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臺灣大選與公投將亮出底牌
何必
22日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日。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今天這場熱熱鬧鬧的選舉,究竟有哪些“門道”值得一看呢?有四大看點值得觀察。(2008年3月22日《三秦都市報》)
接著,該內容絮絮叨叨地屆時了所謂的四大看點,即馬、謝誰能入主、“入聯公投”下場怎樣、藍綠格局怎么變、終極奧步會不會出現等,并進行了具體的介紹與分析。
而該內容接下來,更是急不可耐地透露出大陸方面的所思所想: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法國、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和哈薩克斯坦政府20日分別重申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表示反對臺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
法國外交部發言人安德烈亞尼說,法國政府“非常明確地”反對臺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
西班牙外交部發表新聞公報說,西班牙政府重申奉行一個中國的原則,對臺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感到擔憂,認為這是臺灣當局單方面的行動,不利于地區穩定與和平發展。
葡萄牙外交部發表聲明說,臺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將加劇臺海地區緊張局勢,損害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所有各方的利益。
阿根廷外交部發表聲明說,阿根廷政府對臺灣當局一意孤行地推動“入聯公投”表示嚴重關切。阿根廷政府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認為“入聯公投”將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不利于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
哈薩克斯坦外交部副部長努爾蘭·葉爾梅克巴耶夫在接受中國媒體聯合采訪時說,哈薩克斯坦政府反對“臺獨”,反對任何制造“兩個中國”的企圖,重申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嘿嘿。
今天的確是個大日子,無論是對大陸,還是對臺灣,或者對全世界,抑或對咱們這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越來越對政治避尤不及不勝其煩的分子們來說,都是如此。畢竟,政治這玩意兒,不是說躲就能夠躲過去的。雖然說,在愚民政策以及中國特色的政治當中,人們對政治活動以及政治人物們像對騙子一樣,不過,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未來預期,都離不開其與每個人的如影隨形。
而關注今天的臺灣大選,以及捆綁在一起的入聯公投,就成為當前最為迫切的事。
大陸的宣傳部門已經下令,所有媒體不準擅自發布有關臺灣大選以及入聯公投或者叫做返聯公投的消息,必須要采用新華社的通稿。從這點上看,也就明確了臺灣如此活動的至關重要的性質。
其實,有關這次臺灣的活動,人們早就拭目以待了。從各方面都有著鋪天蓋地的信息。
崔之元發來的內容當中,就有德國那個胖女人當了總理,一反施羅德那種被全世界都認為莫名其妙的親華姿態,公開接見達賴,并在中國人權問題上指手畫腳。這讓中國非常不悅。在取消了約定的中德對話后,默克爾還是服軟了。
Cui Zhiyuan
2008年1月19日 15:51
Fw: 默克爾軟了 期待今年再訪華
--------------------------------------------------------------------------------
發件人: WSG
發送時間: 2008-01-16 15:36:41
收件人:
抄送:
主題: 默克爾軟了 期待今年再訪華
默克爾軟了 期待今年再訪華
信源:中評社|編輯:2008-01-16| 網址:http://www.popyard.org 抄送朋友|打印保留
八闋 http://www.popyard.org 【八闋】德國總理默克爾15日表示,德國與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相互依賴,德國樂意與中國維持良好關系。德國在臺灣和“公投”的問題上立場堅定,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
自默克爾去年9月接見達賴喇嘛以來,德國與中國的關系就陷入低潮,北京多次取消兩國的高層對話。
據中央社報道,德國在臺灣“入聯公投”問題上與歐洲聯盟的立場一致,反對臺灣舉行加入聯合國的“公投”。
默克爾15入在柏林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德國與中國過去幾個月在締結合約上有相當的進展,兩國在國際間相互依賴,應該繼續維持良好且密切的關系,“對此德國方面非常樂意”。她還稱贊中國在上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扮演建設性的角色,同時祝賀中國舉辦奧運成功。
默克爾說,亞歐高峰會今年10月在北京舉行,她期待再次訪問中國。默克爾就任總理兩年以來,已經造訪過中國兩次。
社會民主黨的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對默克爾在柏林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表示了不滿。柏林的外交部上下普遍認為總理在對華外交上越俎代庖,取代了外交部長的職權,使施泰因邁爾在與中國磋商國際重大問題時,處于困難的境地。外交部流行一句套用德國諺語的話:“總理打碎了瓷器,讓外交部長來收拾。”施泰因邁爾本人也說:“我們德國與中國的關系不能長期帶有沖突的特征,絕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中國對默克爾會見達賴喇嘛一事作出強烈反應后,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對默克爾的批評之聲也日益明顯。社會民主黨主席貝克也公開批評默克爾的對華政策。他說:“以公開教訓的方式執行對華政策的人,走不了多遠。”他回顧了從勃蘭特到科爾總理時代的德國傳統做法,即“通過接近中國促成中國的轉變,同時考慮德國的戰略利益。”
貝克指出,中國和俄羅斯是德國的重要戰略伙伴,沒有中國與俄羅斯參與,世界上任何亟待解決的問題都無法解決。“一個人如果用手對別人指三道四,那么他自己一事無成就不足為奇了。”
……………………
而洋鬼子也在大陸事務報道方面打著擦邊球,在涉及臺海關系上弄著非驢非馬似的既不是純粹經濟也不是赤裸裸的政治內容。(中國當局規定,洋鬼子在華發布的新聞內容不得與政治有染。)
臺灣選舉結果攸關兩岸關系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09日12:03
傾向于改善兩岸關系的國民黨在周六臺灣立委選舉中獲勝看上去已幾成定局,這一結果將直接影響3月份的總統大選格局,而這場至關重要的總統選舉很可能使臺灣的施政路線發生轉變。
出于對本地經濟前景以及兩岸緊張關系的擔憂,越來越多的臺灣選民對即將卸任的陳水扁總統及其領導的民進黨感到不滿。民進黨希望能將臺灣已維持了近60年的事實獨立地位正式化,而國民黨則對大陸持較為善意的態度。中國政府宣稱對臺灣擁有主權,并威脅說必要時會使用武力以阻止臺灣從祖國永遠分裂出去。
