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關于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及利益集團分析
(2006年6月)
1階級與分級利益集團
什么是階級?直觀的觀察即可看出,任何社會之內部,都劃分為不同的政治、經濟等級。社會中的每個人處于不同的社會地位上。這種社會地位的區別,來自人們之間經濟、政治與文化的差異。
這種來自經濟、政治與文化差異而形成的社會地位的差別劃分,就是社會中之階層劃分。表面和初始地看,階層分化起源于社會分工。但階層之體制化,世襲化、非流動化,導致階級的形成。因此,富人是一個階級,窮人是另一個階級。世襲掌權者是一個階級,被管制的受統治者是另一個階級。不同的階級組成不同的利益集團。階級相同的人,自然具有共同利益,共同語言,因此思想、感情與價值取向往往近似。
不同階級的人由于利益的差別,必然發生矛盾和爭攘,這就是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萬年的玉石黃金文化期)至今,近一萬年以來人類的歷史都是階級社會史以及階級斗爭史。其間圍繞國家統治權力之爭奪和經濟利益及經濟資源之分配而發生的政權嬗變,經濟制度及政治制度變遷,根本原因都是來自階級斗爭所引發的社會矛盾。
政黨是代表和實現某階級利益集團的組織。國家是階級矛盾和階級關系的調節機器。但是,如果國家機器落入特殊權貴利益集團的操控,變成特殊集團攫取社會資源的工具,失去調節功能,社會矛盾則將高度激化而爆炸。
2資產豪族利益集團欲全面主導中國
2006年5月16日,署名“亦文”者在其博客論壇發表《文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文章,其文指出了推進“私有化”經濟改革之最終目的,文中說:
“必須借助于經濟改革,逐步實現生產資料的私有化,使執政黨逐步失去對國家經濟命脈的控制。
經濟私有化可以為不同政黨的出現提供經濟層面的支撐。政治也是個市場,不同政黨的出現,使每一政黨在執政時,要受到制衡和競爭,使之難以形成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壟斷政權的局面。
軍隊在多黨并存的情況下,將脫離政黨的支配,歸國家所有?!豹?BR> 上述論點言簡意賅地代表了主流精英20年改革“攻堅”的核心觀念。實際可以看作自由主義“改革派”關于“深化改革”的一個總綱----------即:將毛澤東旗幟下的古典赤色中國通過黃色改革(黃色代表金錢、經濟),最終導向白色革命(通過政治改革,使政權易手)。最終讓改革過程中新生的資產豪族利益集團主導中國經濟和政治的全面社會生活。
我認為,中國未來十年的確面臨著爆發社會突變的極大可能性。當前,國際經濟正進入一個動變莫測的時期。中國正面臨著未來幾年爆發嚴重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的巨大危險。
由于三大原因:
(1)國際能源價格將持續上升
(2)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將持續上升
(3)中國國內市場勞動力工資價格將持續上升。
如無相應對策,勢必會發生極其嚴重的通貨膨脹。一旦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危機,則白色革命的爆發即為期不遠。
國際上期待中國發生政局突變的的勢力,似乎已將發生這種突變的時間表鎖定在2008年的前后。
3當代社會的階級構成
要預知未來,首先必須清醒地認知現實。多年以來,從階級分析的角度觀察內外形勢的方法已被主流學者們所拋棄。
但是我仍然認為,如要清醒地觀察內外形勢,首先有必要實事求是地認知當今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只有在階級分析的基礎上,也才會知道當今社會中各種利益集團的利益和目標所在,知道一些專家學者們究竟在為誰的利益講話,以及各種政策究竟對哪些階級或集團有利。
(一)新興資本利益集團
這個集團由以下幾種成份組成:
1、大資產所有者,新興經濟豪族(富可敵國,擁資數百億的私家富豪,已有上百位。)
2、買辦資產者,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利益代表
3、知識分子中的權貴人士,以及內外利益集團高傭金收買的代言人(包括某些經濟學家、法學家、社會學家)
這個集團正在通過操縱媒體及輿論,而深刻地介入以至轉變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
(二)權勢階層
官員及國企管理者。
從1949——1976年(毛澤東時代),黨的主導政策取向,是對內抑制民間資產階級集團的形成,對外抵御西方資產階級的滲透和入侵。
但是,近十年來,這一政治取向發生了轉變。為了發展私營經濟和引入外資,國家對內扶植民間富豪一族的形成,對外則鼓勵和吸引跨國資本的滲入。
在這一過程中,干部體制逐步官僚化,衍生一個特殊權力階層,由于權力失去監督和制衡,腐敗嚴重,發生了深刻的政治蛻變和組織蛻變。
(三)下層社會
主要由四部分人組成:
(1)城鎮工薪小資產者,
(2)農村小土地所有者(小農),
?。?)城鄉下崗失業及無業者(無產階級),
(4)城鄉流民(流氓無產者)。
城鎮工薪小資產者:主要是有較穩定工薪收入和小量資產的人、包括藍領工人、白領職員(中下層知識分子)。
