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矛盾凸顯期──中國改革何去何從

程海亮 · 2006-10-13 · 來源:三農(nóng)中國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矛盾凸顯期──中國改革何去何從
 


時間:2006-10-12 8:52:42 來源:開放時代 作者:程海亮
(蘇州科技學院 程海亮)

[內容提要]: 目前,關于改革的爭論已成為一個引起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中國改革已進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我們應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改革,如何正確面對人們對改革的質疑,如何保證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的成果,如何使改革繼續(xù)深入而健康的進行,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高度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 改革 偽改革 反思 改革不可逆轉 共享改革成果

一、 改革之爭—風生水起

  目前,有關改革的爭論可說是一個社會的熱點問題,引起了全社會各方面人士的廣泛關注,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對整個民族、國家的影響。每一項社會改革都會牽涉到人們的敏感神經(jīng),關乎到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得失。就改革而言,有人否定,認為改革開放二十八年來的改革是失敗的,是負面的;有人肯定,認為改革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其輝煌成果不可抹殺;有人認為改革是功過參半、毀譽相兼;有人認為,關于改革的成敗得失目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有待觀察;有人因改革中所存在的問題,改革中所出現(xiàn)的偏差、失誤,從而對改革感到困惑、迷茫和質疑;也有人認為,對于二十八年的改革開放應以辨證的觀點、科學的態(tài)度、歷史的視野、實事求是的精神、實踐的標準、戰(zhàn)略的高度、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判。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視角,對同一種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因此,在歷史發(fā)展到今天,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在矛盾的凸顯期,改革的走向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中國的改革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到底何去何從、走向何方,使我們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改革真正走到了一個拐點,進入了一個全面而深化的時期——一個更敏感、更復雜、更艱難也更兇險的時期。同時,因改革觸動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觸及到制度的核心問題,從而遇到的阻力就會更大,這將直接關系到改革能否真正順利進行下去。所以,在這重要的歷史關頭,質疑、爭論、討論既是必然,也有必要。只有經(jīng)過充分的討論、爭鳴,只有廣泛聽取人民的正確意見,統(tǒng)一思想和認識,達成改革共識,讓廣大人民廣泛參與改革,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才能使改革繼續(xù)深入下去。
   
二、 改革的偉大成就毋庸置疑

  關于改革的成敗,我們的態(tài)度是非常明確的,即改革開放二十八年來的偉大成就是有目共睹,舉世矚目的。盡管我們改革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確實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主流是好的,成績是主要的,不能以存在的某些問題而把改革的成就一筆勾銷,否認改革的成就只能是一種片面的和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jīng)濟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中國的GDP2005年已達二萬億美元,人均GDP也由改革開放前的幾百美元增長到現(xiàn)在的1500美元左右,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三貿(mào)易大國,外匯儲備也躍升為世界第一,高達8536億美元,中國每年吸引的外資也都在世界上位居三甲。正是由于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實現(xiàn)了一個質的飛躍,由過去一個生存型社會而發(fā)展成為今天的溫飽型社會,解決了世界上最多人口國家最難解決的吃飯問題。貧困人口也在改革過程中大幅度下降,由過去的幾個億下降到目前的3000萬左右。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工業(yè)水平的提高,工業(yè)的現(xiàn)代化的深入,國防的現(xiàn)代化建設,科技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文化、教育、體育、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等各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發(fā)展和提高。民主政治的進程雖然有些遲緩,但畢竟也在往前推進。特別是經(jīng)濟體制的改革,大大地解放了生產(chǎn)力,使我國的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使我國的經(jīng)濟實力有了極大的飛躍,財政收入由改革開放前的捉襟見肘達到2005年的3萬億。經(jīng)濟實力的增長為我們其他各項事業(yè)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后盾,使我們社會的各項改革有了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隨著改革的發(fā)展,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內政、外交都在改革開放中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不管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出現(xiàn)了質的飛躍,國家的形象和影響力在大幅度提升,國民也更具自信心和自豪感,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高,中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的份量也今非夕比,中國一改過去的閉關自守、自我孤立的傳統(tǒng),以全新的、自信的形象出現(xiàn),給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中國在外交事務中也越來越顯得積極主動、自信負責,在國際事務中,中國的態(tài)度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已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威脅論”之所以席卷全球、甚囂塵上,這一方面說明了一些國家別有用心、不可告人的目的外,這不正從另一個側面剛好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嗎?正是這些成就引起了一些敵對的、不太友好的、或者是不太了解中國的力量產(chǎn)生了仇視、恐懼或誤解。但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中國和平的外交路線,中國的政治影響和經(jīng)濟影響,使中國越來越成為世界經(jīng)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拉動世界經(jīng)濟增長,促進整個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經(jīng)濟力量,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世界也越來越需要中國,中國在構筑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中的作用無可替代,中國成為國際關系格局中越來越重要的一極。地區(qū)熱點問題、核不擴散問題、國際能源、氣候、環(huán)保、反恐、生態(tài)等等重大問題都需要中國的參與和配合,中國已越來越成為國際體系中的利益相關者和高度負責者。中國和平自主的外交路線已使越來越多的國家相信和支持,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多。總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科學、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舉世矚目的,而這一切成就的獲得都是由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因此,如果閉眼不看當今中國社會所產(chǎn)生的偉大變革,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是不客觀、不公正的。因此,改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決不容許抹殺和否定。
  