周六的立委選舉受到了各方的密切關注,人們將此次選舉的結果視為3月22日總統選舉的風向標。此次總統選舉將為陳水扁八年的執政生涯劃上句號,并有可能使臺灣的執政權重歸國民黨。如果國民黨在周六的立委選舉中獲得重大勝利,并拿下3月份的總統選舉,那么將有助于緩解臺灣和中國大陸間劍拔弩張的緊張關系。國民黨贏得這兩場選舉還會降低臺海爆發沖突的可能性,這樣一來,作為臺灣最重要后盾的美國被卷入兩岸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會隨之降低,因為美國一直承諾在必要時會協防臺灣。
這次立委選舉或許是臺灣開啟民主進程20年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選戰,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一屆立法院的席位將從以前的225席減為113席。這一改革會加大非熱門候選人當選的難度,許多臺灣人希望這能提高立法院的議政能力和工作效率,多年來,立委們的腐敗行為以及在熒屏屢見不鮮的立委群毆場面一直敗壞著臺灣立法院的聲譽。
臺灣選民對經濟問題的擔憂對民進黨不利。據估算,臺灣去年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5%,這一增速雖然以發達經濟體的標準來衡量算是不錯,但卻遠不及其一些鄰近地區的增長速度。而且臺灣地區平均收入增長也表現欠佳。
而臺灣基準股指目前也大大低于陳水扁2000年首次當選總統時的水平。盡管該指數去年累計上漲了8.7%,但卻遠遠趕不上韓國等亞洲其他股市的漲幅。韓國的主要股指去年上漲了33%,臺灣引以為傲的電子產業面臨著韓國企業激烈的競爭。
德意志證券亞洲有限公司(Deutsche Securities Asia)駐臺北的研究部負責人Julian Wang說,政府處理經濟的手法使人民深感失望,其他新興市場都在迅速發展,臺灣被甩在了后面。
雖然在陳水扁當政的八年中海峽兩岸的商業聯系一直在快速發展,但他領導的政府依然限制在半導體等行業中擁有全球領先地位的臺灣企業赴大陸投資,也禁止大陸人投資臺灣企業。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因陳水扁的臺獨立場而對他持非常不信任的態度,海峽兩岸在開放直航方面一直未能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商人和旅游者只能繞道香港等第三地來往于兩岸之間。
臺灣TVBS電視臺1月1日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國民黨在周六的選舉中能贏得75個立法院議席,民進黨只能贏得31席,剩下的7個席位則將歸屬三個小黨。民進黨目前是擁有立法院席位最多的黨,而國民黨則通過與一些小黨結盟勉強控制著立法院。
不過臺灣以往的民意調查往往會低估民進黨的支持率,分析師們說,國民黨在周六選舉中大勝卻輸掉總統選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幾起重大腐敗丑聞已經削弱了選民對民進黨的支持度,清廉形像以往一直是民進黨的力量源泉,但它現在卻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甚至一些民進黨官員也承認,周六的選舉面臨很大變數。民進黨民意調查中心主任張毓芬說,民進黨的目標是在周六選舉中贏得立法院113個議席中的50席,但也表示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目標。
在進行立委選舉的同時,臺灣選民還需就兩個公投議題進行投票。其中一個議題由民進黨提出,內容為政府是否要收繳國民黨在上世紀50年代“非法”獲得的黨產;另一個名為“反貪腐公投”的議題由國民黨提出,旨在衡量臺灣民眾對官員腐敗的反對態度。即使這兩項公投都過關預計也不會產生什么實質影響,雙方拋出這兩個公投議題的真正目的是為自己聚攏支持者。
目前臺灣的行政權和立法權分別掌握在陳水扁和反對黨手中,這種局面幾年來令臺灣在政策制定方面屢次遭“梗阻”。分析師們說,如果國民黨在周六的選舉中獲勝并贏得3月份的大選,目前的政治僵局就有望打破,這對臺灣經濟也是個利好消息。
目前角逐總統寶座的是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和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前者曾任臺北市長,后者則在陳水扁當選總統后出任過行政院長。在民意調查中領先的馬英九已表示,如當選他將努力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系。臺灣一個上訴法院上個月維持了一項宣布馬英九未犯腐敗罪的法庭判決,這對馬英九的選情有提振作用。
國民黨的官員們說,新的立委選舉制度在周六的選舉中可能對該黨有利,新制度要求選民同時投兩張票,一票投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一票投給自己支持的政黨。新一屆立法院的79個議席將由選民直接選出的立委占據,剩下34席則按各黨得票的多少進行分配。這樣,即使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在一些選區敗選,但選區內普遍對民進黨不滿的選民還是有可能將政黨支持票投給國民黨。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說:“新制度對我們更有利。”
Perris Lee Choon Siong
……………………
如此,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臺灣大選以及公投,將給兩岸關系乃至全世界的穩定都帶來決定性和歷史性的影響。
一直給我發來很有價值內容者傳遞來讓人興高采烈的內容。
zhoujd
2008年3月17日 15:02
供參考
主題:臺灣驚呼:胡錦濤輕松掌控對臺戰略布局
主題:臺灣驚呼:胡錦濤輕松掌控對臺戰略布局
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月四日在“胡四點”發表三周年之期,再度就對臺政策發表重要談話。據透露,在開放臺港記者現場采訪之前,胡錦濤曾先和與會民革、臺盟、臺聯政協委員“談心”,其中,還提及推動對臺政策“頂著巨大的壓力”,讓與會政協委員感受深刻。
胡錦濤“頂著巨大的壓力”的真實情境為何,外界無從獲悉,但從胡錦濤接掌黨政軍大權以來,持續經歷臺灣政治情勢的變局,與防御性公投、入聯公投的沖擊,胡錦濤在大陸內部軍事、外交不同勢力的掣肘下,他拍板的對臺政策基調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自可想見。
胡錦濤在十七大連任總書記,近日也將蟬聯國家主席,這是他第二個五年執政時期的開端,對臺工作的成敗與兩岸關系的發展情況,勢必是歷史評價胡氏功過得失的指標,因此,從胡錦濤在全國政協聯組會發表的重要談話即可看出,對臺政策仍是攸關全局的戰略問題。
然而,對臺工作能否有效推動,涉及北京執政團隊的戰略思維能否完全解放。由于中共中央新一代領導人對臺灣島內政經形勢的掌握日益精確,尤其,高層領導人與臺灣政商界領袖的互動愈來愈頻繁,使得中南海決策階層對臺灣情勢的理解與認識,顯得沈穩與自若。
同時,胡錦濤近期透過黨政人事的重新鋪排,如安排親信王剛接任全國政協第一副主席、作為全國政協接班人;安排共青團第一書記胡春華接掌福建省委書記,歷練涉臺經驗;以及審慎規畫國臺辦主任接替人選,處處可見胡亟待在涉臺領域進行戰略布局的決策用心。(作者 王銘義)
搜狐社區
……………………
吼吼。
話是這么說。不過,臺海關系的演變狀況,似乎卻沒有這么令人欣喜若狂。
zhoujd
2008年2月21日 15:31
附件供參考
中國早點.doc
[中國早點-薊燕春秋]若烹小鮮
(2008-02-18)
● 葉鵬飛
隨著臺灣總統大選的臨近,大陸對臺政策也面臨新的挑戰,兩岸外交與軍事的和戰之間,考驗著雙方決策者的政治智慧。
美國知名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日前在華盛頓一場研討會表示,大陸多看好馬英九將贏得3月總統大選。他們現在頭疼的是,如果馬英九當選,到底要給臺灣多少國際空間?
