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賺大錢 聽信新華社的文章卻吃大虧?
作者:佚名
●如此瘋狂的走勢,得不到控制,除了基金的暴炒以外,更重要的是大集團的利益。
●抑制大盤股的指數暴漲光靠輿論不夠,還要有強有力的措施。
用輿論抑制股市過熱,這在中國股市中歷來有效。唯獨今年,從1500點起,新華社于5月9日、5月20日、6月7日、8月20日、12月6日,12月24日相繼發表了6篇批評股市過熱、上漲過快的署名警示文章,但股市都不予理睬,反而一路攀升至年底的2675點,使聽信警示文章的人吃了大虧,而我行我素的機構卻賺了大錢。
人們不禁要問:最權威媒體的一系列風險警示文章為何老打"啞炮"呢?
第一、以熊市思維看待牛市,作出錯誤的判斷。連續的誤判使權威媒體的風險警示文章失去了權威性。
第二、對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的威力缺乏認識。日本貨幣從1971-1989年升值18年,股市從2000點漲到39000點,漲20倍;韓國貨幣從1985-1990年升值30%,股市漲5倍,1998-2005年升值70%,股市再漲4倍;新加坡貨幣從1985-1995年升值60%,股市漲5倍;臺灣貨幣從1985-1990年升值期間,股市從636點漲到12495點,漲17.84倍。現在輪到人民幣剛開始升值,股市漲1倍,就使一些人大驚小怪。這也許是與國人從來沒碰到過對人民幣升值這一新鮮事物有關吧。
第三、對股改后上市公司業績造好估計不足。股改的最大成果是各類股東的利益一致,以及對國有大股東以市值考核業績。原先大股東隱藏、轉移的利潤現被攤到陽光下;原先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轉為向上市公司注入利潤;原先上市公司向流通股東高價大比例增發而導致業績攤薄,轉為向集團和機構定向增發,注入優質資產,從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業績。
第四、將股指暴漲與股市暴漲混為一談。從8月7日1543點以來,市場一直以大盤股一枝獨秀的"二八現象"為主導。尤其是現行交易制度下,大盤股大幅上漲是以總股本計入指數權重。最典型的工商銀行,68億股流通股上漲,是以3340億股總股本放大49倍計指數;中國銀行43億股流通股上漲,是以2538億股總股本放大59倍計指數。而這兩只股票就占上海股市40%權重,造成指數虛漲。與此同時,八成股票連續數月下跌,只相當于1500點水平,據中證報對中小投資者的調查,2006年只有5%的人跑贏大盤,14%的人收益50-100%,30%的人收益10-50%,21%的人收益僅10%左右,還有30%人的虧損。文章把指數暴漲視為股市暴漲,顯然不符合事實。
第五、利空輿論不敵利益驅動。12月24日的文章是針對2343點收盤指數而言的,并放出了"暴漲必有暴跌"、"要防止股市大起大落"、"管理者也要成熟"的重話,但此后工行、中行、聯通、長電依然輪番漲停,5天又漲了320多點,輕松越過2400點、2500點和2600點。如此瘋狂的走勢,得不到控制,除了基金的暴炒以外,更重要的是大集團的利益。例如,中央匯金公司以1元入股的工行和中行,在以3元發行時,就獲利1萬億元;漲到5元時,就獲利2萬億元;若漲到7元,就獲利3萬億元,相當于一年的財政收入。同時,大盤藍籌股的國有大股東也獲得數倍的利潤。這便是工行和中行市盈率高達40多倍,市凈率高達4倍多,大大超出傳統的估值標準,還敢連連漲停的深層原因。
第六、缺乏強有力的具體措施配合。記得1997年2月-5月從855-1510點的暴漲中,管理層先后發了21道黃牌警告均無法抑制暴漲,最后是靠"限令國企1個月內退出股市"的死命令才奏效的。眼下,抑制大盤股的指數暴漲光靠輿論不夠,還有強有力的措施。例如,為避免指數暴漲,完全可改為以流通股數計指數;對背離估值標準的超大盤股發風險警示;糾正唯大盤股是從的"二八現象",提倡股市和諧均衡發展;防止基金聯手操縱股價,擬規定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各基金持有同一只大盤股總和的比例上限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