”希望他帶什么禮物?不外乎五點:一是“臺灣承諾”,對臺灣問題表個態,不過,幾十年的實事已經告訴我們,美國在中國臺灣問題的兩面性早已不可信了,再“鄭重”的承諾都不過是兒戲罷了;二是“貿易承諾”,中國現在很怕美國搞保護主義,壓縮中國出口的生存空間,實事證明這一點也不可信,溫總理在美國承諾要與美國共克時艱,但是,奧巴馬并沒有領情和會意,依然對中國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棒;三是所謂“市場經濟國家”,這是一種典型的鴉片式承諾,“市場經濟”的帽子本身是鴉片,不吃想吃,吃了還上癮,美國不給你還得拼命向他要,美國不說給,也不說不給,搞得中國一見面就要“市場經濟地位”,真不知道還得要多久?;四是“藏、疆”承諾,中國政府希望奧巴馬不要以人權為借口支持中國的分裂勢力,我以前多次談過此類問題,今天不展開,但可以肯定奧巴馬在藏、疆問題上只會干壞事,不會干讓中國高興的事,中國在自己領土完整的問題上是沒事找事,怪不得別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存在分裂問題,但是就沒有一個國家在國外專門要就此問題感謝外國,唯有中國到世界各地作報告、作演講、尋支持、忙道謝,這不是主動給別人外交牌嗎?誰不打送過來的外交牌誰一定是笨蛋,現在中國甚至成立報告團專門向世界宣傳西藏和新疆,這有好處嗎?沒有,一點也沒有,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利用邊疆問題制造中國分裂,并不是因為不了解西藏和新疆,他們太了解了,他們想做的就是打牌,他們并不希望更加了解,在主權和尊嚴問題上除了中國自主決斷以外,別無他路可走,靠“美國承諾”和“國際同情”解決不了刺手問題,只會增加其復雜性;五是“周邊領海”的承諾,中國的周邊海域處處可以說是險象環生,美國又是這些險象的幕后制造者,也許奧巴馬會重復歷屆總統“不介入”的表態,但實事上美國完全做不到,他們正加快腳步介入。
以上五點“美國式承諾”從來都不少聽到,但是,你從來就有看到美國兌現過,所以,與其毫無用處地聽其難以兌現的承諾,還不如反過來主動的給美國敲敲警鐘,明確告訴美國:中國不需要美國的“點頭和承諾”,美國必須停止其非法破壞中國穩定的行動,美國在哪方面破壞中國的主權,中國將毫不猶豫地付之以還擊。
本文不具體談中美外交的戰略問題,因為之前已經有多篇談到,并且后面我還會相繼推出六篇戰略系列文章,今天只談談中國如何處理往后的美國總統來訪問題,我個人認為,中國外交部門在處理美國總統來華時要注意三個方面:
第一,不拔高,不降低層級。美國總統來華相比其它小國來說當然會有不同,不可能真正做到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因為中美雙方的利益聯系和隱含的沖突遠遠大于一般性國家,所以從重視程度來看肯定也要高于一般性國家,這不是拔高看待,但是,如果中國仍然習慣于把美國看成是“武林盟主”駕臨敝莊的心態,那就是拔高美國了,尤其是媒體宣傳上一定注意分寸,千萬不要有“奧巴馬是來給中國帖金”的思想,如果你自己認為他是來帖金的,他本身就被動的給抬高了,想不使點主子心態都不行,中國不需要那種“不自尊”的行為和作法;當然,中國也不能因為美國某些領導人跟中國過不去就故意降低層級,因為我之前提到過,外交不過是演戲而已,內心再痛恨他,戲還得照演下去,人為地降低層級,不但連演戲的水平都沒有,反而會加大外交的復雜性,演完戲以后,你想干嘛就干嘛,自不必理會面子問題。
第二,注意中美之間的對等性接待。中國有句古話:來而不往非禮也。言下之意就是,你怎么來我就怎么回,實際上也是一種樸素的對等外交的禮節,中國領導人去美國受到什么樣的待遇,美國領導人來華當然就只能得到相同的回報,甚至包括雙方的媒體采訪權都要獲得相等的權力,據說中國有位高層領導人在獲得奧巴馬會見時,中國媒體居然不能進去現場錄相,發回國內的只是美媒靜態畫面,而美國眾議院議長來華就大不一樣了,其規格之高和自由之廣決非中國領導在美國所能享受,為什么會形成這種不平等對待呢?在我看來,責任不在美國,而在中國自身,因為中國方面近幾十年來對美國方面的過多的委曲求全,過多地遷就導致了美國的傲慢無禮,想當年尼克松在見毛主席時,還得低頭面見,美國人的行為都得由中方認定,現在全反了,美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還得指揮中國怎么干,這就是不平等地位,時間久了就成了老百姓眼中的“仆人見主人”的狀態。
第三,外交訪問不要變成送禮儀式。在外交訪問過程,如何體現外交成果呢?當然就會有一些所謂的“外交大禮”,但是,這與中國送禮的方式不一樣,國際上的“外交大禮”一般都限于政治理念上的支持和意識形態上的認同,即使有經濟上的禮單,多半也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需要,并且送禮都是相互的,很少有單方面送禮的,反觀中國的送禮外交,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的送禮可以理解,這是一種典型的強對弱的禮物,并沒有尊嚴上的問題,而中國在與世界發達國家及大國外交之間,通常也只看到中國送禮的情況,這就不太容易理解,中國領導人出國帶出的是“采購大單”,外國領導人來華,中國給出的還是“采購大單”,我還沒有看到一次中國收獲了外國的“采購大單”,中國與外國間的外交儀式變成了中國的送禮儀式,而外國領導人只需要“口出承諾”就夠了,這叫什么外交活動?
中國媒體近年來習慣把中國的外交說成“大國外交”和“自信外交”,我不反對這兩個提法,中國也的確需要這兩種外交思想,但是,如果僅僅把“大國和自信”停留在口頭和宣傳上,而不落實到外交實踐中,那么一百年后,中國在世界其它國家的形象中還是“弱國外交”和“討好外交”。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署名)2009110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