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想象”是這樣煉成的!
4月9日 ,北京西城檢方首次披露,貪污腐敗案件已出現了“35歲現象”。據介紹,最近6年,西城檢察院反貪局受理35歲以下職務犯罪案超立案總數的12%,且呈涉案金額巨大,大案、特大案多等特點。這說明官場已經腐敗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在官方文件上,在領導報告上,在各類媒體上,我們經常聽到“各級領導干部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樣的訓誡,我們也經常聽到“大力構筑反腐倡廉防線,讓領導干部不敢腐敗,不想腐敗,不能腐敗”這樣的自信,我們還經常聽到“要讓腐敗者‘政治上身敗名裂,經濟上傾家蕩產,思想上后悔莫及’這樣的豪壯,更經常聽到“黨與腐敗水火不容”這樣的決絕……
可現實又是啥樣的一種情形呢?“59歲現象”、“39歲現象”野草未除,“35歲現象”又形成氣候,年輕干部正在崛起為一支源源不斷的官場腐敗生力軍!
人們不得不反思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讓剛剛成為部門領導的“少壯派”,成為人們深惡痛絕的腐敗分子呢?檢察官是這樣認為的,工作環境中的“金錢至上”、“等價交換”等錯位價值觀影響了他們,造成這些青年干部犯罪心理普遍為“上行下效”、“貪慕虛榮”等。
誠然,由于這種錯位價值觀的影響,致使許多年輕干部產生了一種“政治是虛的,信仰是空的,理想是遠的,權力是硬的,票子是實的”心理,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信仰信仰,有性就癢;前途前途,有錢就圖”,自然成為他們“出生牛犢不怕虎”的動力。
現在的問題是,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工作環境中的“金錢至上”、“等價交換”等錯位價值觀呢?筆者想起了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四千”前不久發出的“教育格言”:“ 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
原來,連身負“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都是用“金錢至上”這樣的價值觀來教育學生,而且還要求學生在40歲時就必須成為擁有4000萬身價的千萬富豪。在這樣的教育語境下,走向社會的學生怎么不會把“金錢至上”奉為人生成功的最大追求呢?
之前,曾經有小學生這樣表達過“長大也要做貪官”的人生理想;今天,官場上的“35現象”,不正好成為這名小學生的人生榜樣嗎?這也不正是 “董四千”教育理念的形象詮釋嗎?
今日之中國,雖然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社會環境被各類錯位價值觀污染得一塌糊涂。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一從娘肚子里生下來,就接受錯位價值觀的長期熏陶;人一成為學生,就接受錯位價值觀的長期灌輸。這樣的人一旦走向社會,進入官場,要他們不當貪官,可能嗎?
試問,如果我們的子孫們還繼續接受這樣的教育,還繼續被這樣的環境所污染,中國的官場能干凈嗎?中國的發展能科學嗎?
鄧小平曾經發出過這樣的反思:“中國改革開放最大的失誤在于教育”!可這個反思就是振聾發聵,也沒有真正警醒夢中人,而且這種狀況還在繼續惡化。不能不令人擔憂啊!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對于“錢學森之問”,有各種各樣的闡釋。我以為,我們理解和體會“錢學森之問”,不能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表層,還應該結合他的另一句警語來領悟。他說:“中國如果丟棄了毛澤東思想,如果丟棄了公有制,就完蛋了!”這才是“錢學森之問”的精髓和靈魂!
中國改革開放為什么會造成教育這個最大失誤?為什么“35歲現象”會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歸根到底一句話,關鍵是否定了毛澤東思想的真理價值!
孩提和學生時代的錯位價值觀的長期熏陶和灌輸,煉就“35歲現象”,這到底是中國教育(這應該廣義的)的成功,還是失敗?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大聲吶喊:“救救孩子!”今天看來,魯迅的這個吶喊仍然具有極其鮮明的現實意義!兩江我想仿魯迅的疾呼而大聲吶喊:“救救教育!”
救教育,就是救孩子,就是救學生,就是救官場,就是救明天!
行文至此,本應該收宮,但還是想畫蛇添足般寫敲下如下的文字,連“鄧小平反思”、“錢學森之問”都未能真正激起波瀾,誰又會在乎、在意人微言輕的兩江居士的吶喊呢?
或許您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