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5年前寫過一篇文章《中國農民的自主性及中國的自主性》,在文章結尾明確提出中國經濟“內循環”的重要性,文章核心思想是說“發展經濟的目的,如果不回歸滿足本國人民(特別是最廣大的農民及農民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會失去自主性”。文章當時在國內沒有地方可發表,發表在日本《東洋經濟周刊》上。正是這篇文章,我結識了日本東京大學的一些學者,還去日本一些大學做過交流。
我扯這么遠,不是想說我有學問,我從不做學問,永遠成不了學者,我只是一名鄉村建設的實踐者和探索者。我在數十年的鄉村建設探索中體會到,經濟的“人民性”是國之根本,不追求經濟的“人民性”,就沒有國家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不追求經濟的“人民性”,只為追求GDP增長而增長,就會“無意識自我殖民化”,這是我從事鄉村建設四十多年來刻骨銘心的體會。在15年前的文章中講清楚了農民自主性與國家自主性的關系,講清楚了經濟“人民性”的富民強國之根本性,有興趣的朋友可在網上找原文閱讀。
今天只想說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的“人民性”,我的觀點是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就是要理直氣壯地大講特講人民經濟,就是組織農民、依靠農民、為了農民而振興鄉村產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以發展人民經濟為核心。就是要增加農民收入,要不折不扣貫徹“不要富了老板窮了老鄉,要讓農民參與到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分享產業鏈各環節的增值收益”的指示!
什么是人民經濟?
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目的的經濟,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的經濟,讓人民群眾能參與決策并持續分享增值收益的經濟,增強國家和民族“自主性”的經濟,促進社會事業不斷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經濟,叫人民經濟。
河北周家莊經濟,按勞分配和按成員權分配相結合;河北大午集團職工共同體經濟,最高權利歸職工代表會,發展經濟為了建設大午城美好家園,發展經濟為了員工及家庭健康幸福快樂;山西大寨經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始終堅持集體經濟占主導地位,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陜西袁家村經濟,人人持股、合作創業、共同富裕;內蒙官牛犋經濟,從“分田單干”走向“二次飛躍”,完善集體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統分結合基本經營制度,重回共同富裕之路;四川戰旗村經濟,多村整合資源,聯合起來建新型社區、集體經濟產業園區、農區等,團結起來發展更高水平的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追求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這都叫人民經濟。
我國目前的生豬產業化經濟,把廣大農民排擠出生豬產業,徹底破壞了我國上千年大循環可持續生態農業模式,幾家大資本集團瓜分豬肉市場份額而追求絕對定價權收益,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讓農戶生產者、城鄉消費者、財政都苦不堪言。把集體企業、集體土地賣給私人(資產變現)換錢花,賣光花完了了事。用財政資金扶持一些龍頭企業去征農民的土地、山林、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生產資料,實現造典型,農民上樓進城……最后讓絕大多數人只剩下出勞動力這一條路,這都不叫人民經濟,那應該叫什么經濟呢?叫“坑民”經濟!如果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繼續這樣搞,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會異化,增加農民收入及擴大內需的戰略目標就會落空。
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要振興農民產業,要為農民振興產業,要扶持農民及集體經濟組織主導產業振興,要讓廣大農民參與到產業鏈各個環節,并分享產業鏈各環節的增值收益。要幫助農民把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提升成“一社N部”體系,并在鎮域或縣域內把“一社N部”體系聯合起來,進而把農民的“三資”、需求和供給、產業鏈等組織起來,實現全要素組織化、全產業鏈組織化、全域組織化。“組織化”是基礎,在基礎之上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聯合社主導重塑一產、改造二產和三產,這才是農民的產業振興,其成果才能被農民分享,增加農民收入及擴大內需的目標才能實現。
農民不在農業產業鏈當中,這種生豬產業化式的產業振興、或誘騙農民及集體經濟組織失去生產資料,這種“騰籠換鳥”式的產業振興,或農民進城看病和孩子進城讀書的縣城經濟振興,在當下我國還有普遍性,還有政策貫性,這種背景下搞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溫鐵軍先生倡導發展“人民經濟”是何等及時啊!
有一些經濟學家,對“殖民”經濟、“強盜”經濟、污染經濟、流量經濟、“賣丑”經濟等等都可以接受,唯獨倡導發展“人民經濟”,他們就認為罪大惡極,不可接受了,這不奇怪嗎?這沒什么奇怪的,沒有純粹的經濟學家,經濟學家也有人民的,也有坑人民的。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有為人民的,有坑人民的。
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的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一定是自主性的、在地性的、綜合性的、人民性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