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可能很多人都會知道,咱們中國的鄉鎮書記中最具有知名度的那個人,叫李昌平,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的黨委書記,后來他寫了一本書,叫《我向總理說實話》。到2003年末,他又寫了一本書,叫《我向百姓說實話》。這樣他就變成了一個“說實話的書記”。是不是大家多數都知道這個人,叫李昌平,知道嗎?他也曾經是《南方周末》的“十大新聞人物”。很多人知道他呢,是因為《我向總理說實話》這本書,這本書據說賣了幾百萬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昌平的經歷是一個悲劇。跟地方的同志們講啊,我想要把李昌平這個悲劇的過程和悲劇意義講清楚,大家在基層從事具體工作嘛,才可能有所借鑒。
為什么我說李昌平的故事是個悲劇呢,是因為我們從家庭承包這個農村基本制度推行以來,基層縣以下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問題呀似乎都比較復雜。李昌平是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學歷水平相對比較高,又是監利縣本鄉本土的人,那么按說呢,不應該有我們所說的基層干部素質不高等等這些問題,也不應該有那種了解當地情況不夠,他就是本地人,學歷是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應該說水平、了解情況方方面面都不差,但他為什么最后不得不辭官下海離家出走?為什么?而且,如果說上級對他的支持,那也應該說是非常之重要或者說是前所未有。當時中央政治局有七個常委,七個常委對李昌平寫的那封信都作了批示,而那個時候大家知道朱镕基總理是一位說一不二、非常有魄力、非常果斷的領導干部,他對李昌平反映的情況又是高度重視,他是兩次作了批示,那就是說你既有中央尚方寶劍,又了解本地情況,怎么就成了悲劇呢?
你們知道他走的時候是怎么走的,縣委組織部長找他談話,說李昌平,你知道不知道,你已經是咱們監利縣最不安定的因素了,咱們縣范圍內的任何一個局由你挑,但你就是不能在這干了。李昌平當時也年輕,三十多歲,說那我就不干了,我辭職。那正巴不得,這樣他就辭職了。辭職了以后就離家出走,南下打工。到了深圳,因為他的這個事情,他被《南方周末》評為“十大新聞人物”之一,那就有一點“品牌”了,就是社會知名度啊。就像我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十大經濟人物”以后,等于也就有了點社會品牌了,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了。好了,人們都知道李昌平這個人了,那湖北的一個大企業,就是現在出了問題的藍田,藍田的人就找到李昌平說,你與其給別人打工,不如給我們打工,我們可以利用一點你的知名度。藍田把他招到公司,地方的領導干部就找到藍田老總,說怎么回事,聽說李昌平到了你們藍田了。藍田老總就沒辦法,找李昌平談話,說還是很抱歉。最后李昌平變成在廣州沒有正式職業,給報紙臨時寫點小文章,變成了這么一個沒有正式職業的人。后來他到北京來找我,我當時正是一個中央的一家媒體的負責人,是《中國改革》雜志的社長總編、法人代表。李昌平找到我,我說我是搞農村調研出身,你是一個農村基層干部,經驗還是很豐富的,那你就到我這兒來吧。這樣才算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當然,外界是不知道,所以李昌平家鄉的老百姓說,中央當時支持李昌平在咱們監利縣搞改革,現在你看,李昌平被提拔了。我給他安排了一個我們農村版的主編,相當于正處級干部,他家鄉的老百姓就說李昌平到了北京,得到了重用,被提拔了。老百姓是不會分析一個基層干部在基層工作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難,最后演變成一場個人的悲劇。老百姓不會分析,老百姓只是覺得,他到了北京工作了,還安排了個處級干部,大家可能覺得這還是個好事。但其實要我說,他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了。
