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統計出來后,一些媒體開始對中國的GDP展開想象,為今年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GDP第二沾沾自喜。這已經成為一種周期性的興奮。一些地方一些領域甚至抑制不住對GDP追求的狂熱,準備上馬更多的項目。銀行大放貸款,推熱股市房市。經濟學者們不僅預言世界就將在中國的帶領下走出泥沼,復歸繁華,甚至還在計算GDP超過美國的時間表。而研究國際關系的學者,則已經接過美國學者的“G2”概念,談論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應該如何如何了。不知從何時起,這個舶來名詞GDP,竟成為舉國公認的大國標志和改革開放唯一的成績單,其迷信追捧程度,幾乎可以稱之為“GDP主義”。
一、GDP數據真的是大國標志嗎?
據資料,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大清國的GDP是世界的33%,比美國加歐洲的總和還多得多,而號稱日不落世界帝國的英國GDP只占世界5%。中國怎么沒有瓜分歐洲,還被歐洲瓜分了呢?即使衰落到1894年,大清國的GDP仍然是日本的9倍,中國為什么沒有打敗日本,把失去的琉球收回來,卻把臺灣割出去,并賠償相當于日本GDP7倍的白銀?顯然,在這個并不深奧的歷史常識中,GDP并不是大國的標志。這里,GDP代表的大國的“大”其實只是體態而已,并沒有“強”的內涵,一如黃牛和騾馬與狼的寓意一樣。歐美日本雖小,但卻是虎狼。
當今學者為什么會置這樣的歷史常識于不顧,而把GDP數據作為衡量大國的標志?那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世界第一的美國和世界第二的日本,以及其后的歐洲諸國,其國力強盛程度的確與他們的GDP數量成正比。因此,也東施效顰地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引入GDP概念。
二、GDP的質量才是大(強)國最主要的指標
為什么GDP數字在中國這里不是強國大國的標志,在美國、日本和歐洲那里卻是呢?“貓膩”在GDP的質量上。數字只有和質量重合起來,GDP才是真正的強國、大國的指標。這就解釋了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GDP之謎。大清國GDP數量是大,但都是什么構成的?茶葉,蠶絲,瓷器,土產而已。歐美和日本是什么構成的?是蒸汽機,是鐵甲艦,大炮和工業品。你是棉花包大土堆的GDP,它是鋼鐵機器的GDP,一碰撞,結果還用說嗎?清朝的“大”,在這里只是牛馬在虎狼眼里的體大肉多。所以,當時的戰爭,幾乎都伴隨賠款割地。這就是在“吃”清朝的“大”。不到一百年,中國就基本上被列強吃的只剩下骨架。民國初建時,中國經濟曾經有個黃金時代,貿易興隆,工廠林立,外表上看起來也是一片崛起復興的繁榮氣象,但斯大林卻一針見血地說,沒有重工業,那我們就會和今天中國一樣,中國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后來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以小狼之軀,竟敢一口吞下中國。日軍以60萬之眾,竟橫行中國十余年,殺傷中國3500萬人。這背后,其實還是GDP的質量在碰撞。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年那些列強,今天還是世界的列強。今天他們的GDP不僅數量比當年高得多,質量也強得多。以美國為例,其國家經濟的主要支撐是軍事產業,其中又主要是傳統的戰略工業如汽車業、造船業、航空業、電器,以及新興的信息產業、航天產業。今天中國GDP的構成主要是房地產、玩具、紡織品和煙酒,其中又以房地產貢獻最大。眾所周知,房地產沒有世界擴張性,說通俗一點就是不能去賺外國人的錢,只能聚斂本國人的財富。而世界所有大國的崛起,都是靠使用和支配世界財富實現的,有的靠武力掠奪,有的靠技術含量合法賺取。但我們現在的GDP主力,要么走不出國門,要么走出去只能居于利潤的最低端,很容易被國外的高技術產品和資源類產品對抵消。這種GDP構成,和清朝時期中國的GDP構成,并沒有本質的不同。看看最普通的汽車業,有哪一款是完全實現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們幾乎所有大型軍艦和先進飛機的發動機,都是進口的。電腦在中國很普及,但電腦核心技術仍沒有掌握。到現在中國還在埋怨歐盟不對華出口武器,說明在尖端技術和工業領域,中國還落后得太多。不難設想:以這樣的GDP構成,一旦遇到以太空戰和網絡戰為基本樣式的現代戰爭考驗,中國拿什么去對付?這個極端的問題有助于說明,如果中國始終不明白只有戰略工業和高端技術才是強國的根本出路和標志的話,是無法再次避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歷史重演的。
三、有必要重新審視GDP主義
出于國力的積累和就業的考慮,中國需要一定的GDP數量,但絕不應該只看GDP數量不看質量。一些資源大省,為了追求生產和利潤指標,連續出現礦難;在江南,為了追求GDP增長率,大力發展污染水源的紡織業,造成魚米之鄉沒有魚;電力企業不顧環境,任意截斷江河。一些城市在GDP主義至上的指導思想下,將房地產甚至洗浴業,也列為支柱產業,而本來應該成為支柱產業的航空、航天、造船、計算機等產業,卻出現空心化現象。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工業和技術龍頭地區,也將房地產列為經濟的重中之重發展。整個國民經濟,幾乎成了一個沒有骨頭的大胖子。
世界所有先進國家,都是遵循著系統發展循環上升的基本規律發展壯大的,GDP只是國家強大后帶來的統計學意義上的概念。中國現代化建設再怎么“特色”,也不可能超出國家發展的一般規律,自創超人類的奇跡。當年“大躍進”的教訓就是證明。現在,中國經濟領域一切唯GDP是舉的做法,也有點類似“大躍進”,因此要引起我們的警覺。
一味追求GDP產生的幻覺,在社會精英階層中產生了顯而易見的大國虛榮心,比如奧運會華麗奢靡的開幕式,和金牌第一的總成績。但是,誰因為這些就認為中國是超過美國的世界體育大國了?同理,中國GDP超過日本和歐洲國家,也沒有人認為中國已經是現代化的國家了。就像衡量一個人的健康和文明程度,并不是只看他的一身肥膘和體面衣服,而需要很多項綜合指標;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也不是由一個GDP數據決定的。
把GDP直接等同于國家強大,還引來世界的一片疑惑和敵意。看看中國周邊的環境就知道了……而一些學者不正視國家面臨的日益惡化的安全環境,主張“韜光養晦”一讓再讓,為的是繼續壯大“GDP”。自以為高明,其實貽害無窮。盲目追求GDP,逆經濟發展規律而動,還讓世界資源寡頭屢次勒索、打劫。
一個人如果只為了錢,不顧健康,不顧道德,沒有知識,沒有靈魂,到最后一定是“窮得只剩下錢”;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由于中國在近代史上從最富裕到被掠奪得一干二凈一窮二白,所以今天的中國急于富裕和強大,惟其如此,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才應該成為我們最警惕的心理陷阱,欲速則不達的警告在這里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GDP的完整含義,這也是對我們國民進行的經濟常識和歷史常識的復習,更是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深度思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