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洋島國斯里蘭卡陷入經濟、社會和政治多重危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曾幾何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海洋風光秀美的斯里蘭卡被譽為“印度洋上璀璨的明珠”。然而,多重內外因素疊加共振,導致斯里蘭卡陷入諸多危機難以自拔。當前,斯里蘭卡各政黨正醞釀產生新政府,其如何應對眼下危局值得觀察,而整體前景不容樂觀。
【斯里蘭卡民怨沸騰火燒官邸】
對于斯里蘭卡政變原因,有人歸結為該國發展有機農業導致的失敗。曾經有一段時間,斯里蘭卡政府全面推行有機農業,曾出臺措施禁止進口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使得農業產量大幅下降。此后,政府雖然取消了化肥進口禁令,但也取消了相關進口補貼,導致化肥價格暴漲,糧食短缺現象持續,政府被迫花費更多外匯進口糧食。
發展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憑發布一兩個文件或者禁令就能夠解決的。這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政府必須搞試點,先行先試,成功后在推廣。有機農業的大方向是沒有錯的,從理論上講,有機農業提供的食物不會低于常規的石化農業;從實踐中來看,生態農業不會餓死人,相反,還能保護生態環境,大幅度減少醫院病人,帶動農民與大學生就業。然而,斯里蘭卡因政治和經濟原因,發展有機農業操之過急導致了失敗。
但是,同樣大力推廣有機農業的古巴成功了,卻很少有人提及。
上世紀80年代末,遭受“蘇聯解體、蘇東巨變”打擊,加勒比海北部島國古巴,并沒有因石化物質的短缺出現國家動蕩。令人意外的是,古巴的農業并沒有像朝鮮那樣徹底崩潰,相反,它在經歷了“第一波”打擊之后及時調整政策,終于化險為夷,順利實現了由現代化石油農業向綠色生態農業的轉型。
與此相反,石化農業相當發達的朝鮮當時所受打擊很大,但如今朝鮮也挺了過來,并沒有出現斯里蘭卡那樣的社會動蕩。可見,制度保障是非常關鍵的。
應對因蘇聯解體造成的農業石化危機,古巴人應對思路很清晰,那就是果斷放棄“石油農業”,廣泛動員民眾,迅速恢復傳統生態農業。
【在古巴,75%的都市人自給自足】
古巴生態農業的發展,“得到了農民、多個機構、大學和研究中心的支持,已成功地找到替代短缺的燃料、肥料和農藥的方法,正如畜力牽引替代拖拉機和燃料使用;輪作,多種作物間作等豐富作物種植的多樣化;綠肥,堆肥,蚯蚓養殖,豆科作物種植,生物肥料如菌根、根瘤菌和生物質等快速地增加土壤肥力;種子保護和生物防控替代化學農藥”;“1988—2007 年間農民雖然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但農作物的產量卻增加了”。
過去30年間,“在有機肥料、土壤保持、作物與禽畜管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古巴實現了生態農業的順利轉型,從而扭轉了糧食短缺的被動局面。
古巴的經驗證明,生物防蟲有利于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功能的恢復,有害物種的種群也能得到控制和調節。目前,古巴“有超過200 個在不同地區及省市層面設立的蟲害生物防治中心,用半工業或手工生產生物控制和預防蟲害的材料,被認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基層控制害蟲的革命”。
遺憾的是,當今資本控制的媒體集團對古巴的成功只字不提,反而大炒斯里蘭卡發展有機農業導致社會動蕩、國家破產,借以動搖我們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對于這樣的言論,我們不得不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