在坐各位很多都是基層出身,你們怎么看待這樣的一個事情,這樣的一個人物?他的悲劇意義在哪兒,他為什么會形成悲劇?我說他的悲劇意義在于,基層現在的工作,如果真的原原本本地按上級的政策去搞,那很難搞得下去。如果你憑個人的良心、憑你的黨性、憑你的原則,你要想改變基層面貌,哪怕你是黨委書記,是一把手,你面對的是各個部門在基層的利益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等于捆著你的手腳,你干不成,最后呢只好辭官下海。這悲劇的意義說明什么呢,說明現在我們基層的矛盾、方方面面的矛盾交織在一起,很難破解,說明各個部門在基層的利益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哪怕你是一把手,你也改不了。
那好了,我給大家稍微作一點解釋,我得出這個結論呀,第一,基層矛盾錯綜復雜;第二,部門利益尾大不掉。哪怕你是一把手,要想做點事情,也很難。我的這個結論,兩句話,十六個字。你們在基層工作同志想想,自己所身處的環境的是不是這樣,李昌平也是這樣,也是這些矛盾解決不了。他怎么著呢,他一調到這個鄉里面當了一把手,他的同學呀,親朋好友呀,就找到他,說到這些情況,大家感到很為難,很多人就要走。李昌平說,我下決心把這個鄉搞好,你們先不要走,咱們一起搞。有些人被他感動了,就留下來了。他怎么搞呢,單他自己是不行的,他就找準了機會,想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咱們不用說,他說我這個辦法保證我的這封信到中央首長手里,他選擇的時機選擇的辦法都非常的巧妙,這個人的素質還是不低的。
果然,他的這封信到了朱镕基總理的手里。突出反映的就是他后來書里寫的那三句話吧,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就這三句話。中央接到這封信以后,緊急安排調查研究,中央調查組的組長是我過去比較熟的一個同志,他當時不在北京,在外地,把他緊急召回,讓他帶隊下去作調查。同時,這封信朱镕基已經批轉給了湖北省。這在安徽可以講講湖北的事,就不講安徽的事了。
湖北省當時就安排了一個省的調查組,由省地縣三級干部組成,去調查李昌平寫給中央的這封信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中央工作組來了以后,沒有說是因為這封信是來調查的,而是了解別的事,到了縣里邊呢就住在招待所。對接待的同志說,咱們明天去一個地方,地方就在超過李昌平工作的那個鄉的另外一個地方。然后他們早晨就沒有起得太早,旅途疲勞,有點累,起來晚一點,吃飯晚一點,再磨蹭一點,差不多十點鐘才走。走到李昌平所在的那個棋盤鄉吧,就說咱們就在這吃飯吧,就停下了。停下來后說咱們去的那個地方太遠了,咱們就在這吧,就這樣,就留在棋盤鄉了。用這種方式,沒有跟地方各級政府說明情況,就留在棋盤鄉了,就開展了調查。他們調查之前,省地縣三級調查組剛剛走,他們是重新作了調查,結果到省里兩個調查組碰頭的時候,結論相反。省地縣三級工作組認為基本不屬實,中央暗訪組的結論是沒有基本,只有兩個字:屬實。
這樣就導致了中央七常委的批示,這就是第二次批示,第一次只有朱镕基一個批示,第二次呢七個常委都批示了,要求湖北省監利縣要認真地搞好棋盤鄉的改革試點。前所未所,我們你們任何一個鄉黨委書記要是能拿到七常委的批示,也就是尚方寶劍,我想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少有的事了。你可以放開手腳干事了吧,這時候如果不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我說你枉為人生。