三、 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回避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回避,對此,我們應冷靜地進行分析和思考。筆者認為,之所以會產(chǎn)生有關改革的爭論,是與我們社會發(fā)展所處的歷史時期、改革所處的攻堅階段、改革中存在的偏差失誤、以及現(xiàn)實中存在的種種社會問題是分不開的,它是各種因素相互交織的產(chǎn)物。在這一歷史的時空交叉點上,各種矛盾不期而遇。

  第一、矛盾凸現(xiàn)期。從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來看,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正處于一個矛盾凸現(xiàn)期。眾所周知,從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軌跡來看,人均GDP在由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增長期內,是一個社會各種矛盾比較充分展現(xiàn)和暴露的時期。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政治理想,以及過去壓抑和束縛的各種各樣需求的釋放,社會的貧富分化,社會的不公正等等,在這個歷史發(fā)展的時空交叉點上,眾多的社會問題都會在這個“躍升階段”(也可叫做“成長階段”、“起飛階段”)同時涌現(xiàn)。正如一個人在快速生長時期,由于各方面的營養(yǎng)難以供給及很好協(xié)調,就必然會出現(xiàn)“生長痛”一樣,社會的發(fā)展亦如此。在社會快速的發(fā)展過程中,因諸多問題同時出現(xiàn),而相應的各種制度、機制、措施、思想觀念等等都未能相應地建立起來而與之相配套,因此這種滯后,就會使人們感到措手不及,無所適從,從而使矛盾在一個特定時期有尖銳激化和擴大化的趨勢,使人們感到迷惘、困惑、失望、不解甚至是怨恨和憤怒。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這一階段是不可逾越的。但是,面對這一階段,由于采取的應對方式和措施的不同,其結果也是大相徑庭。這是一個社會發(fā)展的十字路口,應對的好壞將直接決定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前途命運。在這方面,既有成功的經(jīng)驗,如東亞新興工業(yè)體;也有失敗的教訓,如拉美一些國家。拉美國家就是在歷史的重要轉折關頭未能及時采取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化解各種矛盾,因而被這些社會矛盾所糾纏,從此止步不前,使社會陷入動蕩甚至出現(xiàn)倒退。而東亞新興工業(yè)體則比較順利地度過了這一關鍵期,使經(jīng)濟、社會和政治等各方面都出現(xiàn)了質的提升,和平、穩(wěn)定、順利地實現(xiàn)了社會轉型。我國現(xiàn)階段就是要做到如何吸取拉美失敗的教訓,學習東亞新興工業(yè)體的成功經(jīng)驗,成功度過這一“矛盾凸現(xiàn)的危險期”。

