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一場農村改革,徹底將數億農民的富裕之夢打碎,一棍子將農民打回到掙扎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泥淖之中,從此“三農”問題積重難返,城鄉差距進一步加大。此后,中央連續七年發了七個涉農的“一號”文件,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系列政策和方針。如果每年的“一號”文件精神得以貫徹落實,“三農”問題或許會有所改觀。然而在中國,盡管新的涉農政策頻頻出臺,然而除了免除農業稅之外,就是類似小恩小惠的糧食補貼政策,響聲忒大,作用較小。由于找不準病根,不能對癥下藥,諸多利好消息,只是曇花一現,“三農”問題年年如此,歲歲依舊!
喜歡紅手印的小崗村,當年充當了反共勢力萬里、趙紫陽等人的打手,為徹底摧毀農村集體經濟立下汗馬功勞,因此被資改派譽為“中國改革第一村”。改革的好處就是小崗村依靠安徽省財政的大力扶持,建起了新房,硬化了路面,表子裝修了,用來蒙騙別人;里子依然故我,一盤散沙,私欲熏心,死氣沉沉,村干部空降,累及沈浩出師未捷身先死,小農經濟的“改革先鋒”之譽終于未能帶領小崗村民走上富裕之路。以省財政作為堅強后盾的小崗村尚且如此,陷入單干泥淖之中的其他農村落后現狀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同時期,全國以華西、南街、大寨、周家莊、劉莊等一大批堅持走集體經濟道路的農村,農業得到大發展,工商貿大踏步前進,“三農”問題得到很好地解決,實現了共同富裕。
七月十六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名為《黑龍江,迎接現代農業的曙光》報道,介紹了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發展情況,讓人振奮。仔細領會文章之核心精神,黑龍江的現代農業道路,與華西、南街村等堅持走集體經濟道路農村發展模式無異,沒有多少新意。但因數十年來主流媒體刻意屏蔽華西、南街等村莊堅持走集體經濟發展道路,實現共同富裕的信息,甚至還有昧著良心說話的南方報系大潑污水,大加詛咒,肆意污蔑。更有高層官員忌諱頗深,極少親視考察,以掩飾其齷齪的心理。所以這次《人民日報》以介紹現代農業發展事跡入手,熱情謳歌農村集體合作化精神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冠以現代農業的名詞加以掩飾,但骨子里還是提倡走合作化道路,批判小農經濟模式。報道中有這么一段話值得深思:“已實行30多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解決溫飽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問題也日漸凸現。”文章以“北安市城郊鄉建立起農機、土地經營兩個專業合作社,去年全村14500畝土地全部流轉入社”為例,說明合作化的好處:1、首先解決了大地塊與小機械的矛盾;2、其次是結構調整不再困難;3、最重要的是實現了專業分工,讓少數人種大部分田,讓老把式干專業的話,把一部分農民從土地解放出來。這些問題早在華西、南街、劉莊等農村得到很好地解決,黑龍江的北安市城郊鄉已經落后多少年了。記者在論述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問題時,十分聰明和謹慎。先是夸獎單干解決了溫飽問題,(涂脂抹粉,言過其實,貪天之功),后說這種農業模式不適應現代化農業的大生產。可真謂欲擒故縱,先揚后抑,雖然含蓄,卻也頗見抨擊功力。該文還說“千家萬戶的農業分散經營在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反應總是慢半拍。”借以說明集體經濟不僅善于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干大事,而且具有組織起來快速應對市場經濟變化的能力。換言之,“現代化的大農業,需要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這種形式不僅僅涉及到土地流轉問題,而且涉及到土地如何流轉,流轉何方的問題。華西、南街、劉莊等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共同管理,既體現了公平正義,又保證了農民的根本利益不受傷害。如果任憑土地流轉到少數公司手中,農民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任何保證。喪失土地之后的農民,農村呆不下去,城市沒有立足之地,將淪為真正的無產階級。黑龍江省認識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不輕言土地流轉給公司,而是建立農民自己的合作社,走集體經濟發展道路。這是一條光明大道,也是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領導人毛澤東終生推行的道路,更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追求的道路。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也是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的唯一道路。這是一項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與西方現代化大農業雖然形式上相近,實質上相距甚遠。前者追求的是個人富裕,后者追求的共同富裕,前者惠及少數人,后者惠及多數人,實乃天壤之別!