剛訪問了臺灣及中國大陸的葛來儀指出,北京在臺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上難以準確拿捏尺寸,擔心給多了以后收不回來,同時也要向社會大眾解釋。
這應該是大陸鴿派的想法,對于鷹派而言,陳水扁政府“烽火外交”的對抗政策,恰好是全面封鎖臺灣國際空間的絕佳理由。陳水扁主政8年,大陸在外交上已經連下數城。到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查詢,邦交國至今23個,這個數字在2000年是29個。
這個數字已經逼近1970年代最低點的22國,而且形勢還岌岌可危。大陸的殺手锏在于政府間國際組織。
北京在去年3月與美洲開發銀行簽署諒解備忘錄,為中國加入美洲開發銀行的談判建立了正式框架。
美洲開發銀行的公報說,雙方均表示將“加快談判進程”,如果談判進展順利,中國將成為美洲開發銀行的第48個成員。
美洲開發銀行是全球成立最早且最大型的區域發展銀行,中國一旦加入不僅將杜絕臺灣加入的機會,更會在經濟上拉攏占臺灣邦交國近半數的南美洲國家(該行在2006年共貸款南美國家60億美元),一箭雙雕地限縮臺灣國際空間。
因“入聯公投”而進退失據的陳水扁試圖利用“防御性公投”替代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和國民黨的“返聯公投”,稱之為“第三案”,但這非但無法緩解臺灣內外壓力,反而因為防御性公投的“要件”必須是“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無端引發軍事緊張。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日前在鳳凰衛視舉辦的“世紀大講堂”上指出,雖然他并不贊成戰爭,但分離主義只有用戰爭來遏制,遏制分離主義是關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是要命的事,不能用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來衡量。
閻學通說:“我們如果允許臺灣在3月22號進行公投,其結果不是過和不過的問題,不是臺灣人支持不支持獨立的問題,其問題是臺灣獲得了公投決定前途的這種政治權利,這是非常非常危險的。”
他還說:“當這個地區的人,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時候,你是沒有可能跟他和平統一的。”
臺灣早在2004年總統大選時舉辦過軍購公投,也在今年的立法院選舉時舉辦了討黨產及反貪腐兩個公投;顯然,大陸確認民進黨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是變相的“正名改國號”公投,是啟動《反分裂國家法》非和平手段的“法理臺獨”。
若問題果真在于阻止臺灣人用公投決定前途的權利,那后陳水扁時代臺灣國際空間問題便是個次要的問題,3月22日公投會否引發軍事沖突才是燃眉之急。
吊詭的是,在連大陸都看好國民黨可能即將重新執政,兩岸或許可以開啟政治協商的時刻,公投引發的主權之爭卻隨時威脅引爆臺海沖突。
提出“九二共識”的臺灣前陸委會主委蘇起認為,“九二共識”的奧妙就在于兩岸互不否認、互不挑戰對方關于“一個中國”的說法。臺灣早就不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國民黨執政,就端看大陸如何對待中華民國了。
聯合早報
……………………
聯合早報作為新加坡的媒體,在那個城市國家怎么著也不會有太大的市場,因而在涉及大陸方面的事務報道上另辟蹊徑,贏得了廣泛的矚目。這種態勢,也很具有諷刺性意味,那就是中國的事務卻要有新加坡媒體來說三道四,而中國大陸媒體集體性失語,對臺灣媒體的選擇性采用,對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報道本著報喜不報憂的原則進行篩選,都表現出大陸當局愚民政策方面的怙惡不悛。
而越接近322臺灣大選和公投的日期,各方面對臺海關系的預測也就越多。對于臺海關系可能的走勢,人們有著各式各樣的心理預期。
郭海強:“武力統一”抑或“和平臺獨”——08臺海局勢的沙盤推演
自1895年至今,臺灣與祖國已經分離了一百一十三年(抗戰勝利后那幾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前五十年是被日本侵占,后六十年則是由于美國的干涉,毫無疑問,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正是造成臺海兩岸分離、分治乃至分裂的根本原因。因此,究其實質,臺灣問題的確是一個國際問題,在兩岸人民的頭頂上始終籠罩著外國勢力的烏云,臺海兩岸因而至今仍然無法獲得真正的和平與安寧。自2000年陳水扁上臺以來,不僅當局自身有法不依貪污橫行,還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的急獨行徑,造成島內族群對立惡化,臺灣經濟每下愈況,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現在又極力堅持在08年3月推動所謂“入聯公投”,圖謀“綁架北京奧運”以求達成臺灣獨立的陰謀,如此等于將臺海局勢逼進了一個現實的政治死角,牽扯著國際間的有關各方卷進了這個政治漩渦,使得反臺獨斗爭成為08年的一個國際政治焦點。筆者認為,通過綜合分析目前的各種有關跡象,明年3月與臺灣大選捆綁的“入聯公投”必將成為左右臺海局勢未來走向的歷史拐點,而長期延宕未決的臺灣問題有可能因此獲得一個最后解決的歷史時機。
“和統”與“武統”的戰略選擇
解決臺灣問題,不外乎“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兩種途徑。而我們在今天討論如何應對明年臺灣方面的“入聯公投”,同樣必須首先確定“和”“戰”兩端的選擇。筆者在04年10月所作《淺談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及戰略失誤》一文里已較為詳細地分析了“和平統一”政策的戰略失誤,現在看來,還必須補充更為重要的一點:“和平統一”的政策依據其實是建立在“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的判斷和定位之上的,既然是國共內戰的歷史遺留問題,似乎理所當然地可以通過兩岸和平談判得以“妥善解決”。但臺灣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卻又明白無誤地表明,所謂“內政問題”不過是表象,美日兩國長期的政治及軍事干涉才是造成臺灣問題的根本原因。今天的臺灣問題已不僅僅是一個“中國內政問題”,而是中美兩國之間戰略對決的斗爭焦點,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國際問題”,否則,中國政府何必屢屢聲稱“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近來又何必屢屢敦促美國公開表態“反臺獨”而形成“中美共管臺海”之局面?