  第二、社會轉型期。與拉美及東亞新興工業(yè)體不同的是,中國還具有一種他們都不曾有過的特殊性,即中國不像他們那樣原本就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在市場經(jīng)濟的基礎上而進行的改革。他們在改革和發(fā)展過程中,也必然經(jīng)歷矛盾的凸現(xiàn)期,但對于拉美和東亞新興工業(yè)體來說,在思想、觀念、文化傳統(tǒng)、思維定勢,心理承受、精神準備等方面不像中國這樣大起大落,大逆轉。盡管也有新與舊的交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也存在社會的轉型,但遠沒有中國當今社會所面臨的那么激烈和復雜,中國進行的社會改革卻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巨的、全面的改革,并且是要實現(xiàn)整個社會的轉型。中國的改革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接受全新的事物,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決定了這種轉型將更加復雜和艱難。政治上的高度集中要過渡到現(xiàn)代民主政治;意識形態(tài)上的“社會主義”幼稚病要轉變?yōu)椤扒笳鎰諏崱保耙噪A級斗爭為綱”要被“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所代替,“改革開放”取代了“僵化保守”;在經(jīng)濟體制上,實行了幾十年的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統(tǒng)制經(jīng)濟被市場經(jīng)濟所取代,“平均主義、大鍋飯”的思想也被“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現(xiàn)實所擊碎,過去貧窮但卻平靜而安逸的生活方式卻變?yōu)楫斀窦ち业纳鐣偁帯毫Α⑾聧彙^去一切都有國家負責,而現(xiàn)在則完全推向市場,市場競爭的殘酷無情、優(yōu)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使多少過去生活在“溫室”里的蕓蕓眾生感到惶恐不安、無所適從;誠信的流失,道德的滑坡等等,都使人們如同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在這新舊交替的社會轉型時期,一方面是舊的傳統(tǒng)的東西還未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另一方面是新的制度、思想觀念還未完全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是對過去美好東西的留戀回憶,另一方面是面對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一方面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另一方面卻是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無奈和彷徨。因此,在沒有一個充分的思想準備時期,在社會根本性的轉型時期,其思想觀念的新舊之爭,心理方面出現(xiàn)的落差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以及由轉型而產(chǎn)生的困惑、迷茫、痛苦、失望、乃至憤怒等都是難以避免的。新舊之間的摩擦、碰撞、矛盾、無序與混亂既是社會轉型不可避免的,同時也是人們對改革產(chǎn)生質疑的重要社會根源。對此,盡管任何一個國家在轉型時期,都會出現(xiàn)新舊的摩擦和矛盾,都會出現(xiàn)一些混亂和無序,但中國的特殊情況卻決定了我們的轉型卻更為復雜和艱險。其轉型之大、程度之難、情況之復雜、形勢之嚴峻、時機之不利等等,都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未碰到過的。所以,我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就要求我們的改革必須具備更大的勇氣和高超的智慧,同時也要求我們的人民也必須具有更大的忍耐力、承受力、理解力、支持力和寬容精神。

  第三、改革進入深水期。中國經(jīng)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過去由舊體制、傳統(tǒng)所束縛禁錮的能量得以迅速而極大的釋放,且由于改革處于初級和淺層的表面,其阻力和障礙也比較小,其路徑也比較簡單、通暢,也容易見到實效,人民都得到實惠,因此對改革也就熱情支持。但是,隨著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過去改革措施所蘊涵的潛力已達到極限,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更多的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這就要求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來予以化解,社會的發(fā)展與改革的相對滯后之間的不適應的矛盾就會凸現(xiàn)出來。同時,由于改革逐漸深入到更加深刻、本質、和敏感的方面,這就會觸及到不少人的利益,尤其是既得利益者的要害,也會觸及人們習以為常的思想、觀念、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因此,使改革遇到的阻力和障礙就更多、更大、更復雜、更棘手。尤其是在改革的主導權掌握在一些既得利益者手中時,他們?yōu)榱俗约旱囊患褐剑萌罕姷暮袈暋v史的潮流、形勢的需要于不顧時,就會使人們對“改革”產(chǎn)生誤解、質疑,懷疑我們到底還要不要改革,是真改還是假改,從而對目前的改革停滯不前悲觀失望,產(chǎn)生不滿和憤怒也就不足為怪了。

  第四、經(jīng)濟全球化的影響。當今,世界的開放性和經(jīng)濟全球化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各國之間相互聯(lián)系日益加強,相互之間的滲透、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尤其是中國國民過慣了自我封閉的生活,陶醉于自我的安樂,聽慣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對社會主義的贊美,所以,當國門洞開、爭眼看世界時,外面的世界已使許多人感到目不暇接,難以置信。由于改革和開放,西方的物質的發(fā)達、政治的民主、思想文化的多元、個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珍珠與糞土、精華與糟粕都滾滾而來。而不同的人由于個體的差異從而對這些現(xiàn)象也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和態(tài)度。有激進有保守,有全面也有片面,有肯定也有否定,有積極也有消極,有接受也有拒絕,有坦然處之,也有驚慌失措等等,不一而足。在內外比較之中、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中總會存在差距和反差。激進者、痛恨落后和保守;保守者,反對激進和改革;保守與激進、貧窮與富有、既得利益者與利益受損者、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干部與群眾……在這激蕩的時代,不同的群體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追尋自己的生活目標,在不斷地分化組合。矛盾與和諧、沖突與合作、先進與落后、開放與保守、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改革與守舊、前進與倒退,真善美與假惡丑……都在這個開放與全球化時代得以充分的展示、交融和碰撞。這是一個改革的時代、全球化的時代。是一個前進發(fā)展的時代,同時也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代。是一個大變動、大變革、大分化、大組合的時代,也是一個由亂到治、有混沌到有序、由分散到聚合、由沖突到和諧的時代。我們的改革正處于這樣一個全球化時期,因此更容易使人們進行內外比較、今昔比較、好壞比較,并且也容易在比較中看到優(yōu)劣。加之,常常是拿自己的不足去比人家的優(yōu)點和長處,其心理落差、悲觀、失望、不滿就容易產(chǎn)生,這種片面的比較方法往往使人們心理失衡,從而對改革產(chǎn)生疑問。

