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 朱明熙
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至今已三十一年了。這三十一年來我們的經濟可謂是突飛猛進,每年以百分之九以上的速度連續遞增,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令世人矚目的又一個“經濟奇跡”,成為當今世界上的、世人不敢小覷的“經濟大國”,人民的生活也得到相當的改善和提高。但當我們在欣喜于所取得的這一切經濟成就的同時,卻不能不看到經濟繁榮背后的陰影和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我們的經濟是繁榮了,但是我們的資源卻枯竭了;我們的生態卻被嚴重破壞了; “三農”問題日益凸顯了;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急劇拉大了,……。尤其是這一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的世界性的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對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流行的以GDP 論英雄的“唯GDP的發展觀”,以及在這種發展觀下所必然產生的不顧條件和可能,以破壞生態、耗竭資源、犧牲當代和后代根本利益為代價的盲目的、不講科學的招商引資、大干快上、“肥水快流”、“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方式是一次“當頭棒喝”和警示。如果我們再不懸崖勒馬,痛下決心調整我們的發展方式,那么,用不了多久,中國必將進入“多事之秋”!
不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但貧富懸殊,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急劇拉大難道就是社會主義?
不錯,“發展是第一要務,是硬道理”,但以破壞生態、耗竭資源、犧牲當代和后代長遠利益為代價的盲目發展、亂發展決不是第一要務,更不是硬道理!
這就不能不涉及到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即,我們改革開放,促進生產力,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GDP的快速增長,經濟的“超英趕美國”?不,我們改革開放,促進生產力,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加幸福!要使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加幸福,我們當然要實行改革開放,要大力促進生產力,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因為這是實現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手段畢竟是手段,盡管它非常重要,但它畢竟不是目的,我們不能以手段代替目的,更不能以手段代替一切,只講發展經濟,唯GDP,為增長而增長,就像伯恩斯坦認為的那樣“運動就是一切,而目的是無關緊要的”。如果我們本末倒置、因果顛倒,以為只要GDP增長了,“蛋糕作大了”, 人民生活幸福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實現了,那就大謬不然了。這三十多年的改革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以此來指導發展,最終甚至很可能會出現我們誰都不愿看到的結果。因為,實現人民生活的幸福固然離不開GDP的增長和“蛋糕的作大”,但發展并不僅僅是GDP的增長和“蛋糕的作大”。尤其是如果GDP的增長和“蛋糕的作大”是以只講眼前,不顧長遠,破壞生態、耗竭資源、犧牲當代和后代根本利益為代價的“剜肉補瘡”、“飲鴆止渴”、“殺雞取蛋”式的盲目發展、亂發展,到頭來,雖然GDP一時增長了,“蛋糕作大了”,但是,我們可用的資源卻耗竭了,呼吸的空氣骯臟了,飲用的水惡臭了,賴以棲息繁衍的家園沒有了,那么,GDP的增長和“蛋糕的作大”又有什么意義呢?
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央在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指出發展要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內外經濟之間的五個統籌與協調發展。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央在“十一五規劃”中和黨的十七大又提出按照四大功能區的不同定位來協調發展地區經濟和國民經濟。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須遵從自然規律,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資源狀況和地理區位等條件,實行不同的發展戰略。而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顧資源和環境條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地理區位,一窩蜂地追求經濟發展和GDP增長;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講眼前,不顧長遠,破壞生態、耗竭資源、以犧牲當代和后代根本利益為代價的“剜肉補瘡”、“飲鴆止渴”、“殺雞取蛋”式的盲目發展、亂發展。這實際上是一種痛定思痛后的“糾偏”,是對過去那種一種“剜肉補瘡”、“飲鴆止渴”、“殺雞取蛋”式的盲目發展、無序發展的“撥亂反正”!但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要真正作到科學發展,恐怕并非易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