在此我們不妨作個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臺灣領導人,不依靠外部力量能以一個彈丸小島來長期對抗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大陸地區嗎?肯定不可能。既然 “幸運地”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作為政治靠山(還加上一個得地利之便的日本),你還會心甘情愿、不作抵抗地主動向敵方俯首稱臣嗎(臺灣當局認為接受“和平統一”無異于舉手投降)?我們亦千萬不要忘記,在臺灣當權者的眼里,什么民族大義、民生福祉和民主自由都不過是笑談,只有手里的權力才是他們可以不惜性命、不顧代價地誓死捍衛的東西(看看陳水扁掌權前后的政治表現就一清二楚了)。另一方面,雖然臺灣并非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但由于臺灣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經過半個世紀的苦心經營已成為美國亞太戰略布局里關鍵的一環,同時也是美國全球霸權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美國必然不會對臺灣輕易放手。退一萬步而言,即使個別臺灣領導人有心推行“和平統一”,美日兩國亦必然采取各種明暗手段加以阻止和破壞,中美建交以來兩岸關系的歷史發展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此外,中國政府在1978年中美建交談判時出于國內政治因素“默許”了美國對臺軍售,給美國干涉臺灣留了一條后患無窮的“尾巴”,導致了臺獨勢力日后的坐大和猖狂。要而言之,正是由于臺灣問題的實質是一個涉及中美兩國戰略沖突和牽動東亞地區安全格局的錯綜復雜的國際問題,因此推動臺海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切努力總是徒勞無功。而美國政府歷來強調兩岸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實質,就是使用兩面手法力求以漸進形式掩護臺獨勢力實現“和平臺獨”。月前,國民黨方面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出訪日本,在宣示“不統”、“不獨”、“不武”的所謂“臺海和平政策”的同時,又強調對于美日安保及臺美、臺日關系的高度重視,其中所蘊含的倚仗外國勢力追求“和平臺獨”之圖謀昭然若揭。鑒此,“和平統一”實際上已然無望,中國政府若要真正解決臺灣問題,只能立足于“武力統一”一途,關鍵在于時機的選擇而已。
“入聯公投”的政治后果
對于大陸方面而言,08年臺海局勢最好的局面自然是能夠采取各種手段成功阻止陳水扁舉行“入聯公投”,如此既取得反臺獨斗爭的階段性成果,又可集中精力舉辦北京奧運;只要平穩度過此關,今后即可戰可和,算是以最小的代價掌控了主導臺海局勢未來走向的戰略主動權。然而,由于臺獨勢力早已處心積慮地圖謀“綁架北京奧運”,在美日兩國明地暗里的推波助瀾下,必然要通過玩弄各種陰謀實現變相的“法理臺獨”。12月10日,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在密會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時,表示擔心民進黨方面將會在選舉期間制造事端,如越過臺灣海峽中線,攻擊大陸漁船或戰機。蕭萬長則回應民進黨還可能在“二二八”或“三一四”所謂“反‘反分裂法’游行”時制造動亂,借機宣布戒嚴推遲選舉;也有可能針對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的人身安全進行攻擊。同日,陳水扁在回應美國取消“入聯公投”的呼吁時表示,“入聯公投已經無法停止”,因為考慮到臺美友誼,入聯公投才由民間提案,“總統(對此)不可能推翻或行使否決權”。
陳水扁及民進黨為“拚選舉”、“拚臺獨”所采取的各種無所不用其極的陰招損招自在意料之中,筆者所慮的卻是中美兩國政府針對“入聯公投”的表態將會引發的政治后果。5月30日,中國國臺辦發言人李維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陳水扁、民進黨推動“入聯公投”的實質是圖謀改變臺灣的地位,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制止分裂活動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絕不動搖、絕不妥協、絕不含糊,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9月12日李維一進一步表示,“如果陳水扁不顧警告和國際社會的譴責,一意孤行,鋌而走險,必須承擔由此引起的一切嚴重后果。圖謀分裂國家的民族敗類,最終逃脫不了歷史的懲罰”。8月27日,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在接受香港電視媒體專訪時表示,美國認為臺當局推動“入聯公投”是進一步走向宣布“臺獨”,改變現狀。美國反對“入聯公投”。可見,中美雙方均已公開將臺灣的“入聯公投”定性為打破現狀的危險行動,中方更已將反對的“重話”及懲罰的“狠話”宣示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因此,一旦陳水扁當真如期舉行“入聯公投”,必將導致一連串嚴重的政治后果。若大陸方面一如既往般啞忍下來而毫無切實的懲罰動作,恐怕中國政府在國內國外的權威及公信力就有如擺放在陜西大山上的那只“紙老虎”般讓人生疑。而向來在臺海玩弄兩面手法的美國政府似乎因此有失面子而對陳水扁無可奈何(與中國不同的是,在本質上執行現實功利主義外交政策的美國根本不會在乎什么面子),實際上內里卻是竊喜不已,因為它所一直推動的“和平臺獨”又前進了一大步(07年里美國雖然一面相繼出動高官大罵陳水扁一面卻加緊對臺軍售,此前小鷹號航母戰斗群甚至刻意穿行臺灣海峽向大陸示威)。更何況,陳水扁居然頂住了來自中美兩大國還有聯合國、英法德、俄羅斯等等幾乎是全世界的政治壓力,“英勇無畏”地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承諾,簡直就是當今世上“第一大英雄”,完全可以憑借這個“歷史功績”成為“臺灣之父”,進而繼續為民進黨政權和臺灣人民“當家作主”。
事實上,“入聯公投”根本不需要達致“票數過半”,只要成功舉行就能將大陸方面陷于進退兩難的困境:動武則恐怕招致西方經濟制裁或杯葛北京奧運,甚至引發中美戰爭;退讓則使得《反分裂國家法》成了一紙空文,中國政府的政治威信蕩然無存,而臺獨勢力今后必將因此更為猖獗和冒進。以后,中國政府若再指責臺灣地區鬧獨立,美國就會以“已經作出最大政治努力壓制臺獨”為由來搪塞中國,其它西方國家將會一邊諸多刁難一邊索要更高的“幫腔”價碼;若要動武解決臺灣問題,西方國家就會理直氣壯地引用這個事例譴責中國違背“和平統一”、“永不稱霸”的政策而窮兵黷武、對外擴張。總而言之,在目前世界各大國以及聯合國均已一致表態“反臺獨”及反對臺方“入聯公投”的情況下,若臺灣仍然成功舉行而不受實質懲罰,必然引發一連串的國內外政治后果,就算大陸方面為“保奧運”而勉強應付過去,也會對中國多方面的重大國家利益造成嚴重沖擊并埋下極大隱患。
臺海戰役的沙盤推演
鑒于上述原因,筆者認為,08年3月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之時,正是大陸發動臺海戰役之機。既然祖國大陸應做之事已經做足,可謂仁至義盡,事情仍然發展至這種地步,那就只能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既然臺獨分子以為可以借“綁架北京奧運”來實現臺獨“陽謀”,那就應該出其不意,堅決打它一個措手不及。當然,發動臺海戰役的前提是大陸方面已經具備了有關的政治意志、軍事實力和經濟準備,以及后續的政權接管工作和危機應對方案。按常理來說,相信這些都早已是毫無疑問的問題。事實上,發動臺海戰役的決定因素并非軍事力量,而是大陸政府的三大憂慮:一是擔心招致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以及美軍截斷海上石油運輸線,造成中國內地經濟倒退,引發社會動亂;二是擔心西方國家聯合起來杯葛北京奧運,讓中國政府大失面子,并造成相當的經濟損失;三是擔心美日兩國軍事介入,引發中美日三方的地區戰爭。筆者認為,如果我們只會孤立地來看待上述憂慮,自然是困難重重,前景黯淡。但若我們能夠從把握世界形勢變化以及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來看待當前的臺灣問題,我們就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及合理的選擇。