  第五、改革中的偏差、失誤所造成的惡果開始進入一個爆發(fā)期。

  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無庸置疑,是主流。但我們也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我們這些年的改革也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誤,并且這些偏差失誤所造成的惡果已進入一個爆發(fā)期,產(chǎn)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就容易使人們把改革的失誤當作改革的本身,讓改革成了這些惡果的替罪羊。某些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不容回避,已經(jīng)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主要表現(xiàn)在:①對“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片面理解和執(zhí)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現(xiàn)了工作重心的轉移,由原來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yōu)椤耙越?jīng)濟建設為中心”,實踐已充分證明這一戰(zhàn)略轉變的正確。但是,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如果僅僅強調一點而不計其余,就必然會出現(xiàn)問題。這些年來,在強調“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一些人卻使之片面化和絕對化,以至于出現(xiàn)了“萬般皆下品、唯有經(jīng)濟高”,“經(jīng)濟至上”,只強調GDP量的增長而忽視GDP的質量。片面的政績觀造成了“干部出數(shù)字,出數(shù)字干部”的怪圈,“GDP的神話”造成了大量的虛假、浮夸、坑蒙拐騙。造成了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數(shù)量和速度而不顧質量和效益,只顧眼前而不計未來,只顧效率不顧公平。在重商主義盛行之時,人們也格外在乎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容易引起利益糾紛和沖突。因此在“經(jīng)濟至上”思想指導下,使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讓人痛心和憂慮的不和諧方面:諸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資源的浪費、重復建設、只見GDP增長而少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貧富差距拉大、腐敗盛行、道德滑坡、誠信流失、信仰危機、拜金主義與物欲思想泛濫成災等等。②決策方面的失誤及其影響。我國由過去高度集中計劃的決策機制轉變?yōu)橐允袌鰹楹诵牡姆稚Q策機制,這無疑是一種質的飛躍,其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市場體系發(fā)育的初級階段,在各種制度、規(guī)則、法律還很不健全、而政府又未能很好的發(fā)揮宏觀協(xié)調、總體控制的情況下,就會一下子由過去控制的過死,變?yōu)楝F(xiàn)在的放得過活,出現(xiàn)了嚴重的地方主義、諸侯經(jīng)濟、各自為政、一盤散沙、混亂無序、缺乏全局觀念、缺乏協(xié)調與合作。經(jīng)濟結構不合理、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重復建設投資、商業(yè)賄賂與商業(yè)欺詐、國有資產(chǎn)流失、決策失誤等等層出不窮。比如在投資決策方面,據(jù)世界銀行估計,我國在“七五”到“九五”期間,投資決策失誤率在30%左右,資產(chǎn)浪費及經(jīng)濟損失大約在4000億到5000億元。這些方面出現(xiàn)的混亂,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會招致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從而質疑改革。③腐敗盛行與道德滑坡。當今中國社會官場的腐敗已達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無法容忍的程度,天天喊反腐敗,但其效果并不盡人意,腐敗現(xiàn)象有進一步惡化和擴大的趨勢。官商勾結、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跑官買官、裙帶關系、帶病上崗和提拔、商業(yè)賄賂、惡性不斷的礦難、官本位盛行、政府部門的龐大開支和浪費等等,都已招致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和憤怒。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登文章說,據(jù)2000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顯示,1999年的國家財政支出中,僅官員公費出國一項消耗的財政費用就達3000億元,2000年以后出國學習、培訓、考察之風愈演愈烈、公費出國有增無減。據(jù)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公車消費和公款吃喝一年的總數(shù)達6000億元以上,幾乎相當于財政收入的20%左右。2004年,中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公車消費財政資源4085億元,大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13%以上,全國一年的公款吃喝也在200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這些年由于我們只重經(jīng)濟增長而無視精神文明建設,從而造成了精神文明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整體滑坡,已達到了一個相當危險的程度。信仰危機、道德滑坡、誠信流失、物欲橫流、善惡不分、是非顛倒、人情淡薄、人性冷漠、缺乏責任感、使命感、集體感、榮譽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等……胡錦濤總書記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要樹立社會主義的道德觀,提倡在全社會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八榮八恥”應成為人們道德修養(yǎng)的標尺。