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要擴大內需和建立內循環,即讓發展經濟的目的重新回歸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鞏固中國經濟的自主性。
鄉村振興,最根本的是產業振興。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實現擴大內需和建立內循環的目標——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必須堅持“四性”原則,即:自主性、在地性、綜合性、人民性。
前兩篇講了實現產業振興的“自主性”和“在地性”原則,今天接著說“綜合性”原則。
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的“綜合性”原則,就是要堅持包容性發展,堅持多功能性發展,堅持四生共贏(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發展,堅持經濟、社會、生態、治理及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等。這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要求。
堅持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的“綜合性”原則,具體而言,就是要發展以公有制占主導的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經濟,就是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要追求產業振興與承擔社會責任的統一,就是要追求產業振興與人的發展、社會事業的發展、治理制度的發展統一,就是要追求產業振興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統一等等。產業振興,絕不是也絕不能為了少數人和資本的利潤最大化而犧牲其他,否則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不僅不能實現富民強國、擴大內需和建立內循環的戰略目標,還會演化成一場災難!
有經濟學家說,產業振興就是要讓企業賺錢,就是要讓企業賺更多的利潤,企業不應承擔社會責任、生態責任,企業更不能“辦社會”,否則產業振興就是一句空話,是真的嗎?
河北周家莊“公社”也是一個企業,辦有學校、醫院、養老院、幼兒園、公園……周家莊的社員及子女,看病、讀書、養老等都不用自己掏錢。從1952年起至今,周家莊公社的發展越來越好。全國各地大約有數萬個學周家莊公社的村莊,現在發展得都不錯,無一例外都是各地的示范村。“周家莊模式”的發展秘密,就是堅持了“綜合性”發展原則,其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與時俱進,現在也步入了鄧小平同志設計的“二次飛躍”,集體經濟有了突破性發展,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奮進。
過去,全國各地有許多與周家莊公社類似的國營農場,為了讓國營農場輕裝上陣一心一意追求利潤,農場辦的學校、醫院、幼兒園、養老院、莊稼及動物醫院等都統統甩給了政府和社會,結果怎么樣呢?有幾個國營農場能跟周家莊公社比經濟效率的?當然,人的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生態建設和治理制度的發展、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凝聚力和奮斗精神等,就更沒法比了。
河北還有一個典型大午集團,其是全國最知名的、最名副其實的農業龍頭企業。如果這家集團說自己是農業龍頭企業第二,估計沒有企業敢自稱第一。從鹽堿地上養小雞起步,沒要過政府補貼,沒要過銀行貸款,完全靠自力更生綜合發展起來,硬是把一片鹽堿地變成了一座城,不僅是產業城(一年利稅8個億左右)還是農民城、教育城、醫療康養休閑城、生態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示范城。自建醫院賺病人的錢是集團的恥辱,養老院賺老人的錢是集團的恥辱,集團發展就是為了社會,就如同在“辦社會”,就是要通過“為社會”“辦社會”促進集團的發展壯大。在農村人、地、錢等要素凈流出的幾十年里,這片鹽堿地上的人、地、錢等一直是凈流入的。所以集團越辦越大、越辦越好,他們的經驗是什么?就是堅持了自主性、在地性、綜合性和人民性。我敢肯定,沒有了這家集團創始人孫大午,或者違背了他的發展理念——自主性、在地性、綜合性、人民性,一定會急轉直下!
無論是周家莊公社農民集體,還是大午集團,沒有一個負責人的老婆或老公在國外生活,沒有一個人把財富轉移到國外,更沒有人把集體和集團的財富轉移到國外。他們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他們的實踐證明只能通過自主發展、在地發展、綜合發展才能實現。
煤礦開采完了,財富和老婆孩子都去了國外,留下的是污染和礦坑、還有病殘者及老人,這是一種模式;鹽堿地變成產業城、工作城、生活城、生態城、幸福城、福壽城……這是一種模式。
他們反市場了嗎?沒有,他們喜歡市場。他們封閉了嗎?沒有,他們不斷開放,不斷吸引人、財、物及合作伙伴流入。他們“辦社會”受損了嗎?沒有,“辦社會”可以增加人民群眾福利和增進幸福感,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可以增強員工及社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可以創造和積累巨大的社會信用資本,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合作伙伴……這就是自主性、在地性、綜合性發展!溫鐵軍先生此時提出人民經濟“四性”,很及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