在國際政治層面,自01年“9•11”事件后,美國先后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但這兩場戰爭不僅至今未息,還將美國大部分戰略機動軍力拖進了一個難以脫身的戰爭泥潭,甚至花掉了超過越南戰爭的數千億巨額軍費;同時美國國內民眾接連發起了要求撤軍休兵的反戰浪潮,布什政府內的鷹派軍政人物相繼被迫下臺,小布什的政治聲望直線下降。而近年來美國經濟的表現同樣不妙,股市泡沫破滅,資產價格下跌,貿易赤字不斷攀升,財政狀況日益惡化,就連作為全球硬通貨、儲備貨幣以及美國霸權基礎的美元亦開始一路貶值,最近引爆的次貸危機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由于油氣能源價格的暴漲和普京治國方略的成功,俄羅斯開始重振昔日的大國雄風,不僅抨擊美國濫用武力,責難北約持續東擴,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及其相關國際協議,俄空軍恢復中斷15年之久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全球戰斗執勤,俄海軍的航母戰斗群亦恢復了在世界各大洋的例行巡航。這些事實表明,自蘇聯解體后所造成的美國“一超獨大”的國際政治格局出現了歷史性的轉變,代之而起的是美俄中三國主導世界的“新三國演義”。在這個逐漸成形的國際政治新格局之下,中國已經具備了發動臺海戰役的國際政治條件。
今天的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具有否決權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文明歷史及十三億人口的世界大國,具有廣泛而又深遠的世界影響力。而無論聯合國或與中國建交的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均從法理上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在《中美八一七公報》里亦已表示“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在此一政治條件下,若美日兩國動用正規軍事力量攻擊或阻止我解決臺灣問題的有關行動,即等同于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必將招致十三億中國人民以及五千萬海外華人的強烈義憤。其時,中國政府完全可以根據《聯合國憲章》的有關條款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要求緊急召開聯合國大會,向全世界尤其是美日兩國人民公開揭露及控告美日兩國政府的侵華事實,而中國人民反擊外來侵略的正義之舉必將獲得世界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廣泛支持。退一萬步而言,若戰爭的結果是中國戰敗而臺灣獨立,中國政府將被迫切斷與美日兩國的政治、經濟及外交聯系,導致中美日關系立即倒退回半個世紀以前的朝鮮戰爭時期,同時亦必然導致十三億中國人民心目中對美日兩國政府的仇恨情緒百倍千倍地滋長和蔓延。
在國內政治層面, “武統派”主張根據國際形勢和臺海局勢的實際變化,主動尋找有利時機果斷地、堅決地發起臺海戰役徹底解決臺灣問題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統派”則主張堅持和平統一政策,不管臺獨勢力和美日政府如何朋比為奸,只要不撕下那塊臺獨遮羞布,就應專心發展經濟以實現“和平崛起”。因此,“武統”與“和統”其實代表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政治路線和發展戰略。中共十七大報告就祖國統一問題作出了一個新的重大宣示:“當前,‘臺獨’分裂勢力加緊進行分裂活動,嚴重危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同胞要共同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實際上,“武統”不僅能夠加快實現祖國統一,還可以重新確立中央政府在國內外的權威和公信,大為增強全中國人民的民族凝聚力,更可有效破解美日加諸中國的戰略威脅,并借此扭轉當前片面注重經濟和物欲的發展模式,促使中國走上一條更為健康、更為平穩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相比之下,北京奧運不過是一個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短期效益,而收復臺灣才是關乎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根本目標,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十個奧運會也抵不上一個臺灣)。
在經濟層面,中美日均為位居前列的世界經濟大國,而東亞及其周邊區域又是當今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經濟發展最活躍、經濟實力最雄厚和經濟貢獻最巨大的地區。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之下,各大經濟體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世界經濟格局。若中美日三國同時卷入一場大戰,不僅東亞經濟將會遭受災難性的打擊和破壞,全球經濟及世界其它地區同樣無法幸免于難。即使美日兩國不實行軍事介入而鼓動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或石油禁運,中方則可以報復性地切斷西方國家在華投下巨資的跨國公司(包括合資企業)的油氣和電力供應,并停止對美日出口各種原材料和廉價產品;同時中國政府還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全面拋售外匯儲備內的美元以及美國公債,其時不僅美國金融遭受巨大沖擊,整個世界的金融及股匯市亦將狂瀉暴跌。當然,中國自身也會因此遭受重大經濟損失,但中國作為一個工農業并重的大國,可以通過一面調整當前不正常的、偏重對美日外貿的經濟結構,一面增加面向第三世界國家的出口以及大幅擴大內需來應對美日的經濟制裁。若外資撤離,國內長期遭受外企壓制的民營企業正好上浮填補空白,就業崗位甚至可能不減反增。事實上,歐盟國家由于利益悠關,難以跟隨美日實施對華制裁,而沒有歐盟國家的參與,美日所謂對華經濟制裁也就難以收到實效。因此,從美日兩國自身的戰略發展和長遠利益而言,不僅不應該實施對華制裁,相反若兩岸開戰時還必須積極“配合”中國政府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小的代價收復臺灣,并且盡快恢復戰后臺海兩岸的和平狀態,盡快恢復東亞地區正常的政治及經濟運作,以此力求將各種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在軍事層面,大陸方面打贏臺海戰役的關鍵并非軍力,而在于確立為收復臺灣不惜與任何敵人進行全面戰爭(包括核戰爭)的堅定決心。明眼人都知道,如果排除了美日兩國的軍事干涉,臺灣軍隊在解放軍的強大打擊面前只能束手就擒。從表面來看美日兩國的軍事實力當然要比中國強大,而國內許多媚外“戰略家”亦別有用心地強調這個差距,似乎美日強大得不可戰勝,中國卻是一戰就要亡國。實際上,軍事從來就不過是政治的延伸,不管威力如何強大的武器同樣必須受人操縱,任何軍事斗爭從來都是以政治意志為轉移的,這就是“黨指揮槍”的真理所在。而所謂“知己知彼”,就是既要客觀而全面地評估敵方的實力,也要客觀而全面地評估我方的實力,任何非此即彼的盲目自信或妄自菲薄都會是一個重大戰略錯誤。美日常規軍力無疑是比中國軍隊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只要中國政府明確表達不惜動用核武抵抗外來侵略保衛領土主權的堅強決心并作好進行全面戰爭的戰略準備,這些優勢將會蕩然無存。例如,由于臺灣島距離大陸不遠,臺海周邊均在大陸陸基飛機和導彈的打擊范圍之內,因此美日若要取得臺海地區的制空權,勢必要打擊大陸本土的機場及導彈基地,這就可能導致中美日三方發生全面戰爭,引發無從預料、難以承受的災難后果。面對此一軍事干涉可能導致的惡劣前景,美日兩國政府還能輕言“保衛臺灣”嗎?
