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主要領導患了“政績饑渴癥”,認為招商引資可以立竿見影、“名利”雙收,于是公然以地方文件取代國家法律法規,開辟招商引資“綠色通道”
為了大力發展經濟,目前,全國各地都興起了招商引資熱潮,這應該值得肯定。不過,招商引資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看起來極為怪異的事情,倒值得各地地方政府注意和重視。
投資騙子粉墨登場
目前,一場以“工業立市”、“工業立縣”、“趕超式”的工業化發展風暴,正在很多地方驟然刮起。固定資產投資被許多地方政府視為拉動GDP增長的重要引擎,“趕超式”發展的第一“招”就是強力推進招商。其結果是,抑制固定投資過快增長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有的地區由于招商心切,對外來投資者的信譽不加考察,認為“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最后,有的投資者竟將地方上的投資款一卷逃之夭夭。
據報道,廣西河池市鳳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不久前,該縣招商引資引來了一個“千萬富翁”前來投資辦廠,縣領導鼎力支持,甚至多次作陪,但最終卻發現這個“千萬富翁”竟是一個騙子。
這個“千萬富翁”以“預交定金”為由,騙取當地12家單位金額達140多萬元。偌大一個縣,上至書記縣長,下至普通百姓,竟然被一個騙子耍得團團轉,的確貽笑大方。
從報道來看,這個騙子的騙術并不高明。自己聲稱是“大老板”,該縣領導就相信了;掏出兩本借來的“空頭存折”,就被當地政府任命為“宏業硫磺廠廠長”……基本的身份調查沒有進行,起碼的資金核查程序沒有開展,甚至這個騙子還是公安機關的網上通緝人員,該縣就大張旗鼓地為其宣傳并給予政策扶持,這種做法,實在是令人深思與嘆息。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這樣被騙的事件屢見報端。河南商丘市梁園區劉口鄉為發展旅游業,到處招商引資,結果招來一伙投資騙子。這些騙子打著在當地投資建旅游飛機場的旗號,與鄉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騙取了一些想承攬工程的當地包工頭的錢財后,一走了之,造成了很壞影響。
在各地大搞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有些國外的騙子也粉墨登場,利用人們的馬虎疏忽輕信騙取錢財。前不久,江蘇省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審結一起外國人利用招商引資實施的連環合同詐騙案:委內瑞拉籍聶英杰因騙取保證金人民幣400萬元構成合同詐騙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
目前,招商引資作為吸引生產要素的重要手段,對經濟的發展正變得日益重要。有的地方政府都明確提出“經濟要發展,招商引資是關鍵”,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甚至把招商引資作為一種政治任務分配到各級官員,作為一種政績進行考核,全民皆兵出動招商。一些領導干部為了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和樹立自己的政績,完全忽略慎重審查的風險意識,對投資商饑不擇食,見資就引,見商就招,從而給一些深諳官商之道的投資騙子有機可乘。結果上當受騙,弄得當地參與者血本無歸。
招商引資被騙的事實,再一次說明了招商引資是一項政策性很強,業務性精細的專業經濟活動,來不得半點盲目、草率,必須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踏踏實實地工作,政府尤其應該注意定位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關專家建議:一要依法保護國家利益和群眾利益,既要為客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也要支持職能部門依法行使職權;二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對引進外資和新上項目,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科學的論證,不亂下指標,不亂搞攤派;三要嚴格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嚴厲打擊招商引資中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等損害國家和群眾利益的行為。這樣,招商引資才能步入良性健康的軌道,當地經濟才能不斷發展壯大,當地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好處。
“官餌”招商浮出水面
為了招商引資,一些地區頻出“怪招”:投資500萬元以上者可享受“超國民待遇”,擁有交通違規免于處罰等特權;以極低的土地出讓價吸引外資,有時甚至是“零地價”……
2005年,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為投資者拋出了“官餌”,只要在該縣投資1000萬元以上,就可以享受副縣級待遇。
該縣的引資政策還包括:凡在正寧境內投資100萬元—500萬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業項目,用地實行“零地價”租用;投資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的工業項目,實行“零地價”征用。采用“零地價”租用或“零地價”征用的工業項目,土地費用由縣里統籌解決。
該縣規定的獎勵政策有:對投資300萬元以上、年納稅2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法人代表,符合相關條件的,聘用到經濟部門兼職,發給副科級四檔基本工資,同時可以協商推薦任縣政協委員;對投資500萬元以上、年納稅4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法人代表,經人事部門考察符合條件的,聘用到經濟部門兼職,發給相當于正科級四檔基本工資;對投資1000萬元以上,年納稅8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法人代表,發給相當于副縣級四檔基本工資,當年聘用企業法人代表的1名年齡、學歷條件符合規定的子女,到行政事業單位工作。