小農:今日中國的農業經濟是極其脆弱而不穩定的個體小農經濟。所謂小農,實際是鄉村中的小資產農戶,家庭擁有小塊土地及微量農業收益,家中主要勞力出外打零工以補貨幣收入之不足。
4.面臨生存危機的中間階層
由城市工薪小資產者(小市民)和鄉村小農組成的小資產階層,在當今中國社會現實中,實際是一個介于經濟兩極:一極是富豪(資產者),另一極是赤貧者(無產者及流民)之間的所謂“中間階層”。
但是,這個中間階層的總人數及其家屬在中國總人口比例中,占據了絕大多數,這個中間階層的安定,構成中國社會穩定的主要基石。
過去二十年的改革,使這個中間階層在生活形態上普遍有所受益,表現在土地、房屋等小資產的獲得,以及基本生活狀況的改善。
但是當前,隨著泛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這個中間階層也面臨著深刻的生存危機。他們賴以生存的經濟生態正在被急劇發展的兩極分化所破壞。這個中間階層當前普遍面臨四大危機,即:
1、醫療危機, 2、養老危機, 3、子女教育危機, 4、住房危機。
此四大危機在民間被稱作新“三座大山”和作房地產豪商的“房奴”。
(實際上,所謂“新左派”,主要就是這個中間階層利益的言論代表。)
耐人尋味的是,目前部分精英所正在鼓吹的“深化改革”,無非包括四大措施:
(1)土地私有化
(2)國家資源全面私有化
(3)金融自由化
(4)共產黨放棄政治領導權,國家放棄經濟管理權。
如果國民經濟淪為無國家主導、任由資本大鱷興風作浪的”自由經濟“,則將直接危及這個中間階層的生存狀態。例如,一旦實施農村土地自由私有化,則多數農民自由在市場上出賣小塊土地。雖然一些農民可以由此獲得小筆金錢,但多數農民將從此永久失去土地資源。
眾多失地、失房農民及其家屬將成為徹底無業、無產、無生計的新生無產者。同時,大型國企進一步私有化后,也將使大批產業工人“下崗”而成為失業者。
金融自由化將導致通貨膨脹和使商業銀行破產危機浮出水面。
在上述情勢下,目前相對穩定而掙扎在溫飽線上的中間階層(小市民、小農),勢必由于上述“改革”的深化和“攻堅”成功,而最終走上破產化之路。
5.“無產階級”新生
毛澤東時代,中國共產黨被稱作“無產階級”的政黨(國家稱作“無產階級專政”),但當時中國并沒有生成真正的無產階級。因為至少在名義上,國家全部資產由全民所有,全民都是“有產階級”。
但今天,中國確已生成一個新生的無產無業的“無產階級”。其主要成份為:
1、失業者(下崗工人、農村赤貧者、無業社會青年)
2、流浪行乞者
在全部歷史和任何社會中,無職業、無財產、無前途、無希望的社會人員,都是極其危險的反社會力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中國社會這一新生的“無產者”階層中,相當多數是失學、失業、有生命活力而無發展前途的青年人。
這個新無產者階層,是中國當今多數反社會犯罪分子產生的淵藪,實際也是一支具有顛覆現存社會秩序趨勢的潛在政治力量。
然而,隨著自由市場中兩極分化的加劇,未來也許會有愈來愈多的城鄉小資產者及農民面臨進一步被剝奪的命運,從而淪入這個反社會的階層中。
6.政治意識形態危機
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是因為其立黨綱領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肮伯a”的對立詞是“私產”(私有財產)。
“共產黨”不是“資產黨”或“私產黨”。只要黨仍在入黨誓言及黨章中宣稱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那么,這種意識形態勢必與現實中正在完全轉向資本主義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和政策相背離,以至發生尖銳矛盾。
這個矛盾,根源在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與改革以來的資本主義經濟政策和社會現實之間,發生深刻矛盾。正是這種矛盾,導致深刻的意識形態危機。
我在近年出版的《論政治國家主義》(2004年,時事出版社),《論經濟國家主義》(2000年,時事出版社)中曾談過:要擺脫這一矛盾,共產黨所可能的選擇是重提列寧在1921年的“新經濟政策”,以及毛澤東(中共中央)在50年代初所設想的“國家資本主義”即“新民主主義”。
7.國家應主導市場經濟
但是, 國家資本主義意味著:共產黨不能放棄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領導權,不能放棄對內抑制國內資產階級利益集團,對外抵抗外部跨國資本赤裸裸的擴張和經濟侵略。
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應該以國家政策和國家機器,抑制內外資產階級無限制地牟取本階級經濟私利,而犧牲國內其他階級利益特別是犧牲貧苦階層利益的貧婪本性。
共產黨應作為代表全民利益(包括貧苦大眾利益)調節階級關系的執政黨,不能對內外資產階級利益集團進行投降。
只有在這樣的執政眼光和基礎上,共產黨才能重新獲得社會中勞苦大眾的擁護,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才能真正地得到長久的鞏固。
8.國家不能放任市場自流
近年來的泛市場主義改革發生了重大失誤,引發了諸多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泛市場主義的所謂“改革”方向,已受到廣大人民和社會公眾廣泛的、必然的、合理的質疑!