結 語
12月10日,受到歐美國家支持的塞爾維亞科索沃地區政府公開表示,科索沃將在08年5月之前宣布脫離塞爾維亞正式獨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對此立即作出反應,“那樣做會違反國際法,我們對這樣的違法行為不會予以支持”;“我要強調的是,如果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并得到承認,那會帶來其它后果。這將引起巴爾干地區和世界其它地方的連鎖反應,有這樣打算的國家應該三思”(引自法新社12月10日電)。在科索沃問題上,中國政府應該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堅決支持俄羅斯的立場,并且積極作出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因此,中俄兩國在08年的反分裂斗爭中必須加強雙方合作,尤其是可以考慮在日本海或山東半島再次舉行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回想建國之初,雄才大略的毛澤東主席為了更為有效地保障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及長遠發展,打破常規、力排眾議,在蘇聯的政治和軍事配合下毅然發起“抗美援朝”戰爭,而這一場出乎美國意料的戰爭卻為中國爭得了數十年的國家安全、和平歲月以及大國地位。今天,中國再度走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07、12、25、
……………………
而到了是不是開戰的最關鍵時期,主戰派的聲音就更加引人注目。
zhoujd
2008年3月18日 15:57
供參考
不論“入聯”還是“返聯”,公投即是戰爭.doc
| 網站首頁 | 文章中心 | 全站文章索引 | 最新文章 | 最新熱門 | 烏有之鄉懷舊版 |
您現在的位置: 烏有之鄉 >> 文章中心 >> 國際縱橫 >> 文章正文 用戶登錄 新用戶注冊
“和平統一”是癡人說夢,公投即戰爭 頂 薦 ★★★
作者:夜叉探海 文章來源:烏有之鄉 點擊數:412 更新時間:2008-3-17
不論“入聯”還是“返聯”,公投即是戰爭
[10223] (2008-03-17)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獨立。這一消息無疑給臺灣人注入了一支強烈的興奮劑,而我們面對國際現狀錯綜復雜的形勢,對于3月22日臺灣公投,除了戰爭別無他法!
首先,我們要必須清楚幾個問題:
1、分離主義的概念:政治分離主義涉及到求取主權獨立并將一片土地或一群人(通常是一群具有不同國家認同者)相互分離(或是將一個國家自其他部分抽)。分離主義與一個國家的政治形態、經濟發展水平無關。
中國人常常有這種誤解,臺灣不肯與大陸統一是因為政治形態不同,大陸經濟水平較低。事實上,我們縱觀全世界的分離主義:西班牙有巴斯克,加拿大有魁北克,英國有北愛爾蘭,日本有琉球和北海道,美國有夏威夷和佛蒙特州,土耳其有庫爾德,俄羅斯有車臣,比利時有弗拉芒族與瓦隆族的分離運動、新加坡有回祈團等等(有興趣同志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可見,在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分離主義,分離主義與一個國家的政治形態、經濟發展水平無關,僅與國家認同感有關。
2、大陸普遍對臺灣人存在誤解。一是臺獨已不是一小撮,06年臺灣國家認同調查,臺灣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4.8% ﹐即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的有33.4%,而只認為是臺灣人的高達60.1%。而隨著時間的增長臺灣人對中國的不認同感的人數比例正在增加,這說明獨立已成為臺灣大多數人的共識,而大陸還有些沽名釣譽的“學者、專家”還在呼吁“和平統一”,無疑是癡人說夢!
3、絕不能寄期望于臺灣國民黨。臺灣國民黨事實上已不是兩蔣時代的國民黨,臺灣國民黨與民進黨唯一的區別僅在于“緩獨”與“急獨”。因此,大選是馬英九上臺還是謝長廷上臺,實質對兩岸統一都毫無幫助,區別僅在于馬英九上臺可以為中國大陸贏取更多的時間以做好軍事準備。
4、全球在1945年聯合國有76個獨立國家,而現在在聯合國的會員國一共是193個,主要是因為國家分裂造成成員國數量增加,而在這段歷史上,從沒有和平統一的歷史先例。因此,對應臺灣分裂,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武力統一。
其次,分析必須統一臺灣的必要性:
(一)、臺灣問題是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個關鍵問題。
國內很多教科書如是寫,但并沒有詳細解釋,因牽涉很多敏感政治話題,因此很多人并不理解。實際上,若臺獨,將會對中國產生蝴蝶效應,這將為中國分裂埋下伏筆,中國將有可能走上類似五代十國,相互內戰的黑暗時代。這并不是危言聳聽,下面從幾個方面可以分析:
1、在90年立陶宛宣布獨立時,戈爾巴喬夫迫于西方世界壓力放棄武力鎮壓,誰也沒想到一年后蘇聯會分裂成15個國家!并且,在蘇共88年第十九次會議上,誰也沒想到蘇聯會在2年后土崩瓦解。而到21世紀,已經分裂過一次已精簡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分裂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目前塞爾維亞又繼續分離出科索沃。由此可見,一個國家部分地區獨立的蝴蝶效應是可怕的,并且是具有非常不可確定的未預知性。若臺灣獨立,中共迫于外界壓力放棄武力統一,再做一次戈爾巴喬夫,那么就極有可能會重復蘇聯解體的過程。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蘇聯解體的過程:
在1988年6~7月間舉行的蘇共第十九次會議上,分成三派: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民主激進派”,以利加喬夫為代表的“傳統派”和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新思維“主流派”。1990年3月在蘇聯第三次非常人代會上,決定修改憲法,取消蘇共的法定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和總統制。戈爾巴喬夫當選為首任總統。同月,立陶宛宣布獨立,1990年,先后有11個共和國發表主權宣言;1991年4月,格魯吉亞宣布獨立;聯盟形勢岌岌可危。1991年3月17日,蘇聯舉行全民公決,大多數公民主張保留聯盟。8月公布的新聯盟條約規定各共和國擁有本國領土內的全部主權,改國名為“主權蘇維埃共和國聯盟”。 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等8人組成“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歸于失敗。2月3日,俄羅斯當選總統葉利欽下令“中止”俄羅斯共產黨活動;次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并要求蘇共中央自行解散。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暫停蘇共在蘇聯全境的活動”。11月5日,葉利欽下令停止蘇共和俄共在俄羅斯聯邦境內的活動,并解散其組織機構。蘇聯共產黨從此解體。在這種形勢下,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1991年9月,戈爾巴喬夫被迫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三國領導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署了一個關于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要求蘇聯停止存在,宣稱蘇聯的法律和其他一切準則在三國內不再適用。21日,俄羅斯等11個蘇聯前加盟共和國作為獨立國家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獨立國家聯合體首腦會議。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職務,并將核按鈕交給葉利欽。當晚,克里姆林宮降下蘇聯國旗,俄羅斯聯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解體。