所以,改革開放以后,由于一手硬一手軟,在精神文明和道德方面出現(xiàn)的倒退讓人們易誤解為是改革本身的產(chǎn)物,而其實卻是我們改革中忽視的、失誤的方面。④改革成果的分配不公,社會矛盾的不斷激化,使人們遷怒于改革。人民群眾應共享改革成果,但是,在我們的改革中卻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分配不公現(xiàn)象:首先,行政官員成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比如,2003年高達37960億元的國家實際支出中,只有21.33%用于公民最需要的社會保障、撫恤救濟、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四類項目。中國財政支出中,行政公務支出和直接投資經(jīng)濟建設占財政總支出的近50%,而美國僅占17%;而社會保障、撫恤救濟、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等方面只占財政總支出的25%左右,而美國則占75%。大量的財政資源被公款吃喝、出國考察、公車消費、決策失誤所吞噬。其次,貧富差距在不斷拉大。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沒錯,但如果放任貧富之間無限擴大必將產(chǎn)生嚴重的惡果。目前,我國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貧富之間的差距已達到了一個危險程度,已經(jīng)危機到社會的穩(wěn)定和安全。據(jù)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公布的一組數(shù)字顯示,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shù)為0.45,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費中所占的份額只有4.7%,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則高達50%。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fā)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來急劇加大,目前已達到嚴重的“黃燈”警戒水平,如果今后不采取措施加以扭轉,將惡化到“紅燈”危險水平。城鄉(xiāng)差距也在拉大,劇國家統(tǒng)計局城鄉(xiāng)住戶抽樣調查,城鄉(xiāng)平均貧富差距已從1978年的2.7倍擴大到2003年的7.4倍,25年中擴大4.7倍。再次,工資收入水平落后于經(jīng)濟增長的速度。一方面是經(jīng)濟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人們卻未得到多少增長的實惠。中國整個工資總額在GDP中的比重在許多年中甚至是在下降,即使在增長的年份,其數(shù)量也是相當寒酸的,工資基本上10年沒有增長。尤其是現(xiàn)在被稱為“三座大山”的上不起學、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已壓得許多人喘不過氣,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三座大山”已經(jīng)成為造成眾多人由富返貧的三大殺手,人們普遍感覺到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負擔越來越重。據(jù)2006年3月20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有7625人參與的調查顯示:一方面,78.8%的人認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覺自己的生活負擔比十年前更重了。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投入?yún)s是嚴重不足,其在GDP中的比重還不及發(fā)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占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比例,到2000年,達到4%。但在2005年,全國教育支出3951.59億,占GDP的比重是2.16%,這個數(shù)字低于2004年的2.79%,更低于2002年的3.4%。醫(yī)療費用的投入也是少得可憐,在聯(lián)合國的191個成員國中,我們竟排在倒數(shù)第四。高經(jīng)濟增長、低收入水平,畸高的房價、藥價、學費已嚴重制約了人們的消費,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據(jù)《人民日報》2006年3月26日報道,近10余年,我國最終消費率平均不到60%,2005年降至50%左右,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費率達78%~79%。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連續(xù)幾年大幅下滑,2005年僅為33%。如果人們無力消費,不僅使內需刺激生產(chǎn)成為泡影,生活水平的倒退必然造成人們的不滿,失去對改革的熱情和支持,從而使改革缺乏人民群眾這個最大的動力源。最后,社會矛盾和沖突在增長、激化,社會穩(wěn)定受到嚴重的威脅。房價畸高、學費昂貴、看不起病、頻繁的惡性礦難、暴力拆遷、腐敗盛行、國有資產(chǎn)流失、工人下崗、社會治安混亂、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等……所有這些都使人們對社會產(chǎn)生不滿,變得急躁、仇富、心理失衡、甚至痛恨社會和現(xiàn)實。中國社會主要群體的弱勢化現(xiàn)象必然會造成社會各個群體之間的隔閡、抵觸和沖突,引發(fā)社會的不安甚至是社會的動蕩。中國現(xiàn)在的群體性事件有迅速上升的勢頭。據(jù)最高檢察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表明,從1993年至2003年這10年間,群體性事件數(shù)量急劇上升,年平均增長17%,由1994年的1萬起增加到2003年的6萬起,增長了5倍,2004年則上升到7萬起;規(guī)模不斷擴大,參與群體事件的人數(shù)年均增長12%,由73萬多人增加到307萬多人,其中百人以上的由1400起增加到7000多起,增長4倍。這些事件的組織化傾向越來越強。這些群體性事件使社會矛盾和沖突加劇,已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以何種心態(tài)來看待改革呢?結果不言而喻。