而在新的歷史階段,為了整合和解決泛市場化和引入資本主義所已經帶來的嚴重社會沖突和眾多嚴重社會問題,必須將混亂無序的市場經濟,提升為自由市場與國家計劃雙調節的混合經濟。實施自由市場與國家計劃相結合,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與國有國營企業平等兼容的混合經濟。
我認為,與當今主流經濟學家要求黨和國家全面退出經濟生活的鼓吹相反,為了防止國家陷入崩潰和動亂,黨和國家對市場經濟的調控,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均不能削弱和放松。
國家有必要重新制訂國家長遠發展計劃,包括醫療計劃,社會教育計劃等,廉租房計劃、就業計劃,國防計劃。必須將當前無序混亂引起百姓嚴重不滿的泛市場經濟,提升為有管理有科學計劃的新市場經濟。這樣,才能與黨的共產主義理念相協調,才能與共產主義的黨章及憲法相容。
若想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國家意識形態,但這一意識形態又必須與現實生活相適應。
否則,黨領導的國家政權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即完全不存在。發生白色革命只是時間問題。
9.GDP不是唯一
作為國家的政治統治集團,由于上述政治意識形態根本性矛盾的存在,導致古典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崩潰,因之共產黨干部及全體黨員的傳統政治信念近年間幾乎已經完全喪失。(當今入黨已形同兒戲,甚至不須作宣誓。因誓詞內容與現實難以調和。)
這種理想信念的喪失,加劇了黨內嚴重腐敗的發生。實際上,各地之黨組織不應當喪失政治和意識形態功能,而完全變成一個“撈錢黨”,工作中心不應當都是圍繞著追求“GDP?!豹オ?BR>
10.“MBO”實際是對國企管理層的一種贖買
國有企業管理人作為經濟官員,通過MBO(一種極其奇怪的“合法化”腐?。┮约啊稗D制”后的高薪化而徹底資產階級化。
這種高薪贖買政策,最初實際是來自美國伊·薩克森關于“休克療法”的改革建議:“在私有制轉軌中,對共產黨官員實施贖買政策,從而使他們由改制轉軌的阻力變為動力”。
這種私有化轉軌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從根基上搞挎國有企業經濟體制。具有諷刺性的是,出錢贖買國企管理層,使之轉變為國企掘墓人而為此買單的,竟然正是gcd自身。
11.跨國資產階級利益集團已在中國扎下深根
港、臺、西方在華跨國資本及企業管理人,通過多種經濟政治以及意識形態渠道,已經深刻地影響、以致甚至謀求左右中國官方政策,例如極力要各地政府堅持對外資實施特殊優惠的政策,反對國內企業與合資企業平等納稅的政策等。對此,共產黨從國家民族和全民利益的角度,不應聽之任之。
應當指出,與改革初期形勢完全不同,當今中國并不是資本不足,而是資本過剩,所以本國企業正在積極謀求向海外進行投資。而國外當局從未對中國投資給予任何特殊優惠政策。
12.警惕突發社會動亂
當前,中國社會矛盾日趨尖銳,隨著通貨膨脹長期化的社會壓力,以及眾多人口就業困難,社會矛盾從中長期看,有爆炸化突發的危險。當前,社會矛盾主要表現于三方面:
1.尖銳的貧富矛盾。
2.官民矛盾。
3.警民矛盾。
眾多小資產階層的命運,正在掠奪化的私有化政策下遭受損害和被剝奪。這種剝奪,在未來幾年可能通過更嚴酷的金融“改革”(嚴重通脹以及商業銀行破產的金融危機)進一步發生。當城鄉中的多數小資產者被徹底剝奪而淪入生計渺茫之時,中國勢必發生頻繁的社會動蕩。
實際上,近年城鄉中已頻繁發生的征地危機,就是由于部分城鄉小資產者(特別是作為小土地所有者的農民),在土地及住房被開發商廉價剝奪后,進行抗爭而引發的小型社會危機。
這種小型危機本身就是一種預警的信號。
※ ※ ※ ※ ※ ※ ※ ※ ※ ※ ※
通過上述社會結構分析,即可以看清今天究竟是哪些利益集團決定著中國的方向,誰在通過輿論(所謂“話語權”)而影響著中國的政策。
同時也說明了何以亂象頻仍,當前中國仍能保持著社會大局的基本穩定——就是因為仍然存在著一個龐大的中間階層,這個中間階層乃是維持當前中國社會穩定的主要基石。
但是,自由主義精英當前所極力鼓吹的某些“深化改革措施”:土地私有化、國企全面私有化,以及黨政徹底分離,國家退出國民經濟管理等,正是最終將中國引向全面社會動蕩的最好步驟。
(草于2006年6月2日,并曾上報高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