據了解,正寧縣政府出臺此項政策的內外動因是:正寧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偏僻,財政困難,自身發展壯大的能力十分有限,特別是過早退出國扶、省扶貧困縣,爭取上級投資項目空間小、難度大,必須借助外力加快發展。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這哪里是招商引資,分明是在制造“紅頂商人”。為了發展當地經濟進行招商引資,給予一些優惠政策無可厚非,但是這種優惠政策必須以遵紀守法為前提,不能以損害人民的權益和地方黨委、政府的聲譽為代價。正寧縣這種論錢行償、以價給官的做法,不僅違背了國家有關法律和有關規定,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制造新的“紅頂商人”,短期內可能對發展有利,但從長遠看,對當地經濟發展只會起阻礙和破壞作用。
優惠政策隱性代價
目前,有些地方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熱”,“一切圍繞項目轉”、“人人頭上有指標”的現象十分普遍。
不久前,記者在蘇北地區采訪時發現,某縣專門成立了一個獨特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與管理辦公室”,目的就是為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當地的一名機關干部告訴記者,縣領導為了快速奔小康,全縣所有在職人員都有招商任務,每人每年要完成20萬元—50萬元的招商指標,完不成任務,就要扣發工資。
據報道,安徽臨泉縣最近召開全縣經濟形勢分析暨招商引資總結表彰大會,責令招商引資無實績的一個鄉鎮和13個縣直單位一把手離崗招商;江西宜黃縣則作出規定,三季度還沒有引進項目的鄉鎮和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要離崗招商,指定一名副職主持工作。
招商引資成為許多地方年度干部考核指標,招商不力就可能會掉烏紗帽。于是,“招商政績觀”逼著一些地方非經濟部門的黨政干部也與原來的工作暫時脫鉤,走上招商引資的前臺,忙于跟客商洽談項目。為了對干部形成現實壓力,一些地方還建立起“工作通報制度”,搞招商引資“一月一匯報,一季一考評,一年一結賬”。在一些地方的“招商動態”中,將每個部門出門招商作為“報道重點”。寧夏平羅縣還在縣電視臺設立專欄,及時報道招商引資項目進展情況,“整頓慢作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招商干部的手中,都拿著當地政府優惠政策的紅頭文件。而這些優惠政策的背后,在土地、稅收、資源等方面付出了越來越多的“隱性代價”。
江蘇某縣今年出臺的《關于鼓勵投資的暫行規定》,在縣內兩個工業園區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新建工業項目,如果投資密度每畝不低于80萬元,在土地價格上給予優惠,投資額較大的項目用地價格低于2萬元,超過億元的項目就可以免費用地,其差額都由縣財政來補貼。據當地干部介紹,這個縣征用土地,給農民的補償費用為每畝2.2萬元至2.6萬元。
陜西省某縣今年出臺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中,被列在第一項的稅收政策,規定了名目繁多的“獎勵項目”。地方政府雖然沒有稅收優惠權,卻有支配入庫稅收地方留成部門的權力,這就為變相減稅、灰色減稅留下了空間。在國家規定的稅收減免政策之外,地方財政以“先征后獎勵”的辦法再進行優惠,這是一種“普遍的做法和公開的秘密”。
其實,國務院2004年出臺的政策規定,禁止非法壓低地價招商,但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投資,不惜以低于成本的價格,甚至無償出讓工業用地。專家指出,土地違法屢禁不止,根源還是在于地方政府的用地沖動,為了招商引資、出政績,地方政府負責人背后支持或默許,以致土地違法的現象大量存在。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盲目比拼優惠政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好,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投資決策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推行現代招商理念
據調查,目前招商引資還存在一些不良傾向。一些地方把招商引資的成效與干部的政績掛鉤,層層下指標。一些干部雖經多方努力也難以完成,但為了保住“烏紗帽”,只得虛報招商引資數額。
一些地方為了能夠吸引外地客商前來投資,對外來考察客商竭盡地主之誼,陪其吃喝玩樂;還有一些地方不實事求是地審視自己,不進行嚴格的可行性研究,草率從事,盲目走出去招商引資,組織龐大的招商團,所有開支加在一起,實在是一筆不菲的開銷。而結果往往是合作項目意向書簽了不少,履約率卻極低,有的甚至一無所獲。
一些地方領導根本不考慮本地的具體實際,就東施效顰,亂鋪攤子,結果費力不討好,形成了一些根本產生不了效益的“雞肋工程”;一些地方主要領導陷入“政績饑渴”,認為招商引資可以立竿見影、“名利”雙收,于是公然以地方文件取代國家法律法規,為那些發達地區“混”不下去的企業開辟政策“綠色通道”,強令有關部門違法違規給這些企業辦理證照,結果招上門來的正是人家唯恐避之不及的“垃圾工程”;還有極少數地方的一些領導甚至假借招商引資之名,不僅成群結隊出國觀光旅游,大肆揮霍納稅人的錢,而且內外勾結,損害本地利益,中飽私囊。
采訪中,基層的很多干部認為,解決這些傾向性的問題,要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學會“為商之道”,即大力推行市場化的辦法,政府部門給自己定好位。要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尊重百姓、干部,不要輕易地傷害他們。要實實在在地辦事,不能把招商引資當成是一件政績工程,最后穿著“花衣服”,搭了“花架子”。
有關專家分析,當前,一些地方興起的招商引資熱驅動力來源于兩個方面。首先是上級下達硬指標,層層分解到各縣和鄉鎮;其次是農業稅取消后,鄉鎮政府陷入財政困局,為了維持自身運轉,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稅源。于是就出現了亂招商的現象。
此外,“招商政績觀”說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積極參與微觀經濟活動,這種“微觀介入”和當前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格格不入。如黨政干部把精力和大量時間花在陌生的招商引資上,將不得不放棄原本相當熟悉也應該完成的本職公務,這是典型的角色錯位、越位。同時,在許多地方政府刺激GDP快速增長的沖動下,可以預料,抑制固定投資過快增長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有關專家指出,今后,各地要在招商引資的理念、機制和規范方式上進行創新,使招商工作走向科學化、多元化、規范化和國際化。同時,推行理念營銷化,在招商引資上樹立和貫穿現代城市營銷的戰略理念和意識。還要推行機制效率化,由政府獨唱變成由企業、政府和中介機構等多種主體共同參加的匯演。從項目的篩選與確立,宣傳與促進、實施與管理,都要保證協調,以提高招商引資項目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