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主義還在起著主導作用的世界里,生產過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生產過剩的前提之一就是產能過剩。不幸的是,中國即使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進行生產,但因為融入了世界貿易體系,所以市場經濟中的資本要素還是會對中國的經濟會產生同類的負面影響的。中國的產能過剩也是很難避免的。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于本國產能過剩的問題,是把過剩的產能直接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通過利用那里的低價勞動力,繼續利用在本國已經過剩的產能來獲取剩余價值。那么中國要怎么辦?也要走西方發達國家的老路嗎?如果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不過是一個飲鴆止渴的方式。因為轉移出去的舊產能,也同樣也面臨在將來過剩的可能。
可能有一些中國企業曾經也這樣做過。但由于舊產能在技術水平與環境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所以這種直接轉移過剩產能的做法,并不能夠持久。所以必須另想辦法。
一個辦法是壓縮國內的過剩產能。這樣做確實會有較大的損失或者負面的作用,但為了將來的發展,這樣的代價也是不得不要付出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在技術創新上下大功夫,但是技術創新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只是這塊骨頭再難啃,也還是必須要啃下去的。只有突破這個瓶頸,才有可能走上較為平坦的大路。
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國外的商品市場、技術市場和資本市場也是需要不斷開拓的。單純地壓縮產能,解決不了對外拓展的問題。而對于技術創新,又無法準確預測產出成果的時間,所以技術創新不適于近期計劃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方通過與外方的協商,針對人家的切實而急需的需求,進行適合人家需求的合作項目,可能是一種對外拓展的明智選擇。
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基礎設施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沒有完備的基礎設計,國家的發展就會遇到較大的障礙。而且,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投資,且并沒有較快地使資金回籠的辦法。那么,中國在幫助外方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基本就算是一個長線工程。如果外方本身就很貧窮,還需要中方的貸款。這是基本上賺不了多少錢的買賣,甚至是在很長時間內資金就不能及時回籠的。但即便如此,這樣的項目中國也是要做的。因為中國即使從賺錢的角度上看,并不只著眼于這一個兩個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中國在合作伙伴國做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之后,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經濟合作。比如根據人家的資源情況,幫助對方設計企業類型的建設項目,從而開始使外方實行工業化的第一步。再往后,適合外方需求的商品供應就可以以較大的規模進入對方的市場。同時在外方工業化的過程中,外方本國的就業人數不斷增加,他們的國民收入也在不斷提高,從而也提高了他們的購買力。這對擴大他們本國消費品的市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種中外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的,不存在不公平的剝削和掠奪。
中國的智慧與思路,更容易被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所理解,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與構想也容易被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所接受。其中的關鍵因素并不在于構想的內容本身,而在于中國對待發展中國家的平等和友善的態度。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從中國的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曾經有過天朝大國的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天朝大國的觀念并不是與外邦小國具有平等的觀念。然而這種天朝大國的觀念并不是侵略,更不是掠奪,朝貢的制度不過是為了顯示天朝大國的威嚴,而不是搶掠和壓榨。中國的封建王朝講究一個“禮”字,禮數到了,面子也就都有了,那么什么都好說。或者,這種天朝大國講究的是面子,而不太關注于一定要從別國那里得到什么的里子了。
雖然今天的中國不會像是歷史上的封建王朝那樣,講究什么天朝大國的面子,但是,不掠奪、不欺壓的實質是一直存在著的。新中國的對外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包括著平等互利。這既有中國文明在歷史上的傳承,更有新中國平等對待其他國家的新型理念。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遵循這樣的原則進行對外援助。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們依然遵循這條原則進行對外貿易和其他經濟合作。歷史證明,這樣的原則是正確的,也是有效的。
從資本主義的歷史上看,資本主義的起始國有的只是對外的侵略、欺壓和霸道。他們所奉行的只是殘忍、血腥和野蠻。西方資產階級再怎么用什么文明來涂抹他們那骯臟的歷史,這樣的血腥歷史是永遠掩蓋不住的。資本主義的文明和進步是以上千萬亞洲、非洲和拉丁美國人口的死亡為代價的。這樣的資本主義是文明還是野蠻?這樣的文明究竟還有多少有價值的意義?還有多少值得稱道的價值?
中國現在還擺脫不掉資本主義在今天世界上的主導地位,這是當下世界的現實。但中國是不會沿著這樣一條資本主義的道路走下去的。中國需要資本的能力,也需要利用資本,但不會在一切方面都去師從資本。中國會在今天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中摸索一條與資本主義有所不同的道路,以最大的努力去除資本所可能帶來的惡劣,使資本的負效應降到最低的程度。如果真的能做到,那絕對是善莫大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