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醫保為保醫,醫院才能為公益
范景剛(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三十年以來,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發展,以前城市的公費醫療不僅被取消,而且國家創辦的公立醫院也越來越多地需要創收,甚至有的公立醫院與私人力量合作承包一些科室專門搞所謂市場化運營創收再坐地分贓,這些年來又越來越多地鼓勵發展非公醫院,使得老百姓承受越來越重的醫療負擔,醫改遭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詬病。照此下去,即使國家加大財力投入建立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險體系,醫療衛生事業也肯定辦不好,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肯定不會高,因為這種辦法根本上不是為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醫藥資本利益集團從病人身上盈利。
怎樣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事業呢?
我們認為,必須堅持把醫療衛生工作當作公共事業來辦,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當作唯一宗旨,而絕不能當作一個商業產業來辦;必須堅持實行公益性原則,而絕不能讓醫院或主動或被動地去創收,需要向病患身上賺錢圖利。
為此,就必須讓醫院姓公,由國家財政充分投入保障辦好公立醫院,嚴禁私人資本辦醫,同時需要對醫藥企業國有化,使之成為公立醫院的配套體系,而不能成為一個單獨的利益集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醫院的公益性,才能讓國家和人民受益。
我國現在極力推廣的醫療保險模式的弊病十分顯著,效果很不令人滿意。它讓醫院和藥廠成為一個靠從病患身上賺錢的利益集團,國家和人民都是輸家,只有這個醫藥利益集團是贏家。醫療保險模式既不能減輕國家對醫療衛生領域的財政投入,又不能減輕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實在負擔,只是讓醫藥資本利益集團不斷地發展壯大,蠶食鯨吞國家醫療保險基金和人民群眾自己承擔的開支。而且,會惡化醫患關系,迫使國家依靠暴力機關介入所謂的醫患矛盾,在事實上淪為醫藥資本利益集團的打手幫兇,從而損害國家與人民的關系。
因此,我們強烈建議國家變醫保為保醫,放棄醫療保險模式,改為國家保障公立醫院的一切經費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醫療衛生行業從產業變事業,從商業回歸本性,堅持公益性,堅持非營利性。
只有在堅持公益性的公立醫院的基礎上,才能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才能大力推廣“簡便廉驗”的中醫藥,才能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讓人們不生病少生病,造福國家和人民。否則,過度醫療的問題就無法克服,浪費國家醫保資金的事情就無法消除。
有人說,這種做法脫離國情,國家財政現今無力承擔。
我們認為,這是借口托辭,這是對人民極不負責任。國家財力大不如今的毛澤東時代做到了,比我國更加貧窮的朝鮮和古巴做到了,現今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說國家財力不夠,是多么荒唐?國家不缺錢,這是全國人民的共識。如果有缺口,就請大力發展國有企業,提高國有企業利潤上交水平;如果有缺口,還可以提高私企和外企的企業稅收水平;如果有缺口,就請加大反腐敗力度,反貪罰沒所得應該優先用來反補民生。
有人說,這會造成“大鍋飯養懶漢”,醫院衙門化、官僚化,醫護人員出現懶政怠工,不負責任,效率低下,對病人不好。
我們認為,這是對白衣天使的污蔑,這是渲染人性自私論,這是完全無視“醫者仁心”的誅心之論。在這次抗疫大戰中,我國醫護人員的表現完全可以否定這種謬論。相反,在國家財政兜底保障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之后,普遍地出現了令人感動的場景,醫護人員認真負責,病患對醫護人員感激不盡,雙方相互尊重,關愛有加,醫患關系非常和諧。退一步說,即使可能會出現個別人員的懶政惰怠情況,也完全可以通過患者監督和醫院教育管理來解決。
我們認為,取消醫療保險體系,改行國家財政充分保障醫療衛生經費,讓全體醫護人員都能夠從醫者仁心的本性出發全心全意地為病患服務,這是最符合人民利益的做法,是社會主義的本色本義。在當前,我國財力不是問題,只是一個思路問題。
我們認為,只要讓醫院去創收,不論私立醫院還是公立醫院,都必然要使醫護人員與患者發生利益對立,就難以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私立醫院更嚴重,私立醫院的盈利動機更強。
那么,醫療行業是否允許非公醫院存在?是否允許社會力量辦醫呢?
我們認為要嚴禁私人資本辦醫,絕不允許營利性的醫院存在,這是必須的。如果有慈善力量愿意辦醫,只要對國家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沒有危害,能夠按照公益性原則行醫,則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允許作為國家公立醫院的補充而存在。
也就是說,無論作為主體地位的公立醫院,還是作為補充地位的非公醫院,都必須是堅持公益性的原則,都不能有創收營利的企圖。這是醫療衛生領域的特殊性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呼吁國家變醫保為保醫,放棄醫療保險模式,改行國家財政保障大力發展公立醫院的模式。當前要立即取消去年發布的旨在擴大發展私人資本辦醫院的十部委文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