四、 改革的大方向決不可逆轉

  我們近三十年的改革,其輝煌成就是有目共睹、舉世矚目的,這一點是不能抹殺的,而改革中的偏差失誤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態(tài)度,客觀公正地評價我們的改革。

  第一、我們對改革不能太苛求。我們的改革是前人所未經(jīng)歷的事情,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是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這是一項帶有嘗試性、實驗性的偉大的系統(tǒng)工程,盡管大的方向性、決策性的、戰(zhàn)略性的錯誤絕不能犯,否則成本太高,我們犯不起,但這并不意味著改革不能一點偏差失誤都不能有。加之,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所進行的改革所面臨的問題之多、難度之大、情況之復雜、形勢之嚴峻都是舉世罕見的,在此情況下,如果不允許、不容忍偶爾出現(xiàn)的偏差和失誤,這既不現(xiàn)實,也太過苛求,這樣只會影響人們去開拓創(chuàng)新。改革需要冒險、開拓創(chuàng)新,允許犯錯誤,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足夠的寬容精神。當然,改革中一些偏差失誤不可避免,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原諒自己的錯誤,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決策時可以不負責任、不講科學,更不能借此故意犯錯誤,從而為一些當權者撈取好處。

  第二、我們對改革中的錯誤也必須辨證地分析。首先,我們要把改革和偽改革區(qū)別開來。所謂改革,就是革去影響社會前進發(fā)展的各種障礙和不利因素,是為社會的前進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和掃清道路,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應是除弊興利,是有利于國家和人民,有利于現(xiàn)在和未來,有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也有利于社會的前進和發(fā)展。在改革過程中,如果只是因為客觀因素的制約和主觀水平有限,而不可避免地導致的偏差和失誤,則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但如果是出于私利或某些既得利益者、強勢集團假借改革之名在搞假公濟私、損公肥私的,則只能是假改革真腐敗,是對改革的扭曲和玷污,不能與改革同日而語,是在玩弄改革,忽悠廣大老百姓,對此我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堅決的反對。其次,我們對真正的改革必須具備一種平常和寬容的心態(tài)。不能一成功就大唱贊歌,一有失誤就橫加指責,甚至是批判和否定。改革既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既有優(yōu)質產(chǎn)品、合格產(chǎn)品,也會有次品和副產(chǎn)品。改革需要成本,改革必然會付出一定的代價,那種認為改革是一帆風順、道路是一馬平川、前途是一片光明的觀念是不利于改革、有害于改革的。改革有風險,會有挫折和失敗,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心理承受力、忍耐力、持久力和寬容精神。我們更不能把一切問題、一切不盡人意、不合理的東西,不分青紅皂白的都歸咎到改革頭上去,不能讓改革成為一切社會問題的替罪羊,背上不應有的罵名。事實上,恰恰正是因為沒有改革或改革的不到位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要把改革的成功與失敗區(qū)別開來。其成功、成果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其失敗、副產(chǎn)品也正是我們所要避免的,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改革來解決的,而不是我們主觀上所要追求的,不能由此而指責這就是改革。改革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失敗到成功、由大家不可理解不支持到理解支持的過程。因此,不能僅僅以結果來進行簡單的評判,而必須也要考慮到事物本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和過程性,事后諸葛亮誰都能做到,但又有什么意義呢。再次,對改革的成功得失不能以一時一地來簡單地評判。改革會觸及到許多人的利益,因此,人們因個體的差異對改革會有不同的評價和態(tài)度,因此我們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力戒情緒化、本位主義、急功近利,而應有長遠的眼光、全局的觀念。也許在局部、在短的時間內,你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或是還未能得到改革的實惠,因此就抨擊改革。而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狹隘的圈子,把視野放開一些、境界再高一點、眼光再遠一點、心胸再大一點,多想一些社會、國家、人民的未來,從大處著想而不是自己暫時的蠅頭小利,你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心態(tài),你對改革就會充滿樂觀和自信。

