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無聲時
洛陽烈士陵園被毀事件暴露已逾月,民政部優撫安置局烈士褒揚和優待處處長宣布要“查清情況,嚴肅處理”也有20多天,此后就沒有下文。關于影片《集結號》,近幾日晚上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又專題宣傳(對此我在后面要簡單說幾句),領導人的聲音至今沒有聽到,只是胡錦濤在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代表座談時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擔負著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務”,不知道上述官方表態是否就是他們的態度?也許,這是“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努力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要”;但是乎有傾向性。
鄧小平說他發明了“不爭論”。“不爭論”是個法寶,可以不用壓制,就冷淡得社會鴉雀無聲。
網上的議論在消失。任何時期,時間一長,大家都會厭倦。
我對于此事,以后可能也不再說,意見已經表達,道理也講清楚了。
現在我還想問幾個問題:
日本為什么立靖國神社?把戰犯的骨灰也放在里面供奉?這是不是有某種精神存在?
我們又為什么對此事如此重視?可以影響中日兩國的關系,這是不是有很強的政治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過去了幾十年,為什么美國仍在尋找陣亡戰士的遺骸?這在向他們的國人彰顯什么?
用《集結號》向人們展示了“整個中國社會在價值觀”、“人性主義精神”,揭示出戰爭“這種人性的沖突,這種壓抑和悲哀,恐懼”之后,是不是就宣告我們不再用武力解放臺灣、實現祖國統一了?因為這“畢竟是內戰”,這里談不上“正義、邪惡”,無法告訴人們“犧牲有沒有價值”。
最后,假使美國和中國為了爭奪市場發生了戰爭,資本肯定是無義戰,沒有什么“正義戰勝邪惡”,請想一想,一方在戰后幾十年都在尋找陣亡戰士的遺骸,一方卻在奪取了政權之后就挖建國烈士的墳,誰贏得軍心?會誰勝誰負?
不爭論就沒有爭論嗎?
果能這樣,那就不要去解決矛盾,無須去解決任何問題了。
沒有爭論,不是人心齊,而是人心散了,對一切已經完全失去了希望,漠不關心了。
我看,最可怕的是無聲時。
[就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談《集結號》簡單說幾句]
我們看到了,在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里,《集結號》劇內外的人物都登上了場,但各自表演的不同。谷子地的原型常孟蘭尋找部隊60年,是為了向連長報告任務完成了。原劇作者變成了《告狀》,尋找犧牲的價值;現在又賦予“反戰”的內容。導演說講的是人不是自愿成為烈士,在被動情況下,他們把命都搭進去了。精英們則說是深厚的一種人道主義的蘊含。最是當主持人問常孟蘭之子:他的父親幾十年的犧牲尋找為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信仰”,“共產主義信仰”;找到連長后生活得怎么樣?回答是:完成工作了,生活的很平靜。
這就是真實的解放軍和精英們塑造的“解放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