蘇聯解體,分成15個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2、中國社會現有幾大內部矛盾解析:
蘇聯解體的原因錯綜復雜,這方面爭論也比較大,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
其一,體制僵化、經濟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其二,領導人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其三,外部原因與蘇聯演變;其四,腐敗導致黨衰國亡。
由上四條可見,一個國家解體必然有嚴重的內部矛盾存在。而中國目前社會矛盾也日益嚴重:
1) 社會群體價值觀分割正在逐漸形成。
主要為“新毛派”與“西方民主漸進派”價值觀的相互對立。
“新毛派”主要思想是繼承毛澤東的“打破中國階級不平等地位、儒家“偽仁”統治思想,在保證統一的國家利益觀下,主張根據中國的社會結構以及歷史條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達到社會資源分配最優化的目的,在社會生產力逐步提高下,逐步消除階級歧視對立,開放思想,構建不論出生地點、家庭背景,發展機會均等,公平、公正的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新毛派”是中國社會的新生力量,主要產生在弱勢群體中,目前力量薄弱。
“西方民主漸進派”主要思想是基本全盤否定毛澤東時代,以市場經濟發展為手段,以西方為榜樣,逐步實現西式民主,以謳歌“西式民主”的假象來達到少數利益集團掌控國家機器的目的。這一派是目前中國最主流的思想,主要以知識分子、企業家等上層建筑為主。同時在西方勢力的幫助下,這一派影響力極大。
2) 西方演變。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卻至今一直忽略經濟發展的目的。經濟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GDP,而是為了社會資源最優配置,而是在達到一定的社會生產力下給與國民相等的公平、公正的個人發展空間。而中國現狀是大力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經濟發展上去了,同是卻被西方自由民主化思想一步步侵蝕,民族自卑感日益增強,民族優秀文化被拋棄,目前已經讓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走西方資本之路才是正確方向。并且,中國的國有化資本遭受變相私有化,以達到控制經濟就控制政治的目的。這些都表明西方演變的效果是明顯的。
3) 貪腐問題未能一直得到解決。中國人社會貪腐問題一直由來已久,很有歷史根源,百姓俗語都有:升官發財。而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更是復蘇了中國人的貪腐思想,普及面大;另一面其社會根源由于歷史原因長期存在,中央政府一直尚未找到有效辦法,目前仍只能采取“棒打出頭鳥”政策以示恐嚇。
4) 地區差異明顯。目前中央的經濟政策仍然主要是發展東部沿海經濟圈,由東部帶動中西部發展,西部作為能源供應基地,東西部經濟發展明顯失衡。地區經濟差異將會進一步分化社會群體,將會形成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5) 中央集權被削弱,地方派系勢力異軍突起,利益集團逐漸形成。中央下達政策地方拒不執行的新聞屢見不鮮,地方派系勢力已經形成,在中央集權越來越弱的情況下,地方利益集團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亦將會越來越明顯。
(二)、給臺灣公民自決權將會為中國分離主義份子提供法理依據。公民自決權世界上至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輕易允許。而聯合國的公投法理依據則是立足于西方殖民地人民脫離其西方殖民地位自決的權力,臺灣根本不具備公投法理依據。。
從長遠來看,臺灣搞公投,公投本身給中國帶來的危害遠比公投的結果要大。因為,公投相當于給了臺灣人公民自決權,即使公投不過關,臺灣也可以另擇時間再舉行公投,并且公投的目的將會一步步的更加露骨,它甚至可以直接公投獨立,一旦大陸允許其公投權力,那么臺灣可以在任何時候再次濫用此權力。
同時,危害更大的是允許臺灣公投將會給中國其他地區分離主義提供法理依據,因為中國一直宣稱臺灣是中國的領土,既然臺灣可以公投,那么中國的其他地區也同樣可以公投,這種影響是漸進的,也是對國家穩定性危害性最大的。
(三)、收復臺灣可以為中國大陸打開資源封鎖,建立走向深海的基地,謀求更多的發展空間。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內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而第一島鏈的封鎖,南海局勢的混亂,印度加強對印度洋的控制,無益都極大的威脅的中國的能源路線,使中國遲遲停留在近海國家,不能走向遠海,這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極具危害性,并且限制了中國的發展空間,嚴重損害了13億人的利益。收復臺灣島可以打破第一島鏈,直接打開了進軍太平洋的窗口,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臺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主權問題不能再像滿清那樣退讓。誰出讓主權誰就是民族罪人,必須無條件捍衛主權與尊嚴。出讓主權將會加劇國內矛盾,影響社會穩定,直接表現就是人民對政府信心的喪失。
最后,臺海戰爭猜想:
目前局勢暗涌,自新疆出現恐怖劫機事件,3月14日拉薩又爆發大規模騷亂,在這個周末,西方媒體又集體打出人權牌,各國都有反華團體默契的示威游行。在這個節骨眼,借奧運之名打壓中國這個借口只是為了更露骨的介入臺海,表明西方勢力已準備借臺海危機來打壓中國。畢竟一場運動會對中國影響非常小,而臺海才是中國的命門所在。
從媒體暴露的一些新聞可以看出端倪,包括原本預計在今年6月可能推出的開放新聞輿論法被無限期推遲,加強國內宏觀調控,與俄羅斯建立軍事熱線,奈斯遍訪中國及周邊國家,主席訪日預計在五六月份(即阿扁5月20日下臺臺海局勢明朗之后),國內媒體(包括股市)對臺海這一重大利空因素集體禁聲,表明中央已暗地做好軍事準備,目前國內局勢穩定是頭等大事。下個周末,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臺海戰爭幾大猜想,臺海戰爭如何發展直接取決于大國之間的利益博弈:
1、大陸閃電戰,美日不直接參與,最終大陸獲勝,收復臺灣。這種可能性較小,主要取決于中國現階段是否掌握了美日的軟肋,是否與美日進行了部分利益互換,否則基本上只是所謂“磚家學者”的幻想。
