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
看了人民網[社會周刊]的《國民生育能力下降約3億人有心理問題》,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在這個報道中說:參加會議的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一飛教授和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省婦保醫院著名生殖醫學專家黃荷鳳教授與記者交談時坦言,雖然我國還沒有對不孕不育的總體情況進行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但部分區域的調查數據顯示,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的比例達到了7%至10%,不孕不育的現象呈增長趨勢。
報道還說到: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的生殖醫學專家做了一些調查和研究,他們發現,與三四十年前相比,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1億個左右已降至目前的2000萬到4000萬個。王一飛教授說:“我們在上海有專門的精子庫,其中給我們提供精子的很大一批骨干力量就是大學生。他們本應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但從捐獻的情況看來,相當大一部分精液質量達不到要求,不但精子數量少,而且精子活力也不夠。”
凡事都要問一問為什么,對國民生育能力下降這樣事關民族興旺的大事情,當然應該問一問為什么。
按“與三四十年前相比”的說法,這“國民生育能力下降”的“骨干力量”應該是二三四十歲;也就是說,是在改革開放中操縱起來的一代人。按理說,這一代人物質生活條件好了,發育有了充分的物質基礎,生育素質也應該提高才對,怎么生育能力還會下降呢?
專家們認為,生育能力不斷下降的主因,是生活環境的不良影響。農業化肥及除草殺蟲劑的有毒物質、裝飾材料,以及讓動物快速增肥的飼料,土壤、水源等受到污染,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毒害了人類的精子。那就是說,我們這幾十年發展走的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路,環境的破壞是相當的嚴重的,嚴重到影響的人口再生產的能力。
專家們還認為:此外,吸毒、酗酒、吸煙、肥胖、社會壓力大等都是男性精子數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這些年來,產生了許多過去沒有的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不但影響了社會的穩定,還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影響到人口的質量了。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還能看到一些專家沒有說的問題。比如,這教育有不有問題,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進入了高考競爭的行列,一直競爭到二十多歲,專家們調查和研究的結果是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二十多歲后,就業又成了問題,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就業之后,又有了有不有結婚能力的問題,現在的要求高了,沒有起碼的住房,誰肯和你結婚。結了婚,又有孩子的讀書問題,自己的看病問題,真正是問題接著問題。還不說性開放問題,農民工長期兩地分居的問題等等。凡人的一生追求的就是幸福,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成堆的問題中,還有什么幸福可言;一個沒有幸福感覺的人,他(她)的生育能力怎么能不受到影響呢?
生殖醫學專家的調查研究的內容主要是生殖醫學方面的問題,他們對問題原因的分析也側重與生殖醫學的角度。但是,他們得出的“國民生育能力下降”的結論就不僅僅只關系到生殖醫學的問題了,他們發現的是關系到我們社會民族的大問題。這些問題,僅靠醫學是無法解決的。分析產生這個問題的深刻原因,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們在經濟上沒有能夠完全站起來,如果在我們連我們國民最厲害的生育能力都垮下去了,那肯定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