  第三、必須樹立科學正確的改革觀。首先,必須明確改革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改革者必須有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未來的高度、發(fā)展的高度、全局的高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敢于負責的高度來進行改革,堅持做到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其次,改革必須依靠人民群眾。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偉大工程,僅靠少數(shù)精英而沒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是絕不可能成功的,在改革中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有話語權、參與權、建議權。改革不能使人民群眾成為看客,不能使其被邊緣化,更不能借改革之名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中蘊涵著不盡的首創(chuàng)精神,得民心者昌,逆民心者必亡。所以,必須始終想著人民群眾,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熱情和積極性,改革是人民群眾的事業(yè),人民群眾是改革的動力之源、是決定成敗的根本所在。再次,必須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改革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必然會受到一些人的阻撓和反對,改革存在著重重困難和風險,這就要求改革者必須具有敢于冒險、敢于犧牲、不怕失敗、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就要求改革者能以大無畏地氣概來面對改革的成敗,認準的方向只能勇往直前。

  第四、必須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的成果,正視人民群眾對改革的質疑。面對質疑,我們必須加以區(qū)別。有真實的、善意的,也有虛假的、別有用心的惡意歪曲。對前者,我們應虛心接受、冷靜反思,廣泛征求意見,及時進行調整;而對于后者則必須予以有力的回擊,決不允許任何人來破壞我們的改革事業(yè)。而目前,有關改革的爭論,產(chǎn)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我們不能對一項偉大而復雜的,影響到整個中華民族命運的改革簡單地以成功或失敗來進行評價,若如此,就顯得太輕率,對歷史也太不負責,也太形而上學化。我們對不同的觀點也應以分析地態(tài)度來看待,不能惟我獨尊,聽不得任何意見和批評,更不能動輒以大帽子、大棍子來反對不同的聲音,尤其要警惕那種極“左”的,“階級斗爭為綱”的作風死灰復燃。我們應以善意的態(tài)度、寬大的胸懷來傾聽各層人士對改革的建議、意見和批評,凡是有益于改革事業(yè)的我們就應當采納,這只會有益于推進改革,以善意對善意,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改革才能不斷前進和深化。當然,對那種別有用心的肆意攻擊和歪曲否定改革的,則另當別論,決不能讓這些人擾亂了思想、混淆了是非、挑撥了矛盾、影響了改革的大方向。我們更要警惕那些打著改革的旗號卻在干著盜取國有資產(chǎn)、大肆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結成利益團體、假借改革之名而傷害國家、人民的利益,聲稱別人在反對改革,而其實這些人正是改革的最大障礙,恰恰是最害怕改革,最不想失去既得利益的當權者。這些人實際上是在玩弄改革,愚弄欺騙群眾,使改革背上不應有的罵名,是假改革、偽改革,是對改革的嘲弄和諷刺,正是人民群眾反對的那種所謂的“改革”。人民群眾為什么質疑改革,筆者認為,這并不是人民群眾的錯,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改革中確實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誤,傷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傷害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熱情,使社會矛盾有所加劇。其次,的確存在一些打著改革的旗號,卻在損害著人民和國家的利益,這是一種假改革、偽改革,是在玩弄改革、玷污改革,人民群眾質疑的也正是這種偽改革。再次,改革確有偏離正確軌道和方向的危險。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在改革中處于弱勢地位,改革的決策、方向、制度、規(guī)則和利益傾斜,可以說群眾幾乎沒有發(fā)言權,而改革的制定者正是改革的最大受惠者,在對權力沒有有效監(jiān)督的情況下,改革的政策如何制定,完全是一個變數(shù),依靠決策者的道德覺悟恐怕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醫(yī)改、教改、房改、國企改革、金融改革、干部制度改革等等有多少成功的呢?為什么會這樣呢?寄希望既得利益者來推進改革,而限制自己的特權這無疑于與虎謀皮。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權、話語權、決策權、監(jiān)督權和對腐敗分子的質詢權和罷免權,改革只能是在原地空轉。我們的改革必須是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為什么改革開放的前期,人民群眾有那么高的積極性,是堅定的支持和擁護,改革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原因就在于改革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改革上達成了共識,大家能共享改革的成果。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只承擔改革的痛苦和代價,而只讓少部分特權階層享受改革的成果。針對這個問題,胡錦濤同志2005年12月在青海考察時強調,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千方百計為困難群眾多辦好事實事,進一步凝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共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第五、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已刻不容緩。一些當權的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中排斥人民群眾的參與權力,人民群眾成為任意擺布的弱勢群體,其作為共和國公民應享受的權力得不到體現(xiàn),沒有話語權、決策權、建議權、質詢權、選舉和罷免權,逐漸被冷落和邊緣化了。一些人是打著改革的旗號但并不是在改革,而是在喊著改革反改革,是以改革之名,謀一己之私,是利用自己的特權侵害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廣大人民群眾并不反對改革而是積極要求改革、要真改革、動真格的,而不是假改革、偽改革,更不要以改革之名而進行的各種腐敗,人民群眾對改革的失望正是反映出對這些真正影響改革進一步深化、滋生出大量腐敗的制度為什么不進行改革呢?所以,那種認為群眾反對改革,或者說群眾因改革的速度太快而不能適應的論調如果不是無知的話,就是別有用心、無恥之尤。可以說,說群眾反對改革的人正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是最害怕繼續(xù)改革的,是改革的最大反對者。蘇東為何失敗?正是由于一個龐大的強勢集團,一個特權階層害怕失去自己的特權和既得利益,正是他們拼命地反對改革,最終失去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既沒有勇氣自改革,又害怕人民群眾的改革,最終葬送了列寧創(chuàng)立的偉大事業(yè)。我們應吸取蘇東失敗的慘痛教訓,敢于放棄自身的一些不當利益,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要有歷史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勇敢地對不合理的、影響改革進一步深化的、滋生貪污腐敗的制度和體制開刀,實行自改革。事實證明政治體制的滯后,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的瓶頸制約,大量社會問題皆由此而產(chǎn)生,現(xiàn)在最為重要的應該是制度創(chuàng)新、體制創(chuàng)新,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敢動真格的,政治體制一直滯后的話,改革只能在原地空轉、腐敗就會更加盛行,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就會有重蹈“拉美化”和蘇東演變的危險,我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會動搖。