2、大陸閃電戰,美日間接幫助臺灣,并且日本在美國幫助下趁機強占釣魚島,并宣布釣魚島及東海主權,為美日及聯盟國家直接介入臺灣戰爭作為借口,此乃一石二鳥之計。即美日沒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沒直接介入臺海戰爭,避免了國際社會的壓力,同時,又利用中日領土爭議先下手為強,霸占中國領土,吃定中方無能力對臺灣、美日及其軍事聯盟國(如澳大利亞等)同時發動全面戰爭,的確中國現階段也無力承受如此一場全面的而且可能持久的戰爭。若中方暫時忍辱棄釣魚島或東海,先收臺灣,那么美日可以利用釣魚島及東海為基地,一方面長期援助臺獨勢力,讓中國收臺灣易,定臺灣難;另一方面,霸占釣魚島及東海、連同澳大利亞仍可以彌補第一島鏈的缺口,并且獲得巨大的海洋資源,作為進一步挾制中國的跳板。
這種可能性較大,這種辦法對美國是最好不過的方法,美國漁翁得利,并控制在一場局部戰爭內,避免世界局勢的惡化。主要看日本是否配合及俄羅斯的相關動作。而日本也有所顧忌,因為一旦日本霸占釣魚島及東海,雖背后有強大盟國的支持,但一方面中國是有核國家,日本會非常顧忌中國是否會魚死網破,核打擊日本;一方面與中國決裂對日本經濟會產生巨大影響,那么日本得不償失。
3、大陸閃電戰,美日直接參與。首先美日按兵不動,暗地支持臺灣,同時集結兵力。此時,待臺灣不能支持之時,美日直擊中國大陸本土。這種情況需要美日很好的準備,美日唯一取勝的機會在于對中國準、狠、快,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中國造成最大的影響,引起中國內亂,立即收兵,坐山觀虎斗!但這個方案對美日而言風險也極大,因為中國是有核國家,若美日不能精確的在最短時間內摧毀中國核設施,那么美日將可能深陷戰爭泥潭不能自拔。
4、臺海開戰,在西方勢力慫恿下再次宣起世界瓜分中國的熱潮。首先,美日圍魏救趙,直接打擊朝鮮,同時慫恿印度、日本、東盟等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同時向中國發難,單方面強力宣布擁有爭議地區主權,并軍事占領;同時,美國西方利用反恐之名大軍壓境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中國以西,間接軍事支援疆獨、藏獨。全面封鎖中國,以亂之,政府不得已只能以暴力壓之,西方再趁機以解放人權、推翻獨裁為名而入,從而達到瓜分中國的目的。
這種可能性不是不可能發生,而是西方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中國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國,并且中國現階段對世界經濟影響較大(但絕沒有報紙天天傳說中的那么大,美歐日仍然是世界經濟主體)。若如此封鎖瓜分中國,西方乃至世界經濟首先就需要面臨一次結構性的調整,而發達國家長期累計的資源以及財富雖能很快彌補經濟調整帶來的損失,但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卻沒這個能力,即使瓜分了中國,但西方對世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也可能失控,西方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挽回局面,最終利益是得還是失很難預測。若西方瓜分中國失敗,那么西方發達主義國家之間也將面臨絕裂的矛盾,發達國家之間若決裂直接導致對中東局勢和巴爾干的失控,因此極有可能又會產生新的大戰。
如此分析,這似乎是最不可能的一種可能。但是,作為中國自身,必須要將最不可能的可能也要考慮進去,因為若西方底牌夠硬,能瓜分的中國的同時掌控其他國家,那么這種最不可能的也會變成可能的。
5、無論哪個猜想,俄羅斯的表態對臺灣戰爭的表態及其重要。可以說,俄羅斯是臺灣戰爭如何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相對美國的假兩手,真挾制中國政策,俄羅斯對中國的發展才是真正的左右為難。一方面,俄羅斯需要中國的發展來平衡世界格局,需要中國這個第三方來打破西方單級勢力,為自己謀求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利益。另一方面,俄羅斯又恐懼中國的過多發展又會威脅自身利益和安全。所以,俄羅斯一直對中國是若即若離的態度,從俄羅斯對中國軍售、暗地扶持印度等就可以看出來。3月14日中俄正式開通軍事熱線,表示中俄已對臺海有了一定軍事默契,因為中國在臺灣的失利極有可能改變世界格局,那必將危險俄羅斯的利益。而普京掌權的俄羅斯對西方采取是強硬政策,西方在考慮滲入臺海戰爭的時候必然要考慮俄羅斯的態度和動作,畢竟俄羅斯仍然是當今世界僅落后于美國的軍事強國。
經過以上猜想,可見,臺海一戰對中國大陸風險極大,但我們不能不戰,戰勝對中國13億人則是造福后代,普澤天下!這一戰我們必須打贏,所有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做軍事和政治外交準備,這也是對臺遲遲沒動手的真正原因。但是3.22臨近,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我們已沒有更多時間,只能更多的依靠外交手段挾制美日。可以欣慰的是臺灣最近在美國壓力下終于有了據領公投票的聲音,但至于能不能廢除公投還得靠時間來證明。同樣,對美日而言,臺海一戰亦是一場風險戰爭,因此它們的戰略是不獨不統最好,又可以賺臺灣的錢又可以挾制中國。而對臺灣人而言,我們只能對他們同情的說:“不好意思,你們影響13億人的利益,所以不得不忽略你們兩千萬人的存在。”
江山告急,若公投,無論結果及形式,戰爭拭目以待,中國將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挑戰,愿天下愛國之士同結一心,抵抗外敵,同生死、共患難,度過這個難關。
夜叉探海
《聯合早報網》
烏有之人
……………………
嘻嘻。
今天,結果就要出來啦。
那些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截然相反的推論,在今天就將亮出最后的底牌。
人們基本上共識于,馬英九率領的國民黨取代陳水扁,似乎已經成為定局;而人們也越來越感同身受于,即使馬英九主政,臺獨也是大勢所趨,國民黨無法按照大陸當局的期待與設想,成為大陸的“民主黨派”,這就注定了馬英九們只能在臺獨的路線上一往無前。
這就給兩岸關系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而且,在大陸方面絕然不肯放棄專制與寡頭政治的前提下,臺灣與大陸的漸行漸遠也就勢在必行。即使大陸方面還是本著經濟誘餌的政策,但是,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撲朔迷離,以及賣國賊們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被掏空了的中國經濟已經今非昔比,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通貨膨脹的昏天黑地、國際市場上原材料以及要素價格的節節攀升、次按危機的蔓延、中國金融的不堪一擊、以及胡溫公開表態“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等等,都給兩岸關系注入了比以往更加不確定的因素,并且讓大陸方面的經濟領域的吸引了大打折扣。
而在意識形態領域,大陸方面已經失去了創新并且守成的最佳機會,并且,由于當權者能力結構方面的差強人意,使得抱殘守缺成為了不二選擇。于是乎,我們看到,對于鄧小平的高調紀念,以及對于陽儒陰法的所謂傳統文化的拜祭,演繹著當今大陸思想界和理論界的污泥濁水的亂象。
由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是,無論今天的結果如何,臺海關系都不會因此發生實質性的改變。這種狀況,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收場,以及針對奧運會所做出的各式各樣的承諾的過期作廢,將會變得更加突出和明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