李昌平就非常認真地開展推進棋盤鄉的改革,但他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是什么呢,棋盤鄉歷年累積下來的鄉村公共負債,在鄉這級累積三千萬。我不知道在我們縣鄉這級的負債總量,那他個鄉是三千萬的負債。要想把這個改革搞下去,要想讓鄉村實現和諧社會,那時候還沒這個提法,但是總之要安定基層吧,要理順關系呀,要化解沖突啊,要讓百姓和干部基本滿意啊,那第一個攔路虎就是累積下來的債務,三千萬。好了,那只有清債。李昌平就說你們這些各個部門,什么七所八站,你們停罷一年,你們的費用我照給,你們說你們多人頭,多少行政費,多少開支,我照樣給,但是你們不要再下去,不到到村,不要上街,不要擾民。部門利益尾大不掉啊,每個部門都要增加自己的利益,他不下去他怎么吃拿卡要呢,這就把部門都得罪了。部門你們先不要下去,你們不要管,休養生息,讓老百姓緩一年。政策好不好,好,部門干不干呢,你有七常委批示,你有省地縣各級的支持,部門只好先把脖子系上,先不去伸手,但是,已經得罪了。第二件事情,清債。組成一個清債小組,一查賬,發現大部份債權人,誰呀,還是部門。搞計生罰款的有錢,派出所罰款的有錢,工商在集上收費有錢,基本是一些權力部門,他們有了錢,他們對政府放貸,這個債呢,利息都比銀行要高很多。部門有權去收錢,收了錢再向政府放貸,放貸再增加一筆利息。那就清債,按照銀行利息。好了,三千萬債務才清掉了一千萬,其實把所有的部門都得罪了。干了一年不到,就導致了所有部門都反對這個鄉黨委書記,那縣委就坐不住了,組織部長只好跟他談了,說你已經成了監利縣最不安定的因素,你得調離了,你不能在這干了。
這李昌平當然憤怒了,我有七個常委的尚方寶劍,我干的事情又是利民得國的好事,你們怎么能這樣呢,所以他一怒之下就辭職了,走了。這是個悲劇,以一個人的力量,哪怕你是一把手,你能對付得了部門利益尾大不掉的這樣一個結構嗎?對付不了。這些年來,我想你們如果換位思維一下,就是替別人想想,假如你是哪個部門的領導,無論你是哪個局的負責人,如果你不能想辦法給本部門增加收益,你這個局長當得住嗎?也未必能夠坐得那么穩,對不對呀。那好了,假如你是部長,如果你不能下各種各樣的文件,制定各種法律,來讓你這個部門的利益不斷加強,權力不斷加強,你這個部長是個好部長嗎?你這個部內的各司長、副部長們乃至各處的處長們對你滿意嗎,大家年底評介打分的時候你能得到高分嗎,你也不能。因此,如果你是部門的干部,你當然愿意你這個部門的利益越來越大,你當然愿意呀。所以如果我們的政府是這樣一種部門的權力和部門的利益不斷增加的這樣一種結構,那基層的事怎么能夠辦好,怎么能夠解決。哪個單位難道不都是想著給自己單位多蓋幾個樓,多幾輛好車。你比如說鄉這級,明明收稅只能收到百分之七十,但是如果不報個超額完成,上級的財政部門能給他們發工資嗎,你完不成稅收任務不能發工資啊,他怎么能不買稅、騙稅,你的制度規定他就是這樣啊。而你報你的稅收增加百分之多少,還給你獎勵,讓你買好車,讓你發獎金,這就是現在的制度嘛。因此宏觀上看我們的稅收一片大好,每年增收的幅度都是20%以上,而且稅收占全國GDP20%以上,如果把稅外的預算外收入打進來,我們稅收連預算外加起來就占GDP30%了,那是世界上很難有的好現象。但結果呢,事實是什么,事實是基層大量出現所謂不正之風吧。好收的稅拿走了,難收投的稅留下來了。
李昌平的這個悲劇有這么多的中央領導支持,省市縣也得服從,但最后他碰釘子,并不碰在中央,而是碰在部門。因此這次來咱們縣啊,在坐的有很多部門的同志,咱們都是共產黨員,我特別提醒一句,李昌平的悲劇告訴我們大家,如果我們永遠從自己本部門的利益出發,那你們縣搞不好,無論你這個書記多有本事,他也受制于你們。我說李昌平這個鄉鎮這個案例是個縮影,它說明一把手其實沒有權力。那怎么辦呢,那一把手剩下的唯一的權力就是“帽子權”,所以才出事,才出現少數局部的跑官、買官,賣官爵,貪贓枉法就成了現在的一大腐敗,屢禁不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