  第六、改革不可逆轉,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改革走到今天,可謂是步履維艱,盡管存在一些偏差失誤,盡管有不盡人意,盡管前面的道路更曲折,形勢更嚴峻,但我們絕不可止步不前,有絲毫的動搖和畏懼,改革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退則前功盡棄、功敗垂成;進則柳暗花明、海闊天空。實踐已經(jīng)證明,只有改革才有發(fā)展,才有出路,我們的成績正是改革的結果。我們存在的一些問題,一些是由于改革的經(jīng)驗不足而造成的,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改革去校正;一些則是改革不到位、不徹底或根本未觸及所產(chǎn)生的,這正需要我們改革的深化去解決;而有一些問題根本與改革無關,甚至是打著改革的幌子在混淆視聽,愚弄百姓,這是假改革、偽改革,這也正是需要改革去正本清源、以正視聽;也有人指責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都是由市場經(jīng)濟造成的,事實上,這并不是市場經(jīng)濟的錯,而恰恰是市場發(fā)育不完善、不健全所造成的,需要我們更好地培育和完善市場經(jīng)濟。筆者認為,要使改革能深入下去,要建立一個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政府必須徹底轉變自己的職能,建立真正的法制政府、陽光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不與民爭利的政府,要做到這一點,政府必須要有使命感、責任感,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中,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給政府以準確的定位,做到有所為與有所不為。該強時要強,該弱時要弱,進退強弱要由經(jīng)濟社會的客觀需要來決定,而不是由自己的特權使然。社會公正的建立、法制社會的形成、社會主義道德的重塑、和諧社會的構建、綜合國力的提高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政府充分發(fā)揮作用,發(fā)揮好的作用,起表率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要有自我改革的勇氣和膽略,要敢于制度創(chuàng)新。改革只能繼續(xù)下去,改革的成本也不能一次性支付,否則就會引起大的社會震蕩,只能在循序漸進的改革與發(fā)展中漸次解決。當今存在的問題,只有在改革和發(fā)展中才能解決,除此別無他途。正如胡錦濤總書記2006年3月6日在參加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所強調的,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努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證經(jīng)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fā)展,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切實加大改革力度,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改革的新突破,同時注重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xié)調性,使改革兼顧到各方面的利益,真正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溫家寶總理3月14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態(tài):“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站在歷史的新的起點上,面對新的任務,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堅定、更加努力。清醒,就是要認識到我們已經(jīng)取得好的成績只是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邁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還更長,更艱苦。形勢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堅定,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中盡管有困難,但不能停頓,倒退沒有出路。努力,就是要準備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困難和風險有些是可以預料到的,有些是難以預見的。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她的剛健自強,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我們必須做長期努力奮斗的準備”。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經(jīng)滄桑路萬條,唯有改革是正途。

作者簡介:

     程海亮,男,1963年生,河南南陽人,蘇州科技學院政治系副教授。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chǎn)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