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進城生活七年了,隔些時日她就要回到百里之外的鄉村住上幾天,回城的時候便會講一些見聞,如村里新修了路,看上了有線電視,誰家住進了樓房,誰家娶了媳婦等等,也講一些在老家聽來的故事。因為我很少回老家,鄉親們的幸福生活也是通過母親的講敘在不斷變化,一如電視新聞中播報的樣子。
但是,母親講述的三個故事,三起老鄉死亡事件,雖然幾經轉折,漏去了細節,只剩下了粗線條的情節,卻讓我清楚地看到了鄉村世界的另一面,冷漠、辛酸和痛楚。
(一)
劉三毛之死。兒時的三毛與我們家是鄰居,就住在村東頭的一間土坯房里。
記憶中的三毛是一副憨憨的樣子,中等個,說話有點結巴。他初中畢業,是四兄弟中文化最高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在父親的安排下很早就學會了木匠和篾匠手藝。三毛棄學后只會種田。老家自然條件差,種水稻需要三級提水①,把白汗珠子滾成了黑汗珠子,三毛還是一樣地嘿嘿笑著與人打招呼。
三毛是兄弟中最孝順的一個。不管日子多么艱難,他總是把最好的糧食和蔬菜留給自己的母親。三毛的媳婦不怎么做活,她有精神病,一年四季都得吃藥。為了過上好一點的日子,于是三毛到外面去打工,賣苦力,后來三十出頭的他挑著一副竹筐在異鄉開始了收破爛的生活。省吃儉用,每天也能攢下十多塊錢。三毛曾對人說起,他一定要讓母親住上樓房。
2003年的秋天,三毛因為痔瘡發作住進了醫院。手術后沒幾天,他就回到了自己家里。我知道不到萬不得已,三毛是不會去醫院的,住在醫院里,摸一摸口袋,他恐怕也沒有心情養病。不久三毛仗著年輕,又挑起了那副竹筐。很快傷口感染,他不得不再次住院接受治療。醫院的催款通知書下來了。哥哥和弟弟當著他的面商量著如何回去借錢。三毛幽幽地對母親說,“不用借了,家里人還要過生活”。當天晚上,三毛從醫院的六樓頂上一躍而下,猶如一片秋風中的落葉。
那個黑夜里,三毛是怎樣一步一歪地爬上六樓的,沒有人看見;跳下去之前他都想了些什么,沒有人知道。那一年,劉三毛34歲。
(二)
鐵老漢之死。有人說他是自殺。年近古稀的他經常生病,平時與老伴單獨生活,總是躲在村頭的小屋里不愿意出門。那天晚上他讓老伴住到兒子家里照看孫子,小屋就失火了。
鐵老漢的脾氣有點怪,村里很多人都這么認為。他的四個兒子都在家種地,“雙搶” ②時節他卻一點兒忙也不愿意幫。他說,事情總是做不勻,免得幫多幫少兒子們找自己扯皮。有一次六月天“跑暴”③,兒子媳婦都在禾場上搶收稻谷,兒子叫罵的聲音都傳到耳朵里了,鐵老漢硬是沒有出門。
小屋失火的那天晚上,肯定有人聽到了鐵老漢凄慘的喊叫聲,因為他是活生生地在火中掙扎著死去的。
母親回來說,鐵老漢燒死了,沒有人去救火。
死后的鐵老漢也算是風光了一回,因為他有四個兒子張羅著辦喪事。
(三)
最后一件是鄰近村的一個孩子的事,老鄉們講這個故事是因為新奇,也沒有記住主人公的名字,那怕是一個姓。
事情發生在2003年油菜收獲的季節。一戶農家的兒子媳婦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有爹爹、婆婆和一個三歲多點的孫子。
老人們種了幾畝油菜,那天天氣晴好,正好曬油菜。孫子就在禾場附近玩耍。老人們叮囑了幾句,孫子就和平常一樣自己玩去了。到了中午飯的時間,該回去了。也許是因為收成不錯,老人們高興,婆婆與爹爹商量,油菜梗太占地方,也沒多大用處,不如燒了吧。于是兩個老人放了一把火。飯做好了,婆婆在灣子里已經找了個遍,不見孫子的人影。爹爹慌了神,逢人便問,叫了人到村頭的河溝里去撈。天漸漸黑了,孫子還是沒有找到。路過禾場的時候,爹爹仿佛是被雷電擊中了,他用手在灰堆中扒了起來。孫子找到了。
村里人開始商量著處理后事,爹爹一聲不吭地坐著。
第二天,人們發現爹爹和婆婆躺在床上,身體已經涼了,地上空留了一個農藥瓶子。
注釋:
①三級提水,丘陵地區從遠處的河湖中取水,需要用抽水機三次提升高程才能引水到稻田里,因此稱為三級提水。
② “雙搶”,水稻產區種植雙季稻時,七月中下旬集中搶割早稻,搶插晚稻。
③“跑暴”,地方方言,指夏天突然天降暴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