浪費了三十年時間,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社會主義農業發展道路的問題,是因為拋棄集體經濟發展道路的小農經濟或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被歷史實踐證明是一條死胡同。只有拋棄小農經濟模式,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重新恢復毛澤東路線,逐步恢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道路,并根據現實情況加以創新,才有可能帶領全國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唯有“三農”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數億農民富裕起來,囊中不再羞澀,上學、住房、醫療、養老等不再成為后顧之憂的問題(華西、南街等村解決得很好),擴大內需提高消費能力就能變為現實,就會推動中國經濟健康穩步發展。過度依賴外貿和投資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山窮水盡、前途渺茫、受制于人的地步,如果我們仍然不思悔改,繼續堅持錯誤的路線,“三農”問題就永遠得不到妥善解決,實現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話。
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啟示之一: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只能走集體合作化道路。這就是毛主席所說的組織起來的道路,也是華西、南街等村一貫堅持的集體經濟路線。實踐證明毛澤東主席的集體合作化道路,是一條造福數億農民的光明大道。離開這條路線,“三農”問題就無法得到根本解決。小崗村三十年沒有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歷就是明證,全國所有實行單干的農村貧困現狀就是最好的證明。走集體合作化道路,農民以土地入股,依靠土地分紅,可以規避其他流轉方式造成農民失地之后,跌入萬劫不復之深淵的危險。
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啟示之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是毛主席給我們留下的諄諄教導,背離了老人家的教導,農業生產就要遭受嚴重損失,這也是三十年來中國農業發展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之一。小農經濟的“條條塊塊”,嚴重制約的農業機械化耕作,極大地影響到勞動效率的提高,給了一以貫之叫嚷“效率優先”資改派一記響亮的耳光。
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啟示之三: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三十年的歷史證明,離開集體合作化的道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就要走彎路,遭破壞,農業抗御天災的能力就會遭到嚴重削弱。毛澤東時代留下的水利設施,經過三十年的吃啃,如今年久失修,損毀嚴重,無法發揮抗旱防澇作用,農業生產倒退到望天收的原始狀態,在天災面前完全失去自救能力,河南大旱、云貴五省大旱就是小農經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啟示之四:執行中央“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政策,“以工補農,要有補得起的實力;以城帶鄉,要有帶得動的能力”。沒有實力,沒有能力,一切都是空話廢話。農村要增強補得起的實力,提高帶得動的能力,就必須走集體合作化道路,以糧為綱,工商貿林牧漁多業并舉。這樣就可以合理向農工商貿分流農村勞動力,發揮農民素質特長,確保農民多渠道就業,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確保農村經濟逐步增強。
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啟示之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借鑒華西、南街村等地的成熟經驗。并在建設中心新村的基礎上,將周邊分散的農村分區域向中心村集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搬遷,建設功能完備、各具特色的小城鎮。這樣做,既可以騰出更多的村落土地復耕,確保18億畝土地紅線安全;又可以增加建設用地,促進項目建設用地與糧食生產爭地矛盾的解決。實現讓農民離土不離鄉,過上城市文明幸福的生活的偉大目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折騰,從集體到單干,又從單干逐步走上農村集體合作化道路,這是黑龍江省迎接現代農業曙光給我們帶來的最為興奮的啟示。然而三十年的折騰,散了人心,壞了道德,缺了信仰,亂了社會,豈是一朝一夕可以恢復過來?凝聚人心,談何容易!所以非有不尋常之措施,才能漸見成效,非有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之大魄力,發揚人民民主,強化人民群眾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作用,真正讓人民當家做主,才能逐步恢復毛澤東時代的良好社會風氣;才能繼續發揚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舍小我為國家,為振興中華民族擰成一股繩!唯有如此,中華民族定會以輝煌燦爛的成就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傲立在世界的東方!寫于2010年7月2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