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要擴大內需和建立內循環,即讓發展經濟的目的重新回歸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鞏固中國經濟的自主性。
鄉村振興,最根本的是產業振興。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實現擴大內需和建立內循環的目標 —— 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必須堅持“四性”原則,即:自主性、在地性、綜合性、人民性。
今天先說說產業振興的自主性原則。振興誰的產業?誰來振興產業?這是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要回答的首要問題。
我們以生豬產業為例:誰來振興生豬產業?振興誰的生豬產業?
曾經的生豬產業,每個鄉鎮都有配種站和防疫站、每個村都有養母豬的大戶、每個村都有屠宰戶、農戶可以販豬和賣豬肉……全產業鏈幾乎都是農民及其集體經濟組織參與或主導的,其全產業各個環節的收益主要是歸農民分享的。不僅如此,曾經的生豬產業還是大生態循環農業的一個重要環節,豬多肥多、肥多糧多、糧多豬多。曾經的生豬產業,既增加農民收入,又節約農業成本,還改善生態環境和土地質量,廣大的農民及市民都能吃到既便宜又放心的豬肉,國家財政也不需要補貼生豬產業,更不需要政府財政拿錢儲備海量的豬肉對抗豬肉價格的暴漲暴跌。
現在的生豬產業,最關鍵的環節是扶持資本控制,如配種、屠宰等,逐漸形成了全產業鏈幾乎與農民無關的局面與現狀,其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收益幾乎也與農民無了關。不僅如此,農民莊稼地里的副產品(如農作物秸稈等)不能轉化為豬肉和肥料,而變成了垃圾,農民種地完全靠買商品肥,導致土壤污染和板結嚴重。此外,農民還得花錢買高價豬肉吃,財政每年還要花海量的錢進行補貼。
農村的生豬產業,對農民而言,就是最典型的在“產業現代化”及“鄉村產業振興”語境下失去了自主性的產業。如果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產業振興,都像生豬產業這個搞法,那么,鄉村振興的目標——擴大內需和建立內循環、發展經濟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等,不僅統統都會落空,而且會南轅北轍!
所以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一定要堅持農民自主性原則。政策及財政資金的配置,要不斷提高農民及其合作組織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而不是扶持強勢市場主體去不斷邊緣化,將農民及合作經濟組織排除在外。提高農民及合作經濟組織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就是要把廣大的農民重新組織起來、把分散的生產資料重新組織起來、把分散的生產生活需求組織起來,把分散的農產品供給組織起來,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把全產業鏈重新組織起來。讓農民參與到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并分享其收益。
現在的實際情況,無論是牛羊產業、蛋奶產業、雞鴨鵝產業、魚產業、休閑康養產業,甚至糧棉油產業等等,都在朝著生豬產業化的路子狂奔中,不僅扶持國內資本主導農村各類產業的產業化,還在引入并扶持國外資本主導農村各類產業的產業化。
這樣的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背離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并且有害無益,甚至是危險的。此時,溫鐵軍先生提出中國經濟“自主性”原則,對鄉村振興之產業振興,很及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